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暴利,为什么医药行业没有出现一个小米一样的搅局者?

把爱国当成一生的事业


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中国的药品并不存在暴利。暴利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宣传,事实上并不存在。要是真存在暴利,在这个货币超发,资本多的没地方去的时代,制药行业早就有搅局者了。

第二个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医药分家,医药不分严重干扰了制药业的原始资本积累。有很多人说过,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吃药,却吃不出来一个像样的药企,在世界上的那些制药业巨头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在这方面,中国连印度都不如。

所以要搞“医药分家”,虽然原始资本的积累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但在很多人眼里,只有医药分家,才能带来制药行业的暴利,然后,中国才能出现像诺华或者百时美施贵宝,或者默沙东这样的制药业巨头,然后,才能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相匹配。

当然了,视角不同,看法就不同,比如说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这是中国没有制药业巨头,药业利润只能勉强小康的根本原因,还有人认为,中国的药品市场监管出了问题,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战,行不成合力,这才是中国药业落后的根本原因,还有人认为是中国对医药健康投入不足,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才出不来真正世界级的制药企业。等等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不存在药品暴利,这是肯定的。

供题主和大家参考。


137亿年前的氢二氧一


看了几个回答,没一个说到点子上,都在讲研发成本高。

作为一个穷老百姓,又时刻想自己创业,不甘于自己打工的人,我也思考过医药这一领域。起因就是一次买感冒药。

2017年某天,我那次感冒了,没敢去医院,就想去药店买点药,看着一堆感冒药,随便拿了一个,付款,50多块钱!!!本来以为就十几块钱的,后来还是买了。然后出去等公交回家,闲着无聊,我灵机一动,拿手机就用淘宝搜了一下,还真有这款感冒药卖,才18块钱还包邮!

我当时就想到了医药电商。然后就想着实现。

有几个难点:

1、时效性。

感冒了就想马上买药,如果你只做线上电商,谁还等你快递送药?

所以这个解决办法就是每个城市都得设几个点作为仓库,这样居民线上买药的时候,你才能2小时内完成送货。

2、资质问题。

如果线下要开门店,必须给每个门店配一个医生,这是国家强制规定的。

线上销售药是否合法,相应的资质问题。

这些难点汇集到一起就是成本问题。

药品采购运输,每个城市开几个点的租金、人力成本,如果开门店还要考虑医生配备、装修等,线上药店打广告运营,线下配送等。再加上库存管理,地域差异可能也会存在药品备货不同,也就是区域运营差异化,给管理也造成很大难度。

总结一下,来谈小米为什么不切入。

小米的模式是线上为主,尽量不碰线下。高周转快速出货。饥饿营销。极致压缩成本,走性价比,靠量取胜。

对比一下,你就看出来了。

你说药品贵,那小米不研发不就行了?专心走电商卖药。这就已经反驳了很多单说研发成本的人。

但是药品跟手机不一样,药品必须要触及线下,而且药品无法饥饿营销,不生病买了也没用。所以既然都做不到,那也就降不了什么成本,所以小米模式根本行不通。


GRIDMAN


不是药品都暴利,而是医院药店让你参与暴利

十多年前,咽炎特别严重,喝水都不行了,感觉呼吸都疼,现在诊所后到医院吊水卵用没有,然后想起来小时候的乡村医生,三块五毛钱,两天的药,吃了一顿,两个小时大大缓解,第二顿都没吃,直接好了

后来有孩子,学了点医学简单常识,比如感冒发烧了不是随便买药了,而且查血然后对症买,一般持续两三天,医生说发烧三四天太正常了,但是经常被各种建议打针,输液,灌肠,有点烦人,而且费用还不低

继续想起来那个医生,两年多了,感冒发烧,除了不着急的,一般吃药一顿,最多的一天。费用极低。十几块钱!我查过那些药,都是正规厂家普通药品,比一般医院药店给的少的多,人家一般都是用纸包几顿的,不会给你整盒!而且,几乎没有建议过,也没进行过打针,输液,灌肠!

只有一次,咳嗽厉害了,老医生不在,没办法,又折返,输了一星期的液,后来又有同样症状,他在,还是两顿药

我不懂医学,但我理解一点,一片药有某种效果,另一片药有另一种效果,但是两片结合起来,会有第三种效果!如何用最少的药,最低的成本,搭配出最好的药效,这就是水平!

所以,一方面特效药似的十几块钱,另一方面是折腾好几天的一百多甚至几百多甚至更高,两年时间,一家人特别感谢那个医生,省心,省事,省钱,太多了


机器猫AAa


1、药品暴利 药品是暴利,但你只看到了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一个药品的赚的钱,一定是要把为这个药所有失败的药的本钱全部赚回来,明白?小区门口的一个苹果卖5块,这个苹果一定要把一起的磕了碰了的,腐败了的,通过这一个好苹果,把所有本钱都要赚了。而一个药品上市,要付出20亿美元左右!是dollar!不是RMB!最快还得十年时间,先说这个20亿dollar的研发投入,中国有几个企业的研发能投的出来。小米的研发才几个钱,BAT合起来能搞多少?还得坚持搞十年,还不一定能成。成了之后,药品的价格是你企业说了算吗?医药的价格不是企业随便定价的!所以这么来算,药品行业还是暴利吗?如果真的这么暴利,真的这么容易回本,真的风险低的话,资本不傻,早就进入了,都不会有小米啥事,因为投资小米的资本早就投资你的这个公司去了。

2、搅局者 搅局者一定要在某一个环节能掐死传统的企业,并且这个环节还一定得有分量,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其实新药研发行业已经有很多新技术帮助研发了,以前是做出大约100000个化合物,然后一个一个试作用,可能会有一个成为药物,这是需要很大的人工、金钱、时间!现在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手段,已经大大提高了命中概率,但还是很不确定,这些都是辅助。所以,现在,资本还没看到能直击传统游戏规则痛点的地方。

3、医药行业相对而言,比较专业,有门槛,外行不容易进入。内行人已经被百般蹂躏,不知还有多少人有心思做医药!


医药与财经


你可以当一个搅局的么!都是让一些媒体误导了,中国是全世界看病最低的了。药品暴利为什么没有出一个世界500强的?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流通监管非常严,每多个程序必然要增加成本!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很多药出厂价低,但是一般配送13个点,税17个点,高开税加一起看看成本增加了多少,价格高是营销成本高。以前老百姓吃的便宜药药企亏本都不愿意生产,为啥?人工高了啊,企业肯定是以赚钱为主啊!小米搅局只是感官而已,薄利多销,看看手机业目前财报就华为跟ov手机业务赚钱,原来的中兴,酷派,金立都现在怎么样了,说明靠价格是不行的,雷布斯最近也改变了小米手机的定位了,也忍不住炮轰其他产品,说明这种模式长久不了!说明小米也难受了!


取个名字好难啊看看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药品是一个绝对高精尖的行业,不可能也不应该有突然出现的搅局者。

就拿题主举例的小米来说一说。在小米出现之前,好像手机领域是一种景象。小米横空出世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个手机品牌的存在。但是等小米问世以后,立即以低售价,高配置,饥饿营销等各种特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继而成就了如今的小米帝国。

反观药品领域,不可能有这种突然杀出来的强劲对手。为什么呢?因为手机如果上市销售,其实很简单。你有个工厂,作出手机来,经过一些标准的校测就可以上市卖了。至于好用不好用,甚至有没有严重质量问题,都是上市以后消费者反馈。

药品可不一样,绝不是你说我研发了一个药,现在赶紧让我卖的。药品从最开始的立项研发,各种实验,对照,动物实验,人体实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各种部分监管。就算一切顺遂,一个药品从研发到问世,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这期间很多数据也是会对外公布,所以一个药品如果真的问世,最起码竞争对手早就了如指掌,不可能两眼一抹黑,等出来了才惊呼哪里来的对手。



有人说了,我不做研发,我就做仿制药,抄国外已经有的药品,行不行。这里一定要强调,仿制药和山寨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仿制药的门槛都高的可怕,就拿阿托伐他汀这个世界上目前销售额冠军的药品来说,诺大一个中国,现在能成功仿制,并且通过药物效果一致性评价的,也就两三个企业。

综合来说,药品的研发是一个特别复杂,耗时耗力,又不容易出结果的领域。门槛很高。罗永浩可以突然杀出个锤子手机,但没人能突然研发个药品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手机就是个纯粹的商品,甚至不属于必需品(尽管很多人现在已经离不开了),但是药品不一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民生问题,涉及到巨额的医保资金,也是社会问题,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所以监督管理的力度远远大于普通市场商品,这也是不容易出现搅局者的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目前致力于医疗+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曾经做过医学编辑,有感于父母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健康谣言,希望能将正确的医学保健知识科普给身边的人。如果您觉得我讲的还不错,请点击关注,承诺无广告。

<strong>


王小王的幸福生活


题主的心情我很理解,然而药品的研发是非常烧钱的,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可能比一艘航空母舰更加昂贵!

一款新药,医药行业支付的研发费用平均约为26亿美元,包括单药的研发和许多失败项目的沉没成本。很多研发失败的药品就是在拿大钱打水漂,都不会产生任何回报。另外,药品的研发周期也很长,几十年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很多新药的发明者甚至没有等到药品上市就去世了。药品行业内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第二片抗癌药物的成本可能是50美分,但第一片抗癌药物的成本可能是50亿美元。药品的生产成本很低,但初期的投入则是巨大的。药厂必须通过高定价来维持高额的研发支出,药厂不是慈善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药厂甚至都不会有动力去研发新药。

所以,性价比的模式本质上就不适合药品行业,病人需要新药,但高昂的研发费用就需要靠高定价来支撑。

以上。


SamCai90


看了许多类似这种关于药品的提问和回答,实在忍不住要说几句。

1、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必然要追求利润,这是商品本质所决定的,我相信读过书的人应该都明白;

2、很多人勉强能接受药品利润的现状,但接受不了药品暴利的既往史事,为什么说既往,就是“药品暴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做药品的勉强能糊口,我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去调查过药品和其他商品的税率,我可以跟大家说一点:药品增值税16%,住宿大概是4%,餐饮大概是6%,服装更低,药品的原材料、商业配送(国家药事管理法强制性要求的)、工人成本等等都是需要钱的,这样算下来,还会觉得是暴利吗?

3、做药相对比较辛苦,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辛苦为什么不去做别的呢?我想问一句:现在赚钱有轻松的行当吗?

所以说,药品早已经过了暴利的时代了,现在也只是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很辛苦且不怎么赚钱!


抗日英雄沙振江


都是外行在批判医药行业,外行在管理医药行业,外行在赚医药行业的钱,中国医药行业和中国男足情况是基本一样的,黑哨.回扣.假球.劣药.高价.最后大家都赚钱了,唯二亏本的是病人和国家医保资金,丰盛大餐一大桌,可怜患者泪流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府必须立法杜绝医生拿回扣(医生拿回扣比例估计在百分之99.9999,比纯金比例还高),重点取缔医药代表这种非法职业,(调查过医药代表,绝大部分是外行,连药品的功效,疗程,用量都不知道,更可笑的是中西药都分不清,这种人都去当医药代表,除了带金销售,将医生变成受贿者还会什么?).


忠孝仁智信


这是一个专制的行业,没有自由竞争的条件,小米也好,大米也好,都无办法入局。

小米的成功并不复杂,小米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是可口可乐,一个老师是时代。

或许讲到这个观点,雷军看到会喷,相信还有更多人要喷了。

可口可乐的成功,并不是有什么神秘的配方,实际就是资本下实现的低价大流通战略,你不要以为可口可乐广告普天盖地,实际分摊到每一瓶的广造费,不到5分钱,而且还是一线品牌。用最便宜的价格,让顾客享受了一线品牌而且还有世界秘方的饮料,是不是很有面子呢?因此,出现了众多你可乐男,可乐女。

智能手机,都还在2500元起的时代,小米799让多少人用上了智能手机呢?

为何小米期初只能自己卖呢?因此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流通可言,因此,抛弃流通的中间费用,一步到位799元。

药市有这样的价格空间,可是没有什么这样的市场条件,相信永远都不会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