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成了农村农产品最高收购价?

长江老农


为什么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成了农村农产品最高收购价?

这个问题可以说关注到了最近几年国内粮食市场的根本性问题。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目的是通过托市收购价格,保证农民种粮有收益、不亏损,是作为一种托底的价格。但是,近几年来,几大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反而成了市场价格的最高水平,不少的分析文章都把粮食的政策性购销底价认为是市场价格的顶部。



而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对于农民卖粮的价格来说,还卖不到最低收购价,往往每斤要低上5分到一毛。这里面,其实很多农民朋友都很清楚,其中的差价都是中间商的操作空间。

有人会说而且还是主流观点,因为国内粮食的供需格局宽松,使得粮价本身存在下跌的压力,而因为有托市收购政策,在执行期托住了市场价格稳定在政策底价附近,从而避免了粮价的下跌,发挥了保护农民收益和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也有人说,当然在部分时期确实影响也比较大,就是进口的粮食比较多,而且价格比较低,也对国内粮价构成了较大打压,如果没有托市底价,可能国产粮食的价格会跟随国际粮价而走弱。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也确实是这么个情况。因为有稻谷和小麦的托市收购价格、玉米和大豆的临储收购价格,才使得这些年来国内粮价基本稳定在政策底价附近,才使得国内粮食生产连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保证了国内供应。但也因为如此,国内粮食的供需格局逐渐向宽松演变,再加上进口的推波助澜,也加大了粮价的下跌压力。而在此时,国家又通过临储粮源的拍卖、托市底价的下调和政策调控方向的改变,对粮价继续进行引导,也使得在部分年份粮食生产减产的情况下,粮价依然表现平稳。


粮小咖


一直以来,国家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对农民种植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制定了相关的收购政策,也是兼顾农民的利益,让种田有钱赚,而近年来由于粮食的连年丰收,库存有压力,国家粮食收购的政策上却调低最低保护保护价,与此同时,农资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种植利润必然会下降,不过,随着取消了农业税,并逐步开始加大对种田的补贴政策的举措,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种植效益的降低吧。



说实在的,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是粮企收购的风向标,而粮企及加工粮食企业为了其自身利益和生存,在综合考虑农民销售的粮食容重、水份、杂质等往往更是会低于最低收购保护价来收购粮食的!


依我个人之拙见,粮食农产品的供过于求,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是弱势群体,对粮食农产品的价格,是没有真正的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