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

航天日,致敬中国航天人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对于宇宙,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有着这样浪漫的认知。从飞天的嫦娥到骑着火箭椅的万户,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

而直到49年前,当一群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把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之时,一切才刚刚开始。

铺向太空的中国道路,来自一代代航天人薪火相传、赓续奋斗,他们是真正的逐梦者与英雄。

我们邀请了7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航天人,让他们谈谈献身航天的理想源头与难忘故事。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三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龙乐豪

龙乐豪 1938年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出生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躲过日本人的刺刀,也亲眼看到过侵略者滥杀无辜。建设强大国防,是深植于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梦想。很幸运,出身贫寒的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后来因专业调整,被编到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大学毕业后从事导弹火箭总体设计工作。当年的梦想变得愈发清晰了,那就是:航天报国。

四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戴金海

戴金海 1943年出生 国防科大教授

我各科成绩都很好、很均衡,1962年报考大学的时候本来想学文史哲。那会儿年纪太小了,没有想过航天。但我的老师说,建设社会主义最缺工程师,你应该学工科,立志给国家造飞机、坦克、大炮。于是我就报考了哈工大。进入工程力学系才知道,这就是搞航天。当时,学长们给我们讲钱学森是怎么回国带着大家搞导弹的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从此义无反顾投身航天。

五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庞之浩

庞之浩 1957年出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父亲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医学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我国围绕“曙光号”载人飞船任务成立了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父亲就在这个单位,桌子上都摆的是“水星号”、“双子星号”飞船的介绍。因此我从小就受父亲和周围环境影响,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都与航天有关。大学毕业后最先从事仪器设计,但我确实喜欢航天、喜欢它的神奇和对国家的巨大推动作用,后来就调入了航天单位,投身航天事业。

六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王根良

王根良 1969年出生 前航天员教员

孩童时期,我生活的范围就是我的村子,那时我以为,村子周围的群山就是世界的尽头,后来听大人说,山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终于,在报考研究生时,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择了与辽阔宇宙相系的航天专业。天遂人愿,我不仅考上了,而且毕业后分到了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研究室。在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因为我深深知道,进入航天领域只是第一步,要想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奋斗。我为自己青春的付出感到无比光荣。

七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宋征宇

宋征宇 1970年出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我出生那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全国人民都很高兴,父母就给我取名“征宇”。大学毕业后,在研究生实习阶段第一次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现场试验队员的工作让我非常触动,让我感受到了航天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回到北京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后,我发现自己对航天越来越感兴趣,逐步体会到了航天的魅力和挑战,因此毕业后就留在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研究。

八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徐颖

徐颖 1983年出生 中科院导航技术研究室研究员

我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期间,导师接了个北斗二号接收机的课题,我跟着做,后来赶上中科院成立导航总体部,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做下来了。既能够知道我在哪里,也能够知道你在哪里,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北斗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肩再到在某些功能上能够超越的过程,离不开所有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心血。

九零年代

今天,请为中国航天人刷屏!

辛鹏飞

辛鹏飞 1990年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在读博士生

我是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即将踏上航天工作岗位,可以说是“准”航天人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正在一所乡镇中学读书的我,对广袤的太空、霸气的火箭深深着了迷。所以,09年高考之后,我在宇航学院一呆就是十年。相比较宇宙的年龄,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微乎其微。可就是这渺小的碳基智慧生命,却崛强地想要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走向更遥远的深空。如果能为人类的这段旅程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想这就是我最荣耀的使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