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价彩礼说"不"

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在中国婚姻是件比较现实的事情,城市中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但越是贫穷、偏远,对结婚是的彩礼要求就越高。这样的情况百年之前就出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至今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人的爱情或者是婚姻,最后都没有完美的结局。

向天价彩礼说


一份彩礼,代表的是年轻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一份天价彩礼,却是对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在一些数据的计算中,部分农村地区的婚房、现金等彩礼的价值,一份彩礼可能要十几年的积蓄。别说还要一套新房,若是在农村自己盖房倒还好些,可有些人还要县城里的房子,那就更狠了。现在的很多人终究还是普通人,对于这些人而言若是碰到了几十万的彩礼,是很难一下子筹到的,所以最后只能放弃了一段爱情。虽然很多地区的彩礼并不高,遇见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人多,总该有人会碰到吧。并且现在的人喜欢往大城市跑,你也不知道她家乡的习俗是什么,等该知道的时候又晚了。

向天价彩礼说

中国农村的婚嫁彩礼一路攀升,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从最初的几万元飙涨至目前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农民把嫁女作为改变贫困生活的手段,使一大批年轻人因彩礼问题而"婚不起"。

内地农村逐年攀升的"天价彩礼"已让农民不堪重负,部分农村家庭因高昂礼金变得一贫如洗。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各种现象不仅屡现于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偏远山区,并且在河北、河南等地亦不鲜见。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而女孩子也是最不愿再返回农村的群体。

要想根除农村"天价彩礼"的陋习,移风易俗首当其冲,农民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营造良好的嫁娶氛围。已经逐渐融入大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带头向天价彩礼说"不",还婚姻和家庭应有的圣洁和宁静。农村人口的生活幸福程度不仅关系广大农村本身的繁荣与繁衍,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