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有多大关系,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

崔祎53407684


不可否认,孩子的性格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甚至有一个调查显示“在6个曾被原生家庭虐待的孩子里面,这其中会有一个人在长大以后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其他5个人则会通过自我修复和外界环境影响来缩小甚至是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请不要让“原生家庭”来背锅,反而是要卸下这个锅,尽可能的成为不再被影响的人!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呢?简单来分享几点:


首先,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给予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孩子刚出生不久,有人无条件地接纳他,让他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安全感使他能够独立,然后得到家庭成员的肯定,慢慢的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模范。如果孩子能够拥有这些心理营养,等他再大一点,就能够自己选择,去学习其他生活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了。


比如,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在需求表达那么不明确,未来的一切也都那么不确定的时候,他最需要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你不知道我长大以后会不会孝顺?也不知道我乖不乖?但你就是尽你所能来满足我,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渴求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其次,做安全的父母,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当然了,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父母的情绪要稳定,也要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比如,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严重的争执。另外,让孩子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等等,让孩子充分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最后,了解孩子偏差行为背后的目的,学会管理情绪,与孩子一起成长。

当孩子打人,无理取闹,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时,父母除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行为干预和制止外,更重要的是看看孩子有没有情绪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情绪问题,我们告诉他“这个不对,不可以这样做”时,她就不会继续做。但,如果是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这样对他说则不会有效果,因为他需要很多肢体动作,比如丢东西,打人来发泄情绪。


这时候,父母首先要检查一下孩子的情绪来源,也就是三个关系的质量: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以及孩子和爸爸的关系。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有问题,或者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太急躁,太高压,太控制,最容易让孩子累积情绪。当孩子内在情绪太满,无法处理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或者用偏差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负面关注)。所以,偏差行为解决的关键不在于通过什么样的管教让孩子听话,让行为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而是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比如,有些3岁的孩子总喜欢说“不”“不要”“坏妈妈,坏爸爸”,在行为上也是“叛逆”着来,这时,爸爸妈妈不要太在意,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听到你说这样的话,我很难过,你生气了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吗?你在想什么?”因为,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了。当他可以表达情绪时,他一定不会乱说狠话,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一点点训练他,生气的时候说生气,难过的时候说难过。另外,继续保持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主动提出需要你陪伴后,和他一起玩耍,一起“孩子气”。

综上所述,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在成长中的孩子和陪伴孩子一起再成长的父母!让我们,学会接纳,学会共情,在家庭这个最值得信任的地方,一起努力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吧!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儿路上遇见你


我们身边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比如我的同事。

刚消停2天,同事又开始抱怨了!

开场白:

1、“带娃好累,心力交瘁的那种累,料理家务和抚养教育足以拖垮任何一个自以为强人的女人,我怕我活不到他成家立业那天了!累死老娘了,以前发现有白头发心里发虚,现在担心开始掉头发了,我是不是老得太快了?”

2、“晚上看着写作业,我说你写作业不要听音乐,一心二用,能有效率?孩子说,子非鱼焉知我没有效率?,我说后半句不是焉知鱼之乐吗?孩子翻了个白眼,对我无语。”

3、“更气人的是检查作业,孩子直接让我签字,说我反正也看不懂,每次都不懂装懂诈他,说这道题好像不对,那道题好像步骤也错了,我承认数理化早就饭吃了,有些确实不懂,但我必须挑点毛病啊,不然孩子还以为我敷衍他”

4、“孩子说下个礼拜的家长会,让他爸去吧,让他爷去也行,我这火蹭的就上来了,怎么了?看不起你老娘了?孩子说,那您去了可别乱说话,上次家长会,我借您光,全校出名了,校长都知道我有一个孟母三迁式的伟大妈妈,全家为了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您出门说话能不能有点谱啊,”

5、“偷看过一次他日记,里面这样写着‘我的家庭可能就是他们说的原生家庭,就是不太正常的那种,爸妈都是好人,就是性格太坏,不尊重人,说话难听,对你好的时候好的不得了,不好的时候就非常病态了,听说原生家庭都有一个病态的孩子,不知道我是不是’,看完日记,我这苦心经营的当代孟母形象瞬间崩塌,转眼成了孟婆”

6、……

同事抱怨的时间很长,听过这些话的人都在自己或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因为我们也曾经这样抱怨过,据说这就是当下最流行的“原生家庭”的状态。

“原生家庭”好像是个贬义词,因为所有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都不幸福,都带着委屈、压抑等负面人格缺陷。

我试着在好友群里发起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结果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主角。每个人的内心都多少有些未曾释怀的阴霾,幸好,这些成年人三观在线、正能量附体,都有着强大的自愈、自燃的本能。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没有资格剖析别人的家庭,单独拿出来成为背锅的案例,把原生家庭的原罪对号入座,然后去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共鸣。只是想单纯的开导一下同事,安慰一位母亲。

我想,同事给自己和孩子的定位,可能一开始就是错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没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建立权威,她和孩子之间最开始就需要心理资本共融,否则只会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最近热播的《都挺好》,讲述就是一个原生家庭的生存状态。每个孩子成年后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原生家庭矛盾的反噬,这种反噬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无法根除。

原生家庭的过度的掌控,在孩子眼里不是关爱,而是绑架。当父母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和情感付出之后,只是向孩子传达了一条明确的信息“1、父母的感受很重要,你要全盘理解并接受。2、父母对你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嘴上说不要回报,你以为真的不要?3、原生家庭父母总会给孩子背上各种负担,并希望孩子化压力为动力,自我成功,自我成就”

有位心理学教授说过“解剖原生家庭的负面,其实就是自我反省、检讨的过程,核心内容就是心理资本的建立、争夺、打破”。

从孩子降生在一个家庭开始,父母就天赋神权获得了所有物质、精神上的支配权,但是原生家庭的父母,正在浪费或错误的使用这种权利。小时候,父母在孩子心中轻易建立起来的权威,可以轻易禁止孩子的行为,语言,让孩子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成长,但是随着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的成熟,早晚会明白他们也只是普通人,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一样束手无策,并不是小时候想象中的强大,令人崇拜。当父母的心理优势不再,那么随意支配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被打破,所以,在他们眼里,孩子不在是个听话的孩子,不是个好孩子了。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家庭”,心理教育资本需要积累,心理共融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

有人说解决原生家庭的核心只需要满足几点,1、物质上的需求的适度满足。2、保护孩子,免受身体上的伤害。3、满足孩子对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4、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5、做好道德伦理方面的标榜,才能有说教的资本。6、以个人修养现身说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最后,如果这些基本问题都满足不了,我们还能奢求孩子什么呢?


阳光语言矫正师


讲不出大道理,说说自己家。当了9年别人的爸爸。我爸性格比较暴,但是40多岁的时候还能公交车抓小偷。从小教育我总是和我讲道理,我犯错了也给解释的机会。这个优点我继承了,教育孩子一是讲道理,二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大多采取辩论的方式,有时候能给我闺女说哭了。我性格吸取我爸教训柔和了很多,但是还是性子直。这些也都言传身教被我闺女继承了,这个孩子也是说话直,不拐弯抹角,说实话这种性格我希望她以后在说话的时候改一改,委婉些,在社会上不招人喜欢,但是做事不能有折扣。教育孩子我也看过不少书,但是发现用在孩子身上实践很难。后期放弃,但是大原则就是孩子要善良,做人正直,这个是底线,也算是家风,善良的人我感觉不会吃大亏,至少我到现在没有。孩子也上辅导班,我和她妈把握大方向,一个是锻炼身体还能自卫学了跆拳道,另外就是从小和外教学了4年英语了,几个小朋友家庭培训班那种,教的也是口语和社交那种,这个是孩子自己都喜欢去。学过舞蹈和乐器,我希望她能提高形体和品味。但是后来她不喜欢学了2年也就放弃。

别人家的家长总说我闺女看起来比同龄人小,因为天天脸上挂着傻笑。但是我们家包括爷爷辈的都感觉还不错,以后的烦心事会很多,年龄小的时候多无忧无虑的多过几年吧。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保持善良的同时情商也慢慢增长,不打算要二胎,以后就要靠她自己了,所以性格上培养的也坚强一些。比如会走路开始,跌倒以后摔的不厉害肯定都不会去扶她,都是自己站起来。上了幼儿园以后去医院打针、抽血也不会哭,那个年龄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哭两下意思意思得了”“哭有用吗?能解决问题吗?”,从小礼貌和修养问题看得比较重,包括吃饭要等长辈,别吧嗒嘴,吃完饭筷子别放碗上等等,我从小也是这么被教育的,都发扬到我闺女身上了。上小学第一天我和我闺女说,如果下学家里人没来不要和任何人走,在校门口站老师边上或者站门卫爷爷身边,然后每次我闺女上学下学都和门卫爷爷打招呼,算是一年级开始他最早记住的孩子之一。

说说不好,性格这事肯定随父母,尤其父母强势的一方,孩子我也打过,其中一次是去北京玩她6岁在北京西站,甩开大人手就跑了。这次不光说教了,然后也揍屁股了。还是这一趟,老实一天第二天在天安门广场,蹲下取水瓶的空甩手跑花坛的护链里面去了,兵哥哥喊她出来还往里跑摆了跆拳道架势,也被揍了屁股。我感觉如果严重到打孩子,一定要当时就打,别隔了时间打,孩子会委屈,可能都忘了错哪里了。回来和我妈说这事,我妈当我媳妇面说我六岁的时候也是自己瞎跑在北戴河海边差点丢了,搞的我小尴尬。


小熊杰力米


环境塑造人,环境也造就人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人类,在与环境和空间的交互互动中,在塑造着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对环境的理解,从而再将这一理解与认知,加工抽象成自己对环境和空间的定义,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着自己生命的定式,生存的范式。


原生家庭与孩子的性格,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

家庭的生态,家庭的氛围,家庭的基调,逐步在孩子的性格上,一定会打下一个他成长建设的第一层基础地基,但绝不是孩子终生性格机械复制。

人类在700万年的看似漫长的演化中,其自我进化程度,人类自身物种的完整进化度,远不及我们厌恶的老鼠这样的物种,这仅仅是从生物演化角度,横向的平行对比,都是从单细胞物种,从海洋到陆路,经历着地球上各个时期的自我整顿和迭代,同样的环境,生态位差异着的一路下来,自然的选择和选择了自然,迭代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表现。

用这样的尺度视角去回望我们人类与别的物种的自然选择中,一直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塑造的的关系,再将这一相互塑造视角拉回到家庭这个环境与孩子性格形成的相关性来看,似乎可以推演出,其实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没有太大关系,人终其一生,也就百年,在原生家庭的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其实占比非常小,一岁以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与原生家庭,没啥关系,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学路开启,孩子的性格塑造,在孩子经历的人,事,环境中,才真正的形成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轮社会发展周期的背景下,这一诉求变得弥足珍贵。工业化时代的大发展,把对人的需要,扭曲成了去灵性,机器化的锻造,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我常说,按照现在的学习的要求和内容的灌输,只是在完成一个将人机器化的内容存储,靠刷题,反复考,训练一个人的应对考试的能力,有教无类的因材施教,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上,无法看见,也因为我们的教育人口体量过大。

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要给孩子找到能匹配其个性化成长的环境,条件。我们所有家长都需要,都知道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太少见有家长能主动的去探寻,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真实需要,其能力优势,其兴趣力的协同,其基础能力基础技能的个人储备,是否能实现对其进行调动,这恰恰需要家长们的注意,专注和洞察。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存在的晴雨表,更是孩子成长和生长的操作仪表盘,需时刻依托,建立自我的内部反馈。

孩子的性格塑造,身心健康,也取决于家庭周遭的相互沟通和情绪感染。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就是人在这种力量中,慢慢被塑造出来的。看清自己很难,唯有在与人相处,与事周旋中,才真能反观自照,才真明白自己孩子需要什么。


面向孩子——您私人的家庭教师


面向孩子


我的建议是:1.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但是不是决定因素。2.后天的教育与自我管理更重要。3.分享一下我自己。

1. 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但是不是决定因素。原生家庭很流行啊,这让我想起了原罪说。我觉得在孩子性格养成方面,原生家庭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性格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原生家庭进行的。你的父母的举止行为,思维方式,经济能力,交际范围等都润特细无声地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处理教给了孩子,从而塑造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我要说的是,这不是决定性因素,不是说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是什么样的,而是原生家庭会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产生潜意识里的影响。

2. 后天的教育与自我管理更重要。对于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印记与影响,如果是好的方面,那么恭喜,这些宝贵的心理与性格财富会助你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如果是不好的方面,也不用太紧张,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将这个影响控制在可控在范围内,并与这种影响和平共处地好好生活。这个就是后天教育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了。对于不好的影响,可以学一些心理学的课程,让自己在首先正确认识到心理。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字,回忆成长过程,将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与反思的过程。也可以看一些心理医生,他们更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3. 说说我自己吧,我大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心理学这门课程,它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开始在内心里回想我成长的过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既成的,哪些是我可以改变的,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家庭与父母,重新认识了我成长的过程,我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性格,当然这种思考也许是不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就是我有了孩子以后,从教育孩子开始,我开始思考自己从小被教育的过程,从而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自省,自知,与世界和他人和平相处,做好自我管理,心理成长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吧。

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对你谈情


因为太多的人可能会说一些理论的东西,那我就来讲一些实例吧。可能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

先讲一下我的工作环境,我的主业是幼儿园里面校医。我会接触很多的孩子,也会发现很多特殊的孩子。

当一些原生家庭存在有一些问题,那么生长在其中的孩子,尤其是从幼儿开始,他的表现就是不一样的。

第一,有问题的原生家庭的孩子,他会表现得比较精明,会有些“两面派”,会更加成熟。他比较能看得懂大人的眼色,也没有那种孩子所特有的天真。或者说他本来是有的,只是被消磨得更早了些而已。

他会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而改变对事物的一些看法。他画的画,所用的颜色,会和其他的小朋友有所不同。因为心理受到一些影响,他可能觉得,天空不一定是蓝的,太阳不一定是红的,人也不一定要成画彩色的。

他会比较畏缩,或者更加暴躁。会喜欢独自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孤僻、自闭。或者带有一些暴力色彩,会有攻击性,喜欢去和别人抢东西,喜欢去推搡别人。

不要看孩子很小,其实他们很懂。他们会察言观色。在家庭里面,父母争吵或者是父母感情不和,他们都看在眼里,会用他们很小的心去感悟。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女孩儿最终会长成她的母亲的样子,而男孩最终会成为他父亲的样子。”父母,亲人就是孩子到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

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深。像我们现在学校里,其实不乏有这样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而且不再少数。然后了解下来呢,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

当然,有人说,原生家庭的孩子不一定都会长成一个有问题的大人。

对,这一点我是赞同的。因为心理是可以调试,如果干预得好的话,孩子是可以被救赎的。但需要具备最简单的一个要素,至少要有爱。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但父母和亲人最重要。既然家庭已经存在问题了,那么,对孩子的爱不能因此而减少。

夫妻俩的事儿,不能迁怒孩子。有些事情。要尽量避开孩子。如果他已经受到影响,要让他知道,他是被爱的,这个真的很重要。

其他像什么,去做心理咨询啊,效果并不是很好。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很难通过自己的调试去解决心理的一些变化。他只能通过外在的一些环境改变和人的改变,来改变对事物的一些看法。

也有人说其实不要紧,当他们大了自然就懂了。其实不然,小时候存在的阴影,如果不早期干预,到大了,不会消散,反而只会记忆更深。

所以要让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话,那就是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一点拙见,轻喷……



喜愠


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有太大的关系了!

01

看到回答中有一位兄弟对“原生家庭”持否定意见,我想先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孩子也有类似小鸭子的“印随”行为,也就是天生爱模仿。父母,不管是行为习惯、性格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这“天生”的性格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

我想,原生家庭的说法从来没有笃定的说“生长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一生就这么定了”。

我的理解是: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慢慢接触外面的世界时的同时,也在接触家里没有的新思想。如果生活中没有遇到什么重大事件,或是什么人慢慢的影响你向上或是学坏,那这性格不会有太大的转变。

在我看来,很多描述原生家庭的言论和书籍,可以让已经受到过创伤的人先找到自己的伤口,直面问题,然后安抚自己的心灵,再原谅过去;也可以让家长总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古人讲究要区分嫡庶,可是庶子也可以是贤能的人;现在也有人重正史不重野史,可正史也有被皇帝修改的嫌疑……还有很多人区分什么学院派、不学院派,这个是本科考上的研究生、这个是同等学力考上的研究生,北京的、外地的,香港的大陆的等等。

听百家之言,才不会局限于一种观点,自己尽量保持头脑清醒、好好判断就好。

02

早期教养环境接触得最多的,不还是以父母为主导吗?

原生家庭确实是表达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的观点,但也没有忽视环境的作用吧?

不用“原生家庭”的说法?不过就是一个叫法而已!就像普通话管球叫“球”,英语管球叫“ball”。对于我这种小老百姓管用就行,谁管它叫什么?

下面让我们回归正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发展?

说到性格,我想这位家长一定说的是,心理方面的健康。

推荐几本书萨提亚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A.S.尼尔的《夏山学校》、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有理论,有小说,有母子之间的书信,相信看完以后,家长心中会有一个初步的答案。

即便不说萨提亚那套原生家庭的理论,说我们中国流传下来“言传身教”、“子不教,父之过”都在强调父母对还的影响很大。

教育孩子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什么睡前讲故事、管好自己的脾气、不打骂孩子、不对孩子撒谎、做善于沟通的父母、具备同理心等等。

这位家长可以多看看不同人的育儿书,取其精华,找到合适自己的育儿方式。没有买书之前也可以关注我看看我的文章哦!


南宁麦迪森


我们每一个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有人说,如果你想和一个人结婚,最好先去看看他的父母。

语言、行为、个性、还有思维模式多少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我自己,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还有一个妹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父亲心目中,他一直认为家里有一个儿子,人生才算圆满。从小到大,他这个重男轻女的观念从未在我们面前掩饰过。无奈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严,生儿子的念头被政策掐断了。此后,父亲一直郁郁寡欢,他一生充满着挫折,生活坎坷。总认为有了一个男孩,他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在他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而且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不被爱,不配爱。我很努力,希望事事完美,获得父亲的认可。在婚姻的处理上,我处理得相对草率,为家庭付出较多,存在感却很低,所以时常感觉到不快乐。在人际交往中,因为不自信也过于自我封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爱人的相处也沿续了父母的相处模式,敬重有余但缺乏亲密感。

和我同年的一位女孩,成长在一个经常得到父母肯定的家庭中,虽然她和我一样,学历不高,但是在工作和婚姻的选择上,她的表现自信很多,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要高很多。

我这样的举例或许比较片面,但是成长环境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态造成一定的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刻在骨子里的,很难抹去。

就算是后期通过自我学习,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也是非常艰难的。所以说孩子的童年,尽量给他们温暖,用温和的爱,积极正面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长宁妈妈谈育儿


您好,我是陈建,专注婚恋和亲子咨询。咨询公众号:心灵鱼。如果有情感和亲子方面困惑,欢迎关注私信我哦!


作为一个家庭系统,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而影响因素主要就是两点:

一是孩子的天生气质!民间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讲的其实就是先天气质的部分。每个孩子出生就自带父母双方的气质特点,或安静,或好动,或吵闹,或敏捷。这些都是先天的。心理学上的分类一般是四种: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即乐天型,冲动型,忧郁型和安静型。一个孩子生下来一个月以后基本就可以分别出来。


二是后天父母的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先天气质决定孩子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后天的塑造则让发展的方向定型。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同时出生的小老鼠,一只单独养,另一只与其他很多老鼠一起,等老鼠长大后,通过对比发现,单独养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明显低于和群体生活的老鼠,而且与群体同处后,仍然自己独处。后天的养育环境对大脑的发育和行为方式都有极大影响。同时,通过研究和一些报道来看,过度忽视,比如留守儿童,或者过度控制的孩子,相对有一定自主性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所以,如果帮助孩子健康发展,父母既要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这些是可以通过专业访谈和测评获得),也要注意后期的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这些既包括充足的生理营养,也包括充分的心理营养的获得!


您好,我是陈建,专注婚恋和亲子咨询。咨询公众号:心灵鱼。如果有情感和亲子方面困惑,欢迎关注私信我哦!


心理专家陈建


首失,在学院派心理学里面并不用原生家庭这样的说法。

第二,学院派心理学的提法是早年教养环境。

第三,对于全世界的专业的心理学人士而言,从来都不会认为原生家庭决定人的一生。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亲自做一个实验。

第一步,你去找一个算命的,只要他随便的学过一些中国古代的八字论命的书籍,比如《滴天髓》,《三命通会》,《穷通宝鉴》。他也能够把你的性格说个八九不离十。

那问题在于算命的怎么会知道你从小生长的原生家庭环境呢?

在算命的逻辑里面影响人最重要的是,你出生时候的太阳运行的时间。

第二步,你在网上找一些心理网红发的发的自媒体文字。什么家庭会伤人呢?中国人都是巨婴等等,你对照着自我一检查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是父母造成的。然后从那天起,你加入了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你按照心理网红说的方法开始一步步指导自己的人生。学着要活出自我,学着要释放攻击性。于是你的人生终于被你改造成了标准的原生家庭决定论。

第三步, 去网上查一查心理学专业的期刊和发表的论文。你需要查询的关键词为同卵双胞胎后天养育环境,情感遗传,结果你又发现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满意程度主要来自于遗传,即使双胞胎中一个人后天成为了大学校长,另外一个只是水电工人。但是他们对人生的满意度是相同的。于是你开始责怪,你爸不应该找你妈或者你妈不应该找你爸。

第四步,你再去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接受一个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对自己人生从小的成长经历做了一次梳理。这一次你更加惊异的发现,原来你小的时候是被保姆带大的,被爷爷带大的,被奶奶带大的,总之和你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和他们多。于是,你开始责怪,你爸你妈小时候没有请一个好的保姆。

在梳理人生的过程中,你又继续惊讶的发现,三岁在幼儿园里面,你被选中参加电视节目中国好宝宝。结果在电视直播的时候,跳舞的时候动作太大,你的裤子一不小心掉了,大家都在笑你。从此之后,你变得不爱上台不爱公众讲话,甚至有一些社交恐惧。你发现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你爸你妈选的幼儿园不合适你。

接下来你又继续惊讶地发现,七岁上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异性同学比你长的结实发育更早,他总是欺负你,你也不敢声张。也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里人。结果小学结束之后,你变得性格怯懦回避。于是你得出结论,小学阶段。分座位的时候运气不好,影响了你的一生。

接下来你又继续惊讶地发现,上初中的时候你被安排在了教室后排的座位。和一些不太学习的孩子整天在后面做恶作剧。你跟着他们学会了抽烟早恋打架,于是你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到现在烟瘾这么大,下班后喜欢约几个狐朋狗友吃烤串儿撸啤酒,结果这影响了你现在的婚姻生活。原来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

在接下来更令你惊奇的是,你发现,你的孩子怎么各方面都不像你们双方。你刚开始怀疑是不是医院抱错了,你还去查过基因。担心不是自己的孩子。

然后你又去对照小时候换过的八个保姆的性格,看看是不是和你的孩子一样。废了好大的周折把你在网上看的各种网红心理文章都对照了一遍,可还是没找到原因在哪?

这一次小明来告诉你,其实是因为你的小孩太早的接触手机。他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收到手机的影响。 他通过虚拟交往认识了很多,这一辈子都没机会见面的网友,他们一起帮助塑造了你的孩子。

上面的每一件事儿都足可以对你的人生,造成影响,那谁才是决定你一生的力量呢?

正统的学院派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因素是早年养育环境。

大家记住,早年养育环境并不等于原生家庭。这是网络上很多没学懂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常犯的错误。

早年养育环境包括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要素。这些要素,每一个都足以塑造人的一生。谁起的作用更大,主要看孩子更多的时间被哪个因素所占据。

最后小明想提醒大家一点,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变成影响孩子最重要的早年养育环境了。

而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每过十年都会发生重大的价值观改变。换句话说,人一生都在持续的变化着。把自己的今天归罪于小时候的父母。其实是那些贩卖心理鸡汤的网红们所想达到的目的。他们的这个原生家庭赚钱产业流程如下:

网红心理圈的常规套路,

在中国互联网混你不得不学的常识之一:

制造原生家庭危害论~~父母皆祸害~~中国人皆巨婴~~活出自我~~得到上贩卖的的心灵课程~~ 2019年制造新的焦虑~~熬制新的鸡汤~~得到上贩卖新的心灵成长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