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這家“部級單位”背景的網站是如何運作的

「调查」这家“部级单位”背景的网站是如何运作的

兩年時間裡,一家名為“法治傳媒網”的假網站背靠山寨組織“中央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大肆鼓吹自己的“中央背景”,並打著“宣傳合作”“幫助有需要的群眾解決問題”的旗號收取費用。“中心”也依託該網站進行虛假宣傳,相互“站臺”,輕易騙得1000餘萬元“捐款”。

是什麼讓受害者對假網站、假機構深信不疑,屢屢中招?近日,記者採訪了經辦此案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檢察院及法院的辦案人員,案件的脈絡逐漸清晰。截至目前,該團伙中除一人尚在二審中,其餘四人的判決均已生效,分別被判處六至十四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扯“虎皮”騙走1000萬

2015年8月,江蘇某科技公司總經理校某通過朋友結識了一名自稱是 “前國家領導人的外甥”的陸某。陸某告訴他,自己正在籌建一個正部級單位“中央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何俊成是“前國家領導人的秘書”。由於還在籌建中,需要向社會籌集資金。如果校某能夠出資,不但能實現“為國家做些事情並幫助更多人”的心願,還能獲得一個正式的國家事業編制。

「调查」这家“部级单位”背景的网站是如何运作的

陸某紅色的工作證上赫然印著黨徽,通過“法治傳媒網”,校某也核實了他和“中心”的真實性,很快同意捐款。隨後,校某又在北京參加了“面試”,見到了“中心”負責人之一的楚志勇,他給校某的感覺“就像一名高級官員”。

捐款500萬元後不久,校某收到了“中心”任命他為“大案調研室調研員”的任命函。此後,陸某便不再聯繫他。2016年2月,意識到可能上當的校某要求退還捐款,被對方以各種理由拒絕。

與他遭遇類似的還有上海一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陳某。2015年9月,楚志勇等人以同樣的方式讓陳某捐出了500萬元。當陳某意識到可能受騙後曾想報案。但陸某讓他上“法治傳媒網”查“中心”的來頭,並稱“如果報案會得罪中央領導,對他沒有好處”。看到對方如此“背景深厚”,陳某隻好作罷。

湖北某建築公司項目經理付某則是被自稱為“中心”巡視員和“中非錦程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的翁應斌,以繳納定金和保證金的名義騙取了133萬元。成都市公安局辦案民警林恆告訴記者,翁應斌等人到處招搖撞騙,稱手裡有“內蒙古治沙”“青島填海”等百億元大項目,很多人信以為真。

“中央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以及所謂的大項目純屬子虛烏有,為何騙局能屢屢得手?警方偵查發現,除了何俊成、楚志勇、翁應斌等人高超的“忽悠”技能外,正是他們假借“法治傳媒網”扯起的“虎皮”助長了“公信力”。

借合作、伸冤之名斂財

2013年12月3日,曾擔任過監獄警察的鄧良為在北京註冊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同年12月19日,未經工信部門、公安機關備案以及業務主管部門批准,公司下屬的“法治傳媒網”使用虛假的ICP備案號上線運行。

成都市公安局網安民警劉暢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法治傳媒網”主要內容是轉載主流媒體的時政新聞以及刊登各地的法治新聞。“乍一看上去,無論是頁面的設計還是刊載的內容,都像一個正規的政法類新聞網站。”

2014年,鄧良為結識了楚志勇後,提出將“法治傳媒網”掛靠到“中心”的想法。

一個是急於尋找靠山的假網站,一個是想裝點門面、增加公信力的山寨組織,“中心”與“法治傳媒網”一拍即合。隨後,楚志勇簽發了同意“中心廉政調研室(籌)”作為“法治傳媒網”主辦單位的函。鄧良為還被任命為“中心廉政調研室網管處副處長”。

「调查」这家“部级单位”背景的网站是如何运作的

為了增加公信力,2015年10月,鄧良為在網站首頁“關於我們”中發佈“中心”介紹,捏造了大量“中央背景”,並開通了“中心工作人員工作證查詢窗口”。楚志勇還給鄧良為提供了捐贈函,稱如拉來捐款,可給她15%至20%的“介紹費”。

自認為拿到“尚方寶劍”的鄧良為此後開始四處拓展業務。2014年至2015年,她打著“中央背景”旗號在新疆、廣東、山東、湖北、海南等地大談“合作”,收取創建分頻道保證金30萬元,還以簽訂“宣傳共建協議”的方式欺騙了四川省6家政府部門。

辦案民警訊問時還發現,網站還與“涉訴、涉訪、有可能涉及冤假錯案的群眾”簽訂協議,幫助解決問題,收取一到兩萬元的費用。相關書證顯示,她還向“中心”申請創辦《法治廉政調研內參》,獲得何俊成及楚志勇的批准。

案發後,警方在鄧良為的住所發現了300多本私印的新聞工作證以及十多枚已經印製好的網站地方渠道印章。

讓假冒網站、賬號無所遁形

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作為互聯網大國,當前我國的互聯網犯罪連年上升,互聯網亂象頻現,一度出現了大量冠以“中央”“中國”“全國”名頭的網站、網絡群組和賬號,其中絕大部分與中央國家機關及全國性社會團體毫無關係。這些網站發佈的內容良莠不齊、真假難辨,極易混淆網民視聽,部分網站和賬號更是打著中央和國家機關的旗號實施詐騙、敲詐勒索。“中央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依託“法治傳媒網”假冒中央機構名義詐騙便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件。

“網絡犯罪的一大特點是,犯罪人員都對特定領域及社會需求有所瞭解,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將幾件事串在一起,並細緻地研究法律法規漏洞。”該負責人表示。

“這起案件中,有人搞過媒體,有人搞過建築工程,有人善於拉關係攀附名人,加之信息沒有渠道核實,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辦案民警說。

據瞭解,通過該起案件的偵辦,公安部已摸清了當前假冒國家機關名義開辦的網站總體情況,2016年以來,全國已經關停了4萬多個“冒牌網站”。

針對網站域名註冊混亂、網站內容名稱和實際註冊域名不符等問題,有專家呼籲加大對網絡運營商的管理和懲戒力度,“無論接入服務商、內容服務商、數據服務商,都要加大管理、處罰力度,督促其切實履行監管主體責任,讓假冒網站、假冒賬號無所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