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多厚?

长空雁51022536


在海洋武器中,除了航母之外就属军舰最为重要了,这是海军中的重要武器。基本上拥有领海的国家都会配备有军舰,同时也是在海军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那么你知道如今的驱逐舰船体钢板都有多厚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军用装备一般都比民用的质量好很多,在船只方面当然也会更大更坚固。但是说实话,你还真的想不到,美国的一艘军舰意外和一艘货轮相撞,货轮没多少事儿,军舰竟然直接撞破了一个大口子。从裂口可以看出,其实表层的厚度很薄,那么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如今已经过了那个拼命加厚钢板的军舰年代了。如今的驱逐舰船体厚度大约都在30毫米之下,除了某些重要舱室和动力装置之外会进行稍稍加厚,不过这些地方厚度也不会超过75毫米。甚至某些万吨级的军舰钢板材十毫米多,甚至比普通的货轮还要薄。

但是可不要以为这是偷工减料,其实主要是因为如今的材料发展之后,由以前的普通钢材换成了如今高强度的合金制造。而且钢板的主要作用也只是为了加固船体提高强度而已。毕竟再厚的装甲也比不上如今的武器威力大,像一些反潜导弹爆炸部分重达几百公斤速度可以达到几倍音速,比如苏联的花岗岩,一炮下去任你十厘米的钢板也给你打穿。

现在军舰从设计上来说,主要讲究的是抗沉性和空间设计,从吨位上来说,虽然比二战时期要大,但是在表面钢板厚度上完全没得比,这部分重量几乎全加在了电子设备和武器上面,与其想着被击中后如何防御,还不如想着怎么样避免被打中,最主要的是防御思路的转换,各种防空系统,舰炮和近防武器的使用,可以让防御思路变为主动防御。

现在军舰在舱室设计上也更加合理,几乎可以保证多个小舱室进水后船体不沉甚至断掉一截,也能够保证整体不会沉没,再加上如今的海战已经转变为可以兼顾隐身反潜等一系列的主动防御措施,同时预警雷达的使用让导弹近距离攻击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加厚装甲被动防御已经没有意义了,最主要的是使用科技的力量来提升整体防护力。


思远军事


老规矩,先来看图▼。这是一个人民币1元硬币,刚刚我用直尺测得,这枚硬币直径25mm,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厚度差不多。因为战争形式的改变,武器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现代驱逐舰已经完全放弃了装甲防护,就算是某些关键部位也只是稍坐防护。因为防护理念的改变,世界主流驱逐舰的钢板仅仅只要用于保证军舰的结构强度,钢板够了反而死重过多,增加油耗,影响军舰机动性。所以现代驱逐舰的钢板都比较薄,厚度在20-30毫米之间,和下面这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形容词来形容驱逐舰——皮薄馅大。这个形容词相当有意思,是用来形容包子饺子的,不过却可以非常完美的概括从19世纪驱逐舰发明至今的几乎所有型号。不要以为二战时期的驱逐舰装甲有多厚,大舰巨炮说的可是重巡和战列舰,或者德国人独树一帜的战列巡洋舰,而不是1000把吨的驱逐舰。在那个年代驱逐舰可不像现在这样是个多面手,放空反潜反舰通通拿手。二战时期的驱逐舰主要是用来护航商船,玩水雷对付潜艇的。一线作战还要靠,皮厚肉也厚的大家伙。



二战时期潜艇刚刚出现不久,技术水平还较低,航行速度普遍在20节左右。为了对付潜艇,驱逐舰的航速是越做越快。以日本著名的岛风级驱逐舰为例。这款驱逐舰在整个二战都非常有名,日本人自己还将其吹嘘为地表最强驱逐舰。这款驱逐舰别的不强,就是跑的快,曾在海试中跑出过40.7节的恐怖航速,都快赶上现代的双体船了。如此高的航速是因为什么?当然是保证发动机性能的同时减重,往死里减,减到装甲扔掉,钢板厚度可以只要20毫米,减到防空的武器都可以扔掉一大半。回到现代驱逐舰。▲这张照片是我国052C级驱逐舰舰桥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钢板出现了大量橘皮现象,似乎随时质量不过关,随时会出现垮塌。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钢板薄。造船业多始终热输入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埋弧自动焊来焊接船体钢板。这种焊接方法溶深巨大,非常适合焊接厚度在20-30毫米的钢板。但同时也因为热输入大,会导致焊接过后钢板变形较大,在经过风吹浪打之后就会出现这种坑坑洼洼的现象。

脆皮

其实,随着人类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的钢材,特别是军工标准的钢材性能已经非常出色。就连要承受剧烈高温和冲击的现代航母甲板厚度也仅仅在50毫米左右,仅仅需要保证船身结构强度的驱逐舰船身钢板20-30毫米其实已经绰绰有余。而且,反舰导弹的出现,装甲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各国都选择了去掉装甲,转而提升驱逐舰的防空反导能力。现代驱逐舰的防护已经从装甲被动防御转为防空系统主动防御,其防护网由三层构成,即远程区域防空导弹,中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系统。在现代计算机作战系统和雷达设备的配合之下,就算是高速突防的反舰导弹驱逐舰都能靠防空系统给打下来,保证自身安全。而且就算是防空系统前两层的防空导弹全部失利,依然还有最后一层近防炮,几千上万发一分钟的射速,配合精准的光电雷达瞄准系统要是还打不掉来袭导弹,那就赶紧跳海吧,还要什么厚钢板。


赤焰哒哒哒


驱逐舰的船体钢板真的不厚,普遍就是在30毫米以下,也就是在重要的位置重点敷设防护装甲,但是这些防护装甲的等效厚度也就是75毫米以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还有个问题大家要明确:驱逐舰这个舰种一直都是“皮薄馅大”的情况,不要被“大舰巨炮”迷惑。下图为美国“科尔”号驱逐舰2000年事故,左舷被炸开一个大洞,

先说下这个“大舰巨炮”的误区吧,很多朋友认为二战时期的战舰都是防护能力超强的,都带着几百毫米厚的装甲,所以会得出现代驱逐舰的防护能力降低的结论。但是我们要搞清楚,那些拥有超级厚装甲的军舰至少是重型巡洋舰级别的,重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战列舰,他们的吨位都是1万吨以上的。而我们所谓的“大舰巨炮”的战列舰虽然拥有至少300毫米的装甲厚度,然而战列舰的吨位都是3万吨起步,最大的7万吨。驱逐舰这个舰种不管是二战还是现代都没有吨位优势,根本没有能力与战巡、战列舰去比防护,更不可能上几百毫米厚的装甲。下图为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使用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650毫米,然而“大和”的吨位是72000吨,根本不是驱逐舰能比的。

驱逐舰这个舰种不管是什么时期都没有像样的装甲防护,从二战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二战时期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基林”级驱逐舰都是3000吨级的驱逐舰,只是在重点部位敷设0.5-2英寸装甲,大概不超过50毫米,整体还是在靠“结构抗”的局面,根本没法像战列舰那样靠几百毫米的装甲去硬抗。虽然现代驱逐舰成为了舰队的主力,但是从二战到冷战到现在一直是按照“皮薄”的思路在走,在厚度上没有什么大的改观,驱逐舰的吨位根本没有什么能大规模安装厚重装甲的余地。所以驱逐舰横向比较其实各个时期都是一个厚度水平,根本没有什么下降。而且你不能拿现代这些几千吨的驱逐舰跟二战的战列舰去比防护能力,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现代驱逐舰的吨位虽然从二战时的两三千吨提升至现在八九千吨甚至上万吨,然而现代驱逐舰整体的吨位增加并不是因为装甲,增加的这部分重量都在电子设备、武器上,跟防护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现代驱逐舰跟二战时期相比已经是天翻地覆,雷达导弹这些装备已经成为现代驱逐舰的标准配备,比如下图的052C/D的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垂直发射装置,舰尾还设有机库和直升机飞行甲板,显然3000吨左右的吨位根本不可能满足这些新装备的空间需求。而且现代驱逐舰都是能够跟随航空母舰战斗群作战,续航力和自持力也远远高于二战驱逐舰。所以现代驱逐舰的吨位一直在随着武器、电子系统、自持能力不断地增大,052D型驱逐舰的吨位已经达到7500吨,美国“阿利伯克”级超过9000吨,而055型则达到12000吨,这才是现代驱逐舰吨位增大的原因,跟防护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现代驱逐舰不像二战战列舰那样把自己用装甲全部包裹呢?事实上,现代武器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靠装甲就能抗住,反而是装甲越多负担越大,所以干脆走出靠装甲硬抗的思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现代材料水平提高:随着现代冶金技术的提高,现代舰用钢材的质量远远高于二战时期,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现代舰用钢材强度是二战时期的2.5-3倍。所以即便现代驱逐舰和二战驱逐舰的钢板都厚都在20-30米毫米左右,然而实际防护能力已经是以前的2倍。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舰体强度也不需要以前那么厚。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厚度只有50毫米左右,照样能抵御20吨以上的舰载机长年累月的频繁冲击。而针对某些重点舱室只要单独敷设装甲进行选择性加强,比如:战情中心(CIC)、舰桥、弹药库等等,而且现代装甲都是类似“凯夫拉”这种新型材料,比以前的那种纯装甲要好的多,厚度一般75毫米以下(可以抵御中型亚音速反舰导弹,对重型反舰导弹有作用削弱)。所以现代驱逐舰的防护水平比二战时期其实已经好很多了,虽然依旧是那么“皮薄”。下图为“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事故中飞行甲板的大洞。

2.现代防御思路的转变:随着现代导弹和一些新的攻击型武器的的发展,想要跟以前那样靠装甲硬抗根本没有什么可能。比如法国“飞鱼”反舰导弹,这只是一种中型的亚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只有0.9马赫左右,但是如果使用穿甲战斗部配合160公斤装药却可以击穿75毫米厚的装甲。而苏联的P-500、P-700、P-1000这类3倍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在750公斤穿甲战斗部作用下可以击穿超过900毫米厚的装甲,1枚重创1艘万吨级战舰绝对不是问题,杀伤效果远远超过二战其实那些406毫米甚至457毫米炮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驱逐舰想要纯粹的增加装甲的厚度去抵御这些导弹根本不现实,除非全身敷设上百毫米后的装甲,但是这样对吨位和动力的负担会直线上升,又回到二战战列舰的思路了。所以现代军舰的防御思路已经由“被动挨打”转变为“主动防御”,利用各层次的防空导弹、舰炮和近防系统将对我的威胁主动摧毁。


雏菊西瓜Peterpan


看下图,这是美国佬在2017年撞船时的照片,图中被撞成一坨的是阿利伯克级“杰拉德号”驱逐舰,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船体上的钢板是很薄的,厚度应该也就在20mm~30mm左右,这种厚度对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那庞大的体量来说,应该算得上是比较薄的了!
其实不止是阿利伯克,今天世界上主流军舰其舰体厚度都不会说厚到哪里去,基本上我们目前见到的各种驱逐舰、护卫舰的舰体厚度就在二三十毫米的样子,相对于整个军舰舰体那庞大的体量来说,这种厚度的舰体我们可以用“皮薄馅大”来形容,哪怕是航母,她舰体的装甲厚度也不会特别的夸张,比如航母的甲板,厚度也就在50mm左右,如下图所示,至于舰身,除了重要的关键部位有厚装甲保护之外,大部分地方的钢板同样也是很薄的,采取的防沉手段是水密门+分隔舱室!

至于哪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厚的重装甲,只有在上个世纪大舰巨炮的战列舰时代才会出现,今天基本上是见不到了(毛子的基洛夫级武库巡洋舰上应该还能见到厚装甲),那么为什么今天的军舰都不再追求厚装甲了呢?主要还是因为现代化战争的形式跟以前早就大不相同了,战列舰时代是视距内战争,军舰之间的主要攻击手段就是舰炮对射,命中率要靠信仰,当时的军舰也没有像今天一样的各种主动防御手段,所以,只要依靠自身厚重的装甲在一场战争中挨上击发不沉就算赢了!

因此,以前的军舰都有着这些特点:攻击手段单一(双方使用舰炮对射)、防御手段少(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主动防御手段)、血量厚(靠着厚装甲硬抗对方的攻击)!但是今天的海战方式就完全不同了,现在已经是导弹+舰载机的时代,各种精确打击手段层出不穷,今天的军舰就算装甲再厚,也绝对扛不住各种精确制导的大威力武器以及舰载机的狂轰滥炸的,比如以前号称最强战舰的大和号,遇上航母还不是被吊起来打?再加上现在的军舰都有各种主动防御手段,各种防空导弹、近防系统给军舰带来的防护作用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前主流的厚装甲,所以,现在的主流军舰才都是“皮薄馅大”的小脆皮!


哨兵ZH



这是长兴-江南造船厂的新型“三维数控弯板机”,属6000吨级别,也就是使用6000吨的液压冲击力将钢板一次弯曲成所需要的弧度…“弯板机”上面那块钢板就是某新些驱逐舰所用的钢板…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块钢板并不厚,大概在20~30㎜之间。

现代海军进入到“导弹化”、“感知雷达化”以来,驱逐舰的排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因为导弹和雷达的体积都比较大,排水量小不但导弹装备的数量太少,也安装不下大型雷达。

所以,1970年代中后期之后建造的驱逐舰排水量扶摇直上,达到了7000吨排水量这样的等级, 到了21世纪随着更大型的相控阵雷达和数量更多的垂直发射器的普遍安装,驱逐舰的排水量已经超过了10000吨这样的级别!不论是7000吨还是10000吨,根据《华盛顿限制海军条约》已经是轻巡洋舰(平均钢板厚度70~90毫米之间)和重巡洋舰(平均钢板厚度70~110毫米之间)的水平了,已经非1940年代的那种排水量在2000吨级别的驱逐舰可以比较的。
皇家海军的45型大型防空驱逐舰与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对峙。

那么,现代的驱逐舰的钢板厚度为何要比二战期间的相等排水量的巡洋舰薄呢?这是由于现代舰船用钢板和型材在冶炼和轧制的技术水平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钢材的化学成分也更加精确,这使得现代舰船钢板/型材的各种力学强度也大大的提高,远远的超过了二战期间的水平(现代舰艇用钢材二战期间的钢铁水平也生产不出来),更直观的说:现代舰船用钢的性能上二战期间钢材的2.5~3倍!现在的30毫米厚钢板已经等同于那个年代的75~90毫米厚度的钢板了。
图片上这种钢材叫做“球扁钢”,是舰船的型材,也就是舰船的“龙骨”起到支撑钢板的作用,现代舰船除了使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建造外,舰船的型材使用量也很大,支撑点很密集,同时舰船舱室之间的隔断、水密门强度也很高…军舰在建造过程中整艘舰的力学强度是整体性的提高,而非刻意的强化某一个位置。


每一个分段各种支撑立柱也很密集,所以现代舰船别看钢板厚度薄,但是
整体强度要比二战期间的战舰强了很多。

现代驱逐舰钢板厚度降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气化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导弹发射器、雷达、声呐、操控台…等等都是用电大户,现代舰船都采取封闭式设计目的是防止“生化核”,在封闭的空间照明、空调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舰船的人性化设计,生活区的各种电器设备也不少 …现代舰船的用电量要比以前高出5~10倍!这就需要增加“辅机”的数量用于发电,甚至必要的情况下“主机”也要带动发电机…这使得战舰的燃油消耗急剧增加,在航程/航速燃油用量和用电消耗燃油的问题是矛盾的!折中的办法就是减轻舰体的重量,舰船所使用的材料厚重就会成为“死重量”,主机输出的功率没有用在航速和航程上,反而被“死重量”白白的消耗了 这是设计上的失败。


还有就是海战以导弹为主要武器之后,过厚的装甲没有任何意义了,重型反舰导弹战斗部装药200公斤,可以击穿500毫米厚度的钢板…。

所以,从现代海军的“导弹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来说,驱逐舰乃至其它战舰的钢板都不宜过厚。


皇家橡树1972


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的空军曾经几次用炸弹击中英国的军舰,但非常可惜,炸弹都没有爆炸。如果这几颗炸弹爆炸,炸沉几艘英国的驱逐舰,当年那场战争的结局可能会有所不同。即便是不影响最终的胜负,多沉几艘驱逐舰,也足够英军肉疼的了。

炸弹为什么没爆炸呢?战后调查,是阿军炸弹引信设置出了问题。

阿军的炸弹引信是按照打二战时期的军舰设置的,当炸弹撞击到甲板,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引爆炸弹。但是英军的战舰是二战以后建造的,甲板的金属材质非常薄,不够硬,炸弹击中甲板以后,直接穿进船体了,这个冲击的强度没有达到引爆的标准,炸弹就没响。如果当初英舰的甲板够强,也就炸了。

如果阿军地勤装弹的时候,把炸弹引信改一下,碰到物体就炸......

其实我们探讨现在驱逐舰钢板有多厚,并没有意义,因为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只是起到船壳的作用,没有装甲防护的作用。

现在驱逐舰的钢板也就是保证船能安全航行,能抗住几级风浪,高速转弯别解体......它并没有抵抗导弹、炮弹打击的能力。实际上很多时候,发生碰撞,驱逐舰都干不过商船、渔船。

驱逐舰,它的主要工作就是驱逐。驱逐敌方的潜艇、敌方的导弹、鱼雷艇......为大部队扫清障碍,保证旗舰的安全。干这样的活,就得保证:速度。驱逐舰要足够的快,就是海上的轻骑兵。如果驱逐舰走重甲防护的路线,采用非常厚的钢板做船体、甲板,对速度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现在海战的主要兵器是反舰导弹。一般的反舰导弹会带个200公斤的弹头,也就是炸药。然后导弹的速度很快,中俄的可以达到3倍音速,美国的虽然是亚音速,但也是够快了。在击中军舰的时候,反舰导弹通常还会剩一些燃料。这些东西加一起,威力是很残暴的。军舰想单纯的靠装甲来抵抗导弹的攻击,非常的难。

驱逐舰想做到硬抗反舰导弹,能扛住2-4枚,保证不沉,其实也能做到。就是大幅度增加装甲。但这样一来,速度肯定会降到20节以内。跑不到20节的驱逐舰,还叫驱逐舰吗?没有实用的价值了。

所以现在的驱逐舰走的不是扛打的路线,而是尽量做到不被打。它上面有最先进的雷达、声呐,有中远程防空导弹,有反潜鱼雷,还有近防炮,干扰弹......这一套就是层层拦截,尽量保证将来袭的导弹、鱼雷打掉。如果没拦住呢?那就得跳海了。

现在的驱逐舰属于你非常难打中它,但打中了,就死。

而且现在驱逐舰大多都采用垂直发射,每条舰都能带100多发导弹。算上炮弹、鱼雷,就是一座移动的军火库。要是被击中,后果很严重。

这里面最2的就是美国的朱姆沃尔特,它那个导弹是顺着船体一圈排列的。不是像其他驱逐舰那样,在舰体的中部,跟舰体的外围还有一段距离。朱姆沃尔特,船体钢板的后面直接就是导弹。不要说反舰导弹了,就是被人才近距离拿机枪扫一下,都可能放烟花。


锐视觉何老师


现代舰艇已不是靠装甲厚度被动提升防护能力,而是依靠各种类型先进导弹、火炮拦截来袭目标的主动方式提高生存能力,因此,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厚度其实并没有多厚,一般情况下也就在20mm左右,只会在部分重点区域如指挥中心,弹药库、油料库等会设置额外的防护装甲,但厚度也只有百毫米级别,与“大舰巨炮”时代动辄数百毫米厚的装甲厚度不可同日而语。


052D驱逐舰结构图,可见其舰体钢板厚度十分“薄弱”
“福特号”核动力航母底部模块,其材料厚度也比较“薄”

美国下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导弹发射管,其材料厚度也不到百毫米

现代水面舰艇,整体结构强度要求很高,但并不是说建造用的钢板、材料厚度很大,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建造材料性能来实现的。不论是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还是只有数千吨的护卫舰,其舰体内部都包含数十甚至数千个大大小小的隔间以及不计其数的桁架、加强筋等,虽然所采用的钢板、桁架厚度只有几十个毫米,但是在密如蜂窝似的结构设计下,舰艇的整体结构强度和韧性都是十分突出的,大中型舰艇在12级台风下都不会出现结构问题。


航母上有多达数千个隔间,驱逐舰结构也类似
在干船坞维护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从吃水线位置也可推断“尼米兹号”也是个“皮薄馅大”的家伙

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耐压壳体厚度也不大美国“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防护装甲厚度十分“感人”

驱逐舰是目前各海军强国的主力作战舰艇,普遍装备数十枚甚至上百枚的各型反舰导弹、防空导弹、鱼雷等武器以及先进的雷达电子系统,不仅打击火力凶猛,而且自身防护能力也十分强悍。但先进的装备也意味着需要占用大量的舰内空间和重量,舰艇的建造材料必须轻量化,要么就是降低材料厚度、要么就更换更轻的材料,因此现代舰艇“薄皮大馅”的现象也是技术进步的趋势。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舰体比较容易受外界撞击的损害。即便是强如美国海军,近几年就先后发生过5次军舰被撞损的事故,挪威海军最先进的5000吨级护卫舰竟然还被商船撞伤而沉没,着实让人“吃惊”!
被商船撞坏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机库被撕裂的加拿大“阿尔冈金人号”驱逐舰,简直“薄如纸片”

不断发生的军舰被撞损的事故,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但归根揭底原因是认为操纵失误而不是军舰本身的建造质量问题,虽然多个国家的军舰在被撞击后损害严重,但是大部分是在与体型比自身大得多的船舶撞击后造成的,这一点即便是军舰钢板再厚一倍也不会降低多少受损的程度。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现代海上对抗武器来说,就算把钢板由20毫米左右提高到50毫米,也无法抵御现代高速反舰导弹、鱼雷等的攻击,而由于建造材料重量大增带来的吨位、动力、航速方面的影响可能已超出设计的要求。


现代反舰武器都具有较强的穿甲能力
采用半穿甲战斗部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舰艇建造钢板的厚度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但是舰艇的战斗力和防护能力(不是抗撞能力)肯定会不断提升,只有会不会在与其他船舶的相撞中降低损害,那只能靠舰员的素养去尽量避免了,总不能为了提升抗撞能力增加钢板厚度而把原本5000吨的驱逐舰提升到8000吨,那就有点“因小失大”了。
现代驱逐舰体型已经越来越大,再增加材料厚度只会使体型更加庞大


威呐解析


说到战舰,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二战时候的巨舰大炮,在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年代,战舰的防弹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那个时候的战舰的钢板都很厚,比如大和战列舰厚度最薄的地方在200毫米,最厚的地方达如炮塔正面达到650毫米。但是随着导弹的到来,再厚的装甲也会被导弹击穿,所以现在的战舰追求的是速度和防空来加强生成能力,太厚的装甲导致船体过重,速度会受影响,而且厚装甲还会显得目标过大,所以现在基本都放弃了重装甲爱方案。反正厚点薄点只要被导弹击中会被击穿,何必再用厚重的装甲呢,不如用薄点的装甲可以减少体积,提升速度,扩大内部空间安装更多设备弹药。

▲以上两款为阿利伯克和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的分段,可以看到舰体钢板都不厚,最厚处20毫米左右

那么现代的驱护舰钢板有多厚呢?一般船底外部厚度在20毫米,舭部(也就是连接船底与甲板之间的部分)厚度在15-18毫米之间,甲板厚度10毫米左右,而甲板以上建筑厚度在8-10毫米左右。虽然钢板厚度较薄,但是并未完全放弃防弹性能,现在的战舰都会采用材质较轻,防弹性更好的材料来加强装甲防护能力,比如凯夫拉和陶瓷装甲等材料来加强部分重要部位防弹性能。


所以近些年经常看到驱逐舰被其他民船撞击后,船体豁了个大口子,甚至最近挪威军舰被撞沉,这些都是因为现代军舰钢板厚度较低的缘故,可谓是皮薄馅大。


军备时刻


自二战以来,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等,这般动辄数万吨的海上庞然大物,就已经非常罕见了,几乎从海上销声匿迹了。当然,除了前苏海军为了和美海军争霸大洋,不惜花血本搞了个基洛夫级巡洋舰出来,算是特殊案例了,因此不具备普遍意义,一句话,战后具备厚重装甲保护层的重型战舰已经绝迹了。

关于当代驱逐舰的钢板究竟有多厚,美国海军第5舰队科尔号驱逐舰DDG-57在也门亚丁港附近海域与一艘身份不明的橡皮艇相撞后发生剧烈爆炸,导致舰上数十名美国水兵当场死伤,从网上流露出的图片来看,被炸出的那个大洞直径最起码有数米,舰体钢板都因剧烈爆炸而扭曲变形,貌似厚度不会超过30毫米,远远逊于二战时期重巡以上的战舰上百乃至数百毫米的舰体保护层。

科尔号驱逐舰,是美海军最先进的阿利·伯克级的第17艘舰,满载排水量8000余吨,舰长153.8米,舰宽20.4米,航速32节,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标准区域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等,除了烟囱是铝制以外,其余部分均为钢制,且用凯夫拉材料对重要舱室作了装甲防护,电子设备作了EMP加固,即便科尔号驱逐舰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被恐怖分子的一艘小艇上装载的炸弹,硬是


炸出了一个数米的大洞,有数十名舰员死伤。

原因还是舰体防护力较差使然,看爆炸以后舰体图片就知道,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就是一只巨大的“薄皮饺子”,军迷们不难设想,倘若被一枚反舰导弹击中,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仅被恐怖分子装炸药的小艇弄成如此狼狈不堪的样子,由此反舰导弹对当代现代化驱逐舰所造成的破坏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二战时期,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等主战舰艇,特别重视装甲防护,但面对海空军300毫米以上大口径舰炮、500毫米以上大口径鱼雷、1000公斤级航空炸弹的打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排水量高达7万余吨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战列舰,照样被美海空军击沉葬送海底。

因此战后,水面舰艇发展就不再追求厚重的装甲防护层,而是重视水密舱室的抗沉性能,现代驱逐舰级别的水面舰艇,其舰体厚度大约在30-50毫米的区间,一般不会超过50毫米,这从后来军迷不断从网上可以看到的美海军驱逐舰被海轮撞开口子后就能够看出来,每次美海军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和海轮相撞,受伤的总是貌似威武雄壮的水面舰艇,挪威海军5000吨级的南森级护卫舰与海轮相撞后,干脆就沉没了,所谓现代化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反舰导弹或重型鱼雷的打击下,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等就不难想象了。


综上,现代化的驱逐舰,追求高大上的舰载雷达、电子战、数据链等系统,反舰、防空、反潜等导弹和鱼雷包括舰载直升机样样都不缺,舰炮和近防炮系统也全都包括,貌似战斗力非常强大,但却经不起爆炸和相撞,从美海军科尔号驱逐舰被炸、多艘驱逐舰被海轮所撞所暴露出来的怂样,即便最现代化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也绝非无坚不摧,因为不再追求舰体装甲的防护,因此一般舰体钢板厚度不会超过50毫米,绝对经受不住反舰导弹和重型鱼雷的致命一击。


国平军史


现代驱逐舰使用的是抗沉性设计和空间设计,早已经不是过去装甲多了排水量就大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增加吨位和装甲的设计年代了。因此,现代军舰的舰壳非常单薄,甚至可以看见舰壳下的钢梁结构。





伐夫号驱逐舰的整个舰首被炸掉还不沉。

现代军舰上隔舱的设计体系更加完善,往往要求相邻多个隔舱进水后军舰不沉,甚至于隔舱设计非常紧密和合理的情况下,军舰就算是失去了舰体的一部分,也依然可以保证不沉。





伐夫号驱逐舰被鱼雷打击后,断裂面非常可怕。

美国海军曾经在测试了一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抗打击能力,用一发鱼雷命中了这艘军舰的舰首和舰体的连接部位,直接导致军舰的舰首部分被炸断了,整个军舰前部的横截面都暴露了出来。但是该舰依然没有沉没。





战列舰的吨位大,采用了重装甲防护。

现代军舰更加重视空间设计,以主动的防御系统和完善的电子与武器系统取代被动的装甲防御,所以现代军舰宁愿多加雷达和武器设备,也不愿意浪费吨位和空间在装甲设计和加强上。







当然鱼雷命中的部位也很重要,一旦打到中间部位,斯普鲁恩斯级也扛不住。

最后,现代军舰的材料也更好,不需要那么厚的装甲就能有比较好的防御能力了,比如,可以大量的使用凯夫拉装甲和高屈服强度钢材,这些新型材料让军舰以更轻薄的装甲就实现了比较可靠的一般性防护,于是也就不需要厚重的装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