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莫名其妙离奇的失踪了?

侃聊天下


大家都讲的古代的,我来讲个现代的,在抗战期间,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案,失踪的人物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

八路军第115师,大家都耳熟能详,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要说115师有多强,他的第一任师长就是林彪,平型关战役就是115师打的,之后我军五大野战军几乎都受其影响,华北野战军是在115师基础上诞生的,四野的骨干里115师出身的占据绝大部分。

有强将才有强兵,115师这么强,将领当然不会差,在55年授衔之时,出自115师的有元帅3人,大将2人,上将12人,中将35人。首任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首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分别被授元帅衔,政训处副主任萧华被授大将军衔,而周昆,就是115师的首任参谋长。

这位首任参谋长,为何会离奇失踪呢?

周昆出生于1902年,在1927年就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从红四军第三十一团连长一直到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长征,随后任任红军学校校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央教导师(庆阳步兵学校)师长,抗大第二分校教育长。

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他被任命为第115师参谋长。并且是中央军委23个委员之一。

这份资历,牛得不要不要的。

可是这样一位高级干部,在1938年2月,却离奇失踪,从此再也不见踪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排除周昆被害或叛变的可能后,对周昆的失踪,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周昆带着孔祥熙开给他的三万元支票,离开了部队,返回老家隐居了。

二、周昆去八路军总部开会后,领取了六万元军费跑回了老家。

三、周昆开会领取十万元军费后,让警卫员带回了七万元,自己留下了三万,从此消失。

不管哪种说法,周昆的动机似乎都是携款潜逃了。

左一为周昆

逃到了哪里,又有几种传说,不过也都没有什么依据,多半是以讹传讹。

不管如何,总之周昆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永远离开了八路军,神秘失踪了。

如果周昆没有失踪,那么到了授衔的时候,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参照同时期的将领,授个上将军衔是妥妥的。不管周昆失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总之,历史上却因此少了一位开国上将。


小院之观


1938年7月31日,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宣侠父将军一夜未归,神秘失踪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

抗战爆发后,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工作,由于条件的限期,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并没有正式执行军校制度。

但为了方面与国民政府交接工作,八路军和新四军部分各级将领按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原则,曾被国民政府授予了相应的军衔,如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等人授予中将军衔;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徐向前、陈赓、聂荣臻、左权等。而担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的宣侠父,早年没经历过红军长征,资历尚浅,能授予少将军衔,足以看出宣侠父是八路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宣侠父,浙江诸暨人,自幼天资聪颖,20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东渡日本留学,回国不久后便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并加入到了我党。1924年,满腔热血的宣侠父考了黄埔军校一期,当黄埔成立成立学生党支部时,蒋介石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自己内定了党小组各组长,立刻引起了性格直率刚毅的宣侠父不满,完全不顾蒋介石校长的身份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再加上身份特别的原因而令蒋介石十分恼火,最终不肯向蒋介石低头的宣侠父遗憾的告别了黄埔军校。但在校期间结识了胡宗南、蒋鼎文等人,而蒋鼎文成为了后来宣侠父在西安的离奇失踪的罪魁祸首。

离开黄埔军校不久后,宣侠父参与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党组织,并来到了西北军冯玉祥部任职,由于精明能干而且口才和文采极为出众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和重用。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冯玉祥追随了蒋介石的政策而将宣侠父驱除出西北军,宣侠父只好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并结识了抗日斗士、民族英雄吉鸿昌、孙蔚如等人,此时的宣侠父已经是我党在浙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宣侠父在南京、山西等地从事联络抗日反蒋活动,推动各路军阀建立抗日联盟,并与吉鸿昌等人在天津宣传与组织反法西斯大同盟,一度令蒋介石咬牙切齿。而此时已经出将入相的黄埔同乡蒋鼎文建议蒋介石重新启用宣侠父,蒋介石难得这么大方立即发出了委任状,但宣侠父直接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在与吉鸿昌等人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失败后,宣侠父继续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西安事变后,1937年初已经具备丰富革命工作经验的宣侠父,被周恩来亲自点将调到西安从事民族统一抗日工作,同年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主要的任务是协调双方的关系工作,而此时的黄埔同乡蒋鼎文担任西安行营主任。宣侠父在西安期间经常行走于国民党高层将领间,特别是与胡宗南、杨虎城旧部等关系非常密切,西安的抗日救亡运动也进行的热火朝天。

由于立场的不同曾引起了同乡蒋鼎文的顾虑与不满,只好给宣侠父安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上报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了蒋鼎文的报告后勃然大怒,宁可信其有不可其信无,于是动了杀机并召来了军统局的戴笠,立即制定了对宣侠父的暗示计划。其实,宣侠父从来到西安的那天起就被军统盯上了,由于宣侠父头脑灵活、口才极佳,具备出色的宣传与组织能力,蒋介石一直对宣侠父放不下心。

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彻夜未归的宣侠父引起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警惕,对宣侠父的失踪极为重视,西安办事处坚持追查到底,开始动员可用的一切力量秘密寻找宣侠父的下落,但都然无音讯。经过十几天的查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已经预感到了不幸的事已经发生了,于是向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要人,而蒋鼎文干脆装聋做耳,延安方面只好向蒋介石提出了抗议,但也无果。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当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对宣侠父离奇失踪一筹莫展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月以后,我方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秘密情报人员透露了一条重要的情报,宣侠父已经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源于蒋鼎文下发奖金犒赏参与行动的特务人员时,因分账不均而走漏了风声,至此宣侠父失踪案才水落石出。纸终究包不住火,蒋介石和蒋鼎文最终面不改色的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赛门军略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离奇的事件,至今都没有定论,而名人的失踪算是这些离奇事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今天我就来详谈一下一位著名的人物离奇失踪,他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文。

建文帝朱允文(1377年~不详)他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前太子朱标之子、明成祖朱棣之侄。建文帝朱允文之所以离奇失踪,主要是由于“靖难之役”这一事件。

“靖难之役”也被称为靖难之变。靖难,“靖”为平息、清除之意,“靖难”指的就是平息混乱、清除奸逆。它出自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讨伐,以清君侧。

之所以明朝建国不久就发生了“靖难之役”,这得从朱元璋立国之时所颁布的一条政策说起,这条政策就是分封自己的子孙为“藩王”,以达到普天之下为“朱氏”所有的目的,而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驾崩不久,各地藩王的势力别愈加膨胀,等到朱允文登基之后,他便与亲信大臣着手“削藩”措施,旨在削弱地方藩王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而正是因为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得罪了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各路藩王,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最终还是激化了。而作为众藩王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最终的结果想必大家都清楚,建文帝兵败失踪,成为了千古之迷,那么,建文帝究竟去哪里呢?历史上是众所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在平叛失败后“自焚而死”,根据《明史稿》记载,燕王朱棣在起兵不到四年之后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在城内宁死不降,但文武百官大多数选择了投降,见大势已去的他下令焚宫,与皇后跳入火中自焚。朱棣入宫之后,便下令清宫寻找建文帝尸体,但最终只从宫中侍从口中得知建文帝自焚而死,所寻找的尸体确是面目全非、甚至连性别都分辨不出。

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最终昄依佛门,出家做和尚了。据《明史 姚广孝传》记载,朱棣成功夺位登基,或许是因为心虚,担心建文帝卷土重来,同时又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皇后的,朱允文偷偷逃跑出家当和尚了,所以他对建文帝的死产生了怀疑。不久朱棣便将朱允文的主录僧溥洽关进监狱逼供,长达十年。同时又派郑和下西洋寻找朱允文的踪迹,户科给事中胡濙走访全国各地搜寻朱允文的下落。



无论哪种说法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建文帝的下落也随着历史的流逝石沉大海,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


旧时楼台月


历史真是个奇妙的大舞台,有的角色能上场有下场,有的角色演着演着就消失在历史的幕布里,从此不知所终……

宋朝就有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角儿,因王朝革命,没有确切的下落,她就是汴京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府人,本姓王,因母亲早死,开染坊的父亲为了保证孩子健康长寿到寺院寄名,寺院师傅看她很像佛门弟子,起名“师师”;王师师命苦,她的父亲因染宫廷布匹延误工期被关进监狱,不久死去;失去亲人的王师师从此流落街头,后来被经营青楼的老鸨李婆收养,大名鼎鼎的“李师师”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进入青楼的李师师不仅出落的越来越漂亮,而且在李婆的精心调教指点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东京的“瓦舍”、“勾栏”中独领风骚,芳名动汴京,很快就进入了东京72店之首的樊楼;许多名人像秦少游、周邦彦等都慕名而来,名气越来越大,不久就传到了“轻佻”的宋徽宗耳朵里;

终于在大观三年微服的赵佶上樊楼和李师师约会,同样爱好书画的兴趣把两个人吸引在一起,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了来往方便,宋徽宗还开始了挖地道计划,后来据说还被徽宗封为李明妃(《宣和遗事》里讲);

美好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的宋徽宗把国家治理的很失败,周边虎视眈眈的金国人很快就兵临城下,徽宗手足无措,屈膝求和……为了抗战,李师师把一生积蓄拿出来自助军饷,但是没有阻止“靖康之变”的发生,徽宗被掳北上,李师师从此没有了确切的下落:

1.自杀殉国:宋代文言传奇《李师师外传》记载,汴京失陷后,久闻师师艳名的金军主帅到处搜寻李师师,软骨头张邦昌为了讨好金人,抓住李师师送给金人,李师师在痛斥张邦昌后吞金自杀;

2.流落江南:《汴京纪事》里“师师垂老过湖湘……”《墨庄漫录》也记载李师师在汴京失落后随逃难的人流逃亡江南;《宣和遗事》记载李师师流落湖湘后嫁给商人!

还有说李师师被掳北上……说法很多,但没有确切的答案,一代名妓、皇帝红人李师师就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南门岭的柿子树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周军在孟津会师800诸侯,渡过黄河,直捣朝歌。当时,商超的军队在遥远的东夷作战,纣王无奈,只好把朝歌城中十几万奴隶武装起来,在牧野迎战武王。结果,奴隶们临阵倒戈。武王带兵顺利杀入朝歌,纣王自焚而死


用户一生追逐


明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离奇失踪是最为可惜的。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确实是“国运尽失”到了应该灭亡的时候,但灭亡明朝的李自成不应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失踪。

李自成灭亡明朝以后,大明的江山完全暴露在满清的铁蹄之下,而攻破北京的李自成竟然在这时失踪,导致“大顺朝”分崩离析。

就这样,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大顺朝”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大好河山完全落入了满清手里。

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各种不可信的野史中,李自成有了很多死法,但是都不能被后世接受,就算是我也不能接受这些离奇的死法,但李自成的失踪已经成为定局,再也不能挽回了。

清军奏报“自缢说”。

李自成失踪前,确实是处于清军的追击中,大顺军因为各种原因节节败退,直至李自成失踪。

在当时清军统帅阿济格的奏报中,李自成“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就这样终结了一代“闯王”的命运。

九宫山“误杀说”。

九宫山是李自成失踪怎么也摆脱不了的一个关键“失踪地”,总之是被当地的“民团”当做歹徒击杀,差别只是李自成毫无防备的遇害,还是经过拼杀寡不敌众遇害。

不管是何种结局,都与九宫山附近的村民有关。

佛寺“归隐说”。

最后则是李自成“穷途末路”之际选择“归隐山林”,区别只是佛寺或者乡村,但都没有确切的证据。

只是,李自成的失踪对于明朝末年的局势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导致了满清轻松入关,实在是太可惜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1.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后来被封为道家祖师爷。传说他写完《道德经》这部书后,就骑着青牛,出函谷关西去了,不知所终。

2.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传说是他看到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于是带着西施泛舟湖上,做了大买卖,成为后世俗称的“陶朱公”、商圣。但是现代考古又有发现,极端怀疑他是被勾践杀害了。到底他是什么结局?

3.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认为他被大火烧死,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化妆成和尚逃走了,后来朱棣派人到处找他,据说郑和下西洋也有这个使命在里面。几十年后,据说还有人看到了一个老翁,据说就是建文帝。

4.李自成,1644年李自成撤出北京后,被清军一路追赶,且战且退,1645年到了湖北九宫山一带,一天带着几个随从出门,不料想被当地农民(应该是有一定武装,累死民兵)包围用锄头打死。不过也有说法是李自成逃跑了,但是似乎不可信,因为后来再没有他的事迹,如果跑了他应该回到队伍。

5.钱壮飞(如图),我军情报战线有名的“龙潭三杰”,龙潭虎穴之意,周恩来起的,另外两个是李克农和胡底。钱壮飞后来随同红军长征,1935年3月在一处密林中失踪,旋即被认定为牺牲。但是其遗体并未被发现,也不知道究竟何种原因牺牲,至今是个谜团。

6.补充一个,杨玉环,马嵬坡兵变被哗变士兵逼唐玄宗下令勒死,但是有人认为被偷梁换柱了,逃到了日本。至今,日本有各种太真传说。



磨史作镜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些著名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她)们在某些事件中突然消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成为历史之谜。

道家祖师老子化胡。

老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出生在楚国苦县(考证为河南鹿邑),一生经历了周元王、周景王、周敬王三个东周时期的王。他曾经效忠于周王室,当年17岁的孔子曾经请教“礼”的问题,算是孔子的老师了。公元前485年,看到日渐衰微的周王朝的局势,老子准备西行隐居。根据汉朝刘向《列仙传》记载: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函谷关令尹喜早上起来巡视,发现东方紫气向关隘而来,这时非常吉利的祥瑞,尹喜果然等来了骑着青牛的老子。这也是“紫气东来”典故的出处了。(紫气东来,老子化胡图)

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一生死,迹入灵奇。塞兑内镜,冥神绝涯。德合元气,寿同两仪。

在函谷关尹喜硬留下老子,写下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然后老子骑着青牛向西而去,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来道教将老子西行称为“老子化胡”,老子变成佛陀了,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不过再也没有见到老子出现在史书中。

西施突然消失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沉鱼”西施,被全国选美的越国大夫范蠡看中,同时看中的还有郑旦,这对姊妹花被送到了越王勾践面前。越王勾践要实施美女养成计划,将这对姊妹花训练成绝顶美女,因为她们是农村出来的,只有美貌,不擅长歌舞,行走的各种姿势没有贵族女子应有的身姿。经过三年的艰苦训练,美女养成了,成为越王勾践实施“美人计”的时候了。(西施剧照)

越王勾践将这几个美女献给了吴王夫差,吴王夫差果然被美女迷住了,沉湎于酒色之中,放弃了对越王勾践的控制。时机成熟的时候,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消灭吴国,灭国后,大美人西施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俗话说红颜祸水,有很多传说:

1.西施自杀说。吴王夫差算起来是西施的丈夫,背弃丈夫帮助勾践,导致吴国灭亡,西施羞愧自杀;

2.和范蠡泛舟西湖说。在最后的战役中,范蠡偷偷就将西施弄出了王宫,战后改名陶朱公做生意,和西施逍遥快乐去了;

3.被范蠡溺死在西湖。越王勾践在战后,贪恋西施的美色,意图将西施纳入后宫,范蠡出于为越国将来考虑,将西施骗到西湖并将她淹死在西湖中了。

至于其他传说也都是将“红颜祸水”的西施溺死了,有记载如此说:

“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不过都是孤证,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真实性了,西施就此消失在历史中了。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1402年,靖难之役胜利,朱棣率军占领了南京,不过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建文帝烧死了,又有人说通过地道逃跑了,逃跑后又做了和尚等等,确凿无误证实建文帝身份的没有一个,自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建文帝剧照)

这事把建文帝的四叔朱棣急的不轻,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又是派遣官员暗访建文帝下落,又是派郑和下西洋(当然还有其他政治意图)找寻。经过几十年的调查,估计朱棣临死之时都没搞清楚建文帝的下落。

闯王李自成消失九宫山。

刚刚占领北京没几天的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与吴三桂鏖战于山海关前,突然出现的八旗骑兵(吴三桂引导进入山海关)彻底击垮了李自成的主力,败退到北京。大顺军一路败退,到湖北九宫山时,李自成消失不见了。(北京昌平李自成雕像)

清军阿济格称击杀了李自成,汉族地主的地方武装也称击杀了李自成,但是标识战功的李自成的尸体也没有,不可以相信。根据对历史上记载的考证,这些说法都不可以采信。

也有归隐湖南夹山寺或者青城说,经过考证都有很多疑问。不过李自成的确消失在历史中,没人能证明到底是死了还是隐藏起来了。通常认为李自成死于1945年的5月17日。


穿越再现彼岸


武王伐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周军在孟津会师800诸侯,渡过黄河,直捣朝歌。当时,商超的军队在遥远的东夷作战,纣王无奈,只好把朝歌城中十几万奴隶武装起来,在牧野迎战武王。结果,奴隶们临阵倒戈。武王带兵顺利杀入朝歌,纣王自焚而死。


此时,正有一支25万的部队赶在勤王的路上,而带领这支部队统帅就是攸侯喜。当部队行致中途,就传来纣王自焚的消息。攸侯喜悲痛万分,不得已带领25万军队折回,向东进发。自此,这25万竟然突然从史书中消失,不知去向,成了千古之谜。

就在攸侯喜和统帅25万大军消失不久,遥远的美洲,印第安文明是横空出世,而这种文明与殷商文化高度的相似,因此,现在有部分学者认为:攸侯喜和他的25万大军东都到了美洲,他们就是今天印第安人的祖先。



在今天的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的《侯喜王歌》中说:25为兄弟,跟着侯喜过天之浮桥,途中艰难不能忘,分发麦黍众乡亲。兄弟莫将兄弟辱,天国再逢冬复春”。现在看来侯喜指的就是攸侯喜,25兄弟说的是攸侯喜所率25万殷商大军。不仅如此,近年来,美洲国家出土许多文物,与中国发掘出的殷商文物高度吻合。

殷人东渡,现在之所以得不到学界承认。原因就是,殷人如何渡过浩瀚的太平洋来到美洲!在造船不发达的商朝,仅凭一叶小舟或简单竹筏,想渡过太平洋无异于登天之难。但中国有一部古书《山海经》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人的确到过美洲。它里面描述的许多地理环境,在中国找不到,却在遥远的美洲对应上了。还有一些只有美洲才有动物,在《山海经》却出现了。

也许,古代的中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发达许多,只不过它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等着后人去慢慢发现。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1)老子 老子道教的始祖,也可以说是诸子百家之首了。老子在骑着青牛一路西行,路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让他留下来著书,老子写了《道德经》之后,继续往西走,但从此以后,就音信全无了。

(2)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以后,没过多长时间,越王勾践就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梦想。而西施本人也到底死了没有成为了一个问题,史书记载她是被淹死了,而淹死她的人就是勾践,但是也有书说,她是被范蠡救走了。但是到底是救走了还说死了,谁也不得而知。

(3)徐福 徐福是秦始皇的一个方士,秦始皇派他去找长生不老药,但是没有找到,只是问他秦始皇要了三千工匠和五百童男童女向东而去了。后来就再也没听到过这个人了。 有人说徐福去了日本,成为了第一代天皇,日本正好也是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要说也没有可能呢,也是可能的,但是也有人说这个徐福遇上了大风浪,全军覆没了,还有说他到了琉球(台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