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都有兩個國庫,其中一個連皇帝都不敢隨意動用

國庫又叫國家金庫,相信大家都知道國庫對於國家的意義,可以說國庫是維持一個國家經濟運行、預防天災人禍、科學技術發展需要用到的經濟來源。我國的國庫這個概念是從周朝開始的。

古代王朝都有兩個國庫,其中一個連皇帝都不敢隨意動用

相傳在黃帝、堯、舜時代,開始出現賦稅,並越來越多,到了禹時代賦稅和其它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多,夏朝和殷商統治者對這種情況也非常頭疼,只能請大量的人進行管理,這非常的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通常發生天災需要賑災,都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確定賑災方案。

到了公元前11世紀,周朝對國家財政這塊進行的改變,設置了大府、玉府、內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財務的出納。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形勢。隨後每個朝代統治者都沿用周朝的財政制度,並加以改進,只是日後對出納的職位稱呼改變了。

古代王朝都有兩個國庫,其中一個連皇帝都不敢隨意動用

這是我們平常知道的國庫的由來,但你們知不知道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還有另一個國庫呢?這個國庫叫國君私庫,國君私庫其實也是國庫的一種變相形勢,不過是屬於一國之君完全可以動用的,不像國家的國庫那樣,不能夠任意動用,只能用於國家所需。

國君私庫有兩大用途,一是用來供一國之主的宮室日常開支,二是賞賜有功臣民。大家肯定認為國家的日常開支是用到國家的國庫,其實不對。古時的宰相、太師、太史等官員都是用俸祿來維持自己府邸的日常所需,作為皇帝也不例外,他也是有著自己工資,而且一個皇宮裡的日常開支那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平常還要賞賜有功之人,都是千金、萬金的賞,如果按照私房錢來看,皇帝肯定是私房錢最多的一個人。

古代王朝都有兩個國庫,其中一個連皇帝都不敢隨意動用

不過也有例外,春秋戰國秦孝公自己的國君私庫竟然只有兩千金。當時韓、趙、魏、燕、齊、楚有一場由魏國領導的六國分秦的謀略,當時的秦國無疑是七國中最弱的一國。當時急於建功立業的上將軍龐涓引導了這次的六國分秦,由於秦國積弱已久,而且又是蠻荒之地,想要利用金錢美女這塊分離六國的大臣,國庫中不足五千金,秦孝公自己的國君私庫竟然只有兩千金,按照當時賄賂一個普通官員都要幾百金來看,這無疑是杯水車薪。不過秦國最後還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分化六國,使六國沒有對秦國用兵。

古代王朝都有兩個國庫,其中一個連皇帝都不敢隨意動用

不知道大家知道有一位皇帝的國君私庫是會賺錢的,這位皇帝就是乾隆,乾隆喜歡出去遊戲,是歷史上公認的,那麼他遊玩就不能動用國家的國庫的錢,而出去遊玩的花費不是一般的大,那麼財路哪裡來呢?於是他身邊的“大秘書”和珅就給了一條建議。所謂的“建議”就是大清的官員犯了錯,可以交錢贖罪,然後所交的錢就會進到乾隆皇帝的私庫,不用到大清的國庫。這樣的一條財路,乾隆也很心動,當然肯定不是他經手的,是經過和珅再到自己的私庫,所以乾隆為了自己遊玩的心,允許了這樣的行為。

中國古代的國庫不僅有維持國家穩定的國家金庫,還有滿足統治者慾望的國君私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