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東戰爭,多國圍剿以色列,為何會被以色列打的慘敗?

雙人一橫


無論是“兄弟鬩於牆”,還是“打虎親兄弟”,都說明兄弟團結的重要性。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局碾壓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最終自取恥辱,就在於各國的貌合神離。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持反對意見的阿拉伯人很惱火。第2天,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等多個阿拉伯國家,突襲以色列。

以色列打阿拉伯國家常常會“先發制人”,從雙方衝突的歷史來看,最早採取這個策略的一方反而是阿拉伯人。總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信心滿滿,因為以色列沒有軍隊,將以色列人趕入大海沒問題。

阿拉伯聯軍一共出動4.3萬多人,配有200多輛坦克、40多輛裝甲車、130多架飛機。這個力量是巨大的,當時以色列全國人口也不過65萬人,只有1輛坦克、2輛裝甲車、20多架輕型飛機。

戰爭來得如此之快,以色列人萬萬沒想到,可惜他們尚未建立國防軍。於是,以色列人匆匆將國內分散的軍事力量整合起來,湊足約3.5萬人迎戰。然而,以色列人還是猝不及防,他們的防線不斷被突破。

初期,阿拉伯聯軍取得巨大優勢,埃及軍隊攻到特拉維夫郊外25公里處、約旦軍隊進入耶路撒冷、其他阿拉伯軍隊也奪得不少地盤……

緊要關頭,美國促使聯合國通過停火方案,從6月11日起停火4周。阿拉伯軍隊揍以色列人也累了,他們需要補充軍火以及人員,就同意實施停火。由此,以色列人得到喘息的機會,他們已經快要不行了。

停火期間,交戰雙方都在大力補充物資、人員,尤其是以色列力量增長更明顯。大批的猶太志願者從歐美趕來參戰,先進的軍事裝備源源不斷運入以色列,勝利的天平已經向以色列傾斜。

與此同時,修整的阿拉伯聯軍卻發生分裂,各方因為國家利益而不顧大局。這樣一來,阿拉伯聯軍內部的作戰配合就發生問題,以色列贏得可乘之機。

阿拉伯國家的主要矛盾表現在:埃及想當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全力預防其他阿拉伯國家出頭;敘利亞企圖吞併巴勒斯坦北部地區,擴大國家版圖;約旦向奪取約旦河西岸的阿拉伯區,想建立“大約旦王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就是驅逐猶太人,建立1個阿拉伯國家;至於黎巴嫩、伊拉克則是服從阿拉伯聯盟的行動,對戰爭缺乏興趣……<strong>

停火期一結束,以色列再戰阿拉伯聯軍,已經大不一樣。他們利用敵人的分裂,逐漸掌握戰爭主動權,從阿拉伯人手裡一步步奪回被佔的土地。令阿拉伯人痛心的是,他們前線的軍隊因為分歧不斷,愈戰愈敗。顯而易見,以色列人已經站穩腳步,阿拉伯人已經無法將之擊潰。

1949年1月,以色列人、阿拉伯人實現停火,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傷亡約有2萬人,阿拉伯國家則付出約4萬人的傷亡。這場戰爭並沒有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反而製造出更多的矛盾,埋下以後衝突的禍根……


子屠龍


世界上有一盤最大最複雜的棋局,擺在了地中海東部的中東地區。

這盤棋由世界發達國家所精心謀劃,以色列、伊朗、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皆是棋局中的棋子,美國、俄羅斯、英法等發達國家參與其中,利用中東地區持續不斷的戰爭,博弈利益。

1948年的“阿以衝突”打開了中東戰爭的“潘多拉魔盒”, 美、俄兩大強國紛紛嗅到了利益的味道,將佔滿了血與火的雙手伸向了中東。 時光追溯到70年前,分離在歐洲大陸各國近百年的猶太民族決定尋找一片可以承載“民族意識”的土地作為棲身之所,於是在廣袤的巴勒斯坦地區的西亞黎繁特(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便成為了猶太族人民“安家落戶”的不二之選。


在這片只有257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數百萬猶太族人傾盡全力,共同建設起了以色列國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 然而,以色列的橫空出世,卻使曾經控制著巴勒斯坦地區的眾多阿拉伯國家開始寢食難安,阿拉伯國家在大英帝國的默許下,公然違抗聯合國對以色列建國的決定。



1948年8月由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所組成的四萬“滅國建軍”裹挾著幾百架戰車與近百架戰機,以摧枯拉朽般的速度,攻佔了以色列國都耶路撒冷舊城。 建國之初的以色列,完全沒有力量抵禦這支強行群毆“滅國聯軍”,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向聯合國緊急求助…………

戰車讓大地轟鳴,戰機使鮮血暈染! 那一天,以色列人民放棄了抵抗。 那一天,猶太民族的聖地耶路撒冷被無情的踐踏。 那一天,猶太民族又回憶起了被德國納粹主義支配的恐怖,他們不願再次成為困在籠中的囚鳥,復仇的火焰就此燃起,正片中東地區都為之動搖!


美、俄兩大超級大國,紛紛向這個渴望崛起的民族伸出了“惡魔的橄欖枝”,

意識到自身弱小的猶太民族為了國家,欣然成為了“惡魔的棋子”,隻手遮天的美國向阿拉伯國家施壓,阿拉伯國家被迫停火。 在停火期間,全世界所有的猶太民族資本家們攜手支援以色列,隨著大量資金的湧入,以色列大量採購美、俄先進武器裝備。 美俄兩國在幕後相視一笑,渴望著這隻囚鳥呲出尖利的獠牙。(讓我看看你有沒有資格作惡魔的棋子!) 渴望復仇的猶太民族沒有讓惡魔們失望,為了民族不再被屠殺,為了國家不再被欺凌!以色列全民皆兵。當心愛的女人背上步槍保家衛國時,男人的憤怒將無堅不摧! 幾周之後,以色列對佔領本國國土的五個阿拉伯國家發起全面進攻,“滅火聯軍”被打的措手不及,紛紛退出以色列國境。


在阿拉伯國家感到不甘時,他們猛然注意到,在以色列的背後矗立著兩股有能力左右戰爭勝敗的力量! 在美國與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即使是五大阿拉伯國家聯手,也顯的那麼不堪一擊。 同時,以色列人民也意識到“世界為強者而生”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

在戰爭中最不需要的就是仁慈,以色列將巴勒斯坦地區的近90萬阿拉伯人驅趕出該地區,造成了阿拉伯人最大的“難民潮”,阿拉伯國家將其稱之為“大災難”! 從此,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恨之入骨,第三次、第五次中東戰爭相繼爆發……隔岸觀火的美、俄兩國,獲利甚豐。


世界也許永遠無法和平,因為人與人之間永遠學不會相互理解,“阿以戰爭”只不過是世界的一個縮影, 人類無時無刻不在被“利益與慾望”困擾著。

真正的和平主義者會在拂曉時分,為因戰爭而死去的生命吟唱拂曉的鎮魂歌,

真正的惡魔則竭力攪動著世界的紛爭,直到自食惡果,被戰火燃盡的那一天。

白話歷史君


1、阿拉伯軍隊只是一開始佔據數量優勢(外約旦號稱一萬,實際約8000;黎巴嫩1000,敘利亞6000,埃及5500,伊拉克4500,沙特和也門數量不詳,加上巴勒斯坦當地武裝和“阿拉伯軍團”約2000-3000人,總數約3萬多;以色列開戰當日即5月14日總兵力29677)和軍事裝備優勢(阿拉伯方面坦克40,突擊炮200,裝甲車200多,火炮140,軍機131,艦艇12;以色列分別為1,2,120,5,28,3),但開戰後以方動員速度快得多(以色列5月26日成立統一的國防軍,到6月4日正規軍兵力膨脹至40825,到年底已至108300,而阿拉伯聯軍的數量則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武器方面,以色列利用戰後歐洲處理剩餘物資,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弄來很多便宜的二手武器武裝自己,很快逆轉了劣勢),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四次中東戰爭中唯一的持久戰(打了10個月),持久戰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動員力,阿拉伯方面在這個問題上輸得底朝天。

巴勒斯坦大穆夫提侯賽尼Amin al-Husayni的人馬。他原本以為本方有幾萬各國聯軍,打起來才發現其實和自己一條心的不過手下這2000民兵而已


2、以色列開戰之初連正規軍都沒有,但組成國防軍的各支猶太民兵,大多由經歷過二戰的猶太人老兵組成,此後迅速擴軍的骨幹也仍然是各國移民來以色列的退伍猶太老兵,戰鬥經驗豐富且各級軍官齊全,稍加整頓就可以投入戰鬥;相反,阿拉伯各國軍隊未經歷過大規模現代戰爭,武器雖然更新換代,編制也近代化了,但戰略戰術素養和頭腦,卻仍然停留在古老的奧斯曼馬木留克兵時代,當時就有人諷刺埃及兵“拿轟炸機當駱駝用”,而埃及兵其實還是幾支阿拉伯軍隊中戰術素養最好的一支。正因如此,除了少數據點攻防戰,阿拉伯軍隊每戰要麼大敗要麼慘勝,這麼折騰大半年,結果自然如此。

以色列軍佔領西耶路撒冷郊外一個據點


3、阿拉伯各國戰略目標不一,互相不配合甚至拆臺。參戰主力外約旦意在保住自己在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的主權,伊拉克和敘利亞當時都是王國,且和外約旦是親戚(王室都屬於哈希姆家族),因此派兵助戰,但對幫這位“堂兄”擴大地盤並不熱心;埃及當時屬於法魯克王朝,和哈希姆王朝關係泛泛,出兵的目的是把加沙弄進埃及版圖,順便把外約旦擋在自己禁臠之外;沙特和也門和哈希姆家族是世仇(原本麥加守護家族是哈希姆家族,被沙特的阿爾沙特家族趕走),出兵是不想讓後者獨佔風頭,順便拆個臺。實戰中阿拉伯參戰各方一旦覺得達到自己的“小目標”就停下來不打,結果幾次貽誤戰機,令三面受敵的以色列一再絕處逢生,利用幾次停火贏得喘息之機,又利用阿拉伯各方的互不關照各個擊破。簡單說,以色列並沒有真的和一個統一的“阿拉伯聯軍”作戰,而是分別和埃及人、外約旦人、沙特人……作戰,這每一路敵軍都只有一萬多甚至幾千人馬,又如何能抵擋住半年就從不到三萬膨脹到10萬以上的以色列軍隊?


陶短房


衣撕爛邪叫就是癌細胞,不會產生符合人類文明的東西,從來只會擴散繁殖,侵害健康的土地和正常人的生活。天生的社會秩序和人類文明的破壞者,不穩定因素!!!!


秘境UFO


【耶 29:14】 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這是耶和華說的。”


愛相隨1852844


進化完整與未進化群體的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