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魯迅,朱自清是不是你童年的“噩夢”呢?

大師兄聊遊戲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評論說這個問題是侮辱他們,我記得說得有點誇張了。提問者的本意是“噩夢”,應該指的是ta讀書時代對於這幾位文豪的文章比較難以理解,甚至還需要背誦,這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是“噩夢”。而大部分學生,有些通過興趣喜好,天賦,死記硬背等辦法,還是可以對付的。我就是通過死記硬背通過了學生時代大部分難題。

現在想想,也許當時讀懂他們,背誦它們,確實令我有點焦頭爛額,但是站在多年後的現在,我覺得那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

謝謝您的提問。


Wave快訊


是的,他們是我童年的噩夢!

小時候為了背誦他們的散文集!我還捱了不少打呢!

朱自清描寫 父親的那篇散文 背影!我依稀記得!這可是我用了60鞭子換來的記憶呢!

老舍的 駱駝祥子也讓我捱了不少打!

還有魯迅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也讓我背了好久,才得以背下來! 老師一直跟我們講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

小時候一看到作者是他們,心裡就想 、老師肯定會要我們背誦他們的文章,第二天是果不其然! 小時候都好玩,哪有那麼多心思去背誦課文.小時候最煩的就是他們的散文呢!真是童年噩夢呢!

其實有時候回想還真蠻有意思呢!

後來慢慢長大才明白他們散文的重大意義!才知道小時候的自己多幼稚!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背誦過他們三人的文章呢?


多米的稀飯


我童年的噩夢是我的父親~我是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奶奶在農村長大,父母就在福建打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都是過春節才回家,很小的時候,父母回家會給買玩具,很高興,每年都盼著父母回家。後來逐漸長大了,上小學了,父母也不給買玩具了,每年回家就是檢查我的作業,要求我看書做題。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隻要做錯了或者做不來,父親就會很生氣,就會罵我,特別是那個表情,皺著眉頭,一臉的恨鐵不成鋼。過後每年過年只要一聽到他們要回來過年了,內心就無比的恐懼,特別是提前還要打個電話回來。讓好好做作業,不然回來了要挨收拾🤣。知道第二天就到家了,頭天晚上瞌睡都睡不著~太恐怖了,我情願他們不回家過年,我的童年將會過得更開心,也不會留下心理陰影,鬼知道我長大後好多次夢到父親因為這類事情打我,含著眼淚從夢中驚醒~


老衲法號不穿內褲


正如有人說過的那樣,頭條對於問題真的應該有所篩選了,不要把任何亂七八糟的問題都提上來。像魯迅、朱自清、老舍這樣的文學大家,他們肯定是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甚至一直陪伴我們的成長,怎麼可以說是噩夢呢?

魯迅的作品在小學的教材中應該出現的不多,老舍和朱自清的作品,小學教材中是有的,尤其是老舍的作品,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挺多的,比如說我小時候就讀過老舍的《貓》、《草原》、《北京的春節》、《養花》、《母雞》、《林海》、《我的母親》等。有的是小學課本上的,有的也記不清是在哪裡讀到的了,但是作品本身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後來又讀他的《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等,受益匪淺。

對於魯迅先生的印象,最早的就是那個“早”字了,但是他的作品呢,在小學是讀不太懂的,甚至在初中,有些作品也不是太能好好的欣賞,但是小學時我記得讀過魯迅的《一件小事》、《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到了初中學到的時候感覺特別親切,學起來就輕鬆了很多。

可以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陪伴了我們整個的青少年時代,給了我們很多的感悟,讓我們加深了思想認識,像《故鄉》、《紀念劉和珍君》、《祥林嫂》等等,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有的人活著,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能寫出這種文章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麼?

朱自清的作品給我們一種非常美的感覺,像《荷塘月色》、《匆匆》、《春》等,那優美的文筆,讓我們如同置身於美麗的畫境中;他的《背影》讓我如此深深的感動,感動於那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感悟到朱自清在年輕時也有對父親不理解的地方,也所以說,有時候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的溝通交流,如何換位思考,如何互相體諒和關心。

總之,這三位偉大的作家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為我們提供了文學和精神上的滋養,值得我們深深敬仰!




蓮的心語


是的,確實是童年的“噩夢”。

那時,我們學魯迅、老舍、朱自清等這些大家的文章,老師講解後,不僅要求弄懂,還必須要會背誦。

在那種年齡段,要完全懂得他們的文章,是不可能的,但背誦可以死記硬背。

儘管似懂非懂,要應對老師課堂抽查,避免因不會背而被批評、罰站、請家長等“悲劇”發生,我們可以說差不多都要上演“頭懸樑,錐刺股”的“慘劇”了。

這算不算是“噩夢”?

那時,我讀他們的文章,有種朦朦朧朧的壓抑。

讀《祝福》時,感到魯鎮的天是灰色的,沒有一點明朗的色彩,魯鎮的人沒有精氣神,暮氣沉沉,。祥林嫂的遭遇和結局,更是讓人心裡壓抑和堵的慌。

讀《故鄉》,也只有在回憶少年閏土,並與之一起玩耍的童年,讓我感到一些明亮和暢快,但當他們人到中年,再見面時的情景,那種壓抑和淒涼又籠罩了我。

更不用說讀《藥》、《孔乙己》……更覺悲涼……

對這些似是而非的感受,年少的我並沒有過多過久的放在心上,死記硬背下來的課文,也留在了心裡的深處。

漸漸長大,步入社會,遭遇種種的不平和失望,這時,背過的,魯迅的文章,卻襲上心來: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我真要感謝學校的老師,強加給我的“噩夢”,讓我在遭遇人生挫敗和麵對世間不平和陰暗時,有了正視、抵禦和抗爭的勇氣和武器!

年少的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象溫室的花朵,不懂魯迅他們那個年代的灰暗、苦難和頹廢。

學習和背誦他們的文章,給了在順境和陽光下成長的我,增添一絲灰色和悲涼,對將要面對的社會有了預警和預演。讓我對成人的世界不至於措手不及,或因過度失望而沉淪。

有時,強行灌輸或強加的“噩夢”,對人的成長還是有好處的。




用戶川姐姐


你這樣說我知道啥意思,就是說為了學習這三個人的文章吃過苦頭唄?可我看到回答恰恰相反,他們不僅不是噩夢而是美夢!尤其我讀魯迅的文章,從《故鄉》描述帶著項圈的少年,在金黃的月亮下面的西瓜地旁,拿叉捕捉偷吃西瓜的動物,給我的感覺美輪美奐,充滿幻想。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草園裡的景色,蟬,鳥雀,以及《社戲》裡搖船的夜景,吃豌豆的描述,給了我很多的美夢與嚮往,沒有誰寫的這麼生動!魯迅的文章裡,比仙境還迷人!


中華新詩經


噩夢是有的,但對象搞錯了。

老子、孫子、小子、兒子(哈哈)、孔子、孟子、這子、那子,實在搞不懂有多少“子”,那文章更是天書一般,之乎者也、子曰詩云……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象畫在荷葉上,又象是籠著輕紗的夢……”

“……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多麼的美,寂靜的,孤獨的,帶著點點憂傷的……

《荷塘月色》是我童年的仙境……

“孔乙己麼?你還欠十九個錢呢!這……這……這……下回還清吧,這回是現錢……”

“不許我造反……他媽的假洋鬼子……造反就是殺頭的罪……”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簡直是兒童時期的娛樂用語。

――這會是噩夢?


漂泊童子


童年就知道魯迅,老舍不知道,朱自清是退休在家才知道。知道了張愛玲,朱自清的河塘月色是那樣的迷人。晚上靜靜的月光下去頎賞大自然,典典折折的河面上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和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來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身肩並肩蜜蜜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魯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口誅筆伐了社會現象,敢於和反動派鬥爭,老舍是個文人寫小說的。





用戶8397501395830金


首先感謝三位大家陪我們度過了美好難忘的學生時代,並一直激勵陪伴我們走到今天,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積極向上的作品正在感染和鼓舞著每一個正直善良的中國人。《駱駝祥子》《龍鬚溝》描寫了舊社會社會底層群體的苦難生活,告訴我們在舊社會僅僅通過個人努力和奮鬥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道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故鄉》,從巜狂人日記》《祝福》到《記念劉和珍君》等等,既有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又有作者對人吃人舊社會制度的深刻反思,更有對進步青年勇於抗爭的支持和聲援;《荷塘月色》第一次讓我們在思考散步中領略了散文的魅力,《背影》讓我們在分手時刻體味離別的痛楚,在父親臃腫笨拙遲緩的行動中感受濃濃的親情。


冀南七里


我的理解為提問者未說清楚,提問者的意思不是學習三位文學大師寫的文章讓人感覺是噩夢,而是理解為背誦默寫全文時背誦錯了,默寫錯了,不然放學要留下來重新背誦和默寫,這才是噩夢吧。童年的噩夢應該是那些文言文,古詩詞之類的。

——魯迅先生的《故鄉》老舍《駱駝祥子》朱自清的《背影》影響了我們多少代人,三位文學巨匠,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為我們提供了文學和精神上的滋養,讓我們一生受益,值得我們深深的敬仰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