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應該考慮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你怎麼看?

開心對聯


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是相對於素質教育的,前者是以學生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教育模式,而後者則是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現階段主要的教育模式還是應試教育,它的根本原因是不重視教育、就業壓力以及國策導致的。在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許多人就認為高考是實現跨階級的唯一方式,從而形成了如今的應試教育風氣。

那麼,對於這種應試教育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影響呢?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們到底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呢?從實質上來看,應試教育就是將分數作為最終的教育目標,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也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標準,分數高就被稱之為好學生,而那些分數低的學生則是差生。

這種片面的忽視大多數人發展的教育理念更是阻礙了很多學生的潛在發展,並且,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老師在對待好學生和差生之間可能也存在差別,老師會很難發現那些所謂差生身上的優點,但是對於尖子生總是面上含笑,很容易發現他們的優點,一旦發現其微小的進步,便大加表彰。
在學校受到老師不公平待遇後,回到家裡之後還會面對父母的“威逼利誘”以及和別人家的小孩之間的對比。家長對於孩子們的期望非常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把握高考的機會出人頭地,所以從小就給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希望通過輔導班來彌補孩子在學校未能學到的知識。

不言而喻,滿堂灌的教育方式無疑是加重了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並且學生的課外閱讀、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全被擠掉,甚至連睡眠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證。這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更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現實生活中不乏有很多學生在高考臨近前自殺的案例,大多都是壓力過大,心理不堪重負。 所以在現如今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孩子到底有多累,我們可想而知,這種來自於自己、家長、老師、學校以及社會四面八方的壓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這種以分數作為衡量標準的教育模式只是適合於少數人的發展,而對於那些大對數人來誰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Tony老師英語課堂



經濟基礎決定教育層次。

說直接點,目前要承擔素質教育最好量力而行。

並且,素質教育也不是配所有人。

拿我來說,我在小康水平的家庭長起來的。素質教育我接受過,那是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一種體驗。班上的同學,有鋼琴專業水平的,有飽讀群書的,更不用說有個文藝比賽那排出來的節目都是有模有樣的。

但這是高中的時候。現在我上班數年之後讀在職研,講道理,大學裡文藝演出有,圖書館裡從哲學到天文學各類書籍也有。我想對自己進行素質教育,那個學生卡這些都是免費的。

但是所有這些我都直接屏蔽,然後自己花錢報網課班學注會。為什麼?我不喜歡素質教育?不,我超喜歡,直到現在我也希望能夠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讀一讀一些增加知識廣度的書籍。再者,我就是不喜歡這些,我為什麼要花錢買罪受去啃什麼公司戰略、經濟法呢?但是康德雖好不能當飯吃,再文藝的演出也沒法拿來還月供。但是注會拿下來了,司考拿下來了,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為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增加我的收入。

說白了就是錢。

如果說富人的教育是教育的話,那麼窮人,或者說不那麼富的人的教育只能算投資。什麼全面發展這都太空了。上名校、學手藝、搶到飯碗,買車、買房、娶妻生子,以後上邊四個老人下邊兩個孩子等你養呢,素質教育個毛線?你們說窮人不玩素質教育是因為買不起,未必。我們假設一下,高考還是看幾門課的成績,我們把舞蹈、繪畫、鋼琴等等課程向中產以下家庭全部免費,但同時把高考科目相關的輔導班價格全面上調,那麼你覺得這些家庭是歡天喜地地讓孩子去學畫畫呢?還是砸鍋賣鐵讓孩子上高考的輔導班呢?

同樣的,每一箇中產家庭以下的大學生也面臨著和我一樣的境地:一邊是你非常感興趣並且免費的歷史、文學、藝術、哲學書籍,一邊是你看著就頭大而且還收費(而且不便宜)的注會、編程、司考課程,你選哪個?我讀本科的時候,我們大學自由轉專業,就是你只要大一不掛科,大二提申請,全校院系隨你挑。你喜歡素質教育,你想探索人類和宇宙?天文、歷史、哲學、文學你隨便來啊。

結果我們經管院一瞬間有了八百多學生,金融幾個班四百人左右。

畢業之後你也可以對自己素質教育,我就不苟且了,我就詩和遠方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所以當一個家庭買不起素質教育的時候,素質教育也根本不能解決這個家庭的問題。


歸根結底,不同層次教育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


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更好的觀點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烤土豆在加拿大



hebenben


小孩的教育,根本都無法分清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要想孩子搞好應試教育,第一、書寫要工整,孩子書寫工整那是在高考前12年讀書的生涯裡一天天堅持練習出來的。寫的工整,寫的慢,不會高分。寫的慢,會做題,不會高分。第二、良好的背誦習慣,良好的記憶力,起碼在這12年裡,要每天堅持讀書背書,不急不躁,到了高三才能有那麼大的知識積累。第三、課外知識積累,可能在小學初中可以原地畫圈圈,到了高中家長和孩子們都會認識到僅僅靠自己學的書本練習冊的內容,根本在重點中學是上不了層次的。只有從小去積累生活和課外知識,等到高中課程比較多的時候積累就火燒眉毛了。第四、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學校裡面也有體育考試。要想體育考試成績不錯,也要好好的堅持鍛鍊身體。想要在如此長的12年裡面當學霸,其實就是少請假,比一般人能夠承受更長時間的學習。很多學生家長,總是會說我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坐不住學習,其實和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係。第五、心理素質,想從小到大都成為學霸,心理素質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每次考試都是那麼如意的,考好了是被人羨慕。考差了,人家會說某某同學天天那麼努力學習,還不如我天天快快樂樂的生活。有些孩子,就是這樣聽不得這樣的話放棄了努力。第六、經得起誘惑,小編高中理科入門,從小到大都覺得很多同學,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很聰明,但是最終沒有到達家長或者社會期望的高度。社會上很多誘惑,學校也有很多誘惑。比如,美食,很多同學一心一意的想著好吃的。小說,小編班上現在還有很多,愛讀別人的故事自己不努力的娃。手機、這個就是天敵般的存在,一個綜合了遊戲機,聊天器,小說合成體的綜合分心神器。純真的愛情,分心早戀的情況,導致高考發揮失敗的。作弊、自己平時不努力,考試還想成績好的同學。還有很多很多誘惑,只有真正有目標的學霸才能真的去忍受這樣的誘惑,去高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七、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會考試的同學出來社會更有自信。小時候,在同年級的孩子裡面有威望,長大了對於那些社會考試來說也是小兒科。對家長來說也是很有安全感的,可以考公務員,可以考事業單位編制,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第八、搞好了應試教育,或者學會了考試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其他東西,不會顧此失彼,心有不甘。成績好了,在後院不起火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愛好,就有了更多理由,和時間,家裡也不會因為孩子有愛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阻止。小編就說這麼多,其實意思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的成果,早就在應試教育裡體現出來了。世界那麼大,選擇卻很少,在讀書的時候,就努力讀書吧!











高中理科入門


同樣作為一線教師,我認為應試教育是在中國國情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1.我希望我教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能超越應試教育。我教的是小學,我認為小學斷不可以應試為主。小學應廣積累,多方面發展。我自己的五歲的孩子,我每天陪她讀書,包括讀繪本,讀現代詩歌,讀十分鐘詩經,再讀會英文繪本,語言類的嘛,總是一直燻才能燻出語言素養,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容易形成,此外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審美的能力,學點鋼琴感受音樂美,學了舞蹈感受形體動作美,美術一直沒學,因為太多的美術機構讓所有孩子同畫一幅畫,教太多技巧感覺反而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我每次在班裡的家長會上也一直傳播我的看法,我佈置作業儘量少,讓學生有讀書的時間和培養興趣多方面發展的空間,不想過早的壓榨他們,深知壓榨會讓他們過早失去學習興趣,而且過量的寫的作業是拔苗助長,很多學生小學時語文成績很好,一到了初中就不行了,也是這個原因。

2.初高中做題練習技巧有必要,語文建議讀文言文培養語感,達到和讀現代文一樣流利,其他科目注重方法,不能盲目做題,學會舉一反三。假期就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培養責任感,鍛鍊意志力,拼到最後這些很關鍵。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攖寧至簡


最早一批高舉素質教育大旗的家長現在內心已經悔青腸子了。當然也可以是死鴨子嘴硬。

私下找我哭訴,後悔的家長有很多,真的是哭訴。過去幾年我還會很用心的安慰,給孩子找出路。現在也只能說“以後好好的吧”。

素質教育是個好東西,但真不是人人都負擔的起。

因為在學生的學習生涯當中,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看似沒有矛盾。但實際在操作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時間衝突。那麼誰作為優先考量,必須要看家庭情況。

家裡有礦的,家長人脈強的。可以考慮加強素質教育。但也不排除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達不到理想的結果。

除此之外,一箇中產家庭甚至一般有錢家庭,還是應該以應試教育為主。

因為就算這種家庭,也承擔不起把孩子應試教育權重降低的後果。

有一句話送給所有想讓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中產家庭

“誤入了別人的果園,以為自己收穫了整個秋天。”


章魚老師就是我


素質教育為底,應試教育為發展!

家庭教育為底,學校教育為發展!

問出這個問題,看來大部分的意識得到覺醒!應試教育的弊端越來越被大眾而熟知,並想找到解決之道!這是社會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個好事!

但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依舊是應試教育為主!眾多課外補習班就是一個顯現,家長攀比依舊是常態!其實兩者是有融合的!教育新課標就是以素質教育為底色,追求孩子的全面發展!下圖是有特長的一群孩子!


素質教育往往講究孩子的習慣、能力、思維的發展,而這些發展短期內是很難有具體的指標!家長很難看到呈現,所以需要家庭裡潛移默化的改變!

應試教育往往講究成績,這是需要孩子們找到自己的目標,設定計劃如何用自己的努力達成!這個過程必然是刻苦的!

家庭給足支持和愛!讓孩子去拼搏吧!


教育這回事兒


我是學生家長,不懂教育。我想從家長和社會角度談談自已的看法。我認為把家庭和社會所有的教育揉合在一起按重要性排序應是:第一,首先要讓學生有一個自立自強獨立生存,自已養活自已的思想。第二,講究社會公德,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人,第三獨立思考能力。最後才是文化知教育。為什麼把自食其力思想排在第一位?我認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從最原始啟點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去的問題。這個問是為啥以前沒人提出來?這應該從改革開放初期談起,在那時以前每個家庭都很難,父母的收入只能養活我們到成年。自食其力是每個人從小學開始都必須思考和麵對且必須做到的。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改革開放後,生活漸漸好轉,那時父母們首先想的是:說什麼不能再讓孩子受我們當年那些苦了。一切包辦,再加上普遍一孩。逐漸養成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看看如今青年男女對工作的態度吧!如再不改變,將來勢必釀成影響國運之禍。第二關於講社會公德和文明禮貌,明卻了第一點,既人生走哪條路的問題,然後是如何在這條路上走的問題,按哪些規則走的問題,要講究一個交通規則。這個規則就是文明禮貌公序良俗。第三獨立思考能力,這是讓我們在人生前進道路上處理各種問題.清除和越過障礙的能力。人可以沒文化,但絕不能沒思考。在我們北方,有句粗話叫沒心沒肺,就是說給沒思考的人聽的。歷史上有許多沒文化但能做出驚天偉業之人。比如劉邦,比如朱元章,雖然他們被後人抹黑不少,但想想,在那旌旗遍地人人都想當皇帝的年代,沒過人的思考能力,行嗎?最後才是文化知識,她是人生路上的交通工具,是解決人生用腿向前走還是坐汽車向前走的問題。有文化沒有第一點,就容易走錯方向,沒第二點就容易刮車影響別人。沒第三點路上出問題不會解決,還是無法到達目的地。自從教育產業化,這裡確實是個賺錢的好地方。但是,我們大家應該首先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目標,然後再去爭食這塊蛋糕。而不是先吃了蛋糕再說。


逸泉212


我們應該提倡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呢?這裡我們首先應該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定義清楚。如果我們概念都沒有界定清楚又從何談起呢?概念不統一,必然會造成思想不統一。

一、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在這裡我們把應試教育定義為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順利通過考試為目標的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我們則定義為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追求能力提升為目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

二、教育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

我個人把教育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教育、中層次教育、高層次教育。

低層次教育是指最基礎的教育,是以掃除文盲為目的的教育。中層次的教育是以學習更多、更高級、更專業的知識為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應試教育。高層次的教育是以提高能力為宗旨,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多才多藝的高素質人才為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所說的素質教育。

三、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有兩點,一個是“教”,另一個是“育”。教,就是傳授,傳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育,就是培育、培養,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由此可見,教育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合體。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教育的一體兩面,我們不應厚此薄彼。教育最應該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係。如果只注重知識學習而忽視能力培養,就會出現高分低能的人;反之,只注重能力培養而忽視知識積累,就會出現知識貧乏、基礎不紮實,就會出現那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我們既要“應試教育”的知識積累,也要重視“素質教育”的能力培養。


思維與策略


太大膽!竟然還有想選擇的,這不是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嗎?當前的各種升學哪個不應試?如果不應試,那你孩子的出路在哪裡?這不是一個家長或者學生有得選的,你別無選擇!


當然話說回來,應試教育看起來雖然似乎有些勢利,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兩者之間也有很多交叉的,最後的取捨才是關鍵。

在努力適應當前的考試機制的前提下,利用週末、寒暑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素質能力這既是很多人無奈的選擇,又是當前最有操作可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