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業績比拼,北銀淨利潤0.35億元“墊底”

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业绩比拼,北银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億歐金融消息,4月25日,北京銀行發佈2018年年報,其中披露了北銀消費金融2018年業績。

截至報告期末,北銀消費金融資產總額39.55億元,全年投放個人消費貸款40.54億元,存量客戶111萬戶,全年實現淨利潤0.35億元。

同一天,成都銀行也發佈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其中披露了四川錦程消費金融2018年業績。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錦程消費金融總資產33.05億元,淨資產8.83億元,營業收入2.30億元,淨利潤0.76億元。

至此,國內第一批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全部公佈了2018年業績。

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业绩比拼,北银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以淨利潤13.96億元排在首位,中銀消費金融以淨利潤5.59億元排在第二,錦程消費金融以淨利潤0.82億元排在第三,北銀消費金融以淨利潤0.35億元墊底。

雖然在2018年業績比拼來看北銀消費金融處於“墊底”的位置,但是不得不說北銀消費金融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為573.74億元。北銀消費金融2015年末披露的數據顯示,其貸款餘額約200億元,佔整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總量的34.9%。

當時,捷信消費金融披露的貸款餘額為140億元,佔比為24.4%。

如果北銀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可以一路平穩地走到現在,其發展勢頭應該不會太差。

但天降災禍,一場“騙貸”風波將北銀消費金融拉下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頭把交椅。

這場風波影響了北銀消費金融2016、2017整整兩年時間,且不僅僅是資金的損失,還有消費金融行業的“風口”。

“騙貸”也就是欺詐行為,據瞭解,一直以來欺詐都是不良資產最大的“始作俑者”。相關數據統計,國內60%以上的不良資產是因欺詐造成。

據此前媒體報道,當時,北銀消費金融展業依靠中介,而中介通過拉人頭的方式進行“欺詐”,大量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上了北銀消費金融的20萬消費貸款。

2015年11月,北銀消費金融因當事人變相突破監管規定發放貸款;貸款管理存在嚴重問題,造成個人消費貸款用途不真實,部分資金被挪用;無合理理由和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上調貸款風險分類,資產質量嚴重不實等被北京銀監局處以150萬元罰款。

2016年,這場“欺詐”隱患大規模爆發,數據顯示,2016年北銀消費金融虧損約13.49億元。

而捷信消費金融,2016年淨利潤為9.31億元,同比增漲2726.97%,消費金融正式迎來了“風口”期。

到了2017年,北銀消費金融,再次接到北京銀監局的970萬元罰單,主要是因為北銀消費金融貸款和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超經營範圍開展業務、提供虛假且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開展監管叫停業務等。

在這一年,北銀消費金融淨虧損0.79億元,雖然虧損大幅收窄,但對比捷信消費金融淨利潤為10.22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漲9.85%的成績,北銀消費金融還是差了不少。

雖然2018年北銀消費金融實現了盈利,但是平臺已經錯過了消費金融最佳“風口”,未來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是否能夠“重振雄風”還面臨著時間和業務的考驗。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中銀消費金融也出現了一些風險事件,淨利潤大幅度下滑。

2018年中銀消費金融因“辦理部分貸款時以貸收費的行為”、“借款人收入情況貸前調查未盡職”、“未嚴格執行個人貸款資金支付管理規定”、“未採取有效方式跟蹤檢查貸款資金使用”、“違反《徵信業管理條例》”等被央行上海分行、上海銀監局處罰三次,合計金額298.68萬元。

從業績來看,2018年中銀消費金融淨利潤為5.59億元與2017年同期的13.75億元,同比下降59%。

對此,中銀消費金融表示,2018年受資本金充足率影響,公司業務規模以及營業收入受限,同時,資金等成本上升,業績有所波動。

值得一提的的是,錦程消費金融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業績,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錦程消費金融淨利潤為0.76億元,2017年淨利潤為0.61億元,2016年為0.75億元,2015年為0.67億元,2014年為0.69億元。雖然成績“穩定”,但是在行業整體向上的進程中,錦程消費金融業績“原地踏步”也並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作為第一批獲批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不論是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還是捷信消費金融都是消費金融行業的領路人,他們摸著石頭過河,為後來者趟出了“經驗之路”。雖然在發展的道路上,他們各自也陷入了一些風險事件,但從整體看,隨著整個消費金融大市場的活躍,未來“消費金融四大頭牌”或將能為行業帶來新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