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破解“群众无感,干部不满”

沉下身子,了解群众需求。“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实实在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在田间地头与百姓同吃住,话家常,从最基层的地方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问问群众最需要什么,根据需要制定政策,给予帮助。到基层一线和艰难困苦的地方去砥砺意志、锤炼作风、历练才干,通过切身体会农村的酸甜苦辣,既能真实掌握一线情况,又能锻造出真才实干,克服经验不足、资历不够、心浮气躁的发展“短板”。

调整步子,切忌急功近利。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谋取个人利益上,放在好大喜功上,想问题办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没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会造成自私自利,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急功近利背后的从政经验的匮乏、心智的不够成熟、眼界的不够开阔,特别是政治上的砥砺锻炼机会太少等等。党员干部要适时调整步子,真正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铭刻在心中,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做出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

甩开膀子,激励担当作为。要把“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落实到党员干部的点滴言行之中,《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解决了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一系列问题,让敢担当抓落实的干部有平台、有盼头,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无立脚之地,没有位置可坐。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具有想干事的进取精神,要做到乐于担当,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丢掉私心,出于公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出现过失敢担责,难题面前勇作为、涉及人民利益的要乐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