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都9012年了,沾滿玻璃渣的虐戀故事,觀眾還買單嗎?

由劉詩詩、佟大為領銜主演的《如果可以這樣愛》給出了答案,從低調開播到收視破1,再到穩坐各大衛視收視率和熱度榜前列,這部主打虐戀的都市言情劇,成為同期電視劇作品中的佼佼者。

對此表現,該劇導演王雷顯得很佛系,無論是曾被積壓三年,還是如今成績喜人,一切都順其自然,“用心去做事,至於結果是什麼,最好還是讓觀眾去評判”。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王雷 《如果可以這樣愛》導演

積壓時間有點長,但概念實操都很超前


談及《如果可以這樣愛》被積壓這幾年的心態變化,該劇導演王雷坦言“時間是有點長”。

但作品在呈現效果上的不過時,倒是符合他的預期。因為他與編劇千尋千尋在創作劇本階段,就是打算要做一個有別於當下市場的電視劇作品。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初衷,他們在所有方面都進行了“超前半步”的思考與設置。而這種超前思維,主要表現在作品的整體概念與實際操作的相互融合上。

《如果可以這樣愛》的小說出版於2006年,涵蓋了外遇、殉情、背叛、三角戀等當時網絡言情小說的各種流行元素,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狗血”。導演也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他看來,小說中的部分價值觀並不適合被搬上公共平臺。

因此,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提取了小說中理想的戀愛觀和戀愛狀態,也就是本劇的概念——“至純的愛情,想愛就去愛,甚至可以為了愛情放棄生命”。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概念是簡單的,但過程是複雜的。”導演和編劇在保證有戲劇衝突和跌宕起伏劇情的同時,選擇了一種較為文藝的方式來展現“狗血”。比如,劇中耿墨池、白考兒、祁樹禮三人的愛情關係,其實是源自《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這種構架之上,編劇千尋千尋試圖通過莎士比亞式的臺詞來打造作品的文藝範與古典氣質。

王雷表示,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演員增加了難度,“演員們剛開始需要適應,為此他們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在背臺詞,討論角色”,而且還因為臺詞,對劇情節奏的把握、相關技術問題的呈現,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為了“避免廢戲”,他介紹說,該劇通過多角度拍攝、多元化剪輯等方式增加了視覺的豐富性,通過配樂與劇情的嚴絲合縫來帶動節奏,他甚至還對劇集容量進行了壓縮,總之就是“採取了多種手法的相互配合,力求讓每場戲都有自己的作用”。

至於創作上的難點,他認為還是如何讓劇中理想化的純粹愛情落地。而針對這一點,他向整個劇組提出:只允許編劇寫意,其他部門必須保證寫實。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他舉例說,在造型上,造型團隊強調設計時尚又不過於形式化;場景上,必須實景搭設,人物的身份、地位能夠通過生活狀態和環境區分開來,劇中角色們的工作地點也都設置在真實的電視臺、報社等地,“環境是襯托人物最後作用於人物的”。

“這個戲的故事、人物關係是充滿偶然性的,但是我們想通過將編劇的這種寫意,融進其他部門的寫實當中,帶給觀眾真實感。”王雷強調說。

當然,這些要求的提出,需要劇組在精力和物力上更多的付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最終都幫助了劇中人物形象的樹立和故事的成立,而這些本來也是影視創作中最基礎的。”在王雷看來,站在為觀眾提供更好觀劇體驗的出發點上,不糊弄,不抄近道,不投機取巧,老老實實幹活,是每一位創作者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態度。

IP改編要尊重原著,更要重視邏輯

“表面上看,《如果可以這樣愛》是一部講戀愛的愛情片,但實際上劇中滲透了很多正確的價值觀,而引導正確的價值觀,是這部戲的魂之所在,也是我希望更多觀眾能夠看到的原因。”王雷解釋說,這些價值觀歸根結底,可以總結為一個字,那就是善。

他接著分析稱,劇中主角們的行為動機,其實都是源自於善。比如,白考兒與耿墨池經歷了三次分分合合,每一次都是出於為對方著想的善意;而祁樹禮最後的成全也是出於善。

“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愛情不是一味的索取,而是在底線之上的無條件付出。”這種在現實生活中可遇不可求的極致,難免會讓觀眾對其合理性產生質疑,對此王雷承認這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他強調,《如果可以這樣愛》講的是典型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發生的典型故事。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這部劇與家長裡短的現實是有距離的,我們在創作的時候,確實把它當做一個好看的戲去做。關於真實度這個東西,我們是儘可能地在一個範圍裡去找真實性,或者讓觀眾有感同身受的感覺。”王雷說。

除了主角們的愛情故事,在其他角色身上發生的故事,也都有各自價值觀問題的體現。

以白考兒的兩位閨蜜為代表,米蘭一開始也是一個正常人,為了生活和目標奮鬥著,但後來因為嫉妒心作祟導致價值觀的偏差,再加上她個人的性格缺陷,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所以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覆水難收。

櫻之則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母親,為家庭付出一切,忍辱負重,但經濟上不能獨立,甚至思想上也不能獨立,不過在經歷了諸多磨難後,她的意識重新覺醒,開始追求自我價值。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王雷表示,米蘭的悲劇和櫻之的“重生”,都是在傳遞給觀眾做人要本分,凡事要靠自己努力的正向價值觀,“這種普世價值觀就是所謂的社會秩序”。

這種普世價值觀,也可以引申到做劇的規矩當中。比如對於IP尤其是網文的改編,他認為需要有一個大前提,不能因為小說的天馬行空而忽略最基礎的價值觀問題。

再者,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同時,也要重視故事的邏輯性。以《如果可以這樣愛》為例,他告訴麻辣魚,劇版主要是對劇情的邏輯以及細節進行了調整,但從人物關係到人物性格其實還是原著裡的,“骨頭還是原著的骨頭”。

這種小說與劇的統一,或許也得益於編劇本身就是原著作者。據瞭解,千尋千尋為了創作劇本,專門進行了專業編劇的學習。王雷導演還透露,兩人為這個劇本前前後後花了三年的時間,經歷了三稿,而且每一次都是完全推翻重來,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過程,但抱著絕不湊合的初衷,他們堅持了下來。

從攝影師到導演,要有性情更要有態度


作為導演,王雷其實是半路出家。而在轉行之前,他是一名成熟的攝影師,曾為許多知名導演掌鏡,比如有趙寶剛的《像霧像雨又像風》,沈嚴的《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丁黑的《玉觀音》等優秀劇作,電影方面則有顧長衛的《立春》等作品。

從大學畢業開始做攝影助理到攝影師,王雷深耕這個行當十五六年,伴隨著自己的成熟,也開始想表達自己的慾望,他最終決定拿起導筒。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回憶起第一次當導演的心情,他依然記憶猶新:“當時有特別多的想法,想要推翻一切,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但也因為這樣,最終的作品沒有基礎,導致很多人不知道(我)在表達什麼。”

在經歷了多部作品的積累後,他表示,如今自己變得成熟了,不只是在技術、技能層面,更是在自己對導演的理解上,“作為一個導演,不僅應該對整個世界有態度,有自己的理解,還要在全方位知識上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他同時也強調,“導演相對來說還是性情的,相對單純和情緒化一點。”就像在拍攝這部《如果可以這樣愛》時,只有自己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愛,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才能在作品中有更好的表達。

《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只有眼前的“狗血”還有良善丨專訪導演王雷


談及攝影經驗對於導演工作的幫助,王雷認為,攝影其實屬於核心創作部門,是導演的左膀右臂,因為“導演需要靠攝影去體現他的意圖,而攝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導演的想法”。

兩個工種的密不可分,使得攝影師轉型導演,更為流暢和自然,這或許也是許多知名導演都是攝影師出身的原因。而且,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執行力強,在美學方面也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因此演員們也會更喜歡與這一類導演合作,因為在他們的鏡頭裡不用擔心自己不夠美。

當然在王雷看來,導演雖然是劇組的核心,但也不是萬能的,一部作品還是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在各自的領域,他們必須要做的比導演好”,而“導演更像是一個指揮,要把所有部門提供的要素放在他設想的圖譜中,並把這些要素搭配得更為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