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1989年,在國家計委輕紡出口產品基建項目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高新投資集團。當時,中國投融資體系發生重大變化,承擔政策性職能的國有投資機構逐步走向市場。

中國高新的回報還可以,扶持了美的、海爾、小天鵝等知名企業,最“輝煌”的經歷是,1999年組建高新張銅,專注從事空調製冷用銅管、銅水管及管件、銅合金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2006年,高新張銅不甘於平庸,把公司擁有的土地、部分房產及存貨都抵押給了銀行,取得貸款再加上公司自有資金,一下子上了6個項目。

2006年年中,這些項目投入完畢,高新張銅總負債率飆升至85.59%,負債總額高達13.79億,償債壓力巨大,一旦資金週轉困難,公司經營就可能垮掉。

怎麼辦?“韭菜是國有資產”嘛。

2006年10月,高新張銅登陸深交所,發行價4.25元/股,募資3.83億元人民幣,其中2.08億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剩餘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這樣一來,公司負債率就下降至68.18%。

沙鋼股份前身高新張銅:舉債就像吸毒

跟大多數公司一樣,高新張銅繁榮的頂點,就是上市當年。上市出嫁之日,就是最漂亮之時。

2003年,公司營收8.68億,2006年上市當年飆升至30.61億,年複合增速高達52.21%。上市第二年,公司營收僅增長2.17%。

坑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接下來的兩年,公司營收分別下降54.97%和97.50%,暴跌至0.35億元,幾乎沒有業務。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淨利潤更明顯。上市當年,歸母淨利潤達到巔峰,達到5043.48萬。近3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高達38.37%。

上市第二年,業績就鉅虧,歸母淨利潤虧損1.79億,多年累積功虧一簣。2008年,業績虧損繼續擴大,歸母淨利潤虧損金額高達5.12億。

投資者哪能猜到,高新張銅兩年後竟然能虧5個億!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這幾年,公司到底發生了什麼?

2007年,銅加工行業沒啥大毛病,“全國銅加工材的產量達到628.8萬噸,比2006年增長 18.1%,再創歷史新高。”

公司前兩年的大躍進終於受到懲罰,激進銷售導致貨款收不回來,激進生產導致存貨淤積。沒辦法,2007年公司又計提了2007.36萬壞賬損失,以及2231.26萬存貨跌價損失。

搞笑的是2008年,公司還把淨利潤暴跌的鍋甩給原材料、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升值。行業沒問題,公司甩鍋給上下游,隻字不提公司本身的原因。要不要臉?

高新張銅為啥要上市?不就是因為槓桿率太高,讓韭菜們幫忙緩解一下燃眉之急嘛。舉債就像吸毒,上癮了就很難戒掉,舉債特別容易的企業,責任心也就特別差。

上市後,高新張銅負債率仍然沒好轉,2008年槓桿率飆升至107.44%,並且絕大部分都是短期帶息債務。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現金流差,公司沒錢還債。

2008年,高新張銅各類逾期債務高達2.2億,逼得銀行凍結了公司主要資金賬號,嚴重影響了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營收腰斬。

此外,公司激進經營的惡果繼續暴露,2008年壞賬損失8575.42萬,存貨跌價損失7691.78萬,固定資產減值損失8090.57萬,共計2.44億資產減值損失。

2009年,高新張銅徹底癱瘓了,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停產,業務幾乎萎縮至零。

債務成本壓力山大,公司虧損8638萬元;預提了訴訟糾紛可能產生的負債1825萬,導致公司當年業績繼續鉅虧。

連續三年虧損後,高新張銅股票終於在2010年4月暫停上市。

回過頭來看,上市是照妖鏡。公司毛利率、營收、淨利潤、債務惡化,轉折點都在上市前後。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銅博士退位 鋼鐵俠上任 穩賺53億!

公司暫停上市,離退市只有一步之遙。

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也就是2010年,如果公司繼續虧損,或者註冊會計師出具否定審計意見或拒絕發佈審計意見,公司股票就要退市了。

股價做出反應。2007年6月1日,股價最高達到33.98元,到2008年11月4日,股價1.42元,跌幅高達95.82%。

面對這麼一個爛攤子,實在沒招,退一步,重組吧,最起碼殼保住了,至於國資要不要控股權,就不重要了。

2006年6月,珠海國利工貿、江蘇天河冶金物資、重慶海德實業、珠海國恆利實業將持有的淮鋼特鋼64.40%股權轉讓給沙鋼集團。兩年後,2008年12月19日,高新張銅跟沙鋼集團簽訂合約,以定增的方式購買淮鋼特鋼股權。

2009年12月29日,母公司沙鋼集團和控股子公司淮鋼特鋼簽訂協議,把淮鋼特鋼持有安陽永興鋼鐵80%的股權,轉讓給母公司沙鋼集團。

2010年12月28日,高新張銅發佈資產重組報告書,向沙鋼集團定增11.8億股,定增價格為1.78元/股,而暫停退市前股價為6.25元。

只要定增成功,沙鋼集團就“淨賺”52.75億!

2010年12月30日,高新張銅完成定增,江蘇沙鋼集團持股由零飆升至74.88%,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高新持股比例由30%下降至7.54%。

公司的主營業務由有色金屬加工,變為鋼鐵冶煉,鋼材軋製等。2011年3月,高新張銅又把公司的銅業務折價出讓給了控股股東沙鋼集團。

至此,民資“鋼鐵俠”掌權,國資“銅博士”徹底退出。

國資的“銅博士”退出的有點“虧”,別人賣資產大多都是溢價,它是折價。公司銅業務賬面淨資產價值34,936.55萬元,但是評估價值只有33,991.07萬元,評估值比賬面值減值945.48萬元,減值率2.71%。

受益於供給側改革 受制於查環保

壓線重組後,高新張銅2010年終於扭虧為盈,達到恢復上市的條件。

但是,控股股東變了,主營業務變了,公司重新上市前得粉刷一下。

管理層兩手準備,先向深交所申請恢復上市,再變更公司行業類別,然後把公司名稱也有高新張銅變更為沙鋼股份,時間不耽擱。

2011年4月8日,沙鋼股份浮出水面,全國最大民營鋼企終於登上資本市場。

民企沙鋼接盤上市公司,業績就會變好嗎?常識很少發生在A股市場。

2011年借殼上市當年,營收就達到了150億元的巔峰,同比增速19.65%,隨後一路下跌,到2015年營收腰斬,僅為73.57億。

2017年,供給側改革效果出現,營收大幅反彈,同比增長63.66%,達到124.14億。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沙鋼淨利潤提前一年感受到了供給側改革的好處。2016年公司扭虧為盈,歸母淨利潤達到2.2億。2017年,歸母淨利潤更是飆升220.37%,達到7.05億。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好事接二連三。2018年上半年,沙鋼股份營收72.35億元,同比增長18.4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7億元,同比增長242.33%。

算上高新張銅那幾年,這家公司上市11年後終於首次分紅了,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0元(含稅),共派發現金紅利逾6620萬元。

多謝供給側改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飆升。這個完全就是政策的功勞,跟企業效率提升完全無關。

所以,沙鋼股份銷售現金流一直很差,借殼以來,現金流收入比從未超過1,無論是好年景還是壞年景。經營淨現金流波動大。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政策是把雙刃劍,靠政策換來的業績不持久,供給側改革讓上游企業受益,查環保又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今年以來,查環保發力,供給側改革好日子過去。全國各地迎來中央環保督查組的重點督查,多家上市公司也被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批評,沙鋼集團是其中之一。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通報顯示,沙鋼集團存在煙塵汙染問題依然突出,鋼渣違規堆放垃圾填埋場,同時百萬噸鋼渣棄置長江岸邊三大環境汙染問題。隨後,深交所發函問詢,到底咋回事。

沙鋼股份雖然玩了個文字遊戲,撇清了與汙染有直接關係,也沒提這是母公司沙鋼集團的“鍋”。

不管如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時代已經結束。沙鋼集團也已經明確表示,未來兩年將投入70億-80億,徹底整改環保問題。

轉型,成為必然。轉型,需要成本。

連續停牌700天 沙鋼到底想幹啥?

實際上,沙鋼股份從2015年就開始尋求轉型了。

2015年6月25日,沙鋼股份停牌,尋求併購轉型,方向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 IDC 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

結果,公司股票停牌了大半年,但是資產估值、盈利補償沒談攏,重組失敗,股價暴跌,八個一字跌停板,13個交易日內股價由復牌前的33元跌至8.03元。

2016年9月19日,沙鋼股份又要重組,宣佈股票停牌。這一停,停了700天,到現在都沒復牌,4.7萬投資者等到花兒都謝了,甚至有律師建議投資者向法院起訴公司。

深交所也很無奈,發函催促上市公司復牌,然並卵。

沙鋼究竟要幹嘛呢?

沙鋼收購蘇州卿峰、德利迅達 100%股權,進入數據中心行業,主營業務由特鋼轉為特鋼、數據中心雙主業。

蘇州卿峰境外全資子公司EJ已經收購了GS 49%的股權,並且還擁有2%的GS購買期權,行權價格為2英鎊,行權後蘇州卿峰持有GS 51%的股權,可以將GS合併報表。GS是歐洲和亞太地區領先的數據中心業主、運營商和開發商,數據中心分佈在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馬德里、法蘭克福、新加坡、悉尼等7個國家核心城市。

德利迅達是一家專業提供互聯網設施服務的創新型、整合式服務商,主營業務為IDC及其增值服務,同時積極發展視頻雲服務及其他雲計算產業相關業務。

根據預評估結果並與交易對方協商,本次蘇州卿峰100%股權(相當於GS一半的股權)的作價約為229億,德利迅達88%的股權作價約為29.08億,交易作價合計258.08億元。

對比一下賬面價值:

截止2016年12月31日,GS 100%股權賬面價值約為258.85億,評估價值為430.83億,增值率約為166.44%。

高溢價估值的背後,GS營收和淨利潤等業績數據卻在下降。從2015年到2016年,營收由33.31億人民幣下降至32.98億人民幣,淨利潤由40.92億人民幣下降至36.05億人民幣。

德利迅達也一樣。截止2015年3月31日,德利迅達全部股東價值為28.69億,與德利迅達合併口徑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賬面價值相比增值額為20.28億元,增值率為241.40%。

沙鋼溢價併購,到底想幹什麼?最終資金到了哪裡?要知道,德利迅達總資產不斷增長,淨資產卻不斷下降;營收大幅飆升,同時虧損幅度也不斷加大。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重組預案、公開信息 製圖:葉檀財經

連續停牌700天,這家公司到底在隱瞞些什麼?

數據來源:重組預案、公開信息 製圖:葉檀財經

高溢價收購資產是常見套路,沙鋼重組為啥就推進不下去了呢?除了併購標的自身問題,還有李強。

誰是李強?

一,2015年,沙鋼集團將55.12%的股權轉讓給李強等9位自然人,每股5.29元,交易總價46億,沙鋼集團佔沙鋼股份持股比例下降至19.88%,李強持股上升至6.34%。

二,李強,是標的公司蘇州卿峰的法人,是標的公司德利迅達的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之一、總裁,是GS的董事。沙鋼股份的控股股東沙鋼集團也是蘇州卿峰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3.9%。

三,李強和其控制的德利迅達被盤古系掌門人徐鍇俊實名舉報。

交易所的問詢函已經發放了400多天,每個問題很尖銳,沙鋼股份到現在都還沒有回覆。

沙鋼股份,到底有啥不敢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