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太原大關帝廟位於迎澤區廟前街北段,是太原市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關帝廟建築群。現存建築為金、元基址上的明代遺蹟,佔地約35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關帝廟坐北朝南,為前後二重院佈局,中軸線上依次坐落有山門、正殿、春秋樓,兩側分別為鐘樓、鼓樓、碑廊、廂房、圍樓等25間及東西別院。正殿又稱崇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歇山琉璃瓦頂。後院春秋樓為二層樓閣建築,平面方形,重簷歇山筒瓦頂,琉璃瓦剪邊,上、下層前簷均設廊,兩側與左右廂房、客堂樓閣相連。

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關帝廟臨街的山門雖不大,但古色古香,很有品位。鼓樓建築修舊如舊,高挑的旗杆成為一個標誌。關帝廟門左是市政府的文物保護單位立碑,門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碑,門上楹聯藍底金字格外醒目,上聯是:行義常昭為聖為神名垂萬古,下聯是:天心可協允文允武威震八方。

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廟門迎面是祀奉關羽的主殿,叫崇寧殿。宋崇寧三年(1104),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此殿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頂式的殿頂,全部覆蓋琉璃瓦,富麗堂皇。殿中塑頭戴冕旒、身著帝王裝的關羽坐像,面向東南,怒目圓睜,不怒自威。

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後院主建是春秋樓,樓頂滿鋪彩色琉璃,光澤奪目,一樓為關公戎裝坐像,左右是關平和周倉,一個捧印,一個執刀,神態威武。左右配以印樓、刀樓,氣勢磅礴,自成格局。二樓塑關羽夜讀《春秋》坐像一尊,右手扶案,左手拈鬚,在蠟燭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端莊威嚴。明清之際的太原城,廟寺觀庵不下百餘座,僅關帝廟就在20座以上,據《陽曲縣志·卷一·輿地上》所載:“關帝廟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其中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的就是廟前街大關帝廟。

相傳北宋初年,今太原市境域為北漢國陽曲縣的一個屬鎮,稱唐明鎮。太平興國四年(979),宋滅北漢後,水灌晉陽城,宋將潘美以唐明鎮為依託,新建太原城。建城時不知何故,東南北三面城牆都很快築成,唯有西城牆屢建屢崩,塌毀多次,為此,宋軍將領一籌莫展。當時北漢新歸趙宋,晉陽古城已毀,遼兵虎視眈眈,時刻尋機南侵。太原西城牆能否建成,關係到邊塞安危,就在此刻,關羽雲中顯聖,跨乘赤兔循西環繞,然後指其馬跡曰:“緣此馬跡築版,城可成矣。”言畢不知所蹤。士兵工匠立刻沿著馬跡重新興土動工,果然事半功倍,工程迅速告竣,並再無崩塌。太原城告竣後,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關聖帝君的點化,遂在城內建了這座大關帝廟,年節之際,祭祀供奉,奉若神靈。後來,在抗金和抗元的戰爭中,大關帝廟經歷多次兵火摧殘,幾度頹傾。但是,每在戰後均很快被修復。由於歷代重修,現存的關帝廟,主體建築為明代遺蹟,餘者為清代遺構。雖然學校多年佔用,但其主要的建築和古樸的風貌,基本被保留下來。

太原大關帝廟及周邊街巷歷史由來

以大關帝廟為核心的廟前片區有12條街巷,它們分別是:

廟前街:位於水西門街東段北側,南北走向,南起水西門街,北至大關帝廟,長282米,寬約30米,街道北段是關帝廟。關帝廟建成後,將廟門直對街巷稱廟前街。

傅家巷:位於廟前街南段西側,大關帝廟西南方位,東西走向,東起廟前街,西至都司街,長108米,寬約15米。明朝中葉,傅山的曾祖傅朝宣在此建宅立院,並曾建有過街牌坊,上書“版建舊裔”。清初傅山也曾居於此,故名傅家巷。

都司街:位於羊市街中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水西門街,北至羊市街,長324米,寬約30米。因明代山西都指揮使司設於此而得名。

陳家巷:位於都司街中段東側,東西走向,東起廟前街,西至都司街,長103米,寬約15米。相傳為宋建太原城時形成的古巷,當時人們聚族而居,此地多為陳姓,故名陳家巷。

水渠巷:位於都司街中段,東西走向,東起都司街,西至海邊街,長173米,寬約10米。舊太原城西南地形最低,全程積水均賴西南通渠引入汾河,此地原為水渠,後修建住房形成街巷,故名水渠巷。

西海街:位於羊市街西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水西巷,北至羊市街,長307米,寬約15米。舊太原城西地勢較低,形成片片積水,俗稱西海子,因該街瀕臨西海子,故名西海街。

海邊街:位於羊市街西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水西門街,北至羊市街,長415米,寬約15米。因靠近西海子邊沿,故名。

興隆街:位於羊市街東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饅頭巷,北至羊市街,長283米,寬約15米。宋、明時期,太原手工業發達,兼具工業、商業兩種性質,該處為當時商業中心,取商業通順興隆意,故名。又因是與解放路並列的一條小巷,曾名“小巷子”。

水西巷:位於都司街南段西側,東西走向,東起都司街,西至海邊街,長223米,寬約15米。因其為水西門街北側的一條平行小巷,故名。

西廟巷:位於大關帝廟西側,東西走向,東起廟前街,西至都司街,長93米,寬約15米。因地處大關帝廟以西,故名。

東廟巷:位於大關帝廟東側,東西走向,東起興隆街,西至廟前街,長145米,寬約15米。因地處大關帝廟以東,故名。

饅頭巷:位於解放路南段西側,東西走向,東起解放路,西至廟前街,長217米,寬約15米。宋代該處系開設包子鋪的地方,宋人稱包子為“饅頭”,故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