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qinglongzhen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蔚蓝的天空,黄色的土地,古老的城墙,琳琅满目的老物件……青龙古镇,他带着古老的故事,张开臂膀,迎接着每个来此探寻的客人。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北部的阳曲县侯村乡,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镇,也是太原的首邑,被誉为“并北第一镇”。其地形西、南高峻,东、北低垂,地势险要,商业繁荣,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和通衢大邑。迄今留存的两庙、三园、五阁、十八堂、亭台楼榭、店肆商铺等历史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青龙古镇于2014年入选了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市、县两级政府为了保护传统古村落以及发展青龙古镇的经济,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旅游兴村富民”目标,并为此目标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在硬件设施上,安置了区主路、三府沟、中上街、半坡路、河坡路、后板沟、风子坡、巷西街(纵)、西外环、河里街、巷西街(横)-巷东街、后巷、一号停车场路等13条道路,道路总长6061.30m,占地面积48023.67m2。其他硬件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绿化、电力、天然气等,景区绿化面积约27598.23m2。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青龙古镇

清晨的青龙古镇显得极其宁静、安详,淡桔色的阳光洒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偶尔的狗吠声把人的思绪带入了那个驼铃声声,战马嘶鸣的繁荣旧时光。

虽然昔日青龙镇市井的喧闹已渐渐淡去,古城晋商的光辉也渐失色泽,但青龙古镇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了太原旅游文化的一张魅力名片,重新活跃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相传青龙镇最早名为“青蒿嘴”,因村边盛长青蒿而得名。在青蒿嘴的北面有个王家庄,住着兄弟三人,以种田为生。后来,兄弟三人各奔东西,老三王道玉迁往东北方向,老二王道银迁到青蒿嘴继续务农,老大王道金头脑灵活,看准了青蒿嘴这条南北古道,觉得是一个赚钱的风水宝地,于是在青蒿嘴开了车马大店“黑马窑”,随着晋商的崛起,王道金又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大。

1644年,李自成撤出北京,在隶属抗击清军失败,退往山西,在“黑马窑”住了一晚,据当地人描绘说,那天,车马骆驼排了足有一里路。李自成因辎重较多,撤退不便,便把物资寄存在“黑马窑”,并且约定,如果三年还不来取这些东西,那么就归店家所有。三年中,王家谨遵约定,从未动过这批物资。后来,得知闯王战死于湖北九宫山,王家才把物资打开,里面全是金锭、银锭,足有百万之多,王家凭借这些财富买房置地做买卖,盛极一时。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在清康熙年间,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一百万两,康熙龙颜大悦,御赐“百万绳中”鎏金匾额及一面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王氏决定以青龙旗为证将“青蒿嘴”更名为“青龙镇”。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王氏对镇子的整体设计极其考究,依据青龙旗的形状,整个镇子从高空看像是一条龙,构筑起了独特的龙形建筑文化。南有玉皇阁,北有双忠阁,正街真武阁、千佛阁、坦途阁分别为青龙的尾骨、脊骨和颈骨,构成龙的主体。青龙一腿踏演戏院,一腿蹬泰山庙,前腿左携凤头寨,右揽双古树。龙首探入杨兴河,一角龙王庙,一角文昌宫,两口水井点缀龙眼。整个建筑格局疏密有致,构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

走进美丽乡村——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青龙古镇可以重现旧日的辉煌,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一个时光机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