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的负面消息明显增多,是不是汽车行业的转折点到了?

空间沉降力


4s店的销售模式,在设计之初,认为是很有利润来源的一种销售形式。其中4个S分别是: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4s店这样的模式会需要一个场地,往往4s店也会搞一些建筑物,做展厅,和维修之用,还要租赁一些仓储用地。所以建设一个4s店都会有一些投入。另外4s店也会需要给厂家交一份保证金和合同款。既得保证销售量又得保证进货量。这样的形式成本会比较高。一个4s店就卖一个品牌的汽车。卖的好还好,卖的不好,人员工资都难。卖的好的品牌,在一个城市里面,会有多家4S店。销量就会分流。所以4s店都会极力的用服务来维护自己的客户。

这种形式就中国大陆是这样子的,其他国家未必全部这样子。中国人对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概念比较根深蒂固。

而实际上4s店改成2s店销售和反馈。另外有厂家,根据销量在城市里设置,不同数量的维修点。这样的形式,往往要比4s店更有效率。

所以在公司利润要求上升,人员开支上升的情况下,4s店的生存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品牌的4s店倒闭的情况。仅仅是某一段时间的销量,不足以支撑4s店的运营,就注意让它倒闭掉。

最近,西安女车主的维权事件,闹出了金融服务费。金融服务费也是4s店,获得利润的一个来源。它代表着仅靠简单销售形式卖车所的利润,已经不足以维系4s店的对利润的要求了。所以它需要卖车的利润,按揭过程中的服务费,保险返点,利息返点,以及在按揭期间的维修。在总体汽车销量下降的时候,4s店对利润的需求那可以用渴望来形容。

像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当中,利星行本身和奔驰是有股权关系的。而更多的4s店和汽车生产企业是没有股权关系的。但是不管有股权关系也好,没有股权关系也好。汽车发生质量问题,都存在维权难的情况。维权难,在中国,不仅是现在。一直来都是这样子。也不仅仅存在于汽车,在其他产品当中也是这样。这更多的应该是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管的问题,靠消协看来真的没什么太大的作用,仅仅是个协会而已。所以不管看起来多牛叉的人,碰到汽车维权,他就成不了。这多少折射出汽车制造企业也好,汽车销售企业也好,在话语权上远远超过消费者。


大舟财经观


应该是一个转折点的机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