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一、一個故事,兩位導演

最初得知《張羽煮海》,是在2015年的一本書裡。書名叫做《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白睿文編訪,朱天文校訂,理想國出版。厚厚一本,記錄了侯孝賢從事電影工作以來的臺前幕後、起承轉合。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開卷是朱天文寫的卷首語。從《張羽煮海》的故事引到了侯孝賢對電影的痴執。人有執念便為痴。拍了四十多年電影的侯孝賢依然“愚痴”,如張羽一心想要用鍋子把海水煮幹一般,固守著他的光影世界。

這段卷首語只有三百字左右。朱天文輕輕放入了一個“煮海”的意象,就傳達出了侯孝賢這份執念的重量。四兩撥千斤。

海水洶洶兼天湧。煮海人守著一口鍋子,執拗地一勺勺舀來海水倒入鍋中。長到彷彿沒有盡頭的海岸線在煮海人和海之間蜿蜒出了一條清晰的界限。一邊是轉瞬即逝的渺小,一邊是自有已有的浩瀚。孤獨的煮海人用肉身之有限對抗時間之無限。几几乎是壯烈了。

這意象植入得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認定《張羽煮海》和《夸父追日》一樣是個悲情故事。前幾天在網上閒逛,看到胡金銓導演當年為長篇動畫《張羽煮海》手繪的角色造型,非常精美和趣怪。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作為一個愛畫畫的導演,胡金銓從1984年就開始籌劃拍攝這部動畫,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陸續進行這角色設計。很可惜的是,這部動畫片一直沒有實現。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侯孝賢和胡金銓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兩個導演,也都和這個傳說有那麼點淵源,使得我突然很想知道《張羽煮海》的來龍去脈,於是就在網上仔細地搜索了一下。出乎我意料,它竟然是個大團圓收尾的喜劇。

二、套路十足的民間傳說

《張羽煮海》源自元代李好古的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在流傳的過程中被改編成了很多地方曲種,評劇、越劇、淮劇、湖南花鼓戲都有《張羽煮海》的曲目。王鳳山先生的王派快板傳統曲目裡也有它。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王鳳山先生

“一條小道曲曲彎彎,彎彎曲曲通上了高山。翻過了高山是個大海,藍藍的海水波浪翻。……”常聽相聲的對這幾句絕對不陌生。

故事大意:

「張羽乃一介秀才,父母雙亡,功名未取。夜宿東海岸邊石佛寺撫琴,引來了龍王之女龍三娘瓊蓮,兩人一見鍾情,許下終身。奈何龍王不允,將瓊蓮囚於水晶宮。張羽奔至海邊想要救妻。遇仙人授法煮海,鍋中水煎一分,海水去十丈,才逼得龍王將女兒送出,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短短几行字,充滿了民間愛情傳說的套路:

套路一:男主不是窮秀才就是樵夫、牛郎之類,家境貧寒孤苦無依,但都善良忠厚,最要緊的是顏值還算不錯;

套路二:女主基本都是頂配。系出名門貌美如花,不是神就是仙兒,但偏偏就看上了毫不起眼的男主;

套路三:倆人私定終身以後準得有黑暗惡勢力跳出來拆散這對兒苦命鴛鴦;

套路四: 摻點前世因果。比如男女主前生有緣,或者神仙轉世臨凡之類。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牛郎織女

符合這些套路的還有牛郎織女、董永與七仙女、劉海戲金蟾等等。基本劇情都是一個原本在社會最底層的窮小子,突然遇到個天仙似的妹子投懷送抱,同時妹子還使用自己的特技(織雲錦啦、釣金蟾啦)幫助他發家致富。美女和金錢一夕之間都有了。在以農業為重的封建社會,男人除了考取功名以外沒什麼機會改變社會地位。碰上這等好事,哪怕是個夢也夠讓人樂呵樂呵了。

這種人生際遇用俗話說就是“逆襲”。俗歸俗,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不管什麼時代,逆襲都是最受歡迎的影視劇題材之一。只不過當下這個時代女性觀眾是收視主力軍,很多逆襲類題材都是女性視角演繹的。從《流星花園》到《我的名字叫金三順》再到《霸道總裁愛上我》都是這個路數。

所以我猜測,幾百年前站在廟會戲臺旁看戲的年輕農夫鐵柱內心的悸動可能和現在一邊看韓劇,一邊幻想著有個富二代衝自己大聲喊:“笨蛋,我就是喜歡你啊笨蛋!”的女高中生翠花差不多。

三、汙力滔滔的荒誕原作

不管是越劇還是快板,張羽都是以一個清秀雋逸的純情男兒形象出現的,並且集勇敢、善良等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

但原作《沙門島張生煮海》裡的張羽用現在的眼光看,不光是個老司機,還巴不得一輩子吃軟飯。我在讀劇本的時候,全程都是這樣: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沙門島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蓬萊市長島縣。從五代到元朝,這兒都是刺配流放之地,島上除了囚徒就是獄卒。

原作寫張羽是潮州人。也不知道哪根筋錯位了要跑到這麼個鬼地方玩耍。作者把舞臺放在這裡,恐怕是因為這裡人跡罕至,又離道家所說的仙境——“三島”——很近的緣故吧。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下面我簡單地給各位講一講《沙門島張生煮海》的故事,風格比較自我。您就當聽一段單口相聲吧~說得不好多包涵。

話說張羽到了沙門島,借宿在東海岸邊的古剎石佛寺,名曰“溫習經史”。當天晚上在寺廟裡彈琴散心,引來了龍三娘和侍女梅香。正偷聽的時候被張羽發現了,二目相對,一見傾心。

到這裡都還很婉約,但剛做完自我介紹,畫風就變了。張羽二話不說直接求婚了:“小娘子不棄小生貧寒,肯與小生為妻麼?”

姑娘很不好意思,說雖然我挺欣賞你的,但婚姻大事還得給父母說一下,回頭八月十五中秋節你來我家提親,咱倆就在龍宮成親。

張羽一聽有戲,立馬躍躍欲試地說,你要是同意了今兒晚上就別走了,何必讓我乾等到八月十五呢!被龍女婉拒以後又說,哎,你家那麼有錢,我要是做了上門女婿就是有錢人了,是不得有人伺候我啊?

擱現在,這兩句話一出口,姑娘轉身就得走,還得發個微博:今兒相親見的是個TMD奇葩啊!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但幾百年前的價值觀和現在不同,龍女老老實實地回答了家裡的情況,給張羽描繪了一張美好藍圖。張羽聽得心花怒放,連說:“有如此富貴,小生願往。”龍女給張羽留了一方水蠶織就的鮫綃帕做信物,戀戀不捨地走了。

她走後,張羽摩挲著鮫綃帕深(chui)情(xian)款(san)款(chi)地對家童說,這個小娘子妖嬈冶豔,絕世無雙,我可等不到中秋了。你留到這兒看著行李,我這就去海邊找她!說罷拿著鮫綃帕就出門了。

這貨本是一介書生,除了讀書彈琴啥也不會。出門兩眼一抹黑地亂走,不多時就迷路了。正一籌莫展,突然遇到了一個叫毛女的仙姑。

仙姑得知他要去找龍女,不僅指了路,還送了三樣法寶:一隻銀鍋,一文金錢,一把鐵杓。教會張羽如何煮海之後,毛女親(xie)切(e)地說:“若煎幹了鍋兒,海水見底。那龍神怎麼還存坐的住。不怕不送出女兒嫁你!”張羽大喜過望,拿著法寶直奔沙門島海岸去也。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在快板書裡,為了表現張羽與老龍王鬥智鬥勇,來回煮了三次才逼得老龍王送出愛女。可在劇本里海水剛開鍋老龍王就急眼了,派人央告石佛寺的長老來求情勸化。

一心求富貴的張羽豈肯善罷甘休,“老師父,我老實對你說,若那夜女子不出來呵,我則管煮哩。”於是長老經也不念了,帶著張羽下海做媒提親。老龍王為保眾水族平安只得應了這樁親事。

趁著張羽在水晶宮裡翻看金銀珠寶的時候,老龍王疑惑地問閨女,你和這小子咋回事兒?大姑娘家家的二半夜出去一趟怎麼就答應要嫁給他呢?瓊蓮臊眉耷眼地說,還不就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了唄。

正說著,東華上仙(即東華帝君)突然出現了。慌得老龍王和張羽、瓊蓮齊齊下拜。東華上仙朗聲說,老龍王你聽好了,這張羽不是你女婿,瓊蓮也不是你女兒……老龍王心裡“咯噔”一下,感覺頭上長出了一片草原。

只聽東華上仙又說,瞎想啥呢!這倆人前世本是瑤池的金童玉女,因為動了凡心被貶下界才有今生這麼一段姻緣。為了儘快促成他倆的好事,那個煮海的法寶也是我讓手下送給張羽的。果然好使!現在親事已定、夙願已了,我這就帶他倆上天庭報道去。你就別忙活啦,該幹嘛幹嘛去吧。

老龍王:……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隨著三人昇天,故事結束了。讀完覺得整部戲就數老龍王最倒黴,被張羽煮海折騰了一氣兒不說,閨女也搭進去了。後世改編的時候還把他描寫成一個財迷心竅的老混蛋。其實人家只不過是不想讓女兒嫁給一個窮光蛋受罪而已啊。

原作的書童是個插科打諢的角色,汙力十足……古人在這方面尺度很大的喲。話說要是用原作改編成動畫片,恐怕只能在深夜時段播出了吧?

最後。不能看到胡金銓導演製作完成《張羽煮海》自然是非常遺憾。但我相信,總會有人接過這個心願,完成大師未竟的事業。期待有一天《張羽煮海》可以搬上銀幕。

胡金銓導演未完成的動畫片《張羽煮海》究竟來自怎樣的故事呢?

感謝觀看!

胡金銓繪《張羽煮海》手稿圖片來自豆瓣@山鴝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