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即將IPO,未來挑戰重重前途未卜?


一家公司從創立到IPO,最快需要多久?五年?三年?答案是:也許一年半就可以。

即將創造這樣的成長奇蹟的公司是瑞幸咖啡。資料顯示,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門店於2017年10月在銀河soho開業 , 2018年1月1日開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試營業。

而在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提交F-1表格的信息(非美國本土公司的註冊上市公告),這意味著,這家創立不足兩年的公司即將IPO。

這是從未有過的成長速度。在此之前,上市速度最快可能是拼多多,創立三年就成功上市當時已令人歎為觀止。而如今,瑞幸將最快上市的“記錄”提升了一大截。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瑞幸咖啡到底是如何創造這樣的“神蹟”的?光速上市背後,其商業模式能否真的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瑞幸咖啡即將IPO,未來挑戰重重前途未卜?


“瑞幸奇蹟”是如何創造的?

分析瑞幸咖啡的招股書,可以看到瑞幸咖啡奇蹟創造的三部曲。

1、資本助推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宣佈過三次融資,分別是2018年7月獲得的A輪融資2億美金、2018年12月獲得的B輪融資2億美金、以及最近獲得的B+輪1.5億美金,對應的投後估值分別是10億美金、22億美金、29億美金。

可以看到,瑞幸咖啡在短短10個月的時間之內,連獲三次融資,估值從10億美金,直接飛奔到近30億美金,相當於增長了三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兩輪融資當中,很大比例都是老股東跟進,其中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均參與了A輪和B輪融資。

並且,A輪和B輪公佈時間相隔僅有五個月,按照一般創業公司的融資速度,基本上可以猜測其在完成A輪融資之後,就迅速開始了B輪的融資。這讓人不難想象資本在其中的主導力量。

特別是,在剛剛完成B+輪融資後,就迅速進入上市流程,更能感覺到資本尋求退出的迫切心態。

2、“光速”開店

支撐瑞幸咖啡估值從0到29億美金,當然是其閃電般的開店速度。

根據瑞幸咖啡的上市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在全國28個城市已經有2370家直營咖啡門店,招股書稱是全國第二大的咖啡連鎖。

這樣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同行業。

資料顯示,星巴克進入中國17年,截止目前,星巴克在全國140餘個城市的門店數量為超過3800家。也就是說,平均一年開店的數量220多家。

而另一家咖啡連鎖品牌COSTA 2006年進入中國,至今門店數量僅為449家門店。

相比而言,瑞幸咖啡的門店擴張速度明顯更快,遠超星巴克和COSTA,這使其高估值的保證。

3、瘋狂燒錢

當然,與瘋狂開店相對應的是,瑞幸咖啡巨大的虧損額度。

根據其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2017年收入25萬人民幣,虧損5620萬人民幣;2018年收入猛增至8.4億人民幣,淨虧損更是達16.19億;而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收入4.7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倍,但同期淨虧損同比擴大至5.51億人民幣。

如果按照2019年第一季度的虧損額計算,瑞幸咖啡每天要虧掉612餘萬元。顯而易見,瑞幸咖啡之所以在短時間三次融資,與其燒錢速度太快有關。

而另據報道,今年4月初,瑞幸咖啡將其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多地門店的動產,包括咖啡機、奶箱、粉倉等抵押給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從而獲得了4500萬元貸款。

從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窺見,瑞幸咖啡資金的緊缺程度。

不難看出,瑞幸咖啡就像一顆被快速催熟的果實,在資本的大力助推下,瘋狂擴張,鉅額燒錢,其“生長期”也被無限縮短。也許正如媒體所言,瑞幸的上市看起來更像是資本的豪賭。

瑞幸咖啡的“資本故事”能講得通嗎?

既然上市,自然需要有吸引投資者的新穎“故事”。而瑞幸的資本“故事”主要有兩個:咖啡“新零售”與中國“星巴克”。


瑞幸咖啡即將IPO,未來挑戰重重前途未卜?


首先來說,瑞幸的咖啡+新零售的概念故事。

根據瑞幸咖啡的招股書顯示,在其2370家門店當中,包括2163家提取門店、109家休息門店、以及98家送餐廚房,快取店達到2193家,佔比為91.3%。換言之,瑞幸咖啡主打的是外送業務。

這是其區別於星巴克、COSTA等傳統咖啡館的最大不同,也是其創新之處。這樣的好處是門店面積不大,開店成本相對較低。但是,與此同時,需要在線上有更強的獲客能力。

而瑞幸咖啡在線上獲客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海量廣告投放和對用戶補貼。根據瑞幸咖啡招股書顯示,2018全年總淨營收為8.407億元人民幣(1.253億美元),淨虧損16.19億元人民幣(2.413億美元),其中市場營銷費用為7.49億人民幣。

不難看出,鉅額的市場營銷費用支出,使其虧損的主要原因,甚至市場營銷費用支出直逼全年總營收。我們不禁要問,這真的是咖啡行業先進的創新模式嗎?

其次再來看,中國“星巴克”的故事。

就國內門店數量來說,瑞幸咖啡自然是擔得起中國“星巴克”這個稱號的。但是,就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品牌底蘊以及盈利能力而言,將瑞幸咖啡與星巴克相提並論,難免有些突兀。

在品牌影響力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範圍內,星巴克已經有近21300間分店遍佈北美、南美洲、歐洲、中東及太平洋區。而根據《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顯示,星巴克以442.3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在百強榜排名排第22名。而瑞幸咖啡作為創立一年的品牌,目前雖然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更多的地區其知名度可能為零。

在品牌底蘊方面,星巴克創立於1971年,迄今已經有近五十年的發展歷史。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早晨喝一杯星巴克咖啡早已經成為一種都市文化和生活習慣。而相較於星巴克的幾十年經營而言,只出生一年的瑞幸咖啡更是堪比“幼稚園小朋友“,而時間積累起來的品牌底蘊是無法輕易抹平的。

在客單價方面,現階段瑞幸更無法與星巴克相提並論。星巴克的客單價在32元左右,瑞幸咖啡的客單價雖然在25元左右,而除去補貼,其客單價可能僅相當於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瑞幸咖啡的未來,挑戰重重

另一方面,儘管瑞幸咖啡已經提交招股書,上市指日可待。但是,不得不說,瑞幸咖啡未來面臨的挑戰巨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如何消減虧損。

目前瑞幸咖啡最令人詬病的無疑是其巨大的虧損額,特別是上市後,投資人更加看重未來的增長速度以及盈利能力,因此擺在瑞幸管理團隊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消減虧損額。

不過,餐飲行業有一個規律,就是開店越多,成本越低,因為只要在一個地區設中央工廠,隨著附近可支持的門店數量越多、規模越大,工廠的固定費用率不斷下降,盈利能力也就隨之增強。與此同時,物流成本也會降低。這對於瑞幸咖啡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過,從目前招股書的信息來看,瑞幸咖啡的盈利之路可能還很遙遠。

第二是,如何應對星巴克等競爭對手的強勢反擊。

目前來看,由於瑞幸咖啡的異軍突起,已經讓其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星巴克有了警惕。而星巴克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應對,比如與餓了麼合作開通外賣服務,又比如加快開店速度,據星巴克中國高級質量經理尼力透露,星巴克計劃在2022年前,全國門店數量擴張到6000家,入駐230個城市。


瑞幸咖啡即將IPO,未來挑戰重重前途未卜?



這意味著,短期內瑞幸咖啡不僅可能難以完成對星巴克的超越,甚至還將面臨著星巴克的“圍剿”。

第三是,產品口味如何經得起大眾的理性考驗。

實際上,過去就餐飲這個行業,在資本和互聯網的加持下,曾經出現了不少的新物種,都曾躊躇滿志,但是最終歸於沉寂。比如黃太吉,又比如西少爺肉夾饃。

以黃太吉為例,其在前期利用互聯網營銷帶來海量用戶,訂單曾出現過爆發式增長,但由於消費者認可度和評價不高,最終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今年3月份,有業內消息爆出,黃太吉主體公司暢香利泰(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由於為未付83萬元貨款,被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令人不甚唏噓。

對於瑞幸咖啡也是一樣,如今相當一部分人選擇瑞幸咖啡是由於其促銷和便宜。一旦其後期追求利潤,取消補貼,甚至提高價格,這時真正決定成敗的可能是產品的最終品質,到時瑞幸咖啡的成色到底如何或許才能見真章。

第四,如何在國外市場複製中國咖啡故事。

不得不說,瑞幸咖啡在中國的擴張速度堪稱奇蹟。特別是其藉助廣告轟炸和社交裂變的方式,快速獲取了超過千萬的用戶。但是面對完全不同的國外市場以及不同的消費文化,特別是海外一些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遠沒有中國完善,到時瑞幸咖啡的海外擴張之路必然不會平坦。

總體來看,對於瑞幸咖啡即將上市和趕超星巴克都是我們樂意見到的,但是資本快速催熟,大規模燒錢快速擴張的策略卻可能為瑞幸未來發展埋下隱患,畢竟商業是有其基本邏輯的,通往成功的捷徑更是少之又少,現在落下的未來必然需要補上,衷心希望這不是一個虎頭蛇尾的資本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