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3200點 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想突破必須解決樓市

得而復失,失而復得!

3200點,股市膠著地讓賈躍亭都感到窒息!

場內膠著,場外更膠著。

官媒早已化身滅火隊長,7x24小時待命,哪裡不對點哪裡!

4月23日,夜裡9點54分,央行旗下金融時報突然在其官網掛出一條加了“重磅”的重磅消息,說:25日起,降準傳言不實!

不少吃瓜群眾估都蒙圈了,根本沒聽到傳言啊。

沒聽到就對了,央行現在就這作風,只要有風聲,立刻滅霸!

還記得3月29日,傳言4月1日降準,導致一日長虹3.2%的那個不眠之夜嗎?

央行官方微博同樣在深夜公開闢謠:降準,不實!

別懷疑!股市膠著,罪魁禍首真是樓市!

降準成了敏感詞,但最敏感的其實不是股市,而是樓市!

看看降準預期落空,大盤打響保衛3200點戰役之後,誰當了逃兵?

沒錯!就是房地產!

無論最近五個交易日,還是十個交易日,市值最大的板塊裡,房地產都可謂獨領風騷,擔當起領跌的重任!

房地產板塊成了名副其實的拖油瓶!

房地產的後坐力之強,甚至讓上週五重要會議對股市釋放出來的利好,完全稀釋!

上週五(4月19日),重要會議分別對樓市和股市發表態度:

對樓市言辭嚴肅,再次表示住房不炒;而股市則充滿呵護之意,表示要提高要促進股市健康發展,落實科創板。

儘管“壓樓託股”意味強烈,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在房地產板塊的帶領下,股市也遭遇不測,日K尷尬形成M頂,走勢不太樂觀!

除了最近,其實上一次329降準傳言出現的時候,股市市場裡的反應,房地產一樣很激烈!

當日(3月29日),上證大漲3.2%,房地產板塊呢?猛飆3.87%!

所以,說起來,股市不孤獨,樓市魅影一直在頭上!

為什麼樓市和降準關係這麼緊密?

前央行官員盛松成點出了真相!

4月,他最先明確表態說不具備降準條件,同時義正言辭的說,警惕資金流入樓市,警惕房價大漲!

作為央行的重要前官員,他說話絕對不是信口開河,往往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他把降準和警惕房地產價格結合在一起,足以說明,降準不再,誰最擔心!

樓市有頂,股市有底!

對於樓市來說,降準預期沒了也就算了,更危險的是,重要會議(4月19日)重提結構性去槓桿。

去的是誰的槓桿?

還是樓市的。

根據機構和社科院的測算,2019年中國宏觀槓桿率再度較快提高。

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房地產企業,以及居民部門買房所加的槓桿。

關於房地產去槓桿的,新華社今天刊文《如何看待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表態房地產的時候其實給出了辦法。

辦法不新,但基本以後就是這個路子:穩預期,穩價格。

具體操作起來,說白了就是,希望房價別漲,少漲;收入快長,多漲,最後以收入增幅長期大於房價漲幅的方式去槓桿。

最近住建部說根據地價和房價上漲的幅度對城市提出預警就是上述思路的落實!

那麼樓市漲多少要控制呢?或者說樓市的頂是多少?

以前文章裡說過,國家一層的紅線是10%房價漲幅。

但最近有的城市,比如武漢,爆出來,自己的紅線可能是5%。

從貨幣的層面看,也能夠推測出房價上漲的紅線。

貨幣的發放已經確定是把房地產價格當做錨來對待。M2今年提出來要匹配GDP增速,也就是實際GDP+CPI。按照目前的GDP和CPI來看,總和也就是在10%以內。

未來,誰是儲蓄罐,你懂得!

前幾天,葉檀老師專門撰文說,未來股市將成為樓市的儲蓄罐。

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大道至簡,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前面說了,樓市已經明確有頂,但股市呢?

股市有底。

4月13日央行副行長說:中國股市正顯示出觸底和復甦跡象。

觸底價位是多少:3200。

實際上最近股市很膠著,基本上也是市場的託底預期在3200.

其次,國家意志加持,股市、債市急需做大做強。

無論像美國這種直接融資比例高的國家靠攏,還是像日本德國這種間接融資比例高的發達國家學習,中國直接融資都太低了。

中國證監會2015年5月14日,曾經專門發表過一篇文章,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國際比較。

證監會說到,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主導型”國家,如日本和德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其直接融資的比例在40-50%左右,近年來資本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金融結構不斷趨近於“市場主導型”國家。兩國2012年直接融資比重分別達到69.2%和74.4%。

證監會官網

而中國呢?

央行公佈的數據,2018年,直接融資比例不到14%。這還是比2017年高几個百分點的結果。

中央一直在提提高直接融資,做大資本市場,這其實就是股市最大的利好!

第三,外資不傻,來中國炒股,不是來接盤的。

中國搞了滬港通、深港通、將來還有滬倫通,最近還和日本接駁,打算做滬日通。

中國願意開放,其實外資得願意來才行,不然這就是假把式。

現實中,有目共睹,外資作為增量資金蜂擁而入中國股市和債市,可以說是本輪股市上漲的最核心有生力量。

洋和尚和可不是來做貢獻的,無利不起早,沒有賺頭真假外資都不會來。

最近,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誰能說今年股市的好轉與外資進入沒有關係呢。

是啊,誰能說沒關係呢?

第四,中國不是特例,最終要回到一般規律。

樓市永遠漲,股市恆久跌!

在國人心目中,好像樓市和股市的發展已經成了信仰一般的存在,如果有人敢不自量力,那直接會被懟說:我們不一樣!

中國真的不一樣嗎?

我們一樣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我們一樣得遵循市場準則,我們和美國人、日本人經歷著同樣的過往,我們一樣要經歷高增長到低增長,經歷從年輕到衰老。

所以,只要遵從人性,遵從市場規律,最終的結果就是線性迴歸。

看看全球主要國家樓市和股市的對比會發現,最終樓市和股市之間會有一個合理的配比。即使不像歐美那樣1:1,起碼也是日本這種46開。

中國經濟一直在轉型,向實體制造,向高附加值產業,向科技創新。

但其實,如果不從正面,而是從負面切入說轉型,某種程度上,轉型就是要擺脫過往,就是要擺脫房地產經濟,擺脫20年來地產驅動經濟的發展模式。

那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最高層說得好,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

前20年,毋庸置疑跟著房地產政策走,就知有沒有!

後20年,其實也不用懷疑,跟著股市走就知道有沒有。

巴菲特賭國運成了,未來中國經濟轉型需要股市做大做強,如果股市沒大沒強,那結果你懂的。

不過話說話來,投資確實需要信仰。

一份20年的投資感情擺在你面前,任何人斷然也無法立刻割捨;但要知道投資是反人性的,明知道未來是股市的,還執迷於樓市,可能以前樓市怎麼笑股市,未來股市就怎麼笑樓市!

最後再多嘮叨一句,股市替代樓市絕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樓市白銀時代還在。

而股市呢?對普通人來說,如果拿不準,那麼要麼學巴菲特買指數,要麼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