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数字资产全球峰会:价值创造—区块链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HashKey Group联合举办的“HashKey2019数字资产全球峰会”上,圆桌论坛《价值创造,区块链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讨论的内容。主持人为:链闻总编辑刘锋,嘉宾为: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Abdul Raof Latiff、万向区块链首席技术官罗荣阁、Marine X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齐银良。整理自现场速记,有部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HashKey数字资产全球峰会:价值创造—区块链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嘉宾正在讨论


刘锋:感谢各位,我是链闻的总编辑刘锋,非常高兴来到今天的峰会,与各位嘉宾讨论区块链如何在现实当中进行应用。区块链应用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希望通过这个圆桌讨论,跟几位专家深入探讨哪些场景是真实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首先,请嘉宾们自我介绍一下。


罗荣阁:大家好,我是万向区块链首席技术官罗荣阁。


齐银良:大家好,我是齐银良,我们公司MarineX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给海运带来新的变革。


Abdul Raof Latiff:大家好,我是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Abdul Raof Latiff。


刘锋:大家是否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提供一些案例,具体讲讲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真正地给客户和商业伙伴带来可见的好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业务的改变。


Abdul Raof Latiff:星展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汽车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如在汽车整车物流中,如果交易是透明的,所有相关方就都能参与到过程中,清楚地知道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和万向区块链以及北京汽车旗下的中都物流合作,建立了“运链盟”平台,这让整个交易过程有了透明度,所有参与方都获悉整个过程的细节。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客户的业务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如果从澳大利亚将货物运到中国或新加坡,然后再分散到其他国家,整个过程和交易如果放在区块链上面进行,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些信息,为客户做融资,帮他们尽快完成交付。


刘锋:能否讲一下实际的影响,或者说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Abdul Raof Latiff:最重要的就是高效,让融资和所有活动能够提速。以前需要很多人参与这些流程,现在可以直接将资料提取出来,因此支付可以变得非常快速,这对客户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情。另外就是资讯。我们可以无缝地获得实时资讯,以前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来完成的事情,现在几秒就可以做好了。


刘锋:真正的好处是什么?


罗荣阁:从肖总的演讲中,我听到一个关键词“成本”。从经济学家的视角,用“成本”来看就很清楚了。什么科技有价值?什么业务有方向?万向从2014,2015年开始搞区块链,大家对区块链有很多的期望,也很着急。什么时候区块链可以改变某个行业,或是有真正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应用出现?或许还需要大家有一些耐心。就像互联网发展早期的时候,大家也预计不到它今天的重要性,可以取代钱包,可以取代电视,电影院等。

回到今天的圆桌话题,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有很多应用场景。刚才Raof说的汽车场景,是我们和DBS花了大量的时间构建的一个应用场景。数据是数字经济的能源,实现数据化就能降低很多成本。如果铁矿石不能被数据化,不能被大家信任,永远只能是铁矿石,可信数据化之后就可以被金融化,这个行业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行业效率会极大地提升,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区块链刚刚开始,给它一些时间,大家就会看到很多真正的应用。

区块链和物联网以及传感器的结非常重要,2017年万向区块链内部成立了智能物联网团队,从事硬件的研发,将传感器变成区块链的眼睛和耳朵,物联网变成神经系统,各个节点就是大脑中的脑细胞。整合方案也能带来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


齐银良:正如肖总在演讲中所说,互联网是信息机器,区块链是信任机器。在国际海运中,中间环节非常多,有一级代理和二、三级代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或者是不信任的问题。我们做过一个调研,现在全球一共有68家港口航运公司进行海运提单和港口资产类似的区块链试验。MarineX相当于海运环节中的集装箱。国际贸易的运输80%是通过海运,海运中的70%是通过集装箱船运的,集装箱本身就是一种革命。我们经常提到贸易不平衡,举个例子,一条船装了2万个集装箱的货,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回程的时候只能装1万或者是1.5万集装箱。各家船务公司对集装箱的持有是鼓励的。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类似于共享集装箱的概念,但是在行业中,我们叫做租赁或者是分时租赁,我们是做区块链和物联网赋能分时租赁的集装箱平台。在B2B的产业中,物联网非常重要。如果单单是互联网和区块链的话,很难保证一些信息和数据是否真实。如果借用物联网的传感器和硬件配套,就能保障从线下到线上数据传递的真实性,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刘锋:我想问一下Abdul,星展银行希望自己开发区块链技术吗?


Abdul Raof Latiff:星展银行自己不做区块链技术研发,我们只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资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最关键的是未来要怎么做,所以我们不是在做区块链。


刘锋:针对消费者目前有推出区块链的应用吗?


Abdul Raof Latiff:我们暂时还没有这方面对于公众的应用,我们暂时没有B2C的公共区块链。我们主要在B2B方面发力。


刘锋

:我理解目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企业级的应用,大家讨论的也都是B2B的应用,企业的应用主要使用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方式来解决,各位如何看待公链?


罗荣阁:还是要考虑成本,以及监管。在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网信办发出了对于区块链应用的监管办法,一个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技术人员自己觉得好,就可以在商业中成功,而是要看在监管体系内是否可以应用。还要看应用技术后,是否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我本人是ISO TC307国际标准的专家组成员,曾经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我们在做国际标准的时候,就是看记帐的节点和参与的主体是否要经过授权,是否要做反洗钱。如果成本更低,符合监管的话,我们就会使用。不需要人为地划定一条界限,两件事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刘锋:应用不需要考虑技术层面的限制吗?


罗荣阁:大概率是这样的:技术人员喜欢钻研,想要提供更好的安全及隐私保护,更好的应用模型。行业中什么时候可以应用,有监管的因素,成本的因素,也有大家的认知程度影响,我坚信未来会有很多应用场景,但什么时候发生,确实很难预测。


刘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真的可以应用区块链的场景?


Abdul Raof Latiff:我可以跟大家谈谈我个人的经验。我自己会用区块链进行外汇,速度又快,成本又低。


刘锋:可不可以跟我们具体谈谈?


罗荣阁:目前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就是比特币转帐和以太币转帐。其实,有些东西用起来是反人性的。举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扫二维码就可以购买东西的话,为什么非要存储一堆密钥分成很多份,放置在办公室、家里、钱包等各个地方,给自己找麻烦呢。

所以,在日常应用中,如果易用性没有解决,隐私保护没有解决,很难看到真正产生价值。

今天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真正的区块链应用,不好意思,确实没有。不过,将来应该很快会有,我不认为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和不基于区块链的应用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许区块链应用的入口就是我们使用的App或是微信小程序,但底层是区块链。区块链不仅仅对于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有作用,更重要是重构了行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电商平台购买东西,电商平台不生产也不消费,它只是中介。

当谈到区块链时,经常谈到“去中心化”,我认为改成“多中心”更好一些。如果从成本角度来说,没有中心的成本是不可承受的。从一个中心变成多个中心,恰恰就是去掉中介,中介越多,成本越高,效率越差。当涉及到去中介的时候,区块链就会有很好的应用。很多应用并不是100%都是区块链的应用,也许有30%到40%是区块链的技术,或者是TOKEN的技术。TOKEN不仅是数字钱包里的玩具,应该渗透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例如买菜、买咖啡、住酒店等,都可以使用TOKEN。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整个生产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往往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提升的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区块链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问题,解决行业上下游彼此协作和竞争的问题。如果重构行业,涉及到商业模式的变化,就会带来大幅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万向区块链做的小程序已经上线了,未来几个月所有法律条款得到律师认可后就会发布出来,底层就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和TOKEN。HashKey Pro交易所很可能未来交易的不仅仅只是比特币和以太币,很可能是某一个行业,如:农场行业或者酒店行业的TOKEN,通过了KYC和反洗钱的TOKEN。


刘锋:是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小程序,应用场景是什么?


罗荣阁:简单来讲就是“去中介”。为什么要有价值千亿百亿的中介做一个垄断者来做所有的事情呢?刚刚齐总谈到物流,分布式的物流更健壮,更有效益,所有的货运到中央仓库,再运到全国各地,这不是好的方式。应该是市场自由的运作,自由的发展。


刘锋:感谢罗总,齐总有什么看法呢?


齐银良:在应用方面,可以用区块链的思维和逻辑来概括。区块链不同于互联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使用。在接触区块链的这几年来,我知道了加密算法、可溯源、分布式商业和智能合约等,通过这些能够对整个行业或者商业理解的更透彻。中介之所以能够赚这么多钱,也许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甲乙双方不信任的痛点。区块链有可能打破这样的商业模式。当谈到创新项目时,我认为有三点是未来的标配,一是带有物联网的互联网,二是人工智能,三是区块链。今后所有的创新和创业项目中,具备这三个技术特点,才能够代表未来,这是我在商业思维上的反思。


刘锋:因为你们都说未来是非常光明的,那么区块链大规模应用会是什么时候?


Abdul Raof Latiff:我觉得还有一段时间。


刘锋:可不可以预测一下具体时间,一年还是一百年?


Abdul Raof Latiff:我觉得这是很长远的,但是应用方面,主要行业使用的话,未来两三年吧。


罗荣阁:我也同意两到三年,但是我们要抓住今天和当下。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前瞻性的问题,区块链要比上一波的互联网来得更猛烈。互联网做了很多年的教育,现在大家都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场景都只需要用手机支付就可以了,现在大家很少看报纸,都是看手机里的东西。

另外一个观点,三种产权的划分,股票是所有权,债券是收益权,区块链上的TOKEN是使用权,到今天TOKEN只有一千亿两千亿美元的规模,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资本的助推,很多技术难以大规模应用。美国如果没有华尔街的支持,很难有横跨东西海岸的大铁路。如果没有资本的推动,高科技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区块链要大发展,就需要资本的介入,不仅仅是使用股票和债券,还要使用TOKEN。我们希望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大家能一起为未来区块链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撑。TOKEN的属性是使用权,我们需要好好研究TOKEN的使用权到底如何用,如何将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会有怎样的价值?

我个人比较乐观,我觉得甚至在未来一两年的时间,区块链就会有特别大的发展,但这需要有受监管的TOKEN市场,这样才可以做到最优。


齐银良:五年前全球第一家海运区块链公司诞生,三年前中国第一个海运区块链诞生。我觉得区块链五年内有可能爆发。因为去年进博会时,很多中国的国有企业开始入场区块链,对于行业跟区块链的结合,我非常的有信心。


刘锋:谢谢几位嘉宾,我们至少有一个共识了,就是三年之后,区块链有可能大规模应用。我们可以看一看,三年后我们再次坐在一起,今天的预测是否准确。谢谢大家!


区块链技术不仅赋能金融行业,也在防伪溯源、数字身份、版权保护等非金融领域的不同场景开展了相关应用探索。4月24日蜂巢学院第七期活动将聚焦于区块链存证应用场景,共同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届时,原本区块链创始人兼CEO吴鹏、巴比特副总裁兼比原链运营总监马千里将作为演讲嘉宾,带领大家分别从落地实践和技术的角度深入了解区块链存证!活动免费参与,点击http://wxevent.eventdove.com/即可报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