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選手”拜登參選,會否與特朗普“終極對決”?

“最强选手”拜登参选,会否与特朗普“终极对决”?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正式宣佈參選:沒法看特朗普幹上8年。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我們的民主……美國立國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危機之中。這就是我宣佈參選美國總統的原因”。當地時間4月25日清晨,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在社交媒體上推送了一條長度為三分半的短片,並正式成為投入民主黨2020年總統初選混戰的第21人。

民調領先於特朗普

拜登的最終參與,意味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民主黨人選已再無更大懸念。

在過去數月來的多個民調中,這位76歲的前副總統不但持續領跑民主黨黨內競爭,而且在幾乎所有民調中都完勝在任總統特朗普,可謂是當今民主黨內的“最強棒”。

最新民調顯示,拜登以42%:34%的優勢領先於特朗普,甚至在女性、中青年等關鍵群體中,拜登也保持了明顯優勢。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份民調也顯示,仍有19%的受訪者表示無法抉擇,這也說明了其優勢並不穩固。

關於拜登在黨內外的民意優勢,或將在未來數週內面臨真正的檢驗。一般認為,面對20位參與者,民主黨黨內民調陷入了失焦狀態。普通選民很難在如此多的參選人中準確、理性地做出比較。所以,依據這些民意做出的調查結果不是支持度,而是認知度。於是,兩次參選總統、做了八年副總統的拜登自然領先。

相比而言,在兩黨對決的總統選民民調中,民眾更多傾向於拜登而非特朗普,或許只是在變相表達著對特朗普的不滿,以及對奧巴馬時代的念念不忘。

如果這些解釋成立的話,拜登的參選提醒人們,2020年大選週期已正式開啟,而時隔12年再次以總統候選人的標準要求拜登時,不知道民眾是否會改變看法。

拜登競選路非一馬平川

拜登的競選前路並非一馬平川,甚至連黨內初選提名也並非其“囊中之物”。2008年,即他上一次參選總統時,奧巴馬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民主黨對政治候選人的審美標準。雖然最為飲恨的是希拉里,但相比當年奧巴馬挑戰現狀的“改變”以及反建制派定位,拜登的確風光不再。

現如今,在桑德斯以更濃墨重彩的反建制派風潮席捲了民主黨之後,在民主黨非傳統政治新人林立的當下,如何來迎合乃至駕馭民主黨的新風向,一定是上世紀70年代就步入政壇的拜登面對的最大難題。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初選制普及以來,15人以上參與的三次初選(即1972年和1976年民主黨以及2016年共和黨),都產生了與本黨主流建制派格格不入的非主流人選。

而在如今社交媒體逐漸主宰政治動員的情況下,很難想象拜登要如何去團結那些37歲同性戀市長彼得·布特朱吉的支持者,或者如何從非洲和印度混血族裔的國會參議員卡馬拉·哈里斯那裡奪回非洲裔選民。

換言之,身為白人的拜登要最終獲得黨內提名,就必須將這樣一個充斥著“身份政治”乃至逐步部落化的民主黨拼圖重新拼到一起。

拜登面臨的挑戰不小

在追趕民主黨快速碎片化腳步的同時,拜登本身也存在著一些隱憂。

50年的從政經歷是經驗的“里程碑”,但有時也是功過的“記賬本”。經歷了9位總統的拜登參與過太多政治決策,他本人簡直就是華盛頓政治的一部分,其中可以挖掘,甚至舊事重提的攻擊之處未必很少。

除了這些不可避免但足以構成負面動員的“欲加之罪”外,作為資深政治人物的拜登也時不時地表現出一些不太容易被理解的“小節問題”。

比如,拜登1978年的第一次參選總統之旅,就因被曝出演講稿抄襲而戛然而止;他的多次口無遮攔的“大嘴”段子也常成為媒體焦點;而就在最近,拜登在公開場合與女性互動動作過於親密的過往也被反覆炒作,險些引起一番聲討的浪潮。

面對一個經常成為媒體抨擊焦點的總統,一個時常引發爭議話題的民主黨對手,或許更具戲劇性,但其挑戰性也必然被衝抵。

在世人矚目的政治光環背後,拜登的人生卻跌宕起伏:壯年喪妻失子,老年時又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些無常也令人唏噓。在最近出版的自傳《答應我,爸爸》結尾中,拜登自問“我將如何度過餘生”,他寫下的目標是“希望儘可能多的時間與家人度過”,但隨後又說“希望幫助這個國家和世界變得更好”。

或許那時的拜登早就知道自己將再次出發,但出發的終點又將是哪裡呢?面對政治極化的困頓、社會要素的對峙與撕裂、自由國際秩序的崩塌……經驗滿滿的拜登,又該如何面對重重挑戰?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