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宋代蹴鞠的最大特色在於取消身體對抗性,純粹發展踢球技術,不論是正式比賽或平常娛樂,蹴鞠皆以展現個人技巧為主,雖然有團隊合作,但是實質上依舊是以個人表現為出發點。

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宋代蹴鞠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為延續自唐代白打的各類場戶、一為改良自唐代單球門比賽的球門式兩種。

一,場戶,一種比賽形式

場戶是一種比賽形式,來自於唐代的白打,但是白打併沒有規定踢球內容,只是一種隨興演出的娛樂,而場戶則有嚴格規定,主要有一人場戶、兩人場戶、三人場戶這三種,但是三人場戶又能演變成其他更多人參與的比賽。根據《古今圖書集成》所收集的資料,記載如下: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文中說明了各類型比賽的過程與特色。一人場戶需要挺直身體,不能駝背,主要是個人表演一套解數,解數有固定表演招式,如果能讓蹴鞠在空中旋轉,就能縱橫球場。兩人場戶需要兩人配合,一個人展現控球技巧,另一名同伴只能在一旁接應,並只能用單腳踢球,踢校尉之職的選手才能使出其他技巧,正好與蹴鞠圖所畫內容相符。三人場戶分別有校尉、茶頭、子弟三人,三個人要互相傳球一輪才行。另外還有四人到十人的場戶,可是文中認為這些方式只是巧立名目,讓比賽混亂,因此並沒有收錄其詳細內容。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蹴鞠譜》局部內容

二,比賽招式“解數”

場戶類型的蹴鞠可說是宋代蹴鞠的基礎,從一人場戶開始延伸出各類比賽,比賽勝負方法以解數的完成度來評分,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與《蹴鞠譜》記載,比賽招式最少有一百四十三招,而成套的解數足足有十一套,另外還有難度較高的下截解數和坐地解數,現在已無法完全看出內容所描繪,因此在此只用坐地解數來幫助讀者認識套路與解數。

坐地解數:

  • 腳面住
  • 左右肷
  • 砑金領
  • 大過橋
  • 掉水燕
  • 風擺荷
  • 五花兒
  • 玉蘭幹
  • 急三踢
  • 以人過橋
  • 右左摺疊鬢
  • 野馬跳澗

從內文可以看出的部分,首先球員當然是要坐到地面,並且用腳面接住球,這邊指的腳面應該就是腳背,接著要使一招左右肷,也就是用左右大腿控球,後面的其他招式則無詳細記錄,僅能從字面猜測,如大過橋與仙人過橋都是坐地才有的招式,應該與身體拱橋有關。現今已無法得知招式全貌,但是從招式名稱來看,不難想象比賽之精彩。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三,球門式,新的比賽形式

球門式可說是場戶的進階版,比賽方法與場戶相同,都是靠表演花式技巧來取得分數。而兩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球門式是兩隊會同時在場上比賽。兩隊中間隔著球門比賽,進行方式先由場上球頭也就是隊長開球后,在自己的場地內踢完解數,並將球踢過球門,對手須接下球后開始踢己方的解數,雙方會進行一到三回合,得分高者獲勝。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球門圖,收錄於《蹴鞠譜》

進行球門式比賽最重要的道具當然就是球門,宋代球門改良自唐代,據《古今圖書集成》所收錄的球門圖可以看出基本上的樣貌,配合《蹴鞠譜》所收錄的球門圖更能清楚每個位置的名稱,最特別的是圖中球門中央,清楚的標示出網子的位置,球門正中間還有一個風流眼,也就是比賽時需要將球踢過去的洞口,並標上其規格尺二,這是唯一有清楚標示球門規格的史料,也能看出要將球踢過風流眼必須具備高超技術。從球門規模與比賽難度來看,比起百姓間的娛樂,球門式應該更偏向職業化競賽。沒錯,早在宋代,足球比賽已經職業化。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東京夢華錄》局部內容

知道蹴鞠的比賽方式與球門規模之後,可知平常娛樂應該以場戶為主,如宋太祖踢蹴鞠為樂,就屬於親自體驗的一種娛樂,只要有球跟場地就能輕鬆運動。比起場戶,球門式的比賽規模就大多了,除了要有精緻的球門之外,因為比賽選手將近三十人,所以需要的場地肯定更大,雖然比賽方式與漢唐不同,但是宋代宮中觀賞蹴鞠比賽的熱衷卻絲毫未減,據《東京夢華錄》中〈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記載,說: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在皇帝的壽宴上,於殿前立了三丈高球門,球門裝飾的很美,中間留有約一尺寬的門。球社派來的職業選手分成左右兩隊互相競爭,左軍的隊長蘇述,穿長褲、綁頭巾、紅上衣,其他球員則捲起褲管、綁頭巾,一樣穿紅衣,約有十多人。右軍的隊長孟宣也一樣帶著十多名隊友,穿藍色的上衣。另外,進行比賽時有樂隊在一旁演奏。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蹴鞠文物

比賽從左軍開始,首先合力傳球幾圈,然後用小築也就是用大腿踢幾下,有一對副隊長用大腿控制住球后將球傳給隊長,隊長使出大肷,用腿跨過球之後將球踢過球門。右軍接住球,一樣先重複傳球數圈,用大腿踢幾次球,用左軍剛剛使用的招式將球再度踢回去。

四,獲勝有銀碗錦彩

最後獲勝的隊伍能得到銀碗錦彩作為賞賜,而輸的那隊的隊長則要被處罰吃鞭。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球員因為在壽宴上的一場表演比賽輸球而吃鞭受罰或許有點不合人情,但是依此可以看出帝王對比賽的重視與熱衷。畢竟恩威並施才能最快地提高競技水準,小編建議足協和國足效法古人。

宋代新式蹴鞠與比賽方式,已經與現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

蹴鞠復原實物

五,球員服飾,球員區分

球員的服裝方面,球頭與球員用褲管來區分;兩隊選手衣服顏色分隊,兩隊的球頭擔當重任,領導球員比賽,也就是擔任隊長的職務。球門約三丈高,這與唐代的球門高度相當,中間的門有一尺多,驗證了尺二風流眼,可知宋代球門確實有統一規格。比賽雙方施展著各樣的技巧以取得分數,兩隊並無肢體碰撞,也沒有射門入網,與漢唐的蹴鞠有相當大的差異。

綜上可以看出,宋代的蹴鞠比賽已經和現代的足球比賽有很大的相似處了。大家怎麼看?


參考文獻:

  • 〔宋〕佚名,〈蹴鞠譜〉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
  •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蹴鞠部》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