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電子書完全找不到看紙質書的那種感覺?

實話石說


作為一名閱讀愛好者,同時是一名同時閱讀電子書和紙質書兩種類型的讀者,我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電子書給不了紙質書閱讀帶來的儀式感。

可以想象,捧著一本書不斷的翻閱所需要付出的注意力,確實是比拇指翻閱電子書來得更不輕鬆的。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去讀電子書?也許是擁擠的地鐵上,晃晃悠悠而且是在夜晚的公交上,或者是關了燈之後的床上。

總之,你可以以任何你覺得舒服,甚至有點任性,奇葩的姿勢去讀電子書。

而讀紙質書,則不行。

你不能在圖書館擺出妖嬈的姿勢,你不能在擁擠的公交上佔據大量的空間去閱讀紙質書。

你要麼選擇在圖書館,要麼選擇在家裡舒適的沙發上或是整潔的書桌前。

總之,你依然會是用一種比起讀電子書更放鬆,或者是更嚴肅、更認真的姿勢去閱讀,去體會淡墨幽香中的文字。

正襟危坐之下,不知疲倦的閱讀。漸漸的,你會進入心流狀態。

比起電子書,我想你會在閱讀紙質書時,更頻繁的進入讓人多巴胺快速分泌的心流狀態。


其次,電子書比紙質書廉價,更易獲得。更簡單的獲得會從心理方面上會讓人懈怠。

你選擇閱讀電子書的動機是什麼?也許是更便宜,更省錢,也許是更方便。

至少我自己選擇電子書的時候,是帶有一種相比購買紙質書賺到了的感覺。而且,有些電子書是免費的,那麼有時候是不是就想著先攢著,以後慢慢看。

多少人,都是被“以後”這個詞語給耽誤了。

以後慢慢讀書

以後慢慢努力。

以後慢慢投入。

。。。

以後,也許,就沒有以後。

JK羅琳在寫哈利波特大結局的時候,一直很困擾,怎麼也不能靜下心來寫完。隨後,她就搬進了高檔的酒店住下,終於,哈利波特最終話得以問世。

人有時候想要做好一件事,是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和帶價的。廉價的往往代表著價值低,當然我只是說往往。但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希望你能夠多投入一點資金。因為,讀書是現在這個社會,最簡單最廉價的提高自己的方法。所以,別在這個已經廉價的能力培養上還要去吝嗇了。


最後,紙質書的閱讀更需要思考。

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你不會是抱著去認知的目標去閱讀吧。

你在閱讀電子書的時候,其實速度是相對較快的。那麼,速度快有速度快的好處,就是量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就是看了也就忘了。

這也就是說,閱讀沒有讓你的大腦產生思考力。

我思,故我在。

人類的智力更多的表現在智力上,也就是大腦的開發以及深入的思考之中。

比起填鴨式的閱讀,深層次的閱讀、深層次的理解,是更加有效的閱讀理解力。沒有人希望讀了書是沒有收穫的,雖然這樣說有些功利,稱不上閱讀只能說是學習。

然而,學習也是很重要的。至少不會讓你腦袋空空,更不會讓你在覺得閱讀只是識字之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

閱讀紙質書,讓你靜下心來,去品讀作者的論點,從而你的大腦可能會接受作者的觀點,也可能深深的牴觸,認為作者說的不對。

但這些都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你要有自己的觀點,並且擁有自己的思辨力,從大量的閱讀和生活實踐經驗中不斷升級屬於你自己的系統。

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和收穫。


總結一下,

電子書給不了紙質書閱讀帶來的儀式感。

電子書比紙質書廉價,更易獲得。更簡單的獲得會從心理方面上會讓人懈怠。

紙質書的閱讀更需要思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當我寫下一億行代碼


去超市買東西,給你三種付款方式選擇: 一、現金;二、銀行卡;三、手機支付寶;你願意用哪種方式呢?這個答案還用說嗎?

再來看一個成語故事: 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孔子十分愛好學習,到了晚年更是堅持研究《易經》;孔子反覆鑽研該書,把該書的捆竹簡的牛皮帶都磨斷了三次,終於把研究的心得寫成十篇文章,這就是《十翼》。

後人把《十翼》與《易經》附在一起,作為《易經》的補充部分。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中國的古人還沒有發明造紙術。因此古人們的“書”也都不是“印刷品”,而是用刀將文字鐫刻在竹簡上的。

一片竹簡上可以鐫刻的字數可多可少,從地下出土的竹簡來看,最多的一片上刻有七八十個字,最少的只有七八個字。

這樣的話,一篇文章或者“一部書”就需要很多片竹簡。於是,古人們就用“絲”或者麻繩將竹簡聯起(裝訂)起來。為了經久耐用,往往用牛皮做成的繩子(叫做“韋”)來代替其它材料。

而“韋編三絕”講的就是孔子在編纂《易經》時,串聯《易經》的牛皮繩斷了三次(當然這個三次是虛數,或許更多次)。形容孔子學習鑽研之刻苦。

故事講完了,你說孔子有讀紙質書的感覺嗎?孔子覺得爽嗎?孔子還會“不亦說乎”嗎?

紙質書的出現是孔子死後多年的事兒了。所以才會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當古人發明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以後,學習(讀書)才真正成了一件貼近老百姓的樂趣。

人們往往對古人讀書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的功夫讚不絕口,箇中原因除了古人們的勤奮以外,恐怕那個時候書籍(竹簡)的寶貴,數量少,不宜攜帶和查閱有關吧!

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科技與互聯網的發展,電子書橫空出世;近幾年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讓電子書走近了千家萬戶,大中小學課堂。

老實說,雖然讀電子書聞不到油墨那獨有的香味,但是電子文檔強大的功能卻是紙質書所望塵莫及的——電子書同樣也可以做筆記和批註;可以插書籤;可以摘錄。

最大的方便之處在於閱讀電子書的同時,還可以查閱字典或者資料或者聯網搜索你想要的任何數據。偶有心得體會,網絡還可以幫助你迅速傳給你的朋友圈分享。

當然,電子書的出現還可以節能環保,省去了大量造紙用的木材以及印刷廠的人工成本。另外,智能手機便於攜帶;想想如果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拿著智能手機電子版的《易經》會是什麼範?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就是在不斷辭舊迎新中進行的。

也許將來某一天電子書也會被淘汰——只需要在人的大腦中植入芯片,就可以將百科全書融入你的腦細胞,憑藉著你的意願隨時可以調取。


閒看秋風999


電子書沒有紙質書有感覺,首先呢沒有書墨的清香,沒有翻閱的聲音和觸摸的感覺。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紙質書,因為紙質書看完了很有成就感。放在那我心情也會好很多,雖然電子書吧,小。方便。但是我覺得讀書需要一種感覺,電子書給不了我這種感覺。





黑科技軟件源


因為電子書是發光的,還是隔著屏幕,輻射對眼睛不好是有的,紙質書有那種摸得質感,紙質書的紙張也是對眼睛舒服的顏色


JO噩


因為人有五官,電子書只能滿足我們的眼鏡和耳朵,哪有這麼比得上五官皆有的紙質無論電子書多麼便利多麼普及,永遠都不可能取代紙質書籍。


孤獨且自由999


因為那是沒有靈魂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