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习书法觉得进步不大,为什么长时间没练,提笔写字反而觉得有进步?是否有同感?

大秦名家书画


题主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明非常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感悟。



原因非常简单,就像我们吃饭需要一个消化过程那样,书法的临摹学习有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当时临摹的效果感觉好,并不一定就是真正掌握了,要在以后能够精准回想并书写成功才算真正掌握,做到了学以致用。临摹练习书法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坏事情。我们在当时的临摹学习毕竟还是感性认识多一些,类似视觉暂留。再者就是还没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思想意思中,甚至这时候还可能会出现些许疲劳感。如果在过了一定时间以后,遇到使用书写或练习、习作时,就会把过去在临摹练习中学过的字形甚至技法从记忆中调出来,不仅有新鲜点,而且还是记忆中最牢固的部分。这时候的书写才真正是独立的心挥手运,是自己的书写,发自内心的书写,不像当天临摹时的书写,还存在感性认识,而这时候的理解与认识是理性的,是更高一级的临摹学习。时间间隔以后书写过程,根据自己过去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书写,一是反映的是真正自己掌握书法技法的内容,二是还具有回忆式的书写,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说明学书者在不断扎实的进步。真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己所用,化古为我了。这时学习书法由机械的被动的临摹到应用与书法创作实践转换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时候书写的作品或文字,字字和字帖风格相仿,字字和字帖比对,点画结构气韵的相似度越大什么你对书法的临摹已经入门了。



当然这时候还是不能骄傲的时候,这时候的感觉进步只是自己在临摹练习以后产生新的审美标准以后的判断,不一定能够达到字帖一般的书写水平,仍然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强化对字帖上临摹练习甚至背临练习,以不断复习巩固临摹成果也还需要往更深的层次里去学习。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够修炼成功的。



翰墨书道


是啊,我也有同感!

我们常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练就好功夫,其实不对!我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是我练习单杠练不练不提高,后来跑了半月步,发现单杠提高了很多!后来画画和写字也是这样!

经过思考我明白了:一、很多东西需要门外功,整体功力,诗有诗外功,画有画外功,全面提素养,功到自然成;二、象做饭所有东西都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一边按规律用心,一边静等花开才是智慧;三、学而不思则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思考,如果只练从来不思考,什么是优秀的,什么是低劣的?走到错误的方向上用功,那才是南辕北辙!

凡事欲速则不达,学习书法也要循序渐进,一边提高审美,一边提就笔墨才行!


艺明书画


嗯,对,常常有这种感觉。但是刚开始写几笔或几个字感觉挺好的 ,慢慢又重回原样子了,这就是证明你只练好了几个字而已,并没有对整个书体正真的掌握,说明功夫不到位。练书法是件枯燥的事,不要觉得写好几个字就沾沾自喜,也并不必要写不好而灰心丧气,坚持每天练,肯定对某一种或几种书体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的。

从古到今,出名的书法家就那几位,所以放平心态,长期坚持必有所获,个人愚见,望批评指正。











雅宣书法


这个问题不难解答。第一,学习书法是一个过程,并非时间越长越写得好。当学习到达一个程度,剩下的要靠生活阅历来成就。

第二,你经历越丰富,心灵的积累就越丰厚,写字不在是写字,而是在写自己心情,到达一定的高度和沉淀后,你写的不在是心情,而且心境,这个境界越高你的成就就越高。

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有过一段烦恼的人生过程,其实,当时他那时候的字也是相当了得的,但是他就是不满意。晚上睡觉他抱着自己的妻子左思右想睡不着,这让她的妻子十分不悦,于是说:”你抱自己的体,不要抱我的体啊”。这时,王羲之恍然大悟,是啊!我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呢?后来,经过岁月的洗礼,他真的成就了自己书体,成为伟大的书法大师。





拉比文创


我也有同感!书法同其它艺术(文学,绘画,装修)一样,最重要的是构思,心中有好书法,笔下才有好书法。构思组成书法艺术美感的三大要素:整体布局,字形,笔画。然后才是用笔技巧,用笔技巧不熟练,构思也无法充分体现,而用笔技巧可以通过勤于苦练,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可以完成字数不太多的书法作品。

构思才是书法的灵魂,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整体布局的构思,字形的构思,笔画造型的构思,这些都不是动笔练出来的,而是用脑想出来的。学书法者即使搁笔多年,由于他爱好书法,他仍然欣赏了许多优秀书法作品,有书法艺术灵感者会加以融汇贯通,在他心中早已有书法,再动笔勤以练习,用笔技巧掌握,则好书法作品生矣!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书法爱好者搁笔多年,重练书法反而觉得进步。


炳钦硬笔书法创作室


大多数从艺术的书家都会有如此感觉,练习书法,并不是一定要每天重复练很多,错误的重复不是功力,间歇性练习,虽然会觉得练习少了,但潜意识里会因关注书法而不断补充知识,其实已经在进步了,这过程体现在读、悟、变的积累!

读,爱书法的人,自然会日常通过书本、媒介等观赏碑帖,这本身是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是平时没感受到,经过一段时间后,就突然会感觉进步不少。

悟,爱一行习一行,平时会不经意的去思考和分析,时间久了,进步就凸显出来。

变,每个阶段,阅历、知识、审美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动态变化,再拿起笔时,心手合一,就会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和进步。


艺连连


确实有同感,而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同样的感受。

我觉得这主要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积累沉淀的过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每一天都在努力,每一天都在一点一点的进步,每天比前一天好一点,因为每天的进步都是以昨天的状况作为参照物,而且你又沉浸其中,非常迫切的想自己写的更好,你的期望是很高的,所以就很难直观的感受到自己每天微小的进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跳出练习的状态,暂时停止了身体机械式的重复练字动作,但是你的大脑一到练字这个点,会自动的延续思考,也许你感觉不到,也许你感觉的到,因为你这休息期间,碰到一些事情,会条件反射性的联想到书法上去。积累加沉淀,突然开窍,就仿佛自己一下有了进步。

我感觉最深的就是数学和英语了。

数学的一些题目,有时候天天做,但是同样的题型,改变一些条件,就又做不出来了,还必须对着例题参考才能做出来。但是有几天做别的题目后,又碰到之前的题目,就突然好想打通任督二脉一样,融会贯通,一下子就做出来了。

还有英语刚开始的时候,也在不停的背记单词,但是总是觉得阅读理解还是有很多看不懂。觉得背单词还是没什么效果,还是得去记语法。可是语法也没背几天,突然阅读理解就大部分能看懂了。

其实我觉得这都是因为我们在为一件事情努力的时候,想获得成功的心太迫切了,从而忽略了自己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总觉得自己和目标差距还太远,下意思的否定了自己的进步。

其实,我们一直在进步,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无他,唯手熟尔!


磐石底座


这种情况我感觉也是正常,经常写还感觉没啥进步,其实自己正在进步,这和行走与赛跑道理相似,漫漫走路会感觉不出路,但他始终是向前的,而赛跑是在几秒钟之内却能跑出百米以外,而且效果很明显。以上所说的意思也许你能看懂,但愿对你内心的疑惑会有帮助。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常言道:“漫工出巧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确实有道理。最后:送你一句格言:“

多读智慧自广,勤写笔下生花”。祝朋友更上一层楼!。


知足常乐199979888


怎么写好行书呢



大沙田光明


其实书法学习也有一个进步的“阵痛期”,这再学习书法的初期尤为明显,你学习了一段以后,你发现没有进步,暂时停下了一段的练习,但是这段时间你虽然没有练习,到但其实是在无形中进行消化,等到过一段时间内化于心了,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再来学习反而进步了,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