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撒旦牛肝菌Rubroboletus satanas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這種毒牛肝菌被稱為“撒旦牛肝菌”或者“魔鬼牛肝菌”,直到2014年才被科學的命名,在歐洲南部溫暖地區的混合林地的白堊土上被發現,生吃或者被油炸後會出現中毒現象,表現為噁心和劇烈的嘔吐。然而,食用這種牛肝菌中毒的報道很少,因為它長得很不美觀,而且有時還會散發腐爛的氣味,類似於腐肉。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撒旦牛肝菌是歐洲最大的一種牛肝菌,長30釐米,寬能達到12釐米,和雲南人說的見手青一樣,這種牛肝菌受傷後菌肉也會變成青色,它喜歡生長在炎熱和陽光充沛的地方,所以在北方很罕見。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撒旦牛肝菌的插畫

有報道稱,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這種牛肝菌經過徹底烹飪可以被食用,而煎炸卻不能消除毒素。

花鮨牛肝菌Rubroboletus pulcherrimus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這種牛肝菌的菌柄上有著花瓣狀的細細紋路,和花鮨(yì)屬的魚一樣,故名花鮨牛肝菌,在2015年才被科學命名。這也是一種受傷後會菌肉會變青色的牛肝菌,據報道,食用這種牛肝菌有致死的案例——在1994年,有一對夫婦食用了這種牛肝菌,造成腸胃中毒,屍檢顯示為中腸梗死。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菌柄的放大圖

這種蘑菇生長在腐殖質的混合林中,秋天長出子實體,發現於北美西部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到華盛頓,並且可能出現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拿大等地。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狼牛肝菌Rubroboletus lupinus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這是黑牛肝菌屬的一種,含有紅色和藍色染料,資料比較少。

Rubroboletus legaliae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這種牛肝菌和第一二種一樣,會引起腸胃中毒,同樣具有“見手青”的特徵!

Rubroboletus legaliae常常生長在石灰性土壤上的闊葉林中,散發著噁心的氣味,它的毒性可能是致命的!在英國這種蘑菇非常稀有,瀕臨滅絕。

紅腹牛肝菌Imperator rhodopurpureus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牛肝菌在切開後變成的青色或者說是藍色,又是一個會變色的有毒牛肝菌!它喜歡生長在落葉樹的中性土壤中,在捷克共和國屬於嚴重瀕危物種,中毒現象不詳。

強壯牛肝菌Iperator torosus

6種有毒牛肝菌,大半具有同一特徵,雲南民間早已口口相傳!

強壯牛肝原產於南歐高加索還有以色列,它喜歡生長在溫暖乾燥的地方,與落葉樹形成共生關係,這種蘑菇會造成嘔吐和腹瀉,可能因為體質不同,有些人吃了會中毒,而有些人卻不會,這種蘑菇中似乎還含有一種和酒精會發生反應的化合物,迄今為止還沒有被確認。

在我國雲南的民間,人們稱受傷後會變成青色的牛肝菌為“見手青”,遇到這種蘑菇,大家食用都會非常謹慎,在這6種有毒牛肝菌中,除了兩種不能確定外,其它4種都是會變色的牛肝菌!足以見民間在辨別有毒牛肝菌中的智慧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