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中國打的十分艱難,雖然說是八年抗戰,但是如果從日軍一開始侵華算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前後後一共打了十四年,才算是真正贏得了勝利。但是中國從三皇五帝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個泱泱大國,中日很久之前就發生過多次戰爭,而在歷史上中日軍事實力差距有多大呢?日本傾盡全國之力,連中國鎮守一個地方的軍隊都沒有打過。

豐臣秀吉是日本著名的將領和領袖,是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在公元1591年,豐臣秀吉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統一了整個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治國有方,日本逐漸穩定下來,豐臣秀吉由此萌生了一個想法,想要把日本建立成一個亞洲大帝國,自己也要到更廣闊的空間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豐臣秀吉定下的計劃是首先政府朝鮮,然後征服中國,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這個時候的中國,正處在明朝明神宗做皇帝的時間,在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協助日本攻打明朝為理由,調動日本三十萬軍隊,以十四萬六千餘陸軍為主力攻打朝鮮。

而朝鮮這個時候還是李氏王朝,再加上國內正處於朋黨之爭的不利時間,所以根本沒有力量阻擋日軍的進攻,僅僅幾個月時間,朝鮮的大部分國土就已經淪陷了,僅僅剩下靠近遼東半島的一帶沒有被日軍佔領。朝鮮國王李昖也是一逃再逃,最後李昖終於認識到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打敗日軍的,於是派使者前往明朝求援。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經過多次交流之後,明朝決定“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所以決定出兵援助朝鮮,抗擊日軍。在明朝朝堂之中交流討論的時候,遼東已經先後派出兩千餘人對朝鮮進行援助,但是初次交戰之後卻失利,不過這次失利卻得來了寶貴的情報,防止了更大的損失。

遼東帶來的情報,主要有以下幾點,這也是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朝鮮大部分國土淪陷,沒有糧草,所以軍隊糧草無以為繼

朝鮮帶來的情報與真實狀況相去甚遠,朝鮮的情報是平壤有千餘名日軍,但是經過這次戰鬥之後才知道僅僅在平壤的日軍就有上萬人。

指揮權不統一,朝鮮方面希望派去的明軍能由朝鮮將領指揮,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朝鮮軍隊和明朝軍隊較為混亂,導致戰場混亂,戰爭失利。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有了這些情報,朝鮮和明朝又進行了一番討論,朝鮮國內確實已經沒有供給糧草的能力了,所以糧草只能由明朝自行承擔。最後,明神宗堅定支援朝鮮,並在各地抽調部分軍隊,以遼東騎兵一萬為主力,另外又分別從其他各地分別抽調幾千兵力合計四萬軍隊先後開往朝鮮抗擊日軍。

在公元1593年元月,明朝的先頭軍隊抵達平壤城下,並與日軍小西行長一萬八千人開戰,平壤原本易守難攻,但是在明朝將領李如松的指揮之下,明軍連克平壤、開城、漢城,並且給予了日軍九千多人被殲滅的沉重打擊,而明軍僅僅陣亡七百餘人。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而在此戰爭之後,朝鮮的將領也在朝鮮幸州山城以少量兵力暫時擊退了日軍,而李如松趁著這個機會燒燬了日軍的絕大部分糧草,日軍的糧草難以為繼。同時日軍在海戰上也是一再受挫,所以萌生了退意。

而朝鮮這時候因為連番大戰,再加上國內又發生了瘟疫,所以徵糧更加困難,而明朝朝內一直有人主和,所以宋神宗撤回了朝鮮內的大部分軍隊,只留下少量兵馬暫時駐守朝鮮。日軍開始派人和明朝議和。

1593年六月,在名古屋明朝和日本進行和談,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只能在懂日語的沈惟敬的主持下進行,日本方面提出了七個條件,沈惟敬一口答應,但是卻對其他進行談判的人進行了隱瞞,並且回去之後欺瞞明神宗說日本願意稱臣納貢,並且退兵,包括後來日本方面也派出代表去明朝進行談判,在沈惟敬的欺瞞之下,日本也對明朝的條件一口答應,雙方都以為對方答應了自己的條件,所以雙方議和,日本也退了兵。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當時明神宗還派人帶去了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的封賞詔書,儼然一副大國皇帝對小國降恩封賞的口氣,豐臣秀器看了之後大怒,但是也只能暫時忍氣吞聲,表面上接受了明朝皇帝的冊封。

因為沈惟敬對日本和明神宗的欺瞞,幾乎是直接導致了日本對朝鮮的再次進攻,日本原本就對朝鮮心有不甘,所以修整了幾年之後,在公元1597年初,日本再次觸動陸軍十四萬人,水軍七千餘人進攻朝鮮,這個時候明神宗也知道了沈惟敬的欺瞞,勃然大怒,下詔將其處死,同時再次出兵四萬軍隊援助朝鮮。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在第二次日軍侵犯朝鮮的戰爭中,豐臣秀吉調動的軍隊達到了十四萬之多,幾乎就是將整個日本的軍隊都要調過去了,而明軍是遠遠少於日軍的,初期只有四萬人,後續才慢慢增兵,據歷史記載應該不超過八萬,最終的結果則是因為豐臣秀吉在日本京都去世,而日軍又屢屢受挫,被迫撤退。

歷史上中日力量多懸殊?中國偏師打的日本全國軍隊抱頭鼠竄


縱觀這兩次戰爭,第一次日軍出動軍隊十四萬人,第二次幾乎舉全國之力,出動十四餘萬。明朝第一次則是出動四萬軍隊,第二次一開始出動四萬,後來逐漸增兵到七萬多。而戰爭的結果則是日本兩次傷亡十餘萬人,明軍傷亡大概三萬多,並且出動的並不是國內最精銳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從各地各自抽調幾千組成的軍隊,卻能取得這樣的戰果,這個時候的中日實力對比,可見一斑。

對朝鮮戰爭失利之後,豐臣秀吉也死了,豐臣家族也漸漸沒落,最終德川家康奪走了日本的掌控權,德川家族登上了日本的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