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平时考的不错,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

燕子顺顺


孩子平时成绩表现不错可是一到比较大型的考试比如说期中、期末考试就会“考砸”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对此往往也是无计可施,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如何破这种情况,分析的不全面还希望诸位能够不吝赐教给予补充,谢谢。

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如下几个:

平时成绩来路不正,期中期末水平真实

没错,我说的就是作弊。

别以为孩子小就不会有这问题,“作弊”这事儿真的是“无师自通”。

我孩子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清清楚楚他就告诉我同桌看他的(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炒”和“作弊”这两个词)。

平常考试大多数情况不会存在监考很严格的情况,所以孩子“偷个懒”也有可能一直没被发现。

其实检验孩子的最好办法也很简单——你再给孩子找点题考考看,虽然题或有不同,但是也能看出来个大概不是吗?

当然,这事儿不简易给孩子捅破了说,万一孩子恼羞成怒了反而不好,我们只需要确认一下,然后重新评估、并且改变一下后面的学习方式即可——多加练习和考核会改善这个情况的。

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发挥

这事儿我认为分为内因和外因<strong>。

所谓内因指的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越是那种稳重的孩子越是容易出这个问题——想赢怕输,最重要的是担心考不好会丢人,会觉得对不起别人的期待,这个别人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父母,还可能是同学,甚至是亲朋好友。

而外因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上更多的时候都是给“别人学”的,他们也知道日常测试不是很重要,而且往往父母、老师也会表现出一幅“大度”的样子,但是到了期中、期末的时候则不然了,孩子们也会知道大家非常看重这个成绩,这种压力下发挥失常、脑袋一紧张不转了也是很常见的事儿。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自我反思一下存不存在,另外可以在期中期末之前仔细留一下孩子的情绪、身体变化,往往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情绪会比较低落,发呆、沉默的时候会比较多一些,总之会跟平常不太一样,还有就是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太舒服的情况比如莫名其妙的肚子疼……

这种压力是很危险的,如果确认孩子存在,那么家长务必马上解决!否则孩子一帆风顺还好一些,一旦磕磕绊绊的多了真的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大问题没有,“小毛病”不少

这个主要是一些习惯不好,比如书写太慢,比如“顺风题”没问题、“逆风题”心态瞬间崩溃,比如答题不规范容易跳步、比如计算基础不过关总是会出一些低级错误,比如错题不纠错放任不管,比如只顾着做难题、大题但是对基础概念理解不够全面……

这些问题有的大有的小,平常测试毕竟心态、时间各个方面负面影响会小一些,孩子可能表现的不够明显,但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中由于压力过大的情况则很容易会出现问题!不要总认为这是“粗心”、“马虎”的问题,其实不然,这些问题的背后大都是存在一些习惯问题的!家长可以多留意下。

考试难度差异较大,孩子基础好但是提高不够

这个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太大,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我孩子学校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日常测试成绩和期末成绩相差非常悬殊!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平常测试都是常规题,而从去年开始我们这里的期中、期末考试题难度直线上升!上升到什么程度呢?我就这么说吧,以语文为例以前平均分上90或者接近90分都不是问题,但是改革后的考试全班平均分也就七十多分而有的班直接就是六十多分!

这种情况下那些日常考的孩子纷纷“落马”一点都不奇怪。

反而是那些平常在基础知识(比如按课文填空、字词)上不扎实的,但是因为有大量的文学常识积累、阅读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高的学生会在这样的考试里异军突起!

而那些只是擅长“基础知识”的孩子们则纷纷落败。

别的不说,光是阅读题就能让很多孩子十分八分的起扣……而数学考试也是如此,多一道两道提高区分度的题目可能对有些孩子而言就会被拉开差距了。<strong>

所以这个问题虽然概率比较低,但是如果也跟我们这里一样的话,那么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未来的很多年知道高考都会是这个趋势。

复习出了问题

这其实是我最希望的原因!

因为如果原因是出在了“复习”上,那么这就说明孩子本身的能力还是很优秀的,那么后期注意科学的复习、巩固即可直接改善现在的表现。

这点我就不多说了,唯一要提醒的就是不要把复习都放在了考试前突击,日常就应该进行有计划性的复习。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我也见得比较多。接下来我根据我的经验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分析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还是只出现了一次,因为有好多家长或者孩子会把一次失误去无限放大,进而否定整个学期或者整个学年的学习成果。如果这种情况孩子只是出现了一次,很正常,平时学得好,题都会做,到考试的时候可能卷子难度稍微大一些,一两道难题做不出来,或者说卡住了,导致成绩不理想是正常的。我有个学生,数学成绩平时几乎115以上,每次月考或者周测基本都维持在115及以上,结果在初二的一次期末考试中,由于他们学校的整个卷子难度较大,全校都平均分也很低,他也考了一百零几,这种情况如果对孩子施加压力,只能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句话总结,出现一次就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经常在平时考试中成绩优异,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具体可能回事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孩子心理素质不好。有句话说得好,考试其实就是考心理素质。平时考试的气氛可能没有正式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气氛那样严肃,平时的月考或者周测都是在班里大家一起做卷子,孩子心理也比较放松,没那么紧张,一到正式考试,就会紧张,然后导致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

第二,欠缺知识的整合归纳能力。平时的考试都是某个单元的测试,或者某个模块的测试,具有针对性片面性,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一个模块的知识点掌握就能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一场综合能力的测试,会把之前所学的每个模块每个知识点进行柔和,有可能一道题会考到很多知识点,如果孩子无法把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那么考试中就会吃亏。

第三,受思维方式的局限。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活的学科,毕竟是一门理科,不像一些文科性的学科,背背记记就能考个差不多。有些数学题即使你做过,但如果稍微变换一下,有可能就不会了,甚至不曾记得自己是否做过这种题。这种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说白了脑子要活,就是不管题怎么变换我都能应对自如,怎么训练这种思维方式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题,多练不同类型的题,做完要及时对答案,查看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及时纠正,在下次训练时注意这种问题,坚持一段时间后,肯定有效果。

这就是我的看法,祝你学习更上一层楼!



数学其实很简单


孩子平时练习和测试,表现都很不错,但是一到大考就考砸。家长为此没少伤脑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呢?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1、心理方面的因素:压力太大

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美国射击运动员马修·埃蒙斯,天才射击选手。我通过直播看过他在奥运会上的两次表现,说实话,过程很精彩,结果很离奇。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在最后一枪之前,埃蒙斯已经领先第二名3环之多,金牌似乎已经挂在脖子上了。要知道,一枪追0.3环都已经非常困难,何况是3环的差距。

然而离奇的一幕出现了,埃蒙斯扣动了扳机,这几乎就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最后一枪,本来应该轻松、充满快乐的。毕竟他领先太多了,即便是对手打出10.9环,埃蒙斯也只需要一个8环就可以拿到冠军。然而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在2号靶位的他竟然打到了3号靶上!他瞄错靶了!

如果说一次这样的离奇失败还算是偶然,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埃蒙斯又给大家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次,同样是50米步枪三姿决赛,同样是最后一枪,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领先得更多,领先第二名有3.3环。也就是说,极限条件下,对手打出最高分10.9环,那么埃蒙斯只要打出7.7环就能夺冠。

这次他还会脱靶吗?答案是没有。

他最后一枪打出了4.4环的业余成绩,再一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顶尖选手,平时的训练肯定很认真,很勤奋,甚至是苛刻。但是在压力面前,像埃蒙斯这样的天才型选手依然会犯匪夷所思的错误。所以,如何面对压力,也是一项能力。


实际上,这不是个例。在体育届里有个著名的詹森效应。这来源于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他平时训练刻苦,成绩出众。但是遗憾地是,每次大赛他都无法取得好成绩,屡屡发挥失常,让人惋惜。


这给我们提示:如果内心觉得压力过大的话,往往越是大型比赛(考试),越容易出现低级失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解决之道】家长应该给孩子释放压力,淡化对孩子成绩的关注。除了自己减少提及孩子的成绩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执着于最后的成绩。毕竟,比起竞技场上的紧张,我们的考试还是相差甚远。至少,竞技场上是直接出现成绩,而我们的试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批改完成。

得失心太重容易导致发挥失常,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应该做到均衡。不可盲目给孩子灌输成绩决定论,否则即便是平时成绩很好,也容易考试发挥失常。

2、期中期末考查范围宽,平时测试考察范围窄

一般来说,期中期末考试的难度实际上要稍微弱于平时的测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平时测试都是刚学过的内容,一般孩子记忆都比较深刻。而期中期末考查的内容多,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全面复习,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对于思维不够灵活的孩子,没有总结归纳的习惯,习惯了死记硬背。这类孩子使用强记的方式来学习,对记忆的要求很高。因为记忆有个遗忘曲线,所以一旦考到学过比较久的内容,往往就容易出现错误。

【解决之道】家长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一定要给孩子做充分地复习。利用学习资料和课本,把知识点先过一遍。同时,平时也要注意及时做知识的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否则到了期末,很多孩子已经把学期初的知识忘光光,基本上属于又得重新学习一遍。

家长可以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平时收集错题和好题。

可能错题集大家都有做,但是好题集就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意识了。实际上,熟悉常考题型,就像是熟悉考试路线一样,一些经典的题型,我们平时要有意识的整理。这样考试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到底会考些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孩子对考试不重视,没有检查的习惯

很多孩子觉得学习枯燥,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学习。最典型的就是绝对不愿意检查,凭印象做题。如果你去分析ta的试卷,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因为计算错误,看错数字或者是抄错数字造成的。

因为平时测试的时候,对知识点的印象还比较深,对例题的记忆还比较清晰,所以可以完美避过这些考试陷阱。但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因为印象已经有点模糊,如果再没有细致看题,认真分析的话,很多小错误就会出现。

举个例子:老师刚讲过的例题,学生大多都能比较好的模仿。但是一旦过了一段时间再做一遍,很多错误就会出现。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简单的模仿,而不是真正地学会。

【解决之道】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需要调整孩子的学习方式。除了当时会做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重新再做一遍。而且,除了书面作业,家长还可以跟孩子玩互相当小老师的游戏。轮流给对方讲题,这样你就可以轻易地看出孩子哪些思维是错的,并且可以及时修正。

我们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大脑正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大脑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不稳定,非常活跃。家长也不能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也需要关系孩子习惯和智力发育方面的培养。

我记得很多家长经常为孩子没有考取100分而懊恼,总是抱怨每次都是因为简单地错误而丢分。当我问孩子考了多少分的时候,家长告诉我:98,或者99,就是错了一个计算题。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家长真没有必要焦虑,也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毕竟,追求100分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是硬性的标准。孩子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学习方法,这些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ta的自省能力和意识会逐渐增强,到时候自然会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和能力。遗憾地是,很多孩子已经在儿童时期就否定掉了自己,觉得自己无法做到,彻底地患上了“习得性无助”。


希望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底层素质,注重孩子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大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大人一味地规定和索取。

我是翼翔老师,关心孩子的教育!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孩子平时考的不错,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孩子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平时考试时都是只考一个单元的内容,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少,复习起来相对容易,期末考是考核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内容多,而且好几科一起考,这时候如果平时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一到期末考,科目多,知识点多,孩子无法系统有效地复习,有些知识点会混乱,因此一到期中期末考时就考砸了。

2、孩子心理压力大。每逢期中期末考,不仅学生紧张,老师紧张,常常是家长也跟着紧张。尤其期末复习时,复习资料多,作业多,而且一天好几张练习卷,家里有学生的家长应该都能感受到那种氛围,孩子们也很辛苦,一方面学习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也怕考不好会被家长骂。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家长的过度关注,紧张的心态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心里压力大,心态不稳定,就容易考不好。

因此,孩子在临近期中期末考时,重要的是知识点要系统地复习,哪些知识点自己比较弱的要加强,最好是平时整理一本错题本,把平常容易做错的题或考试时的错题整理起来。复习时可以把错题本里的题目再做一做,或者再做一些类似的题型,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时就比较不会再做错。

要让孩子放松心态,不要自己给自己太多压力,家长自己心态也要调整好,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考进前几名,要考多少分,否则怎么样。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更应该看重的是孩子的努力和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严格的教育也是要有温度的,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给予肯定,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和自信去面对考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试前一定要休息好。很多孩子临近考试前每天都加班熬夜复习,即使考试前一天晚上也如此,这样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睡眠又不足,考试时精神状态差,头脑不清醒,更考不出好成绩。因此保证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l家有学童l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下想到的就是——心态的问题。

无论是比赛还是考试,都会有这种情况,平时各种好,考试各种差,其实这都应该是心态的问题,压力太大了。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夸孩子的,是不是经常一句“你真棒!”“孩子真聪明!”来夸奖孩子,无论孩子哪里做的好了,都是一句“你真棒!”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各方面都很棒,不允许自己有一点不棒的情况,更容易在意别人的看法,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考试中遇到一点问题,会不会慌了神,造成发挥失常。

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错,说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错的,一到大型考试,心理压力就大,可能就因为平时考试不错,我们都认为孩子在大型考试中也能考取好成绩,父母或者身边的人会在无形中把压力带给孩子,当孩子感受到这种压力时,考试中难免紧张,难免出错。

当然也不排除大型考试的考题恰好是孩子不会的,当然这种情况很少。

所以,我们要想法不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夸孩子的时候,多说一句,指出具体夸的是孩子哪个方面。例如:这次考试好是因为孩子学习的时候用心了,作业按时完成了,一定不要夸是孩子聪明。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帮孩子分析,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不要让孩子觉得考不好是不应该的,让孩子知道这次没考好是因为不够努力。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孩子害怕考不好,所以应该是教育方法出问题了,让孩子心理压力太大。


快乐儿童ing


平时考好,期中期末考砸。这可能是孩子对于考试会感到紧张,调节不过来可能就导致考砸了。


可能一两次还好,但每次都这样的话,可能就会给孩子这样的一个暗示:又到了期中期末了,我一定会考砸的!


于是就真的考砸了。


所以建议家长要让孩子认清这点,找个能放松自身的方法,理性考试。


快乐生理期


我说一个稍微与众不同的答案:到了高中,很多学校只有期中,期末的考试卷是别的学校出题,不会漏题,所有成绩会普遍低一点;其他考试都是学校自己出题,而有的老师在校外给学生补课,会透题给自己补课班的学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补课。


瓦西德4


平时很多家长经常问我这个话题,其实,只要孩子愿意去学,愿意去听,那么老师讲的时候肯定能够听懂,但是,当时听懂并不代表我们就把该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了,听过之后要及时做类似题进行巩固,并且过个两天还要把类似题再看看,进行强化巩固,如果听懂之后不再去思考巩固,那么人的记忆是会遗忘的,等彻底遗忘了,再碰见类似题将会是作为新题一样出现的。


初中数学知识讲解


平时考的好,一到期中期末,考不好,那是大部分孩子平时考试抄袭偷看,因为只有期中期末,单个做,看不到,露出了真实成绩,也有个别心里素质问题考不好的。


健康---快乐


1,心态。

2,抄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