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梨樹是我國果樹生產中的主要樹種之一,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梨果松脆爽口、營養豐富,並具有一定醫療保健價值,深受消費者喜愛;從事梨果生產也是廣大農民 朋友取得致富途徑之一。但是,在我國梨樹生產中, 果農和生產經營者仍存在許多認識和技術誤區。 本文從我國梨樹生產中品種選擇、肥料施用、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幾個方面存在的誤區分別進行了指正,期望廣大生產者能從中得到啟示,在梨樹生產中少走彎路,儘早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1 品種選擇的誤區

1.1 只選擇好看好吃的品種

衡量一個品種的好壞, 除了看果實品質(包括果形、色澤、光潔度、 風味、質地、石細胞多少、耐貯性等)外,還要考慮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抗寒、旱、病及耐瘠薄等)。 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選用品種。 但目前有 些果農往往單一選用最好看或最好吃 的 品 種,認為這 就是“最好的品種”,建園後往往存在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等 隱患。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最新培育專利品種‘早紅玉’

1.2 認為新品種就是好品種 隨著果樹科研、生產的快速發展,培育的新品種越來越多,但是學術界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有些科研工作者為了應付交賬,把本不具備優良品種屬性的單系提交審定而成為“新品種”。因此,有些新品種的綜合性狀不一定能超越舊品種,而且新品種沒有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所以引種新品種可能存在很大風險。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最新培育專利品種‘紅酥寶’

1.3 盲目信從媒體廣告或苗木販子推薦的 “新、 奇、 特”品種

大多數媒體包括報刊、雜 志、廣播電視等廣告內 容都為盈利性質,他們對於要刊登的梨樹新品種並不 瞭解,也不去考證。 因此,很多個體育苗戶通過這些媒 體把原來的舊品種改頭換面,重新包裝成“新、奇、特” 品種並以極高的價格兜售給廣大的生產者。更有甚者,部分苗木販子冒充專家以提高前期經濟效益為幌子,讓種植戶盲 目提高栽植密度,少者 667 平方米 栽 200 多株,多者栽300多株,不僅增加了建園成本,也使生產者增 加了管理難度。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最新培育專利品種‘紅酥蜜’

1.4 品種更換過於頻繁,生產園成為品種試驗園

很多果農把果園經濟效益差的原因歸結為品種選擇不對路,一 旦所 選 品 種 第 1 年 結 果 表 現 不 理 想就馬上對其進行高接更換,因此產生了每 隔 3~5 年就對果園進行更新換種的現象,使生產園變成了品種試驗園。 一個果園經營是否成功取決 於很多因素。譬如,所選品種是否合理、栽培技術是否得當、技術工人的素質如何、果園生產是否規模化、消費習慣和經濟水平是否適合、果品的包裝貯藏條件是否完善等等。 因此要想把果園經營成功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不能只從品種一個方面考慮,要把工業產品的 生 產、宣傳、銷售等經營管理理念借鑑到果品生產中來。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最新培育專利品種‘紅瑪瑙’

2 肥料使用中存在的誤區

2.1 只根據日常管理經驗隨意性施肥

目前果園施肥的發展趨勢是積極推廣測土平衡 施肥技術。 平衡施肥可以根據土壤和樹體的營養狀況 有針對性地把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配 成肥料施用於果樹。 目前我國大部分梨園還不能做到平衡施肥,造成 這種狀況的原因: 一是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不到位, 這是我國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極大的弊端,申報的成 果很多,但實際應用和推廣的很少,或者由 於 推 廣 人 才的缺乏,技術推廣不到位。 二是果農的素質不高,我 國的果農多為老齡人群,且文化水平不高,他 們 獲 取 信息和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偏低,往往只根據經驗隨意 施肥。 三是國內仍缺乏具有獨立研發能力能夠生產出 針對不同作物配方肥料的大型企業。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根外追肥的時期、肥料種類及濃度

2.2 對化肥施用的錯誤認識

隨著生產者對有機肥的重視以及消費者對有機 農業和綠色食品的關注,人們對化肥產生了錯誤的認 識:認為化肥是人造化工產品,施用化肥對環境、人類 和動物有害;化肥的淋失汙染河流、海洋,會造成河海 水質的富營養化; 認為化肥與有機肥料養分相同,完 全可以用化肥替代有機肥等。 其實化肥中氮、磷、鉀主要元素和鈣、鎂、硫、鐵等 微量元素與我國人體內存在的和食物中的營養元素 是基本相同的。 化肥是無毒的。 化肥的淋失並不是造 成水體汙染的主要因素,城市汙水的排放量一般要遠 高於化肥淋失的作用。 有機質肥是全營養遲效性肥 料,是化肥不能取代的。 如果在施用化肥時和有機肥 結合,控制好施肥時機和用量,採用科學的施肥手段和方法,定能使施用化肥的不利影響得到控制。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盛果期優質豐產鴨梨葉片主要礦質營養含量標準值

3 整形修剪中的誤區

3.1 過分強調整形修剪作用,忽略了其他技術措施

梨樹的整形和修剪,其效果和作用與品種的生長結果習性、樹齡大小、長勢強弱,以及土肥水等綜合管 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而且,只有 在加強土肥水綜合管理的基礎上,在樹體生長正常的 前提下,運用整形修剪技術,才能獲得理想 的 經 濟 效 果。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梨細長紡錘形5年生樹開花狀

3.2 重視冬季修剪,輕視夏季修剪

大多數果農都很重視冬季修剪,但多數忽視生長 季節的修剪工作,造成秋末徒長枝、背上枝過多,樹冠 鬱閉,造成樹體營養的浪費。 由於這些枝條大多不能 利用,冬季修剪只能全部去除,又導致來年發枝過多, 形成惡性循環。 做好夏季修剪的工作可以減少徒長枝、 直立枝、 並生枝的數量,不僅降低冬剪工作量,而且 大 大 節 約 了樹體的營養,改善了樹體的光照,提高花 芽 形 成 和 果實質量。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未進行夏季修剪管理,枝條生長量過大,角度過小,成花不理想

3.3 缺乏基本的樹形結構知識,整形修剪不合理

很多果農對不同樹形的樹體結構缺乏基本的了 解,往往造成所留主枝過多,從而佔用了應 留 側 枝 所 需空間,使樹體結構不合理。 果樹進入盛果期後,不能 果斷地疏除過多主枝,出現果樹生長 10~20 年後樹體 過高、樹冠過大、枝量過大、結果部位外移、內膛鬱閉、 病蟲害嚴重,果品產量、質量及經濟效益低下的現象。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主枝過多,樹冠鬱閉

3.4 整形修剪死搬硬套

老果區的果農在整形修剪上都富有經驗,但是在 對樹形結構和修剪技術上往往都按照固定的套路,很少考慮到種植密度、品 種 特 性、土 壤 條 件、氣 候 因 素 等。 導致整形不合理,造成樹體成形晚、進 入 結 果 期 晚、樹體生長旺盛或結果枝過早衰弱等現象。

4 病蟲害防治中的誤區

4.1 不按規律、盲目用藥

梨樹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會發生不同的病蟲害, 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都有一定的規律性。 果農不能按 照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有效的預防,往往看到危害才 進行打藥;同時不能針對不同病蟲害採用針對性農藥 進行防治,往往採用高毒、廣譜性的農藥進行防治,這 樣不僅用藥效果不好還會殺死天敵,加重病蟲害的發 生。 因此,應該根據果樹物候期、並結合病蟲害發生規 律對症用藥,有的放矢。

4.2 抓不住關鍵時期,不能統一用藥

病蟲防治都有最佳的防治時期,關鍵時期用藥可 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國果樹生產以個體果農為 主,因此經常發生部分果農打藥其他果農不打藥的情 況,不能抓住防治關鍵時期並做到統一打藥,造 成 防 治效果不理想,病蟲害愈加嚴重的現象。

4.3 用藥單一,隨意加大用藥濃度

果農往往採用一種或少數幾種農藥,很少多種農 藥交替使用,並且隨意加大用藥濃度。 這樣很容易使 害蟲產生抗藥性,浪費農藥併產生藥害,增 加 生 產 成 本。 所以,應根據實際需要,按照農藥性質和功效,合 理混配農藥,擴大防治對象,延緩病蟲抗性,充分發揮 藥效,提高防效。

4.4 病蟲害防治重“治”輕“防”

對病蟲害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 原則,提倡在梨樹休眠期或採收後,利用人工、化學、 生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從源頭上控制病蟲 的發生。 防治梨樹病害,應堅持在發病初期或發病前 用藥。 防治果樹蟲害,應在成蟲期和幼蟲低齡期。


4.5 重“化學”防治、輕“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

果農大多數認識不到農業防治、物理和生物防治 病蟲害的重要性,偏好使用農藥。 農業防治可以從根 本上降低病菌、害蟲基數,增強樹體免疫能力,從而減 少病蟲害的發生。 物理防治是利用光、熱、電、溫等來 防治害蟲, 例如應用糖醋液和殺蟲燈誘殺害蟲成蟲。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蟲天敵防治害蟲。 “農業、物理和生 物防治”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蟲害,減少 農 藥 使 用 次數,降低成本,也是無公害、有機果品生產的必由之 路。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樹幹塗白防治病蟲害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振頻式滅蟲燈誘殺害蟲

梨樹生產中存在的誤區

利用膠帶將蚱蟬等從土壤或根部向樹上轉移的害蟲阻隔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