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抢险“醉”为先 唐都医院:冲锋在重症ICU里的“麻醉突击队”

救急抢险“醉”为先 唐都医院:冲锋在重症ICU里的“麻醉突击队”

西安新闻网讯 承担着急、难、险、重救治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将麻醉科从默默无闻的手术幕后英雄推到了抗疫前沿阵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在疫情爆发时期,迅速成立“突击战队”进驻传染科ICU。

“姚主任,8床肺水肿有所加重,血氧饱和度也下降了!”“控制液体入量,调整吸氧浓度。”

“姚主任,5床最新胸片出来了,左肺不张!”“再做一次气管镜,清理气道分泌物。”

“姚主任,3床胸水量已经明显吸收了!”“调整呼吸机参数,密切观察!”

每天早上6点,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姚立农就这样开始他的战斗。作为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他自1月18日参加完省卫健委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会”,就投身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面对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他敏锐地意识到重症医学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中的突出作用,早早就关注和思考重症患者的疾病转归、病理生理变化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普通病人的陆续出院,危重型患者的抢救任务越来越重。根据医院统一安排,姚立农带队进驻传染科ICU支援。每天早上6点他就进入隔离病房,将每个危重患者逐一查看,从监护数据到出入量统计,从呼吸动度到甲床颜色,从意识水平到粪尿变化,从微量泵到吸痰管,从呼吸机参数到ECMO数据……将每一位患者的每一个细微病情变化都了然于胸,再参加院里组织的病例讨论,与各位专家结合影像检查、实验室数据、药物方案、机器参数等进行详尽分析,商量调整治疗方案。他发挥重症医学专家的优势,首次采用个体化镇静的方式,为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恢复时间。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各种有创操作,对于操作人员具有极大风险。团队刘睿医生刚一进驻传染科,就做了第一例危重患者有创通气,并一次成功。董敬之医生,为患者做各种高危操作数十次,用她的话说,“每一次都像是举着杠铃走钢丝”。张楠护士长接到进驻命令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员培训,带领护士自创粪便收集器,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的状态下,全面隔离收集患者排泄物,避免患者粪便暴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气管插管是与新冠肺炎患者气道接触最为密切的临床操作之一,插管时医生距离患者的口腔不到20厘米。在插管的那一刻,容易发生分泌物喷溅,飞沫、气溶胶扩散等情况,患者呼吸道呼出的病毒量也最大,执行操作的医生被感染的风险极高。

救急抢险“醉”为先,唐都医院麻醉科这个每天“与毒共舞”的英雄战队,奋战疫线先后完成了多个“第一”,胜利在望,这支战队一定会坚守到底!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超 任娜 通讯员黄启秀

救急抢险“醉”为先 唐都医院:冲锋在重症ICU里的“麻醉突击队”
救急抢险“醉”为先 唐都医院:冲锋在重症ICU里的“麻醉突击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