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开始兴起,你有买来穿的想法吗?对汉服有什么想法吗?

荷叶的美


先回答问题,我有买来穿,而且还买了不少,并且持续购买中。

首先,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从古至今延续了几千年,但是在清兵入关的时候断代了的。

现代是从大概十五年前的样子开始复兴的。

其次,由于汉服断代,复兴的时候就不好决定哪个朝代的形制为标准,于是就有了从周朝到明朝的所有形制。形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所以有些形制在现代人看来又繁琐,又难看,比如马王堆;而有的看起来很符合大众审美,比如周制的服装;而近几年比较火的通常是唐制,宋制和明制,也要一部分商家在做魏晋制(这里的魏晋不是前几年很火的魏晋风)。

最后,我个人认为,首先,汉服是一件衣服,其次,它才是代表着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社会是发展的,汉服要发展,也要适应现代这个社会,在我们举办传统节日的活动这种庄严的场合,我们应该遵循传统,穿着打扮要符合规则,不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但是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日常党,在日常中,我们还是要以轻便,方便,舒适为主,对于鞋子,衣服,装饰等要求就不用那么严格,可以穿一套汉服,也可以和时装混搭,化不化妆,也取决于穿着者自身,出门去被其他人围观也是正常的,大多只是好奇,没有恶意。

所以,跟我一起来汉服日常吧(^_−)

(最后也要附上几张自己的照片(=^^=))











我是暮暮啊


汉服我也有买来穿的想法。我支持汉服的复兴。

一、汉服传承历史悠久

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乃礼仪之邦,与夷蛮戎狄相对。《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诸如此类的记载很多。衣冠整齐而华丽是古代礼仪重要的部分,也是礼仪之邦的中原与四夷的重要区别。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服装建设,把服装建设当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公元前3000年三皇五帝起,就有衣冠的规制,历经夏、商、周、秦、汉,各有变易。汉明帝采《周礼》、《礼记》,更服衮章,天子冠通天而佩玉玺。汉明帝的“衣冠承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复兴。明帝以后至满清之前的历朝历代虽有损益,均承周制,在2000年历史中形成中华汉服万世一系的传承。可以说,汉服的传承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大清入关后,为加强奴性统治,实行“剃发易服”的野蛮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满清的屠刀镇压下,至使传承几千年的汉服传承就此中断。从此,中华实行以旗袍、长杉、马褂等满族服装为主体服装,至满清灭亡,近三百年时间。

满清灭亡后,1912年以钱玄同、陈焕章等名人学者力主推广汉服,但因历年战乱以及西化的原因,无法全面推广。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日益强大,社会安宁,许多人开始对中华文明传承的精华部分越来越重视,兴国学、着汉服、学古乐、复礼仪的风潮愈演愈烈,汉服迎来了复兴的良好时机。

二、汉服复兴任重道远

我国在满清灭亡之前,服装已经开始逐渐西化。1912年民国建立,颁布了《服装》法令,按当时的“国际礼仪”对礼服的着装有正式的规定。从此,西化的服装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现行的服装都是在西化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在当今,人们穿现行服装已经成为习惯,不可能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改着汉服。

我个人认为,汉服的复兴不是要将人们的生活复古,而是有两项重要的任务要实现。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汉服确立为我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传统礼服。我们现在大家认为的传统民族服装长袍马褂和旗袍主要是满清时的着装,以周制为基础的汉服才是我们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民族服装。现在我们到了正本清源,拔乱反正的时候了。

第二项任务是要将汉服更广的推向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有许多人喜欢汉服,特别是年轻人,但是目前来讲还是局限于小圈子。应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宣传汉服的知识,有更多的公司企业来推广汉服,要让汉服进入千家万户,让汉服作为传统服装和传统礼服进入每个家庭。汉服不要试图改变当代服装的主导地位,但现在在我们每个家庭里,缺的就是传统服装和传统礼服,这就是汉服复兴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汉服复兴注意事项

汉服复兴要凝聚共识。汉服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小圈子的事。现在喜欢汉服的人有个圈子,但圈子太少,还内斗不止。分什么正、山、仙,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斗得不亦乐乎。我觉得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目光短浅之辈。汉服是有规制,为了吸引更多人喜欢,只要大体上还行,你让他去穿,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就不知道,汉服复兴的苗苗才长出来那么一丁点,你们一群人就在那里掐来掐去,有意思吗?我想问你们是真的想汉服复兴呢?还是想掐掉汉服复兴的苗苗。我们不但要把小圈子的共识聚集起来,还要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我汉家苗裔,连祖宗的传统服装都丢掉了,这还是礼仪之邦吗?这不是让小日本笑话吗?

汉服复兴要降低门槛。汉服复兴不能端着,不光是你那一群家庭条件好的人玩的东西,必须走出小圈子。不要一小圈人在那自娱自乐,那样永远不可能让汉服复兴。汉服的制作成本一定要降低。一套正牌的汉服要几千块,这个价格是一般家庭接受不了的。要想让汉服走入普通家庭,必须降低价格,所以我想山寨也不是坏事。一套汉服几百块,这是普通家庭能接受的。所以,汉服复兴必须跨越人群和价格两大门槛。

汉服复兴必须加大宣传。汉服还是在小圈子里玩,目前缺乏有声望的人登高一呼。我也期待有这么一帮声望的人出来鼓动。先在民间形成共识,尔后才好让政府出来推动。我们要把汉服的复兴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推动。

一个民族的复兴是全方位的。让我们把汉服的复兴提高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真正推动汉服的复兴。

诸位汉家苗裔,对汉服复兴你们又是怎样看的呢?欢迎跟帖探讨。



罗白丁000000000


最近某乎上关于汉服的问题是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由于不是圈里的人,也无从判断谁对谁错,仅从个人看法来说一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魅力无穷,近些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让许多人重新喜欢上了中国古老的文明与文化,其中就包括汉服。最直观的体验就是,这几年上街,逛公园,逛博物馆,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汉服,从最初的惊奇、围观,到现在的欣赏、习以为常,大家对于汉服是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喜欢。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首都博物馆观看《海昏侯文物特展》的时候,有位小美女穿着汉服,窃窈家亦行走在展厅中,让人仿佛回到了历史上的那个时代,非常有感觉,这样既优美文切合场景的汉服,谁会不喜欢呢?

但是呢,圈子人多了,也会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现在网络上争论最多的,无非就是“山”与“正”的问题,以及形制规整,要把“仙服”踢出“汉服”的行列。这些争论到底正确不正确,路人也无法做相应的评判,可是这种内江严重影响了汉服的形象。且不说汉服的定义及内涵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就是圈内人这种山、正、仙服的与大众认知并不相符的说法,就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许多岁数稍微大点的,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更别提去了解汉服圈,去认同了。尤其是有一些十级汉服,在网络上会强烈地去攻击她们认为穿法不正确的汉服爱好者,甚至在街上去指责、谩骂,甚至撕扯衣服,这种做法太伤汉服圈的名声了,也间接导致了许多爱好者的退离。

我本人从来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十级汉服,每次去公园看到穿汉服的小姑娘,都是文文静静,在那里游玩,拍照,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景,每次都非常欣赏。尤其是上月底去玉渊潭公园,樱花盛开的季节,见到了至少几十名穿汉服的小姑娘、小伙子,个个 都活力四射,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其中有一帮孩子,应该是某大学汉服社的吧,在草地上野餐,谈笑,玩耍,做一些带有古代习俗的小游戏,真是好似穿越到了古代,看着古人结社论诗,那种感觉非常棒。

还有一个小姑娘在樱花下拍写真,美轮美奂,太漂亮了,估计每个女孩子见到都会动心的。摄影师在那里拍,周围一堆人拿着单反在那里蹭照,也是为姑娘强大的心理能力点赞,哈哈

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多些学习与发扬,少些内讧与争执,或许对汉服复兴会更好。




漠鹰茶馆


确实太喜欢汉服了,真是当今世界最美丽的服装,没有之一。

喜欢汉服不想谈它的历史渊源,不想谈它的演绎变迁,只是作为一种服装,由衷的敬佩创造了这个服装的先人,他们是那么好的把服装的美和穿着的舒适度结合起来,让男人看起来仪表堂堂,俊郎大气,让女人看起来飘逸从容,美丽大方。汉服的好,说起来不要太多,简单说几点。

第一,汉服大气雍容,适合各种场合穿着。汉服的设计雍容华贵,宽大飘逸,特别的大气,有仪式感,虽然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衣服,不同的人穿不同的衣服,但这些服装的共同特点是,不局促,大方得体,也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和点缀,简洁明快,即使有精致的纹饰,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吉祥美好的祝愿,不是那种完全出于感官的叮当作响的配饰,庄重和华丽,美感和明快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第二,汉服包容性强,适合各种身材和年龄身份的人穿。汉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宽大舒适,这个特点带来两大好处。好处之一是不挑身材。比如女装,丰腴的女子会穿出雍容华贵之美,瘦俏的女子穿出飘然欲仙之美,完全不像现在的衣服,基本都是瘦人才能穿出样子,胖人会穿出一种喜剧效果,所以网上才会有专为胖人开的服装店,这种服装店确实解决了胖人穿衣的问题,但说实话,这些衣服无非就是做的宽大,包住了那些肉肉,没有一点样子,而汉服就能做到不挑身材,各人穿出各人的风采,所以,想想那些不用减肥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好处之二是不条挑年龄。汉服的样式适合各种年龄阶段人,无非会在色彩上有所不同,而现在的服装,你不是那个年龄穿上那种风格的衣服,上街会被当成神经病、老妖婆,衣服的年龄感是非常强的。所以汉服的包容性真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汉服最能体现汉民族文化特色,标识性强。汉服的设计最能体现汉文化特征,也有一些朝代的衣服都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唯有汉服体现的就是汉文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标识性。

第四,建议汉服作为礼服,可以在节日或重大场合穿着。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衣服,汉族有自己的服装可以在重要场合和节假日穿着,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就是不能明确这一点提议,有人愿意穿也应该的到包容,理解。现在有些人包容心特别差,自己不喜欢也不允许别人喜欢,对穿汉服的人攻击谩骂嘲笑,这是特别不文明的行为。即使不把喜欢汉服提高到弘扬汉文化的高度来谈,那么人家把穿汉服作为自己的爱好,碍着谁了?你想看就多看两眼,不想看就离远点,唯一不要做的就是不要干涉别人的自由,学会尊重别人与你不同的部分。

汉服太美,希望以穿汉服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更希望能成为一种民族的传承。




大武河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很喜欢汉服。我自己也会买汉服,平时会穿着汉服去逛街。

近年来,汉服开始热了起来,尤其是在网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这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汉服,并且喜欢上穿汉服。在以前当你穿着汉服走出家门,或许会有很多异样的眼光看你,认为你穿“奇装异服”。但是现在更多的人了解了汉服,现在穿汉服走出去,更多的也只会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而不是奇装异服(一般中老年人有这样思想的人比较多,但是现在在年轻人的影响下,也渐渐接受汉服了)。

我觉得当自己穿着汉服走出去时,自己就是在宣传汉服文化。中国人讲究眼见为实,当我们穿着汉服走出去,他们能够亲眼见到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魅力。而且当一些不能接受汉服的人见到更多的穿汉服的人的时候,也会渐渐接受汉服。穿的少了,有的人就少见多怪,认为这是奇装异服,但是见到穿的人多了,也就习惯了。

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汉服,穿着汉服走出去,每次在街上看到穿汉服的人都感觉好亲切。尤其是有时参加活动和一群汉服爱好者一起交谈,真的是一件开心的事。


小忆安利娘


喜欢,就买了两套,照了几张照片😊😊😊



七仔小宝贝


小棉袄说喜欢!





美女传淇


托,再炒也没用。汉服很丑,特别是那些高腰的,窈窕淑女穿上也成了大肚婆或二姑娘。只有那些审美观查的、丑人作怪型的人才会感兴趣。我所看到的所谓汉服,五花八门,没有定式。但有个比较相同的特点,都是扫地服。现在凭空想象设计的还叫汉服吗?叫“时装”!汉服的裤子是没有腰带扣的,裤腰特别大,穿时折叠狗用布带子在腰间绕两圈再扎紧,裤裆里可以当一个老母鸡。汉服上衣也比较宽松,怀中可以揣馒头烙饼。那些上衣比较贴身的,稍微好看一点的,基本不是汉服,都是改良过的。


钟山情怀


完全没有穿的想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汉服没有任何用处,穿戴不便,行动不便,我干嘛要去买和穿戴对自己生活完全没用的东西?喜欢汉文化我会看看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书籍,相对而言比起汉服徒有其表,这些才是内在精华。


相忘于江湖7555


现在汉服基本上都是都是改装过后的了吧 以前的汉服才是真正的汉服 以前的汉服好像是开裆的吧 换做以前的汉服你们穿吗 现在的汉服只能称作为时装吧 我就坐看你们炒 继续哈 加油 好好干 继续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