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该感谢的,是生活中的苦难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在日常写作时,我也总是会发现,越是孤独烦闷时,越是能够深度思考,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写,总是写不出深度。

于是我说:“孤独是文学的伴侣”。

其实关于这个规律,太史公早已在他的《报任安书》中总结了出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一,苦难出作家,愤怒出诗人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古到今,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成就最高者,往往是那些生活坎坷之人。

诗仙李白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将自己的浪漫与乐观赋予山水江湖。

诗圣杜甫在社会动荡之际经历民间疾苦,故而有了“三吏”“三别”的沉郁顿挫。

张继因为名落孙山,愁闷无比,然后才有了《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

李清照因为生活的颠沛流离,面对着窘况,才会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无助。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不得已只能抱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希冀。

蒲松龄因屡试不第,于是用鬼怪妖狐之说来鞭挞黑暗的社会。

曹雪芹的家道中落同样影响到了他的巨著《红楼梦》的内容与风格。

如此这般,数不胜数。

每个人的作品都因其丰富的苦难经历而精彩。

最该感谢的,是生活中的苦难

多愁才能善感,有感才会抒发。那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能让你思如泉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否则,作品便会言之无物,泛泛而谈,无病呻吟,变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自然无法引起共鸣。

二,苦难造就不平凡的你

人生的构成元素很复杂,有苦难,也有富足,有欢愉,也有不幸。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处处都充满着选择,但是还有些事情,选择权不在你手里。

有的人生来便衣食无忧,有的人一生忙于养家糊口。如果有选择的话,苦难谁都不想承受,可是,那由不得你。

从小到大,因为家庭贫困,我听到比较多的经常一句话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穷和苦难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枷锁,带来了负担,但是在负重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多了许多其他人没有的能力,我们更加独立,更加上进,更懂得奋斗,因为我们改变命运的心情比谁都更要迫切。

而且,在成功的路上,我们更懂得吃苦,我们会笑着说:我们没那么娇嫩!

最该感谢的,是生活中的苦难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的更加坚强,因为我们知道,机会难得。

比起苦难的过往,眼前的所谓困难根本无法动摇我们的意志。

我们更懂得感恩,更懂得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包括人,包括物。

三,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加强大

古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天我们说:一切杀不死你的,都将会使你更加强大。

所有的磨难,所有的坎坷,只要你能够咬牙撑过,便会成为你向上的阶梯。

最该感谢的,是生活中的苦难

每一次的过关,都会是一次涅槃或者进化。

从这方面看,你拥有了越多的苦难,你也就拥有了越多的走向成功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可并不是那些一直顺风顺水的温室里的花朵所能拥有的。

所以,贫穷与苦难也是一笔财富,有赖于它们,生活才能够塑造出出类拔萃的你。

感谢苦难,是它们让我们一路成长,学会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