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政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4月18日下午,中央政法委委员、司法部部长傅政华为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员作了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的专题授课。

傅政华强调,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傅政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傅政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强大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引领力、实践变革力,是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要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满高超的政治智慧,饱含深厚的人民情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政法机关的法律服务工作,特别是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傅政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

我们需要从战略高度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

——发展公共法律服务,践行宗旨意识和初心。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法治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坚持法律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去破题、解题。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中感受到法治的力度温度,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

——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成千上万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心存理想、脚踏实地,妥善解决一个个案件纠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使法治成为信仰、守法成为习惯、尊法成为风尚。人民群众从内心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正在成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厚基础和力量。

——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通过一个个案件纠纷的妥善解决,实现事理、法理、情理融合,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秩序,推动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深化司法行政改革。以提高整体效能为方向,公共法律服务改革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加快资源整合、进行系统集成,打造网上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形成一站式服务,通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推进、深化司法行政改革,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法治红利。

——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推动防范化解风险。公共法律服务点多、线长、面广,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处于化解矛盾纠纷、防范重大风险的第一线。公共法律服务努力实现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管控,不让小风险变成大风险、个别风险变成综合风险、局部风险变成系统风险、经济风险变成社会政治风险。

二、科学把握公共法律服务内涵

要科学把握和理解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在公共性、法律性和服务性方面的特殊内涵:

一是公共性方面。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法律服务的公共性源自我们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这个意义上,公共法律服务的公共性就是人民性,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法律性方面。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法律性体现为,自觉把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能够从政治高度理解、运用法律,能够从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情,能够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民众的朴素情感、社会普遍正义结合起来,让群众信服、让社会认可、让法律的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三是服务性方面。我国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决定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是自由职业者,而是社会主义法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职责。

三、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和目标

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司法部重新组建以来,加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看,由司法行政系统主导、社会各部门参与,以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为载体,由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组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队伍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类法律服务人员420万人,各类服务机构85.3万个;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近300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9万个,覆盖率分别为99.97%和96.79%;为全国65万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99.9%;中国法律服务网功能齐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覆盖全国,24小时服务。

——司法部以政法一盘棋的大局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一个公平、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引导老百姓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纠纷,又形成一个过滤网,把大多数案件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化解掉、解决好,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源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分类分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更多纠纷在诉讼外解决。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2022年,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2022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奋斗目标,司法部主要从四个方面抓紧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抓紧推进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律师服务等领域改革,提升各业务领域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整合,做到“应驻尽驻”,以网络平台为统领,加快三大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全业务、全时空,提供智能精准、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多措并举地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为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尽早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均等和全覆盖,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及服务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供给,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党政机关依法履职服务、为促进司法公正服务,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服务,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五、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人民群众监督,加大人财物等保障。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法律服务效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以人民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为主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评价和监督机制,服务一次就接受人民群众一次评价,把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转化为积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内在动力。

——健全制度、队伍、资金和科技的保障机制。深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增加财政投入,切实增强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努力开创公共法律服务事业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