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太洒脱,因无法忍受丈夫纳妾抽鸦片,竟抛弃4岁女儿出国数年

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现在,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都可以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母亲——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与小姑子张茂渊一起游学欧洲长达数年。

此女太洒脱,因无法忍受丈夫纳妾抽鸦片,竟抛弃4岁女儿出国数年

黄逸梵

她一生追求自我和自由,我行我素,绝不会为了男人和子女奉献自己的时间和幸福。

扪心自问,绝大部分妈妈大概都做不到如此洒脱吧。

张爱玲的母亲原名黄素琼,她觉得这个名字不够浪漫,到法国后改名黄逸梵。

黄家也算豪门了,其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曾是李鸿章部下,建立了不少功勋。

黄逸梵与张志沂结婚时不过22岁,婚后两人也曾有过一段幸福的日子。

可跟大部分夫妻一样,结婚日久,矛盾越深。

从本质上讲,两人完全是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

张志沂一辈子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地躺在祖先留下的雕花大床上安享着末世虚无的繁华,甚至交了一帮狐朋狗友,染上了吸食鸦片等等恶习。

而黄逸梵呢,她认同“新文化运动”中宣扬的新思潮,尤其是男女平等的思想。

她厌弃旧社会的诸多陋习,对丈夫纳妾、抽鸦片等等行径更是深恶痛绝。

正因此,她丝毫不能忍受丈夫的腐朽思想和堕落行径。

林心如的妈妈连自己的丈夫往自己的花盆里弹烟灰都不能忍受,一辈子这么长,怎能如此委屈自己?

黄逸梵抵抗、劝说,继而争吵,但都无济于事。

上帝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黄逸梵区区一个弱女子如何去彻底改变自甘堕落的张志沂?

既然如此,那就改变自己。

她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如张爱玲回忆的:

“母亲爱读‘鸳鸯蝴蝶派’,在抽水马桶上看《二马》看得笑出声来;母亲爱学校的空气,就特意去学油画,后来结识了胡适、蒋碧薇等社会名流;母亲因为肺弱学唱歌,‘依依呀呀’地唱出来像吟诗一般。”

恰在此时,黄逸梵发现小姑子张茂渊与自己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两人一拍即合,关系日渐亲密。

1924年,黄逸梵以监护人的身份,陪同张茂渊出国留学,借此离开了那个让她窒息的旧式家庭。

那一年,黄逸梵28岁,女儿张爱玲4岁,儿子张子静3岁。

此女太洒脱,因无法忍受丈夫纳妾抽鸦片,竟抛弃4岁女儿出国数年

左2张志沂;右1张茂渊;右2黄逸梵

走出这一步,黄逸梵大概也是万分不舍。

可是,她就是这样一个追求自我到自私而勇敢的女子。

黄逸梵在欧洲如鱼得水,她凭借自己的才情,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之后,她做过尼赫鲁总统姐姐的秘书;在欧洲的美术学校学画;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学校教书……

而在张家,母亲这个身份自此缺位。

张爱玲曾经在《私语》里这样写道:

“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

不知道黄逸梵看到这样的文字心里会不会抽痛。

很多亲子教育理论都告诉我们孩子三周岁之前离开他(她)不要超过一周,十二周岁之前都要尽力陪伴,尽好父母的职责,否则容易造成孩子一生安全感的缺乏。

这样一位母亲,在孩子心里又是隔着遥远的距离的。

张爱玲说:

“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位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

幼年时期母爱的缺失让张爱玲的童年心理缺少安全感,从而让她在四岁时就有了“怀疑一切的目光”。

黄逸梵一离家,张志沂就把往日里寻花问柳生活中觅得的一位名唤老八的姨太太请进了家门。

在这位擅长交际的姨太太的带领下,张家变得热闹非凡,打牌赌博的,对卧抽烟的,吹拉弹唱的,一片乌烟瘴气。

她常常带领着小张爱玲出入各种餐厅、舞厅,参加各种聚会应酬。

张爱玲常常吃着玩着就睡着了,半夜时候才被佣人背回家。

这位姨太太脾气也不好,常常打人,曾经有一次将痰盂狠狠砸向张志沂,砸得他头破血流。

这样一个女人搞得整个家都鸡犬不宁,张氏家族的人对她极度不满,于是成功逼走了她。

据说,老八走的时候,光是银器家什就带走了两车,也是一个精刮算计绝不空手的女人。

此女太洒脱,因无法忍受丈夫纳妾抽鸦片,竟抛弃4岁女儿出国数年

黄逸梵

张爱玲8岁的时候,张志沂丢掉了“官位”,一家人无奈迁居上海。

此时,张志沂的毒瘾也更加深了,曾一度因吗啡注射过度,使他差点与死神交手。

此时的张爱玲定是十分恐惧的,她写道:

“他独自坐在阳台上,颈上搭着一块湿毛巾,两眼直视,檐前挂下了牛筋绳索那样的粗而白的雨。哗哗下着雨,听不清楚他嘴里喃喃说些什么,我很害怕了。”

这样恐惧的记忆是刻在张爱玲心中的烙印,一辈子都无法消除。

没有母亲,而今,连父亲也快要失去。

天地茫茫,只有她与弟弟,弱小无助又孤独。

幸好后来张志沂被抢救了过来,他反省了自己荒唐的一生,决定痛改前非。

他写信给远在国外的黄逸梵,诚恳地表明自己不再吸食鸦片,也不再纳妾,只是希望她能回来,好好过日子。

黄逸梵大概也是考虑到儿女的教育问题,或者是对这个丈夫还抱有希望,于是便同张茂渊回了国。

全家喜气洋洋地搬到一座新洋房,全家有了团圆美好的新气象。

八九岁的张爱玲喜欢这种浪漫活泼的空气,也喜欢这个“辽远而神秘”的母亲。

她回忆说:

“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疏的刺激性。”

母爱本是日常,本是习惯的熟稔,“生疏的刺激性”说明了幼年的张爱玲是多么需要一份完完整整的母爱啊。

尽管她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冷静克制而乖巧。

黄逸梵一心想把张爱玲培养成一个西式的淑女,她教她绘画、弹钢琴、学英语。

这一段日子,大概是张爱玲一生中最为惬意欢乐的时光了吧。

可惜好景不长,张志沂病愈后,以前的许诺又反悔了。

他不仅不拿出生活费,甚至还逼着黄逸梵拿出自己的嫁妆来补贴生活,以此来胁迫她,防止她再次出走。

两人的生活继续千疮百孔着。

终于,两人离了婚,两个孩子判给了张志沂,黄逸梵和张茂渊两人另租房子。

随后,黄便开始去法国旅游。

分别的时候,张爱玲表现出超脱于这个年龄的冷静:

“一直等她出了校门,我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红铁门,还是漠然,但渐渐地觉得这种情形下眼泪的需要,于是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

不断地游走在国内和国内,围城中和围城外,黄逸梵的婚姻姿态影响了张爱玲前半生的悲欢离合,使得她对婚姻充满了怀疑,也不敢随便生育小孩。

此女太洒脱,因无法忍受丈夫纳妾抽鸦片,竟抛弃4岁女儿出国数年

之后,张志沂又结婚了。

后母非常强势,这样的家庭使得张爱玲对父亲和这个家的热爱一点点剥蚀。

父亲的一顿毒打和一场长达半年的禁闭,消弭了张爱玲对父亲的最后一丝眷恋,她不顾一切地奔向再次回国的母亲的家。

天性敏感细腻聪慧的人,对感情有着比常人更多更细致的需求,他们容易想得多,敏锐到多疑,这往往也是文学家艺术家的特质。

但偏偏张志沂和黄逸梵都不懂爱,这样的双重伤害,对于张爱玲来说远甚于那些感觉迟钝的人。

这一切,给张爱玲种下了一生缺乏安全感的种子。

正因此,张爱玲唯有躲到文字里去疗伤,在那个世界里,她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抒发内心的抑郁。

失之?得之?已无从说清。

这是对文字和艺术敏感的人的做法,还有不少人钝感于文字又偏偏敏感于情感,于是只能天天往死里作,作自己,作他人,日常生活处在日复一日的歇斯底里中而不自知,徒然惹得旁人生厌。

可悲,可叹,却又无可奈何。

少女时期的张爱玲很长一段时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的生活会不会翻开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