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陳麗雲:用愛播撒希望 真情澆繪七彩雲

赫山區陳麗雲:用愛播撒希望 真情澆繪七彩雲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唐暉)"良心做教育,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幸福,收穫成功。"——這是陳麗雲老師的座右銘。在益陽市高新區梓山湖畔座落著一所年輕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益陽市赫山區梓山湖學校,校園生活中,經常出現在同事、家長、學生眼簾的陳麗雲老師,沒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壯舉,只有著她默默耕耘著這一方用愛播撒、澆繪著的點點滴滴。她從教26年來,對教育的那份認真與執著、對學生的那份愛心與呵護,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教書育人的平凡崗中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愛生如子,無微不至

"親其師,信其道"她始終堅信愛的傾注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源泉。在她眼裡,每當學生們向他投以渴望求知的眼神的時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愛的囑託。2010年,她所任教的高中學校高三班的有一名體育生黃濤,足球二級運動員的資格讓他在高考目標中有很大優勢,但是最為苦惱的學習 "軟肋"—英語科目使他經常焦慮不安,陳老師看準時機,一詞一句的幫助他過關,爭分搶秒地陪他奮戰了一百多天,孩子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事後,家長用禮金表示謝意,她沒有忘記教師的誓言,"孩子的成功是我最大的收穫。"婉言謝絕家長好意中深情表示。果然不負所望,黃濤現已成為一名國家足球一級教練序列中最年輕成員。

26年來,陳麗雲先後擔任著高中英語、班主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和初中九年級英語教學把關教師這些重要的角色。她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因學生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的差異而歧視或偏愛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孩子們說陳老師的愛無處不在,都願意在日記裡向她傾訴自己青春期的困惑。梓山湖學校地處城市開發地段,面對城市化發展,留守兒童情況日益突出,孩子們的成長時刻牽動著她的心。英語課程作為初中畢業科目中最起眼的"短板",也成為眾多學生前進中的"絆腳石"。為了孩子們的有效提高,她經常藉助教學過程開展各種類型的英語主題沙龍活動,多方面與學生溝通,關注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詞句綜合提升情況,甚至延伸到生活中的交流。她的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她,私下裡都稱她為"陳媽"。

今年2月,她正在教室裡利用下課空餘時間補充一下作業,一個叫阿娟(化名)的同學受情緒影響,一不小心從座位上伏倒下來。事發突然,同學們很慌亂,陳老師心裡很著急,但表現卻很鎮靜。疏散學生們後,她靜靜守候在阿娟的旁邊,待學生情況穩定後,親自扶她進辦公室她洗臉,抹掉身上的汙物,然後揹著孩子坐上自己的車送到醫院。所幸孩子無大礙,通過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後,對她更是關愛有加。在陳老師的細心呵護和情感溝通下,阿娟英語成績突飛猛進,在調研考試中勇躍班上優勝者行列。

愛校如家,全力以赴

學校就是她的家,她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這個大家庭裡了。"學校的教學工作是她的生活最看重的一部分,只要是她定的目標,她都全力以赴。"這是學校領導、同事對他的評價。2017年4月,是她最難熬的黑色四月,丈夫因參加單位扶貧工作勞累過度引發心肌梗塞,兩根主動脈受阻,在市中心醫院搶救治療,她每天醫院學校兩頭奔波,身心負擔可想而知,但是她總是故作鎮定準時來到課堂,面對學生的知識點耐心釋疑,換回舒緩身心的張張花季笑臉。同事們開玩笑說,你何必這麼拼?她輕描淡寫地回答:沒事兒,習慣了! 2018年1月,上課鈴還未響起,總是提前候課的她捧著學生們厚厚的作業行走在教室途中,迎面跑來的學生剎那間將她重重撞到地上,額頭青腫、手肘劃了一道口子血流不止,反而面對失措的學生擺了擺手,她不顧傷痛,硬是強忍著傷痛上完課程。正因為她的敬業與奉獻,在連年的抽考、統考以及各類考試中,所授班級英語科目屢屢斬獲佳績,本人也榮獲眾多讚譽。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

"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我從小的願望"這是陳麗雲多次提及的。教師夢,從小在她心底萌芽。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服務在基礎教育一線奔走。工作紮紮實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從教以來,沒有因為私事缺過一天課,堅守講臺,與學生廝守,與學習為伴。工作之餘,時刻不忘給自己充電。對待專業、她對自己的要求是精益求精。一有空閒,她自動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主動承擔教學新理念磨課任務,與年輕教師分析課堂的成功與不足。由於她的刻苦鑽研,她的英語課堂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歡。本來懨懨欲睡的學生,一看到她來上課了,頓時個個滿血復活,精神抖擻。先後在2006年和2009年代表市二中參加全區高中英語學科會作經驗推廣發言。多篇論文和輔導多個學生在全區創新教學比賽一等獎和在國家級教育報刊、競賽中折桂。

湖光盪漾,那是師者的不懈;春花律動,那是師者的喜悅。當愛的述說在陳麗雲老師的教育生涯中翻過第二十六個篇章時,這位平凡的基層教育第一線教師,其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宛若碧雲峰腳下資水銀城,潤物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