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詩刊》發表的詩讀不懂,反而被人說成好詩?

亦詩4


題主,你怎麼能這麼提問題呢?在《詩刊》發表的詩,看不懂不是很正常嗎?《詩刊》的詩,你能都能看懂,那《詩刊》不是太掉價了嗎?那詩,還能是好詩嗎?



我必須告訴你,我就是一個詩人,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是能在《詩刊》發表詩歌的詩人。《詩刊》有多厲害您造嗎,這麼說吧,我在《詩刊》發表的詩歌我敢肯定你一首都讀不懂。讀不懂,就對了!我還必須告訴你,我寫的詩就不是讓你這種低水平的人看的,我寫的詩是給一百年以後的人看的,甚至是給外星人看的,你看不懂不是很正常嗎?

看不懂,就是代表著高質量,因為我要表達的東西非常的高深莫測。你問我,表達是什麼?你不能這麼問啊,其實我也不懂表達什麼。我前面說過了,我是寫給100年以後的外星人看的,他們會看得懂。有些詩歌評論家,就是那啥,屁?不是不能這麼不文明。我是說,那些詩評家評論我的詩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的,我有表達那個意思嗎?我怎麼不知道。其實,我也需要他們幫我瞎吹捧啊,這樣我就更高深莫測了,管他讀懂沒讀懂怎麼評,反正說我好話就行,他們是我的朋友。我們是鍾馗和鬼一起吃飯啊。



沒有人敢明目張膽說我詩歌不好,我身上有很多標籤,我是全國級別的協會會員,目前正在運作弄個理事啥的,我還得過很多大獎,參加過很多詩會,我現在很是著名!我這樣一個詩人,你敢說我詩歌不好?你敢說我不好,那就暴露了你水平低沒文化!

你說什麼?你讓我把我名字隱去,然後寄給《詩刊》看看會不會發表?你說這又何必呢?我身上這麼多標籤,閃閃發光,斑斕迷幻,我幹嘛不用!你說它是皇帝的新衣也好,還是別的啥也好,你有嗎?你是葡萄酸!



說什麼,我寫一篇小小的短文,文理不通,到處都是都是病句,那是我故意的知道嗎?那是我們超級詩人超級的寫作方法。不跟你說了,跟低文化的人交流實在難,你跟我實在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我這就要寫詩去了,我要弄出一組20首,我知道主編和編輯愛好什麼,明天讓他們把我的詩發表在最主要的欄目上。


巴人日記


姑且先用自己寫的兩首拙詩表達一下對創作詩歌簡淺認識!

《露》

昨夜無風雨

葉葉珠淚傾

花開易謝去

如此還傷心


人生如朝露

努力著堅強,撕裂著釋然,生是一牛,活是口舌!

內人喜歡花花草草,種在陽臺上。今天早晨一看,葉子上全是露珠,隨口吟了一句,“花開易謝去,如此還傷心”,內人說她喜愛這句,貼近人生。


《蹉跎歲月,風隨心舞》

清晨

我推開一扇門

將黎明剖開

裹住黑暗



黃昏

我點亮一盞燈

將黑喑揉碎

淺笑低吟



深夜

我支開一葉窗

月盈或虧

夢裡詩書

都不寂寞

(偶得一句,遂成小詩)

詩歌,亦詩亦歌!一首好詩,來自靈魂的表述,發自肺腑的聲音。

詩歌是人類藝術的瑰寶,陽春白雪的盛筵,不是下里巴下的快餐。不是一堆文字羅列在一起就能稱為“詩”!

李白的《將進酒》、《長相思》、《蜀道難》《月下獨酌》、《靜夜思》、《夜宿山寺》、《朝發白帝城》都是絕品華章,《靜夜思》《夜宿山寺》、《朝發白帝城》婦儒皆知,《將進酒》、《蜀道難》、《長相思》能夠背誦理解的恐怕就不多了!所謂曲高和寡,並非罪過,追求詩歌的巔峰才是最偉大的詩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能力登上珠穆朗瑪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讀懂《紅樓夢》……

詩歌平民化便不代表什麼樣涵養


都能寫詩或者寫出的詩什麼人都能懂!詩歌是藝術,天生高雅,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能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傳唱百載千秋的詩可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得到的,那裡麵包涵了詩人對世界的剖析與文字的交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一字一詞,都無從挑剔……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多數人只知道前半闕,這其中的原由一目瞭然。你不懂的不見得不是好詩也不見得就是好詩,好詩只有懂它的人才能理會!用心寫詩,用心品詩!

現代詩當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最為經典,好象很難尋找如夢如畫的現代詩,似乎只能從瓊瑤、三毛的小說、港臺歌曲裡可以掘取……好的詩歌的被歲月封存,終有一天,拔雲見日,萬人空巷……

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只要是詩,“意、境、辭”缺一不能成詩,詩裡沒有俗氣,詩裡沒有功利,寫詩的那一刻,忘記了世界,飄浮在文字的海洋裡,與日月對話,和憂喜相伴……

水平有限!海涵!容許我推薦我的兩個良師益友(西山詩詞客、逹文)的佳作,證明當代有一群為數不多為“古詩詞”傳承默默奉獻的平民詩人!(有興趣學詩詞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這兩位博學多才、平易近人的詩人,受益匪淺哦!)



原創遊俠詩!最後一彈,《從此江湖蹤影絕,歸去來兮!》

西山詩詞客

引子

自金庸先生離去,越發覺得,這些江湖系列的詩稿顯得多麼零落蒼白,不堪文章!這世上沒了你,又如何再有那片江湖… 飄瀟風雨十年客,雲衣雪劍遊俠兒……從此,江湖如夢,遊俠歸空!



正文

往去輪迴悲喜懷,蓬門芳舍為君開。

梨花倚處溶溶淚,梅子妍時點點哀。

快意縱橫平九曲,柔心生髮理千苔。

底知永別江湖夢,碧落黃泉兩剪裁。

結語

從此,不再江湖!

2018自選字:漂——輾轉行吟捨得間「七律」

逹文

秋去冬來跨歲還,昨年伴雁錯重山。

蜀川雪片湮塵色,海客橈痕皺鬢顏。

北調南腔磨耳順,熱風冷雨養心閒。

浮翩一世多漂泊,輾轉行吟捨得間。

應老友負薪映雪在悟空問答邀答:2018自選字。湊詩以為紀念。

從2017年秋至2018年冬,因故離川,輾轉粵瓊一年有餘。箇中苦樂自知,有舍有得。尤幸禿筆未棄,詩心未泯,且行且吟且自樂。輾轉之間,人更老,心更平也!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為你寫詩,為你讀詩,為你推薦當代最好的詩人、最美的詩歌!)

引用文章徵得好友西山詩詞客、逹文許可!圖片源自網絡,著作權歸本所有!



負薪映雪


中國《詩刊》中,有些詩確實讓人讀不懂,讀得眼睛發直,腦殼發懵。然而總有人大誇特誇這些詩,說它們代表了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詩歌藝術的最高水平。讀不懂這些詩的人們是何許人?廣大人民群眾也;說它是好詩的人是何許人,《詩刊》內部人員也。張三吹捧李四的詩作,李四吹捧張三的詩作,就是這樣,這夥人聚集在深井裡,自吹自擂,自高自大,在其狹窄視野裡看到一朵雲,就說:一朵雲,在孤獨地旅行,我看得頭腦發暈……聽到一聲雷,就說:一聲雷,在寂寞地怒吼,我聽得心裡難熬……這是詩嗎?然而他們認為這是好詩。娛樂圈,有壟斷,個別所謂明星的演員的演出分明是陰陽怪氣的鬼哭狼嚎,其內部人員就說這是動人心魄的鶯歌燕聲。文化產業也有壟斷,《詩刊》被這夥人壟斷了,他們的粗製濫造就充斥其中,民間詩歌的精華就進不來。於是名為中國詩歌高地的《詩刊》就淪為濫竽充數的窪地,真是不忍目睹啊!

詩歌必須具有兩大基本要素,才能稱為詩歌。一是在政治思想上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要賦予讀者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二是要有充沛的情感,讓讀者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有果是陰陽怪氣和無病呻吟,就是毒藥了。因為這種詩會讓讀者精神頹廢,而患抑鬱症。

我堅持認為,《詩刊》要想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詩歌高地和聖地,就必須向民間廣泛徵稿,讓民間詩歌中的精華堂而皇之地榮登在《詩刊》中。比如前不久我發表在頭條上的一首詩就應該刊登在《詩刊》上。現在我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內容抄錄如下:

“今天是2018年10月13曰,就在今天,我的一位恩師遊覽了峨眉金頂風景區。凝視他給我微信上發來的顯示今天那裡奇幻風景的照片,想起前不久一名女大學生在這裡跳崖自殺的悲劇事件,我情不自禁地感嘆歲月悠悠,人生漫漫。私人感嘆,而作小詩一首。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便是沒有看清自我生命存在的理由和價值。萬生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存在理由和價值,何況人呢?

《峨眉金頂的幻影》

(一)

峨眉金頂

永遠試圖抓住飛渡的亂雲

牢牢關住濃重的迷霧

使高遠永遠匍匐於地

讓遼闊永遠逃循無形

一片蒼蒼茫茫

一派迷迷糊糊

掩住了懸崖的堅毅偉岸

遮蓋了勁松的從容沉穩

是壯觀嗎

是神奇嗎

只有空茫,只有迷茫

在歲月裡沉寂

(二)

峨眉金頂

永遠俯瞰著芸芸眾生的匆忙奔忙

永遠俯視著漫漫人生的跋山涉水

所有的生死榮辱

一切的喜怒哀樂

它得意地看清了人世

而人們卻永遠摸不到它的邊際

總有人看不到自我存在的理由

看不到自我活著的價值

而風光依舊

歲月安好

(三)

峨眉金頂

那永遠無語的沉默裡

那永遠迷離的幻影裡

沒有玉液瓊漿

沒有稻田麥地

任何人把生命撲向深淵幻影裡

只有走向西天的去路

淋漓的鮮血

迸射不出耀眼的光芒

縷縷芳魂

找不到棲息的家園

(四)

看山總是山

永遠看不到神仙的駕到

看水總是水

永遠看不到蛟龍的升騰

收回逃循的目光

莊重地注視自己吧

返回流亡的腳步

莊嚴地重新啟程吧

歲月悠悠,人生漫漫

用堅強點綴人生旅途

用勇敢托起人生過程

於是

生命成就遼闊的風景

生活映出高遠的意境

但求生活安好

只因你我負重前行”

這首詩難道不是一首好詩嗎?但是,我認為,也許要等我死去多年後才能成為名詩。何也,《詩刊》被內部人員壟斷了。


黃生君




《詩刊》應該是我國官方最權威的詩歌紙版刊物,可以說是我國的詩歌高地,在我年輕的時候把《詩刊》視為詩歌的聖地,《詩刊》也確實發表了眾多的優秀作品,可以說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功不可沒。但現在我可以不客氣的說,《詩刊》的高層及編輯人員的思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沒能與時俱進,《詩刊》已經與社會,與生活嚴重的脫節,變成了一個小圈子裡自娛自樂,孤芳自賞的小眾刊物。訂閱《詩刊》的基本是懷有某種情懷的作者及公款,送給普通人基本就是賣廢紙,紙張質量倒不錯。《詩刊》發表的詩大多數為不知所云的朦朧詩,說好的人絕對是極少數,是那些思想停留在上世紀的老古董,因為他們位高權重,把持著話語權,另外說好的是人云亦云或者為了趨炎附勢而口是心非的人,還有就是覺得自己水平高人一等,裝逼的人。就像大家看皇帝沒穿衣服卻沒人敢說一樣。怕說看不懂自己水平不高,智商不夠。到頭條上聽聽群眾的呼聲,幾乎全是一面倒的炮轟!頭條裡可以說人才濟濟,高手如雲,一箇中文系本科生都看不懂的詩怎麼能成為好詩?就幾個磚家,幾個評委就定義了?能流傳千古的名篇無不是受到人民的認可,在群眾中口口相傳,得到公認的,不是幾個人說了算,詩好不好一定是讀者說了算,一定是人民說了算!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當時靠皇帝的權威強行推廣,到現在流傳的誰能背上幾篇?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簡直就是口語,天下華人哪個不知,可以說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學語小兒婦孺皆知,那些大師們,磚家們醒醒吧!不是讓人讀不懂的才是好詩!能讀懂才是好詩的基本元素。尤其是現在的社會,節奏非常快,讀文章是為了娛樂,誰有那些時間去破譯你那些無聊的密碼?在小圈子裡互相吹捧,自娛自樂可以,就不要拿出來強姦讀者的審美,汙染讀者的視聽了!就不要再一廂情願地自封百年來最優秀的,最有影響,最唯美的詩了!



我心目中的好詩應該這樣:

1.蘊含著真摯濃烈的感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2.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韻律美。

3.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推陳出新。

4.淨化讀者的心靈,給人美好的情感體驗。

5.提升讀者對社會,對人生的認知水平。

6.讀起來有意思,有韻味。

7.接地氣,反應社會生活。

一家之言,人微言輕,但是我的心聲!



下面我把《詩刊》3月頭條頭條詩人的兩首詩節錄如下。不可否認,作者很有才華,但說心裡話,我也是中文本科還寫點詩,但我看不懂,也不喜歡,讀著難受,沒有給我帶來審美體驗,也沒有提升我對世界的認知,對不起我真的不喜歡!

《詩刊》2018年3月頭條詩人——江非。 曾獲華文青年詩人獎、屈原詩歌獎、徐志摩詩歌獎、海子詩歌獎、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兩岸桂冠詩人獎、北京文學獎等。

《仙鶴》

是的,仙鶴來自內心——

我和你一起開車去往海灣

很晚了。有一年

夏天。星光閃爍,水面上也有光亮

溢出

在一個寬大的門檻內

藍色的行星,猶如一陣風停止了捲動

我和你,把車停在一棵長青松下

車輪沿著松針,繼續穿過世界

在遠處的燈塔上,光依靠眨動

喚起人對於人世的不斷重複的感覺 我們幾乎能看見那閃動中隱藏的銀器

看到黑夜中那些細微到無的事物

而仙鶴此時在內心的深處湧起—— 但它既不鳴叫,也不飛起

如那些曾經獨自佇立的真實的事物 我們站著,面對著海灣,一遍一遍

地否定,

又一次一次地肯定



《地鵲》

要去那荒地上種上一畦青菜

去那兒給閒著的種子安個家

不用怕有蟲子會在夜間吃掉它們

也不怕半夜會有更大的動物走過來踐踏

給那地上沒有生機的荒涼

添上一些新的事物

一些有根和花的事物

一抹新綠,等到春暖花開時

要聽聽那荒地它說,好,行,可以 要聽聽鏟子培土,而根開始

那荒地,它在你每天都要走過的路邊上

已經在那裡荒蕪了一個漫長的冬季 荒涼得有些讓人心疼的一塊空地

好像風一吹,就可以把它吹散

如今它需要錨、根、希望、力 和一份乾淨的勇氣

下 午 我請我來看看我自己 我問了我幾個問題

請我坐下

我為我撣掉鞋子上的土

顯得有些客氣

我說客氣點沒有什麼不好

一生難得有這麼一次

一生難得有這麼一次

我被我邀請到這所房子裡來看看我自己

我看到我已經舊了

臉上已經佈滿了滄桑

我挨著我坐下

看見我已經沒有細緻的愛

身體上也沒有了光

我坐在那裡

我在一件孤單的事物裡

我孤獨地睡著了

愛 情

在一間屋子裡待久了

總得出去看看

總得有人敲門

喊那人出來

一個人太靜了

總得有一些聲響

總得咳嗽兩下

把廢紙扔進廢紙簍

一個人太少了

總得有一個人來打攪

總得把兩個人重疊為一個身影

把兩份孤獨合為一個孤獨

總得在一個地方相見

在另一個地方分手

然後握握手

從原路返回

天國的模樣

天國一定是我的故鄉的模樣

住在天國裡的人一定是

我的鄰居那樣

有兩個孩子,吃早餐

穿著一件夾克過冬

一定有一輛自行車,可以騎著

穿過天國的街頭

沿途有無花果樹,和喜歡

吃無花果的女孩

有書籍和讀者

白天和黑夜

唯一和雜多

人們圍在一張桌子的周圍,

聊天 和談論未來的天氣

直至一首詩的結束

我的靈魂

我感到我的靈魂

在漸漸地離開我,

它要去尋找 一個新的容器

我感到它已經

越來越厭倦,要將我遺忘

它不想和我說話,把臉轉過去

它走在我的前面,背對著我

它將我遺棄,扔在一條路旁

好一陣子,才回過頭找我

它把我帶回家裡,讓我不要再到外面去

它比我還要悲傷,不想虛度這時光 它比我還傷心,不想再去愛任何人 它比我還絕望,不想再來到這人世 它讓我把自己變得快樂一些

澄明一些,崇高一些

它還願意陪我度完這剩下的日子

儘管日子已被虛空填滿,而虛無繼續

那些虛度的光陰

也算是對真理的一種服侍

黃昏的喜鵲

黃昏時我想起了我曾見過的幾隻喜鵲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想起它們

日暮時分人應該想到烏鴉

而不是喜鵲

我想起了它們準確的數量

三隻

我想起了它們出現的

準確的時間

冬日午後的三點

我想起了

它們現身的準確位置

我故鄉一條小河

對岸的小樹林

我想起了

除了我

還同時看見它們的

另一個人

我的母親

我 /我的母親 /三隻喜鵲 /我們同時沿著河的兩岸走著/ 要去幹什麼?


書生老崔520


詩歌的來源

據資料記載:最初詩歌的起源,與勞動有關,最早的文學樣式是原始勞動歌謠。詩歌的韻律來自起伏間歇的勞動呼聲。生產勞動的內容是詩歌的最早的內容。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文字也在迅速發展,越來越豐富奧妙。

詩歌,這個詞語來源與古代,在古代配樂的韻文叫“歌”,不能配樂的韻文叫“詩”,比如我國比較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流傳2千多年。比較流傳的《詩經》中的開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裙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這首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優美,讓人喜之不盡,這是文字的魅力。古典詩歌發展到後來,漢代的“樂府”,唐詩宋詞,更是詩詞的一座高峰。前面已經舉例,這裡不再贅述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文字的運用和發展,以及現代出現了新詩,其形式自由,意象豐美,不像古代詩需要講究格式和韻律,也被廣大文人所喜愛。

關於《詩刊》

我最早知道《詩刊》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同學從親戚家裡拿來一本《詩刊》。不記得當時讀誰的詩了,只覺得當時讀一首詩歌后,與詩詞形式格式一點也不一樣,似乎這樣的詩歌更易懂,也更能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緒。

從網絡上查閱,《詩刊》是1957年1月份創刊於北京,到如今已經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的老刊物,自己記憶那麼深刻,都沒有想著認真訂閱,也是遺憾的事。現在我的書櫥裡有北島、舒婷、海子、徐志摩、泰戈爾等詩集,有時也拿來閱讀。對於現代詩歌,還是有一定的情愫的。我想著,七八十年代的出生的人,對於文學還是有著一定的情結的。


當時的我正迷戀沉醉在唐詩宋詞之中,於現代詩歌不大接觸。雖然不想著認真閱讀,也知道徐志摩、舒婷、背到和江河。同學之中也有偷偷的模仿寫詩歌的,卻不敢拿出來,怕同學們恥笑。

對於詩歌,說說自己的一點感受

《詩刊》上發表的詩歌,每個讀者理解不一樣,評價就不一樣。有的覺得特別淺顯,簡直不像詩歌,就像把長句截斷成短句。有的詩歌特別好,就像一顆顆珠玉,讓人愛不釋手。應該是讀者與作者觀點不同,經歷不同,由此產生審美觀不一樣。

詩歌有的語言精煉,意象明確,一般讀者看到就明白作者表達的意思。雖然作者的詩歌很好懂,由於語言提煉地好,剛大多數人都接受。這樣的詩歌也不錯,

比如徐志摩的最著名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這首詩歌膾炙人口,歷來被廣大詩歌愛好者喜歡,這樣的詩歌明白易懂,也是特別好的詩歌。語言精煉柔美,圓熟精巧,用虛實相間的表達方式,勾勒出一幅精美的意境。




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現在讀著,一樣讓人動容,喜歡,讚歎。

他們這些詩歌普遍感覺,就是詩人表達的方式,很快就感染了讀者,讓讀者在一種意境中產生共鳴。也有的詩歌,意象運用的比較抽象,每個作者讀著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


我也早幾年也寫過一些現代詩歌,總覺得自己意象打不開,立意不高,自己就放棄了。只在《綠風》等上發表過幾首小詩。

有時看看《詩刊》的詩歌,也覺得很不錯。有的詩歌雖然作者詞語思維跳躍性的空間大,有點跟不上,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多少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讀起來有點看不懂的,應該是閱讀支持詩歌比較少,可能也是不喜歡那種隱晦的比喻。再說,多數人讀不懂的詩歌,不一定詩歌就不好。不大經常這詩歌的,若拿過來一首就看懂,也不叫詩歌了。

每個作者寫詩喜好不一樣,表達方式不一樣。白居易這詩歌,就力求淺顯易懂。白居易很少運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特別喜歡提煉民間口語,俗語入詩。

比如《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的詩,婦幼皆知,一看就懂,不失是一首好詩。但是

有的詩人就喜歡運用典故,讀書不多的人,很難理解作者的用意。這也是一種習慣和愛好。


比如李義山的詩《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歷來對這首詩評價不一,莫衷一是。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但掩飾不了這首詩的語言精美和意象深遠。全詩詞藻華美,感情真摯,含蓄深沉,感人至深。一般看不懂古詩的人,也許不知道這首詩是不是好,酷愛古詩的人,多數覺得好。

所以,看不懂的詩歌,有時也是作者運用的意象隱晦,表達方式上不夠直白。有時也是讀者平時不大看詩歌,對於詩歌的理解,與作者無法共鳴。不管怎麼說,不一定發表出來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也可能是良莠不齊,也可能是編輯喜歡這種風格吧。

前段時間,與當地的文友小聚,一位我比較敬重的老詩人張老說,現代的詩歌,嚴格的說應該是舶來品,與中古代詩歌有區別。現代詩歌應該稱為“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應該追源到清代末期,屬於詩歌的一種。中國最早的活躍的詩人,都是受西方詩歌的影響比較大。張老說《詩刊》對於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貢獻是巨大的。他就在《詩刊》上發表過一些詩歌,現在由於年齡大了,寫詩歌就是與我們當地的文友交流。他自己一直在寫,只是發表的慾望卻淡了。


這裡我私自發出來一首張老的一首關於鄉村的詩歌,是屬於易懂還是難懂,請文友們評論:

詩歌:鄉村往事(組詩其中一)

村莊 玩笑

是逢場作戲還是善意的玩笑

兩個天造的情種,說我與她

天生地造的一對。搓合

上演一場活報劇

她飾演娘子,我出演官人

瓜棚草寮, 搭起婚床

苦讀趕考做官,忙忙碌碌

戀愛結婚生子,卿卿我我

一對夫婦,共枕同眠

一對冤家,白頭偕老

一個下午,演繹漫長的一生

......


一串七珠


一般看不懂的詩刊,就像炒菜、炒雞蛋、炒龍肉,吃不死人;也看不死人,什麼不是炒作出來的?特別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譬如;外國的男女群裸!外星人、等等太多離奇古怪的事件,充溢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做不到的,所以人即是魔又是人,喜怒無常、變化多端、詭異異常,難辨真假,整個一個是非黑白佔全了的妖魔化時代,除非你識破了陰謀家的醜惡嘴臉,不讓他們洗你的腦,識破陰謀詭計,用所學知識重新開闢一條新路,徹底跳出原來的固有認知,形成新的認知思維體系,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就是神仙、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就是自己的王。人生我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徹底的擺脫了誘惑、徹底的獲得了自由,原來快樂如此簡單,簡單到天天做神仙。


用戶5490835590499除


可以舉個例子,拿一首《詩刊》上發表的“讀不懂”的詩,大家一起來看,為啥會“讀不懂”

,到底好在哪裡?或者真的是編輯看走眼或者是人情稿,確實不好。

詩歌在眾多文學體裁中,相對來說,是小眾的。也就是說喜歡讀詩的人相比於小說或者散文要少。原因是詩歌讀起來有點“費勁”,其實不需要用勁,而是要動腦筋。我反對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詩歌寫作怪現象。但是,反過來,要求詩歌明白曉暢,一看就懂,而且要求大多數讀者一看就懂,那又是走極端了。

我聲明一下,本人下面的話並無輕視或者小看或者貶低任何人。我要說的是,詩歌不是適合任何人的,甚至只是給一部分人看的。有些人看不懂很正常,可以不看。把詩歌讀懂,是需要一點藝術素養的。我這裡沒有說文化水平,有些人沒有多少文化,如小學、初中,但是對詩歌語言卻有較強的理解力,能讀懂,能說出自己的感悟。因此,對於詩歌,不必讀不懂就說不好(這裡並不是說讓人讀不懂就一定是好詩),也不能把詩人當“瘋子”看待(確實詩人們有異於一般人的思緒和語言表達),喜歡的就多看,和有共同語言的多交流,不喜歡的可以不看,看看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就如我,不怎麼愛好體育,我就少看體育節目。

最後說點與詩歌直接相關的話,有同好的請多指教,有不喜歡的也請多包涵。譬如,春天看到滿園桃花盛開,詩人會說“看到了花香”(能看到“香”,是不是病句子?這裡有通感)。秋天,稻子成熟了,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詩人會說“聞到農人汗水芬芳”(汗水芬芳嗎?不是汗臭味嗎?這裡有愛)。

人人“讀得懂”不是好詩的必備標準。有些人“讀不懂”並不是壞詩的標籤。


紅楓詩箋


詩,為什麼叫詩,因為詩不是散文,不是說明文。這兩者的表達方式不同。散文,論文,說明文,一定要寫的明白,讓人能看讀。它就像做熟的飯,端上來就能吃。而詩卻不一樣,它不是要明白地告訴你什麼,它讓你去想象,結合自身的經歷去想象。一首詩,一百個人就能讀出一百種意思。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詩詞欣賞能力去讀詩,你就什麼都讀不出來,也就是讀不懂。這就像吃飯一樣,詩給你了許多食材,讓你動手去你菜,一百個人就會的出一百種菜。如果你根本就不會做菜,你看著食材就感覺沒法吃。欣賞文學作品,有的喜歡散文,吃現成的飯,主要品嚐別人做出的味道。有的人喜歡詩,喜歡按照自己的喜愛做菜,主要喜歡品嚐自已參與做的菜。

總結起來一句話,說詩看不懂,那是因為你沒有欣賞詩的能力。


曹新友


謝敬!為什麼《詩刊》發表的詩讀不懂,反而被人說成好詩?

這就對了,看詩就點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能說你看不懂,它就不是好詩,其實有的詩它就處在朦朧的狀態!如果詩不拽,好像就沒有它那幽深的脈絡,高深莫測的玄妙!…!意境優美的旋律就不那麼迷人,




如果詩不玩點兒文字遊戲,就不顯得那麼的神秘了!個人覺得詩還是拽點兒好!不論是氣勢磅礴,還是細小入微,都要那麼拽一拽,才有了它特殊的韻味兒!《詩刊》發表的詩讀不懂,那是你的事兒,你讀不懂就不能說此詩不好!而真正的好詩是結合古風新韻,把現實生活揉進去,讓人嗅到花的芳香,試作!吟詩一首!


鳥語花香春盎然,

鶯歌燕舞蝶戲歡,

陌頭堤翠楊柳色,

十里桃紅景怡人!

一個美好春天的景象赫然紙上,彷彿我們卻聞到了春天的味道!詩是陶冶人的情操,是靈與魂的交融!瞎編亂造,定會被淘汰和埋葬!達到經典才是永恆!!


我的回答完畢!(謝題主!謝閱)🙏🙏!業餘!業餘!純屬業餘!娛樂便好!🙏🙏🤝🤝!


轉運中的幸福


為什麼《詩刊》發表的詩讀不懂,反而被人說成好詩?

這個問題不只是你一個人的困惑,它也是許多人的困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說你聽,未必對,但一定是我的肺腑之言。

首先,《詩刊》作為我國最權威的詩歌刊物,能在其上發表的詩歌,一定是中國最優秀的詩歌,當然這是推理出來的結論!大多數人都比較認同這一觀點,因為中國是一個相信權威的國家!

其次,讀不懂可能有兩個原因。

1,其詩作可能屬於朦朧詩,抽象詩。詩的意境與傳達之意可能比較隱晦,只有作者與少數有其同感的人方可領悟。

有人說:越抽象越矛盾越是難以理解的詩越是好詩。

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唐宋那麼多偉大的詩人詞人,他們那些能夠傳送千古的名篇名句有多少是晦澀難懂的陽春白雪?更多的還是帶有些許誇張與比喻,帶有意象與情感的人人能聽懂的人間詩意大實話!

因此,古體詩比新體詩更接地氣,更易理解,更像人在作供人品讀的詩,而不是人在做供神觀瞧的詩!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佳作頻頻,傳播久遠;今人詩作多多卻只能自品。

他們過於朦朧,過於抽象,讓凡夫俗子的我們跟不上他們飛躍的思緒,我們平庸的大腦不足以破解他們的詩碼!

詩是寫給老百姓的,是傳達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是給他們看的,用他們都讀不懂的語言能講明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嗎?

詩歌要意境高遠,語言要優美,要含蓄,我不反對!但一定不要過了頭,只有自己能夠讀懂的詩作還叫詩嗎?偉大的詩要有偉大的讀者去品讀,去賞識。詩人要做人民的大眾詩人而不是做孤芳自賞的孤獨詩人!對嗎?

2,讀不懂,可能是你詩詞功力太淺,參不透其中深意。這就是你的文化素養不佳,而非詩本身不佳!需要提高!

以上就是我粗陋的見解。因學問有限,見識不廣,言語不周之處還請諒解!

我想對詩人們說:

詩歌給了我們詩意的筆,我們卻用它寫出朦朧的世界!我們想看真實的世界,請不要寫得太朦朧,我們看不清!

最後獻上一首我的拙作,原創詩一首,你看它是否朦朧,是否清如許?

《無名草》

我願

做一株無名草

隱藏

在山腳下

無名的角落裡

我要

偷窺

這世間

一切的美好

只為

忘記

我的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