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護清水 長校可“常笑”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初春,流經清流縣長校鎮的長潭河波瀾不驚。

然而,去年同期,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上游漂來的垃圾堆積在水壩前,多的時候有七八米高,人在壩上觸手可及,根本看不到水面。”在長校鎮集鎮下游數公里外有一座竹青背水電站,水漂垃圾在此彙集,水電站因此成了“垃圾站”,如果不是水壩攔著,垃圾就往下游走。長潭河下游是沙溪,再往下則是閩江。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周邊都是農業鄉鎮,按理說水質應不成問題,可每年汛期一到,洪水便帶來大量垃圾。2015年“5·19”洪災,滿河垃圾延續近一公里,洪水退去,兩岸樹上掛滿各色垃圾袋;打撈垃圾的辦法想了不少,但都以失敗告終。

隨著河長制的全面實施,長校鎮的河道治理面臨巨大的壓力,2017年底,清流縣人民檢察院派駐縣生態綜合執法大隊檢察官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個生態綜合執法大隊檢察官辦公室。去年初,大量投訴反映到縣檢察官辦公室,很快,縣裡2018年第一號檢察建議書送到長校鎮。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經過調查,該流域的生活垃圾原來一直由下游的長校鎮處理,但兩地四縣七個鄉鎮已近10萬人,若有人在上游中游隨手拋垃圾入河,彙集在一起,對長校來說,清理速度根本跟不上。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轉機出現在去年6月22日。根據長校鎮發來的商請函,縣檢察院在省市兩級檢察部門的協調下,兩地四縣檢察院及河長辦八部門首次在清流面對面。八方共同會籤《關於建立閩江源跨區域、跨部門生態保護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健全涉水源區跨部門生態聯防聯動、水質監測及通報、突發水環境事件應對、公益訴訟配合、生態環境修復等10項工作機制。八部門通力合作,各地及時溝通,舉措落實更有力。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閩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之後,各鄉鎮都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截汙納管工程,長校鎮也建立起自己的汙染防治長效體系:河段有河道專管員,村組有了保潔員,鎮裡建立起垃圾收集中心後,把垃圾清運外包給保潔公司,負責集鎮衛生的保潔。深水區的作業則由有打撈資質的專業隊伍負責。資金也有了保障,即由縣河長辦、鎮裡、河段的電站三方“各出一點”。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一度因上游汙染問題而意見較大的長校鎮群眾,終於可以“常笑”了。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两地护清水 长校可“常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