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低效的自律,成為拖垮你的理由

1

大部分人的自律,都帶著一股半途而廢的無奈氣息,就像是一塊巨石,我們好不容易拿起來了,卻總是堅持不了多久。

說好了要減肥,卻總是三天兩頭抽不出時間來健身;說好了要早起,卻總是在鬧鈴響過之後繼續呼呼大睡;說好了自學課程,卻總是在晚上花大把的時間玩遊戲。

不過,我們也總是能夠看到,有些人的自律,舉重若輕,毫不費力。

比如,有個特別有意思的人 —— 傑克·威林克(Jocko Wilink)。

他在海豹突擊隊服役了二十年,參與過伊拉克戰爭,之後負責訓練西海岸所有海豹突擊隊,退伍之後還跟人開了一家諮詢公司,教授領導力和管理經驗。

有一次,作家菲里斯特意請他來家裡做客,還讓威林克在家裡住了一個晚上。結果菲里斯的女友早上八點就把他叫醒了,說威林克好像四個小時之前就起床了,一直在看書,這讓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做事特別有效率的菲里斯就問威林克,為什麼非得早起呢?

威林克說,他的內心,總是有個感覺,時刻都可能有個敵人在某個地方,拿著衝鋒槍隨時和他搏鬥。而早起,能讓他獲得一種戰勝敵人的感覺。

早起,於他而言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而他也已經堅持這個習慣幾十年了。

其實,早起就是一種自律。在威林克的眼裡,自律,不僅毫不費勁,而且還理所應當。

因為在他的字典裡,有個座右銘叫“自律 = 自由”。他認為,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給自己設定一些限制,自律地去堅持做一些事情。

2

今天看到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律。

說到自律,不得不往回找自律的根源,那就是焦慮。

現在,我們都談焦慮色變,但你真的知道為什麼焦慮嗎?

大家都覺得現在的信息幾乎要爆掉了,隨之而來的是獲取的知識越多,實質的改變卻很少,這就是焦慮的源頭——知識焦慮。

既然我們都感覺到焦慮了,我們就得找罪魁禍首啊,找來找去,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時間”。

沒時間啊,讀書學習需要時間,鍛鍊身體需要時間,家庭生活需要時間,我猜這可能是時間管理盛行的原因。

很多人都在各大平臺買了很多課程,問一問自己,真的有用嗎?為什麼沒用?

我想大多數課程是無用的,因為我就是這麼過來的,至於為什麼沒用,經歷過的人仔細想想就明白了。

知道應該怎麼做和知道怎麼做到完全是兩回事,知識平臺的課程只能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怎麼做到從而改變自己是“自己的事”,這所謂的“自己的事”確實是大多數人難以掌握的。

一個人必須有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行動的能力,才能夠真正改變自己,這個能力的核心就是自律。

在“懂得很多道理”到“過好這一生”中間是有一條通路的,這條通路就在自律之中。


3


明明自己已經很自律,很努力了,可就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現狀,不僅沒有變好,反而變得越來越糟糕,這又是哪出問題了呢?

其實這才是真正讓人崩潰的。

如果沒有做到自律,你知道問題在哪,也知道該怎麼去改進,這個時候是有個盼頭的;但如果你把這點都做了,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候就只有一種結果:更迷茫,更焦慮。

人為什麼要自律?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

一個自律到骨子裡的人,看上去大多是無趣的。

在別人出去玩樂的時候,一個人窩在那裡看書;在別人享用著美食的時候,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週末的時光,很多人慵懶地睡到中午,他依舊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看書、工作...

這樣的人,不僅看起來無趣,甚至感覺有自虐傾向,活得一點都不灑脫和自由。

但實際上,自律的人比不自律的人要自由得多。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

可是,在有些人的眼裡,自律,不過就是內心明朗之後的順勢而為。

像剝洋蔥那樣,一片片扒開自律的偽裝,最後發現,自律,並沒有那麼高不可攀。

TA 可以很自律,憑什麼你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