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戚家軍的鴛鴦陣,可以幾乎無傷擊敗武藝高強的倭寇?

地瓜水手


倭寇終結者——剿匪神陣鴛鴦陣為何這麼強?此陣又為何會叫做鴛鴦陣?

看看鴛鴦陣的陣法組成,根據《績效新書》記載,是這樣的:內先擇年力老大一人,付以長牌,長牌無甚花法,只欲有膽有力,賴之遮蔽其後兵前進耳。次將年少便捷、手足未硬一名為籐牌,籐牌如前說之謂也。

次將年力健大老成二人為狼筅,狼筅枝茂繁重,足以蔽身而壯膽,故用法明直易習,便於老成手足已硬之人。

次將有殺氣、有精神、三十上下、長健好漢四人為長槍手;

又長槍之次者二人為短兵。長槍用法多習學,非身手眼俱活者不可用。此器又專主於刺,故選授又貴於精中取精。次老實有力、能肩負、甘為人下者一人,充為火兵,欲負鍋裹之重,性下肯為同類所役。

鴛鴦陣的人員配置標準是12人,包括隊長1名,戰兵10名,火兵1名。戰兵站成五行,第一行是長牌手1名、藤牌手1名,用來抵擋敵人的弓箭和長矛。第二行是狼筅手2名,狼筅是長達5米的毛竹製成,是鴛鴦陣特有的武器,剋制倭寇的武器有奇效。第三第四行是長槍手4名,長槍手手持長達6米的長槍,長度與著名的馬其頓長槍相同。第五行2名士兵持鏜鈀等短兵,火兵實際是負責全隊後勤的人員,隊長的位置相對靈活,有的突出於全隊之前,有的在盾牌之後,根據敵情而定。

這樣的陣型,通過圖形來複原的話,就是大概這樣子:

可以看到,全陣呈左右對稱的佈局,恰似一隻鴛鴦,這是其得名的由來。

再簡要介紹一下鴛鴦陣所使用的武器,前排的盾牌手持兩種盾牌,長牌和藤牌,長牌是長方形的大盾牌,較為長大,為後排人員提供掩護,藤牌較為輕便,直徑約1米,藤牌手還攜帶標槍,也可以作為近戰突擊力量使用。

最特殊的武器是狼筅,狼筅又稱狼牙筅,長度達5米,有許多附枝,以帶有枝丫的整根毛竹製成,頂部裝有矛頭。“凡狼筅,各要利刃在頂,長一尺;四面竹枝須堅直粗大者。”能有效剋制倭寇的主要近戰武器倭刀,倭刀雖然鋒利,但難以一次劈開丫丫叉叉的毛竹,反而容易被狼筅剋制住,這就給後排的士兵進行刺殺提供了機會。

長槍也用毛竹製成,“用毛竹之細者,長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過四兩,或如鴨嘴,或如細刀,或尖分兩刃,造法亦自脊平鏟至刃乃利。”由於居於陣中,長槍的長度是最長的,達到了6米。而鏜鈀手使用的鏜鈀雖被稱為短兵,長度也達到了4米。

鴛鴦陣的戰法及其嚴格,每名士兵的戰術動作都有嚴格規範,基本的作戰原則就是“牌前進,筅救牌,長槍救筅,短兵救長槍”,加上陣與陣之間的呼應,就做到了局部的絕對優勢。這樣一來,倭寇與戚家軍作戰就很尷尬了,倭寇慣用的武器是倭刀、弓箭、長槍,但在鴛鴦陣面前,倭刀難以近身,弓箭射不穿盾牌,長槍又沒有明軍的長,死活近不了身,倭寇單兵能力強的特點也就無從發揮。

客觀來說,由於嘉靖年間武備鬆弛,大明的官兵在單兵作戰能力上與倭寇不可同日而語,才會出現數十百來名倭寇就可以橫行到內地的情況,而鴛鴦陣的出現,將明軍個人能力的短板影響降到最低,講究用陣型來剋制對手,真倭武藝雖強,人數畢竟不多,也沒有嚴格的陣型,多半是各自為戰,面對為自己私人定製的鴛鴦陣,哪裡還能討得到好處?

由於鴛鴦陣的特點,在如今的公安特警隊伍中也得到應用,對付手持利器的歹徒效果明顯。

靠著嚴格的訓練和周密的陣法,戚家軍在抗倭前線無往不利,立下了赫赫功勞。不過一物降一物,鴛鴦陣面對倭寇佔盡優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卻毫無用處,這也是其在北方戰線毫無發揮的原因。


小院之觀


先說結論:能和倭寇打出冷兵器時代的一系列零傷亡的全勝戰績,一是靠戚家軍的正規化建設,二是採用了科學的戰術體系和訓練體系,並非全是鴛鴦陣的功勞。

鴛鴦陣戰術詳解

從鴛鴦陣本身來分析,這種隊列編制對倭寇確實是科學有效的。鴛鴦陣基本單位是11人制的小隊,設藤牌手一人,長牌手一人,狼筅手2人,長槍手4人,鏜鈀手2人,火兵1人。

這種陣法的核心邏輯是:兵種相互掩護,追求火力密度。

長牌手則是手持巨大的一面盾牌,為長槍手抵擋矢石,並掩護藤牌手;整隊火力輸出的核心是4名長槍手。但因為長槍回手較慢,一擊不中,容易給對面暴露空擋,需要牌手掩護;而狼筅則可以憑藉繁多的枝丫擾亂敵人,掩護藤牌手,給藤牌手創造擊殺的機會。後面的2名鏜鈀手用於防衛側翼,防止有漏網之魚繞側;這樣2列縱隊的鴛鴦陣作戰小組在正面的火力密度達到了6長1短或6長2短——這個火力密度達到了靠單兵武藝來逞能的倭寇的7倍或者8倍。什麼樣的武士能戰勝這樣的作戰小隊?宮本武藏來了也夠嗆。

鴛鴦陣的變陣同樣非常靈活。可以根據不同場景變陣成“左右二伍”(兩個小縱隊),“小三才”和“三才”(縱隊變橫隊)。這種變陣方法和近代西方非常類似,可以很好的滿足戰場需要,完成行軍隊列到作戰隊列的轉變。

左右二伍(二列縱隊)

小三才(二橫隊)

三才陣(縱隊變大橫隊)

當然了,鴛鴦陣不是單獨存在的,戚家軍是按照4隊一哨,4哨一官,4官一總;每個總設置信號旗和鼓手號手,完成隊列行走、變陣和作戰指揮。

戚家軍的正規化建設

鴛鴦陣的使用要歸功於戚繼光將軍的創造——一位具備科學思維的軍事家。戚繼光不迷信古代兵書成法,又敢於“崇洋媚外”(認為鳥銃遠勝於土造火銃),都是他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這樣的思維模式下不僅能否發現正確的軍事建設方向,還能制定各種各樣的戰術細節,縱觀才整個大明王朝,能達到這個層次的軍事家是罕見的。他很早就知道軍事正規化是提升戰鬥力的根本:“兵制完備,令行禁止,定標準,重四藝,嚴軍紀,重賞罰,可長保虎狼之師也”——《備俺答策》。

而之所以說戚家軍是正規化建設的軍隊,是因為它滿足了以下幾個特徵:

一是戚家軍徵兵的兵源做到了去身份化。兵員不再依賴軍事貴族或軍戶,而是來源於社會各個階層(主要還是平民階層),士兵的出身只要滿足一定門檻即可(避免雞鳴狗盜之徒入伍),士兵服役領工資。戚繼光建設戚家軍時,果斷排除了衛所兵和軍戶,而是從民風彪悍的義烏平民階層中招收兵員,是典型的志願兵。而對這些大頭兵的軍餉,能做到從來不拖欠,不吃空額。這個是北方連裝備精良的九鎮邊軍都做不到的。

二是對記軍功進行了改革。明代是以敵軍首級計算軍功,但是戚繼光嚴禁戰場上割首代功:“長兵之數決不許帶解首刀,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因為戰場上一旦隊形崩潰,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結局。因此採用集體記功法:“每顆首級以三十兩論之,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砍首兵二兩,餘兵無分者分一兩,火兵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五錢;每顆本隊鳥銃手亦分二兩。”這樣就極大激發了集體的能動性和凝聚力,並且避免了因為戰場上掙功而導致的混亂。

三是很強的紀律性。《紀效新書》一共18卷,前9卷都是各種軍法、條款、禁令、規範,戚繼光事無鉅細的全部記錄,對觸犯每一項的處罰都做了很詳細的規定,如果看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對違反軍紀的懲罰是動不動就斬;能把處罰定的這麼狠,說明戚家軍的軍紀已經相當嚴明,很少有違紀行為。

四是科學的戰術體系和嚴格的訓練。面對個人武藝高強的倭寇,戚繼光詳細的分析了他們的長處和短處;長處當然是單兵作戰能力強悍,短處則是戰場上每2個倭寇之間必須有足夠的距離,這些倭寇的武藝才能發揮出來。針對這樣的特點戚家軍選擇了密集混合編隊的作戰小組——鴛鴦陣。這種陣型非常靈活,在作戰時可以結成密集陣,在索敵、偵查的時候,又可以以哨為單位進行拉網排查,非常好用;而在接敵時可以按照不同情況變陣為二伍、小三才,三才,這需要嚴格和頻繁的進行隊列行走和隊列變換訓練。能做到這一點的古典軍隊確實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戚繼光重視遠程投射火力,弓、弩、鳥銃、弗朗機混用,滿足不同射程上的打擊,及時淘汰了不實用的各種火門槍和火箭。在訓練上只要求士兵精確射擊90步以內的目標,甚至要求士兵“長兵短用”:”至若弓箭火器,皆長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後發;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後發,此亦長兵短用之法也。”在近距離發射,既保證了精確性又保證了威力,但對士兵的心裡素質要求非常高;英國人曾經在加拿大創造了30米距離上以3輪射擊擊潰法軍的記錄,但之前就是像一根樹樁一樣一動不動站在那裡承受著巨大傷亡,這對士兵的紀律性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可想而知。戚家軍敢這麼做,也是因為紀律強作為前提。


紙上的宣仔


由於倭冦大多是破落武士,是專業從事格鬥的人員這些人單兵作戰能力相當強!而此時明朝的軍隊,戰鬥力比較差,再加上普通士兵,作戰能力遠不如專門從事格鬥訓練的倭冦,就如同一個業餘挙手對戰專業拳手一樣,因此屢剿不絕。而且倭冠人數越來越多!為患甚重,驚動中央!於是派戚繼光南下平冦。

開始打了幾次,戚繼光也有損失,但戚畢竟是一代名將,他立刻發現了問題的根源!重新作了規劃!

1、招慕新軍,重新巡練。2、重新打造武器!自唐朝後期,經五代十國的混亂,再加上宋朝的重文抑武,使中國的武器-單刀,流於好看,實不堪一擊。倭刀是學自唐刀,又加以改良,刀背厚,刀面窄而長,可以劈、刺。而且雙手握刀,力道很大!當時明軍的刀面寬而短、薄,且單手持刀,兩刀相碰,明軍的刀常常被砍斷了!因此,戚準備重新用包鋼法制刀。3、創建鴦鴛陣!由於東南沿海一帶,阡陌遍地,河溝縱橫,而倭冦又到處流竄,少則百十人,多則數千人,散佈各處!很難採用大部隊一次性決戰解決問題!於是針對倭冦的特點創造出鴛鴦陣!下面著重介紹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滕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

狼筅

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而且這個陣法可以隨時以11人一組疊加,變千人萬人!又可以變少化減成5、6一組的兩才陣和3、4人一組的三才陣,去對付單個的倭冦。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且有效的殺傷敵人!就這樣通了一年多的時間,基本上用零傷亡的成本,肅清了倭寇!

戚繼光的偉大之處,是親臨戰場,勤于思考,基於實際,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具有針對性的創造出把敵我雙方優劣之勢顛覆性翻轉的陣法!抗倭勝利後,戚繼光後來又到北方駐防,他還創造出許多針對北方地勢平坦廣闊、騎兵縱橫突擊的許多陣法!

縱觀中國整個軍事史上,戚繼光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可以與大破林胡的戰國名將李牧媲美!


夜夜龍泉壁上鳴


其實鴛鴦陣能夠打敗武藝高強的浪人倭寇,正是應了那句“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俗話。也就是團隊合作集中攻擊對方的單兵遊勇,縱使對方人多,也可以創造出局部人數優勢的局面,然後擊潰對方。

事實上鴛鴦陣的使用,是中國陸軍陣法從中古時代走向近代的第一步,在中古時期,除了個別軍隊外,大多數軍隊還是更多的仰仗個人戰力的武勇。比如岳家軍裡面的扎馬刀手,那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強軍力士。而鴛鴦陣從選員到分配武器,都是經過了嚴格的標準審核,然後通過短期的高強度訓練,讓每個士兵在團隊中發揮出最佳的實力,也就是說我自己一個人不是你的對手,但是我在團隊中只要好好配合作戰,絕對完爆了你。



在戚繼光的鴛鴦陣裡面,真正做到了近代戰術要求的小團體高配合戰鬥模式,木牌手和藤牌手在前面掩護,兩個狼憲手在後面阻斷敵人進攻的節奏,四個長槍兵負責主要的殺傷,兩個耥耙手在最外側迂迴掩護,火兵負責遠程殺傷和近戰替補,隊長指揮和替補。可以說一套下來,真切做到了攻守皆備。也正是評價這麼一套戰法,戚繼光可以在福建浙軍對倭作戰做到基本百戰百勝,還大明一個太平江山。


火器工坊


戚家軍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無傷擊敗武藝高強,單兵格鬥技術極高的倭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針對倭寇的特點,開發了狼筅這種武器-倭刀雖快,也拿它沒辦法

倭寇的特點是武器厲害,單兵格鬥技術優於明軍士兵。

倭刀採用特殊工藝打製,極為鋒利,可以輕易斬斷明軍的長槍、腰刀等武器。加上倭寇主要成員是無主的日本武士,俗稱浪人,天天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

針對這些特別,戚繼光使用狼筅做為阻止倭寇進攻的主要武器,這貨長成這樣:


長度很長,佈滿了尖刺。用倭刀根本無法在一兩招之內斬斷,就算斬斷了因為長度很長,也無法很快進入到倭刀的進攻範圍。

最重要的,狼筅只是一個防守武器,它的目的是阻止倭寇的進攻,而真正的重點就是團隊做戰。

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鴛鴦陣是歷史最早的特種兵作戰小組

經常看國外大片的人都知道戰鬥力來自於作戰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一個小組裡面有善於遠攻的,有負責防守的,有負責保護側冀的,還有負責近身攻擊的。

鴛鴦陣裡面的狼筅也好,其他武器也好,單獨拿出來都沒辦法有效遏制倭寇,但是團隊一起作戰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是狼筅把倭寇擋在外面,讓他不能有效發揮倭刀的長處。在他疲於應付狼筅上的尖刺時,後面的火槍手已經瞄準了他,兩旁的刀手、盾牌手以後面的長槍手,輕鬆斬殺。

<strong>

鴛鴦陣這個特種兵戰鬥小組,始終是團隊合作,各展所長,不和倭寇拼武力和武器,拼的是戰術思想。

所以才能在很多場戰役中,大比例無傷完敗倭寇,成就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段神話。


欣星


戚家軍的赫赫威名是靠打出來的,而且極其懸殊的傷亡比。

<strong>

比如寧溫臺大捷(寧波、台州、溫嶺),明軍前後斬首胃口一千零二十四級,僅上界嶺之戰中,戚繼光所部明軍便陣斬三百四十四,而損兵不過三人。

當時戚家軍以少打多,以一千五百人對倭寇二千人,先是在山區設伏,之後全為攻山、攻堅作戰。

而那支倭寇也不是什麼烏合之眾。他們在被明軍伏擊之後,三戰三敗依舊不亂,突圍而出的殘兵依舊自發聚集一起,進入有堅固圍牆的大宅死守,期間還曾組織過一次突圍,其戰術素養和戰鬥意志,以及面對挫折時的韌性,放在任何國家和時代,均可堪稱一流水平的精銳軍隊。

然而,這麼一支精銳輕易的就被戚家軍給消滅了。他們在戰場上被斬首三百四十四人,除被生擒若干,其餘一千多人或被摔死或被燒死,而明軍僅僅陣亡三人。其中陳四和陳七十二,死於圍攻朱家大宅時放火燒屋,只有王華廾一人死於兩陣交鋒。

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傷亡比是怎麼打出來的?

就如《劍橋戰爭史》一書中特別提到的那樣,戚繼光是一個16世紀時,與西方莫里斯親王交相輝映的軍事改革天才。而他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創立當時最先進的冷熱結合步兵戰術。

通過對《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以及《練兵實紀》的復原,我們可以還原一下,當倭寇遭遇戚家軍時會遭遇到什麼樣的打擊。

當倭寇距離戚家軍112—128米時,在約每十五米的單位寬度上,倭寇要承受10名火繩槍兵的一次齊射;12名弓箭手的每人九次射擊,共108支箭;鏜鈀手的一次齊射,共6支火箭,合計進行124次射擊。

大家知道倭寇善於跳躍與使用倭刀,但倭刀這種大型雙手刀,需要很大的揮舞空間。比如倭寇在前面打頭陣的劍豪,需要大約寬度為3.5米的一個正面,這樣才能施展劍術。

因此面對戚家軍,那些打先鋒的倭寇劍豪,每個人要承受24—31次的投射攻擊後,才能與明軍進行肉搏作戰。而且為了防止倭寇以長槍列密集陣型來衝擊鴛鴦陣。戚繼光還在戚家軍的每個哨中,配備有三門小炮——賽熕銃。這樣倭寇如果使用密集隊形,就會被糊一臉,如果是劍豪打頭陣,也得是炮口餘生後,才有機會‘享受’那24—31次的投射攻擊。

其實,按這種火力配置,基本上倭寇打頭陣的那些精銳劍豪,很難有機會衝到明軍跟前。

而當倭寇頂著槍林彈雨、付出慘重傷亡衝到明軍跟前時,會發現明軍身體正面均被長牌手的盾牌遮蔽。當倭寇持長槍從上而下,刺入鴛鴦陣中時,牌手舉起盾牌,將敵方長槍頂起,身後長槍手出槍直刺;當倭寇從下刺槍時,牌手下坐盾牌,將敵方長槍壓住,身後長槍手出槍直刺。當倭寇將長槍從左右兩側刺入陣中時,左右兩邊狼筅手用狼筅將對方長槍絞拿,長槍手出槍直刺,鏜鈀手跟長槍手齊出,以保護長槍手。當倭寇人數較多,一擁而上之時,狼筅手護在牌手左右,左右方長槍手各跟狼筅手出槍,鏜鈀手護衛身後,藤牌手以藤牌遮蔽身體,用刀砍敵人下盤。

這樣,鴛鴦陣一共十名戰鬥人員,正面只有兩個身位寬度。每一個試圖攻入的倭寇,都要在越過一面盾牌之後,被一支狼筅控制格架兵器,然後被兩支長槍直刺。直刺的長槍手身邊還有一名鏜鈀手保護,以防止長槍脫出狼筅的保護。這樣無論倭寇從那個方向、怎樣進攻,都要面對至少三、四件兵器,等於一個倭寇被四個明軍圍毆。為面對戰術、火力上全面領先的戚家軍,倭寇作戰意志越是頑強,就越是將自己送到戚家軍刀下被屠殺而已。

總體上,戚家軍跟倭寇打仗,就是先是各種火器與弓箭,把衝在前面的精銳倭寇殺得七七七八八,然後各種冷兵器一起上,四個打一個,收割剩下的倭寇。

面對這樣的敵人,就算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來了,也得跪……

靠這種戰術和火力的優勢,戚家軍死三人和幹掉一千倭寇這樣極高的交換比,也就不足為奇了。

<strong>


冷兵器研究所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什麼戚家軍的鴛鴦陣,可以幾乎無傷擊敗武藝高強的倭寇?我們首先就得從小日本的倭刀以及刀術談起。

日本倭刀,源自中國唐刀,傳入日本後,經改良形成狹長、刀身略帶弧度的刀形。倭刀因刀身狹長,既適合砍劈(雙手握刀可力劈),也適合刺(刀身細長可刺),刀法簡單洗練,就是刀走直線,直入直出,刀勢兇猛。

今天日本的劍道其實就是當年的倭刀術,看過日本劍道表現的讀者一定會有深刻的印象。日本劍道最基本的技術動作主要有擊面、擊手、擊腹、刺喉、擺震、擊面切返、碰體等,其中擊面、擊手、擊腹、刺喉四個動作是用得最多的。注意那個“擊”字,可以說很好地概括了日本劍道的精髓所在。即揮劍時只求刀尖快速劈中對手要害即可,不求大面積的創傷。可以說,這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殺人技!這也是很符合日本人的脾性的。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術就是如此,快速出擊,一擊即退。

由於明朝侵入我海疆的倭寇,多是日本一些沒落武士與浪人,他們從小練習倭刀,刀法閒熟。與人對戰,瞅準機會常突然縱身一躍,利用刀長的優勢,一刺或一擊(劈),就能取人性命。因此,常將養尊處優、缺少訓練的明軍打得一塌糊塗的。如嘉靖三十一年(1553年),一股倭寇僅三百餘人,侵犯嘉興,打敗守將盧鏜,明軍傷亡千餘。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僅53人的倭寇,從浙江紹興登陸,竟一路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暴走數千裡,殺死殺傷四五千官兵,歷時八十餘日,才被絕對優勢的明軍殲滅。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正式開始了剿滅倭寇的輝煌生涯。剿倭伊始,戚繼光就已經注意到了倭寇的刀法奇特了。在他的兵書《紀效新書》裡就指出日本刀法是一種“以雙手執一刀”的刀法,又說“長刀,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內光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餘,(加之)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正因為如此,戚繼光全面改革了自己的軍隊。其中最見成效、戰果最顯的就是創造了“鴛鴦陣”,自始,橫行一時的倭寇末日到了!

“鴛鴦陣”就是專門針對倭寇的戰法、刀法創造的,“鴛鴦陣”一般由十一名士兵組成一個戰鬥小組,上陣時大家互相配合,互為羽翼,是一個戰鬥整體,就像一輛人肉坦克,威力無比。比如“鴛鴦陣”中專門設有士兵手握長長的狼筅,一種用長毛竹枝杈綴以金屬尖物的武器,長達數丈。你倭寇不是“喜躍”、能進“丈五尺”餘嗎?我就用幾丈長的狼筅掃你!不讓你躍、不讓你靠近。你單個倭寇的武藝不是很厲害嗎?我就整陣人碾壓你!直至將你“碾”成肉餅!這樣,倭寇的長刀長優勢,以及單兵作戰能力強的優勢一下子就沒有了。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在臺州擺出“鴛鴦陣”,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擊倭寇2000多人,全殲倭寇,而戚家軍幾無傷亡!“鴛鴦陣”發揮出了無比的威力。可以說,“鴛鴦陣”是中國人根據實際情況、實戰需要,勇於創新求變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很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發揚!


50後男人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倭寇猖獗,長期進犯沿岸村莊,肆無忌憚地搶劫財物,擄我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倭寇過處,村毀人亡,瓦礫遍地,一片狼藉,大明百姓避之如瘟疫。

後來,明朝也曾組織軍隊征剿倭寇。但面對日本人鋒利的倭刀和強悍的戰力,明軍鮮有勝績,老百姓依然屢遭蹂躪。期間,也有勇敢的百姓奮起反抗,但在裝備精煉和訓練有素的倭寇面前,這種抵抗無異於羊入虎口,換來的只是倭寇更加殘忍的報復和血腥的殺戮。

直到戚繼光出現,這種局面才得以徹底扭轉。他組織了一支戚家軍,始終戰鬥在抗倭前線,有力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讓倭寇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戚繼光劇照)

那麼,戚家軍是如何打得倭寇鬼哭狼嚎,徹底扭轉了敗局的呢?

這主要有賴於戚繼光發明的一種陣法——鴛鴦陣。

戚家軍對付倭寇的鴛鴦陣一般由11人組成,其中設隊長一名,居中指揮調度,協調攻防時機。還負責觀察敵情,為隊員提供敵方攻擊方向。同時還可根據戰場情況,指揮鴛鴦陣的陣型變換。

鴛鴦陣的最前面,是手持盾牌的兩個士兵。一人持長盾牌居左,負責遮擋倭寇的箭矢和長槍攻擊,為其後的士兵提供防護。另一人持短藤牌和標槍以及腰刀居右,利用短盾牌的靈活輕便,除了防衛外,還可以用所佩腰刀和標槍攻擊倭寇。

盾牌兵的後面,是兩個手持狼筅的士兵分居左右。所謂“狼筅”,就是選擇東南地區生長了多年的毛竹,留下前端的眾多枝丫,經過高溫處理,讓這些枝丫形成規整的彎曲狀。並在每根枝丫的尖端綁上鋒利的箭矢,再在竹竿的末端縛上利刃。

這種造型奇特的武器,長約3米,對付倭寇的倭刀有一定的優勢。紛亂的竹枝可以大大緩阻倭寇的凌厲攻勢,為後面的長槍手,提供防護和贏得刺殺敵人時間。還可以利用狼筅上的利刃,伺機刺殺敵人。

而且狼筅製作簡單,材質易於獲取,成本低廉。

狼筅後面有四個持長槍的士兵,左右各兩個,主要是進攻和負責側翼的保護。在前面盾牌和狼筅的防護下,長槍手就可以利用距離優勢放手擊殺倭寇,不必擔心倭寇的箭矢和倭刀的攻擊。

最後兩個士兵持“鏜鈀”,可以擔任警戒任務,也可以擊殺倭寇的漏網之魚,為前面的士兵提供支援。

(影視中的鴛鴦陣)

這種11人組成的陣型,因為左右人數、武器都對稱,長短兼具,攻防兼備,因此被冠以了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鴛鴦陣”。

當然,鴛鴦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變換隊形。既可以將縱隊變成橫隊,也可以將鴛鴦陣拆開,變成兩個小陣。甚至還可以變成三小陣。

正是由於鴛鴦陣的靈活機動,發揮了團體協同作戰的作用,才有效地抑制了倭寇強悍的單兵作戰,彌補了明軍武器上的劣勢。

馮夢龍曾對這種陣法大加讚賞:“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槍二枝夾之,短兵居後,戚繼光每以鴛鴦陣取勝,痛殲倭寇。”

1561年5月,戚繼光初次使用鴛鴦陣,便大展神威,在其他明軍的配合下,一舉斬殺倭寇3萬餘人。後來又利用此陣,在寧海全殲倭寇精銳。而戚家軍只有一名士兵受傷。在臺州保衛戰中,戚家軍以少勝多,用1500名士兵,擊退倭寇2000餘人,倭寇死傷大半,而戚家軍只傷亡20餘人。

光是在這一年,戚家軍的鴛鴦陣,就取得了九戰九捷的勝利,給予倭寇迎頭痛擊。讓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軍的面前處於完敗之勢。以至於倭寇只要見到這種奇特的陣型就嚇得肝膽俱裂,轉身就跑。

(戚家軍劇照)

除了鴛鴦陣外,戚家軍還有著嚴明的紀律。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對戚家軍的各種軍法、禁令、獎賞辦法、處罰規定都有詳細的記載,這讓戚家軍成為了一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的虎狼之師。

戚繼光還對士兵的招募做了改革。

他打破常規,不再單一地從軍戶中招募,而是從義烏一帶民風彪悍的老百姓中招收士兵。最初,他精選3000名農民和礦工,作為戚家軍的班底。這些士兵出生底層,身體強壯,孔武有力。同時還能堅持訓練,不畏艱苦,具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戚繼光也從不克扣士兵糧餉,按月發餉,士兵的收入遠超務農或挖礦。因此,戚家軍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正是由於戚家軍嚴謹治軍,創新戰法,才讓明朝東南沿海免遭倭寇再次肆掠,力保大明海疆的平靜。並讓戚家軍威名顯赫,名垂青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戚家軍的鴛鴦陣,能夠擊敗倭寇的原因,我看了所有的答案,大部分是抄的。

當時,日寇自海入寇,為害尤烈,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未已,竟成大害。所以,剿滅倭寇勢在必行。

就倭寇的成分而言,很多是落魄的武士等,論個人的悍勇及兇狡程度,大明的很多軍隊都比不上。所以多年圍剿,不僅沒有消滅倭寇,反而損失慘重。


甚至出現一觸即潰的現象。


戚繼光和倭寇剛剛接觸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虧。而他最後能夠戰勝倭寇,並不是他編練的新軍有多猛,武技有多麼出色,而是戚繼光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以陣法對抗武藝精熟的倭寇,之所以能夠佔上風,並且傷亡極微,是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戰爭形態。


倭寇講究的是個人勇武,他們無論刀技、悍勇、搏殺經驗,均強於此時的戚家軍。

如果是一對一單打獨鬥,戚家軍基本上不是對手。但有了鴛鴦陣,就完全倒過來了!


戚家軍的陣法,本質上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微型的軍陣。

軍陣前後左右策應,通過不同的兵種、武器裝備,相互配合,就能夠發揮出指數級的戰鬥力。


以倭寇的紀律及打鬥方式,在規模以上的集團作戰中,注重個人勇武的倭寇,面對結堂堂之陣的戚家軍,根本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刀法再高超,也是炮灰。


以堂堂軍陣對付散兵遊勇,幾乎是手到擒來。不要說是倭寇,換當時大明任何一支強軍,也不是戚家軍的對手。


在每個朝代,每個將門之家,排兵佈陣,都是安身立命的不傳之秘,是看家吃飯的本領!非心腹不得傳授習之!外人更是無從得知。


如果僅僅著眼於技法的高下,所得出的結論肯定是錯誤的。


那麼,難道當時沒有別的將領想到這一點嗎?


結陣對敵,不僅僅需要膽量,更需要紀律。當時的大明,衛所士兵很多都變成軍官的佃農了,缺乏軍事訓練。想得到,未必做得到!所以戚帥才要重新編練新軍!


遙想大明初建,不世將星多如繁星,明軍席捲中原、遠擊塞外,何等強盛!可惜到了戚繼光的時候,那支戰無不勝的無雙強軍,早已不復當年風采。


不過,就戚繼光本人來說,確實是個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


脂肪故事


近日有網友提問:看電視劇中,戚繼光用義烏兵訓練出來的戚家軍,面對倭寇時只要擺出鴛鴦陣,往往戰無不勝。為什麼鴛鴦陣這麼厲害?為什麼戚家軍裡有那麼多的義烏兵?

1、鴛鴦陣是什麼樣子的

據傳,鴛鴦陣是古代作戰的名陣之一,兵書中並無此陣名的確切記載,正史上首次出現在《明史》中,而將此陣形發揚廣大的無疑是戚繼光的戚家軍。現在先來看看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什麼樣子的: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步戰陣:2名盾兵在前,身後是2名狼筅(xiǎn)兵,兩側是2名長槍兵,之後是一排短刀兵。狼筅,是戚家軍獨有兵器,柄用南方產大毛竹製成,頂端有利刃。對於最後一排短刀兵是幾人歷來有爭議,有5人說、6人說,還有10人說。

鴛鴦陣在作戰時,盾兵聽鼓聲前進,抵擋倭寇衝擊,狼筅兵負責保護盾兵,長槍兵負責保護狼筅兵,短刀兵負責保護長槍兵。這樣,3個兵種同進退,三位一體,無往而不勝。而且戚繼光規定,如果盾兵陣亡,狼筅兵和長槍兵、短刀兵全部處斬。

2、鴛鴦陣是最早的“聯合作戰部隊”

鴛鴦陣的由來,是戚繼光根據現實情況發明的。明朝末年“兵多不可用”,有大臣上書建議“練兵鄉民”,名為“鄉兵”。抗倭的鄉兵多從浙江義烏招來,“善狼筅,間以叉槊。戚繼光制鴛鴦陣以破倭,及守薊門,最有名。”

義烏鄉兵最為彪悍,擅長團隊作戰,這是鴛鴦陣得以成功的關鍵。同時,鴛鴦陣也是針對倭寇所使倭刀特點定製的。倭刀原產於唐朝,至明朝時其劍身更長,刀身更利,外形和重量更適合倭寇。而明軍與倭寇時,傳統的刀槍已無法剋制倭刀。

史載,鴛鴦陣之前的明軍與倭寇作戰時,一度出現“長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兩斷”的情況。鴛鴦陣長短結合,狼筅、叉槊這種民間械鬥的武器大放異彩,父子兵、老鄉兵為主的團隊作戰,配合嫻熟,心力一致,鴛鴦陣堪稱最早的“聯合作戰部隊”。

3、為什麼要用義烏兵

鴛鴦陣的成功,離不開熱血兵士,這些兵士多來自浙江義烏。史載,戚繼光招募兵士時,無意中發現義烏民眾因挖礦糾紛,有著數百年的械鬥史,民風極其彪悍,這種私鬥的團結性、戰鬥力超群。因此進行有效引導,這些熱血男兒成了戚家軍的主要班底。

義烏兵組成的鴛鴦陣,在戚繼光調教下成為滅倭主力,台州13戰13捷,斬倭3000餘人,扭轉之前明軍戰倭十戰九敗的歷史。平海衛之戰斬倭2萬多人,倭寇自此退出福建沿海。

另據考證,義烏兵還曾是明朝隨後兩次援朝抗倭的主力,湧現出吳惟忠、樓大有、葉邦榮等一眾名將。

最後說個小段:明末除義烏兵外,川兵、遼兵也以作戰勇猛著稱。同時,“河南嵩縣有人叫毛葫蘆,擅長近身搏鬥,山地作戰尤強。河南靈寶、永寧等地盛產礦兵,又稱打手。山東盛產長竿手;徐州盛產箭手;井陘盛產螞螂手,擅長運石;福建漳州、泉州人擅長鏢牌,水戰最厲害……”

所謂高手在民間,正是各省各地有著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歷史上才誕生了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