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作,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多年来,后人对它做了N多研究,甚至画中人物的衣冠服饰、小吃糕点、店铺杂货都不放过,反复推敲琢磨。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如果把这幅图放大,你还会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情节。看,那里有两个动作亲密的男人,其中一个人年纪稍长,看他的衣着像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他拿着一把刀放在另外一个男人脸上,他们俩到底在干嘛呢?很像刮胡子,古代的男人都这么讲究吗?北宋大街上都有专门刮胡子的小铺。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这家脚店的招牌是立起来的,恐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直接侧立的招牌,能够吸引远处的客人,很像现代社会的招牌。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在这幅长528厘米的画卷中,至关重要的“画眼”便是最中心那横跨在汴河上的“虹桥”,我们很少会注意到,正是这座挤满了来往行人的小桥却隐藏着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对比清代临摹版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原画里的汴河虹桥是木拱桥。从资料记载中得知,桥本身是“取大木数十相贯, 架为飞桥,无柱。”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而清代版本却变成了石砌的石拱桥,材质的变化实际上是天差地别。据《京东梦华录河道》记载,北宋汴河上原本的桥都有支撑的石柱,河水浪急流深来往的小船经常撞在桥柱上舟毁人亡,后来古人发明创造了“虹桥”,此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下面是繁忙的河道,上面是熙攘的商铺,更凸显了这木桥的牢固程度。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临摹版本的石拱桥虽然同样优秀,但是在这个“画眼”上的冲突却没有张择版强烈,因为在潜意识里面,我们都会认为石拱桥坚固耐用,自然可以作为上有商铺,下抗洪百年不倒的能力。再加上从小我们就学过《赵州桥》的文章,知道石拱桥的鬼斧神工。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但是搭建一架木桥,从择址、定位、选料、开工、建造到完工,无数繁琐的工序全凭工匠的眼力和经验判断,再加上这么多木材的钻孔、弧度的把控,都必须有严格的精度控制。在满足船只的通行以外,更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在上面搭建草棚凉亭进行商贸活动,在古代这可是一项非常不得了的科技创举。

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一个失传千年的伟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彻底破解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座虹桥,在靖康之变后,因为汴河的河水干枯,这座虹桥也就随着消失了,这种造桥的技术也失传了。以至于后世人都没有办法制造出这样的桥梁,而是利用石桥。直到近年来在浙闽山区才意外发现了失传的虹桥,这一技术才算是失而复得,这个神秘的桥梁建造技术之谜才被彻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