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來無數的相思,早就被張九齡一句詩道破!

千年來無數的相思,早就被張九齡一句詩道破!

詩歌是千年來中國民族的瑰寶,多少哀怨情仇,都在一句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篇文章主要帶領大家一起來欣賞張九齡的一首千古名詩《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由唐朝開元年間最後一名宰相張九齡所作,張九齡作這首詩時,大概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後,當時的張九齡在朝堂上因為得罪了李林甫等其他宰相,被罷去宰相職務,貶去荊州成為了一個小小的長吏。被貶其實不算什麼,但張九齡是廣東嶺南人,荊州是現在的湖北,一南一北,與家人相隔兩地,在思念情感的觸發下,老張寫下了這首詩。

千年來無數的相思,早就被張九齡一句詩道破!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理解,簡單翻譯一下:

海上明月升起的時候,遠隔天涯的人也共享這一刻;情人大概也怨恨這漫漫長夜吧,都泛起了濃濃的相思;憐惜滿屋的月光我熄滅了蠟燭,披上衣服感覺又被露水沾溼;不能把這月光捧起來贈送給你,唉,還是去睡覺做個美夢吧!

這首詩很多人都學過,許多學者將首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奉為千古佳句,其實論情感,我更覺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直擊心扉,道盡了數千年來,人類所有相思的無奈。

千年來無數的相思,早就被張九齡一句詩道破!

沒有分別,哪來的相思?

沒有不可見,不可得,哪來的無奈?

夜晚躺在床上,離家的學子想念父母,戀愛的青年想念戀人,輾轉反側,目光朦朧,卻最終只能沉沉睡去,多麼相似的感情啊,都在“還寢夢佳期”之中。

睡眠對人類來說,是一個休息的過程,也是一個修復感情的過程,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一到夜晚,又是新的相思。一天又一天,一次想念接著一次的想念,纏綿悱惻的情感讓生命得到了更寬廣的延長,也讓文學變得如此迷人。

“不堪盈手贈”是無奈,“還寢夢佳期”也是無奈,人生處處都是無奈,這份無奈的感情,噴薄成詩句,令我等後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