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郭德纲是在发扬民族文化还是在做生意?

肖鹏38225277


郭德纲具有多重身份

郭德纲是一个相声演员,而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所以郭德纲在说相声并将相声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中,就是在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郭德纲又私营企业德云社的实际控制人,具有商人的身份,他将德云社的业务越做越大,并因此赚的盆满钵满,所以他也是在做生意。

郭德纲做生意走的是光明正大的道路,没有坑蒙拐骗,也没有缺斤少两,赚的是明明白白的钱,照章纳税,遵纪守法,并没有什么丢人的。这个年头,谁不是为了生存在想尽办法挣钱,做生意的人成千上万,这有什么问题吗?


郭德纲在不同阶段,想法也不尽相同

在2005年以前,郭德纲衣食无着,生存都是问题了,哪还有什么心思考虑发扬民族文化的问题?什么来钱干什么,那时候他是个非常彻底的生意人。为了生存,他写过剧本,给人配过戏,下乡慰过问,电视台当过助理主持,还曾在橱窗里供人参观,这都是很现实的过往,郭德纲也从来没有回避,一个为了生存而努力的生意人,并没有什么丢人的吧?

2005年-2011年,这段时间郭德纲大红大紫,生存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对相声这门艺术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是真的想为相声做点事情。为了对得起自己对相声的这份情怀,郭德纲在幕后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郭德纲在这个时期的相声,并没有多少屎尿屁,伦理哏也不是主体,是实实在在的好相声。这个时期,他在弘扬传统文化。


2011年以后,郭德纲发现观众并不在意他对相声的所谓情怀,也不在乎相声这门艺术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观众只关心一点,即要开心,要快乐。郭德纲在参透了这一点以后,开始抛弃了曾经对相声的最后一点坚守,在舞台上“屎尿屁”和伦理哏逐渐成为主流;虽然被众多同行批评,但是观众喜欢,郭德纲凭借这一改变,创造了一个德云社帝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优势。这个时期,他是彻底的生意人!


2016年以后,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已经高不可攀,人生犹如失去了目标一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悲凉。于是,对于相声的情怀和使命感再次回归;他在舞台上经常表演传统艺术相关的作品,特别是京评梆曲有关的,弘扬民族文化的比重逐渐提升。在相声舞台之外,他又成立了京剧社和评剧社,并时常出现在各大戏曲舞台,为传统艺术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是真的想弘扬民族文化。

小结

郭德纲在这个社会上承担了众多的角色,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他到底是一个生意人还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否定他的成就,也不能片面的吹捧,实事求是吧!


相声演义


他们这是一举数得!这个我最有体会了,我父亲是剪纸传承人,就一个虚衔好听,没钱啥都弄不了,书都出不了,搞个个展,申请报告打上去都没动静,没资金场地支持,你能做啥,找政府,各种难。这年头没钱如何发扬,肚子都顾不上了还能发扬个鬼,家里人不用吃饭,城市里,自己房子,哈都不做一个月都要不少钱,能发扬还能赚钱当然是最好了。

郭德纲一直说:什么叫艺术,艺是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去。

他那么大一摊人马,吃喝拉撒都要花钱,像已经有名气了,能接电影了的,已经跨领域发展的还好,其他人还要吃饭啊。


逍遥懒兔子


郭德刚先生,别把自己弄得那么高尚,你只是为了赚钱而亦。没有人反对你赚钱,大家都在为挣钱而活着,但既当婊子又树牌房就有点得瑟过头了,这种手段,现在只能骗骗那群没有文化且又空虚的脑残。郭一伙人,出钱买通小编,时不时出一些“挽救“、“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标题来让网民讨论,其目的,一是为了试探广大民众是否承认他“挽救”、“传承“了传统文化,二是深知自己的相声艺术正在失去热度,过几天弄出个标题来让大家炒作,只怕网民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相声演员身上。从相声的历史角度来说,郭德刚是“俗艺”里的佼佼者,仅此而亦,俗就是俗,不要总企图往“传统文化”那种雅的层次上靠了,靠不上去的。即使是传承,就凭什么“太平歌词“也不代表传统文化,同时代唱过的也不是你一个人,何必都贴在自己身上呢?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说,苗阜王声的相声比你的“俗艺”更具有文化意义,那才叫雅俗共赏。也许苗王在说的水准上还比不上你,但文化层面高出你,这就足以让人们转移注意力了。“郭俗艺“,少搞这些没用的标题炒作吧,每搞一次,就多一些人讨厌你。相声艺人的阵地不在水军炒作上,而是在相声创作上。这是因为,艺术不是房地产,住上几年之后才能够发现质量问题,恰恰相反,人们对一个相声艺人的认知,在你表演的瞬间就己经分出了雅俗高低。俗不是你的错误,丰富、提高自己俗的创作内涵和层次才是你应该做的。告诉你,俗也是分层次的。


打尖问店


目前来看,郭德纲既是在发扬民族文化,也是在做生意,两者并不冲突。

做生意是根基,因为得活着

德云社不是体制内的社团,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也几乎没有体制内的演员。这样一个非体制的组织,想要活下去就得靠盈利。

捧郭德纲的也罢,黑郭德纲的也罢,这一点上基本上没什么商量的余地。

当初德云社苟延残喘的时候,郭德纲想到的第一点是怎么赚钱。因为赚不了钱,就得饿肚子,饿的时间长了,整个人也就凉了。

所以,最开始最落魄的时候,郭德纲宁肯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去某电视台的玻璃柜里给人当猴耍。

为什么?因为填饱肚子。

活的舒服了,就开始传承相声文化了

还记得郭德纲的那句经典台词么?

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我爱相声,可是谁爱我呀?

张文顺在一旁赶紧补刀说道:观众爱您,观众爱您。

从德云社的发展来看,郭德纲真的已经很对得起相声这两个字了。迄今为止,甭管你是体制内的相声演员,还是体制外的相声演员,基本上没有能超得过郭德纲的。(这里限制一下时间段,21世纪后吧)

德云社在相声上的突破是巨大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第一支把相声传承到国外的队伍;第一支举办如此大型相声专场的队伍;第一支把封箱引入相声中的队伍。

这里面,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德云社超神。

可是德云社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相声领域愈发壮大起来。为了相声的传承,正在做最大的努力。

此外,德云社正在立足与其它传统戏曲

正如之前的麒麟社一样,德云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拉一把曲艺界的弟兄们。由德云社牵头的曲艺文化企业正在慢慢壮大。

德云社,也在慢慢的越变越强。

综上,德云社既是做生意,也是在弘扬相声。只不过,做生意是为了弘扬相声。


虾仁儿谈娱乐


不能说郭德纲在做生意,娱乐圈大小明星,普通演员,个个大钱,小钱都不放过,各种店庆,公司成立,地方县市,招商引资,小的几万,多的上百万,更多的四天6OOO千万!为什么郭德纲不可以?听郭德纲的相声,大部分是老百姓,老百姓高兴的事太少,看不起,也看不到高雅歌剧,更享受不到京剧名家唱腔!只有郭德纲能让老百姓高兴一会是一会!忘记一天的劳累!郭德纲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教会现代年青人许多规矩,礼节,做人不卑不亢,敢爱敢恨!不怕姜昆以权打压,凭自己真本事吃饭,人活的有底气,有骨气,术业有专攻,干好自己的工作。


手机用户63633032603


当然是做生意,老郭的利益就是想靠相声发际,至于什么艺术不艺术,金钱才是硬道理!

老郭从小就立志相声事业,从几个观众的街头摊贩,到04年炒火,老郭也是历尽艰辛,几经周折于2010年改制成家族企业,徒弟们都成了签约聘用演员!既然签约对于明白企业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原理,从而避免了,曹,何,等栋梁倾覆颓势!靠“良心账”难以服众,丑话说到头里就有了说服力。

如此,对于赚的盆满钵满的老郭,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从只有一个听众到满坑满谷,人还姓郭,相声味还是旧味,咋就满足了喜欢的人不要不要的呢?这就靠老郭的商业头脑,一如既往,肯定没有出头之日,因为他相声立意和主题始终不被大众所接受,只做茶余饭后谈笑扯皮的笑料而已!老郭知彼知己以后,开始运筹帷幄!真正站起来,就得找准支点,要上天就得增加推力,要持久就得找平衡,这三步,老郭走的是稳准狠,他的支点定位在姜昆,和北京电视台。以俗庸上位挑起主流的抨击,从而老郭让家喻户晓的姜昆,生生从北京墙角,“踢”上了中国大众视野,老郭也因此开始露脸,相声饥渴大众的逆反心理恰恰找到了宣泄的依托,老郭也顺利成章捞到了无数粉丝,第二步优衣库的网络“暴力”真正成了老郭不可一世的后盾,这才真的火了一发不可收拾,北京台,周立波,“记者”绿地给老郭加了不少干柴。众所周知,火总有过劲的时候,特殊的馍咀嚼过了人们就开始品味了,如果人们发现是包装的鸡肋,也就是暴露了商人的软肋。

是艺术吗?怎么没发现他自主经典的语句和立意?传承,弘扬的咋不可能全是《饱暖思淫欲》吧,尖刻刁钻的接龙,贩卖一些贱萌的表情包,语言游戏倒是可圈可点;不否定,艺术也有别门旁类,只不过也算是一家之言吧,总之,尊者为师,蔑者为草而已!


我是来送西瓜的1


发扬民族文化?我认为郭德纲没有这个义务!因为发扬民族文化这个话题太神圣了,这应该都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体制内,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的人必须考虑的事!应该履行的职责与义务!郭德纲充其量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所创建的德云社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间团体!没有财政补助,没有固定工资收入!没有体制内的那份稳定!有的只是自负盈亏!自给自足!所以为什么要把发扬民族文化如此宏大神圣的使命交给一个平头百姓?一个民间艺人?郭德纲德云社演绎的到底是不是相声我们尚且不论,但是只要老百姓喜欢,老百姓高兴!老百姓自己花钱买个乐,那是老百姓自己事情!所以,自古以来,无论什么事,民意不可违!郭德纲北漂时候,住地下室,饭店端盘子,打杂的时候谁要求他发扬民族文化课了?说白了!郭德纲现在经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同样也拥有了一定的市场!有些人就见不得别人好,眼红,嫉妒,什么招数都使出来?有本事,你也让老百姓自发的喜欢你,我们也不管你是否是相声?只要是我们百姓喜欢的,那就是有市场!有前途!与发扬民族文化扯不到一起!发扬民族文化自然有所谓的专家来定调!有体制内的,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的财政补给人员来将这项神圣的事业发扬光大!!


晓双侃历史


杀猪卖肉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医生治病是为了发展医疗事业?教师教学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作家写书是为教育人有正确人生观?学生考公务员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运动员夺金牌是为国争光?我认为不是,这都不过是谋生的手段与职业!相声也是,为了生活就得赚钱,这也是职业。主流相声有国家养天天有钱,他也是职业,就跟按摩小姐,小偷,乞丐,劫匪,路霸,歌星一样,靠一个说相声的推动文化那不是笑话吗?国人就爱上纲上线,这是错误的。只要人们安居乐业,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好公民。不管什么职业遵纪守法,爱党爱国都会受欢迎的!“做自己能做的事,不管别人不能管的事。”这句话就很好!奉劝个别人不要老出幺蛾子!挣国家的钱,多给国家做点儿事!


张艳峰128


德云社,三个字如今早已是相声界,乃至曲艺界的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也是民族文化,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疲态”,大多数的观众朋友,尤其是年青一代的观众,对相声、戏曲完全没有兴趣,更别提去花钱听相声了。

“观众为了你花一分钱都觉得冤,你还有什么资格谈艺术?”


到底是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做生意?依目前的德云社来看,两者都有。没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那就是精神病!德云社上上下下四百多位相声艺人,大多数都是郭老师的徒弟们,并且都是指着相声这门“技术”吃饭,如果纯粹的只做弘扬民族文化,没有钱吃饭,相声也做不下去,文化也就没法继续传承下去。


每年德云社的海外相声巡演,也是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向了全世界的华人观众,为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们带去家乡的问候,以及祖国的文化温暖。
没有德云社,你还会听相声吗?


只为相声


从商业化角度,郭德纲确实是在经营相声这门“生意”,而且赚得盆满钵满,相声界自古及今真没第二个人能在这门传统曲艺艺术上,建立一个如此规模的商业“帝国”。

从相声复兴角度,以及麒麟剧社、太平剧社所带动的京剧、评戏小热潮,郭德纲也确实是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如果没有德云社,今天的相声估计还在“电视相声”的老路上苦苦挣扎、不知所终吧。

这两者并没有矛盾。艺术如果仅靠税收“圈养”,必定走向衰亡,尤其在经济导向型社会更是如此。艺人首先要生存,再谈创作,但仅仅是“活着”,显然不能反哺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更别谈弘扬了。

让更多观众愿意掏钱买票,艺术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土壤。没人看没人听,观众花十块钱都觉得冤了,剩下一群艺人、几名专家和一小撮“票友”,在那一边孤芳自赏、一边谈论艺术魅力之无穷,是不是有点“浪催”。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人才。今天京剧的窘境、十几年前相声的没落,行业人才青黄不接是很大的主因。既有夯实艺术底蕴、又有艺术商业化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了。

而这两方面结合体的高手,相声界非郭德纲莫属。不是捧,如果有一天,梨园能出现这样一位“复合”型艺人,京剧走入商演并座无虚席的盛况就随之而现了。王佩瑜具备这方面的雏形,但有些势单力薄、谨小慎微,难形成“井喷”之势。

在推广京剧这条道上,王佩瑜也许起步得比郭德纲早,不过郭德纲凭借个人知名度和魅力,以及整个德云社加持,麒麟剧社引来了许许多多年轻观众驻足,而且经常满座。

评戏,一种流行于北方的戏剧,已故艺术家赵丽蓉老师就是评戏演员,在春晚舞台也表演过短暂的评戏唱段,但为观众所熟悉的是她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潘长江老师早期也唱过评戏,出名也是因为小品。

郭德纲前不久正式成立了“太平剧社”——专业评戏舞台。以评戏今时今日的受众度,“太平剧社”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走,郭德纲如果没有在相声“生意”上的成功,哪来的财力和底气重拾评戏。

除了相声、京剧、评戏,还有评书、大鼓、莲花落、太平歌词、小曲小调等,许多都是靠郭德纲和他的徒弟们重现舞台,这何尝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