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为先,四诊合参

脉诊为先,四诊合参

《内经》记载寸口脉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对照法三种脉诊方法,《难经》则提倡独取寸口,晋王叔和随其后编撰《脉经》,首次系统阐述独取寸口脉法。从此,中医临床形成了独取寸口脉以获取诊疗信息的技术,后经历代发展完善,成为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

笔者认为,在正确运用脉诊技术和分析方法的条件下,脉诊在四诊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望闻问诊辅其后,四诊互参可以完善诊断,但在意义上并非等同。多数情况下脉诊提供的信息有覆盖其他三诊分析方向的作用,有时脉诊分析足以完整客观地反映疾病的病机变化,其他三诊可起到旁证、印证的作用。即使在脉诊分析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可以辅助其他三诊确定分析方向,这时其他三诊对脉诊结论发挥完善补充的修正作用。有专家学者将脉诊在四诊中的意义喻为灯塔、指南针、路标,丝毫不为过。

笔者主张,中医临床技术路线最合理的即是“脉诊为先,四诊合参”。

“脉诊为先”要求临证首先要潜心切脉。患者静心候切,医生不问诊,不看资料,努力完成切脉与分析两步。在操作过程中,医者对指下脉象的记录和分析是一段辛苦的思索过程。是什么脉象,为什么出现这种脉象都是必须要仔细琢磨清楚的。

“四诊合参”要求先完成脉诊,然后将望闻问诊的资料与脉诊联系分析,补充脉诊的不足,修正脉诊的错误。

郑某,女,46岁。2017年5月16日初诊。

脉诊:双手脉均细而略微上倾,尺部低沉,自关至寸向上倾斜,左寸关兼郁。

分析:脉细非无力,乃脉道郁束所致,左寸关兼郁是上、中焦气郁偏重,而脉气上倾提示脉气之郁的作用重点在上焦。

病机分析:气机痹阻于上,脉络失畅。

望诊:舌苔厚白,微腻,舌红。

舌苔分析:苔微腻,是痰湿重之象,考虑痰气上阻,脉络失畅。

问诊:头昏反复频发6年,伴眩晕3月。

头颅CT检查示:右大脑后动脉管壁欠规整,中到重度狭窄。

问诊分析:病史资料证明患者头昏痛原因是脑部脉络不畅,病机为痰气上阻,以气郁为主。

处方:胆星10g,法半夏10g,荷叶10g,天麻30g,葛根30g,川芎15g,当归15g,炒枳壳10g,桃仁15g,地龙15g,黄芪30g,苍术10g,泽泻10g,白芍10g,丹参30g,绞股蓝15g,焦山楂10g。14付。嘱患者低脂饮食。

患者2018年4月28日复诊,诉服上方后症消体安,但近期又有头昏痛。刻下诊脉:双手脉细弦数,右寸轻度气聚(脉气较厚重)。脉象提示患者上焦气机郁闭,脑部络脉不畅,原方加柴胡15g,赤芍15g,14剂。

(重庆市中医院张西俭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朱丹平 张旗整理)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资料。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