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工資1000一天,讓你在沒有網絡手機電腦的大山裡做森林管理工作半年,你願意嗎?

一起搞笑咖


這是一本修煉身心的哲理書,一本根除無可奈何的治癒系讀本,讓你欣然接受人生中那些即使盡心竭力地改變,卻仍舊留下的無奈!

本書圍繞人該以何種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無奈為主題,用通俗、充滿哲理的語言剖析在社會環境、人際關係影響下的種種心態、性格,將人們的心理脈絡抽絲剝繭,清晰地展現眼前,也使人清醒地意識到——只有淡定成熟的心態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後一把鑰匙。

它教你真正讀懂自己,看清世界的守則,掌握心底的指南針,將人生的彎路走直。人生難免被無奈所擾,讓我們淡定地調侃,樂觀地自嘲,給生活一個大大的露齒笑。

第一章 世間有太多無奈,做人要學會看淡

周國平說:“人生有千百種滋味,品嚐到最後,都只留下了一種滋味,就是無奈。我們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隨同人生一起接受下來,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心中才會坦然。” 人生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很多時候,要懂得放下心中的苦惱和執著,欣然接受那些我們盡心竭力卻仍舊無法改變的無奈。...

一、人生百年匆匆過,從容淡定才幸福

(一)

人生只是路過。淡定的人不是沒有無奈,而是看淡這一切,固守著自己所謂的幸福,自在地生活,簡單地快樂。因為人生的幸福原本有限,它不在於各種外在條件,而在於你是否善於享受生活的樂趣。

每個人似乎都這樣感慨過:“生活實在太無奈了!”每個人似乎都這樣抱怨過:“幸福為什麼不肯眷顧我?”每個人也都這樣期盼過:“美好的生活請快點來到吧!”但你是否想過究竟怎樣才是最好的人生呢?

有這樣一則廣告在網絡上流傳甚廣,曾感動了無數備感無奈、被生活推著往前走的年輕人。

她是一個女孩,在公司裡,就像便利貼一樣,人人都可以將它撕下來用,用完就被隨手丟到一旁,那樣默默無聞,那樣卑微渺小,那樣無足輕重,但她卻有個超級好心態。她說:這樣最好,能者多勞。

朋友們搞聚會,她被找去湊數,做一個可有可無的陪客而已,但她卻能安慰自己:這樣最好,人緣好,又可以吃得飽。

她的存款不多,卡上的數字連一個床腳都買不起,但她笑著說:這樣最好,不怕金融海嘯。

她男朋友的車子沒人家好,偶爾還拋錨,但她很善於自我解嘲:這樣最 好,一起散步回家,感情更好。

是的,自己認為最好,那就是真的好。幸福是什麼?幸福是靠自己感受的,不是靠別人描繪的。所以有人說:如果我們只追求幸福也就罷了,但我們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想去追求比別人更幸福。

(二)

唐伯虎有首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生命如此短暫,世間那些所謂成功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虛相啊!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和享受,讓生活多一分快樂,少一點憂愁和煩惱。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的事,然而那些我們怨恨的、計較的、爭辯的事情,真的重要嗎?為何不能笑著面對呢?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愛人、親人、朋友、同伴、導師,然而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夠陪我們一直走下去呢?他們只是我們人生中匆匆的過客而已。人海茫茫,不論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過,還是無意中的一次對視,抑或是人來人往中的一次相逢,都是一次難得的緣分,都應該珍惜。但當緣分過去,我們也不必執著。只有適時地放手、恰好地轉身,才是淡定之人應有的選擇。

馮侖講過一個關於“人走茶涼”的故事。他在一個單位負責的時候,單位給他配了一輛車和一個司機,因為跟司機經常打交道,也算是一個朋友。後來他落魄了,但還是習慣坐那輛車,結果司機把他拉到政府門口,對他說:“你已經不是領導了,下車吧。”就把他趕下了車,馮侖只好坐四毛錢的大巴回家。後來他做股票發達了,司機又來找他套股票的信息。一般人心裡肯定都接受不了,但馮侖冷靜了下來,甚至還幫他買了股票。他認為司機作為一個打工的,要巴結兩百多個領導,不容易,你走了還巴結你,累不累?他天天開車拉著一個不是領導的人,別的領導怎麼看?所以說領導一走,茶就趕緊涼,新領導來了,再抓緊沏新茶。如果舊領導再回到這兒,他再臨時沏一杯茶,他不可能也不會把茶一直熱著。

人走茶涼,換人換熱茶,這是人生經常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人想不開,看不透,痛恨這些人情世故。可是,人生的因緣際會確實如此,一路相逢,一路告別。身邊的圈子就那麼大,人的精力就那麼多,除卻保持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一二知己,其餘那些路過的人和事,過去了就過去了。縱使面對人走茶涼,你也要寬容,這樣彼此在社會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生活為什麼無奈?只是我們執拗著不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活著而已。想要擁有的越多,害怕失去的就越多。

(三)

既然世界是變化的,萬事萬物不斷更新,那麼,我們也要不斷推陳出新,勇於接受改變。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個國王做了一個夢,醒來之後卻忘記了夢中的先哲對自己所說的參透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話。於是國王命令大臣們猜測夢中的那句神秘的話是什麼。冥思苦想之後,終於有一個大臣想到了,那句話便是:一切都會過去。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自己會被許多苦惱和小事情所困擾,既搞得自己心神不寧、毫無鬥志,又會使自己每天都籠罩在悲憤鬱悶的氛圍之中。生活中有太多無奈,我們可能無法去改變,也無力去改變,但如果我們真的懂得“一切都會過去”,那麼我們每天都能有個好心情。

生命是一個不斷飄移的過程,你我所路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也許都將成為驛站,成為過客。

人生路上,我們總是要為錯過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感懷,為自己沒能抓住想要的東西而悲傷。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留下一些痕跡。我們渴望被別人接納、被社會認同,渴望闖出一片獨屬自己的天空,渴望踏雪留痕、飛身留跡,不過世事總是無奈的,我們常常難以如願。

我們看懂了已經擁有的緣分,卻看不懂世事變化無常,看不懂自己的即將前行。蝴蝶自在而飛,原本就不是為你翩翩起舞,而你原本也不是美麗蝴蝶的追尋者。人生的相遇往往不過是無意中的一次交集,我們既然懂得了相遇,也要學會忍受別離。人生在世,茫茫然地走上一遭,任它有千般的無奈,我們只需要記住:生命是用來走過而不是用來停留的。

有首歌叫做《瀟灑走一回》,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悠悠天地,縱使滄海桑田,縱使世事無常,我們不妨從容地走過,淡然地面對。我們匆匆而來,也匆匆而過,走得好與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走過,並且能夠堅持那一份灑脫和淡定。

二、接受不幸往往是尋找幸福的第一步

(一)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都應該努力接受不幸的現實,做你環境的主人,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有個職員因為家庭條件比較艱難,所以一直都很努力地工作,希望自己的出色表現能夠引起老闆的注意,有朝一日能夠得到賞識和重用。根據工齡來講,他已經是一個老職員了,不過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沒能被提拔上去,眼看著新人一個個都走到自己前面去了,他自己也覺得很有壓力。

在最新一次的幹部評選大會前,他的呼聲一直最高,他也興沖沖地向妻子提及了此事。但沒想到,他最終不幸落選。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失敗了,他覺得自己沒臉回家面對妻子和孩子。他曾經期待的幸福生活,在最接近他的時候無情地離他而去了。面對這一切,他絕望無助,幾乎失去了繼續奮鬥的勇氣。

是的,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有一個信念應存於我們心中:無論是怎樣的不幸,我們都擁有戰勝它的能力。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得到更多,我們希望自己很漂亮、很富有、很有才能,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但人生從來都不會天遂人願,世事多是無奈。而世界往往給了我們兩種選擇,要麼去適應,要麼去改變。每個人都想著改變世界,不過卻總是有那些不可以左右和控制,以及不能任意改變的東西存在。我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是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還是該作出妥協。

我們總是認為生活讓我們變得無奈,甚至被推入了絕境。但事實上,在看似無路可走的境況中總有前進的方向。不論願意與否,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接受降職,接受減薪;接受病痛,接受傷害;接受失戀,接受離婚;接受不想要的東西,接受不想見的人。然而接受苦難和無奈並不意味著痛苦和不幸。生活總是反轉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有什麼好事會發生。

(二)

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中寫道:離職了,但因此能完成嚮往已久的旅行;離婚了,但因此整個人充滿能量。別人眼中的失敗,可以是你自己認定的成功,反正成功有很多樣子,會煮麵,會勸架,會踢球,都是某種成功。我們不必因為厭惡大眾對成敗的定義,就負氣說人生根本沒有成敗之分,我們可以為自己建立成敗的標準。

人若想要得到幸福,首先應該懂得放下那些能夠放下的痛苦,而痛苦常常來自我們對於生活的無能為力。所以與其痛苦地面對那些不可改變的事實,不如笑著去接受,給自己的心情一個放鬆和適應的機會。有位哲學家曾經這樣祈禱道:“祈求上天賜予我平靜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事;給我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並給予我分辨此二者的智慧。”

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乎在大火中化為了灰燼。等大火被撲滅之後,一家人都頹喪地望著幾乎半是廢墟的房子,臉上盡是不知所措的哀傷。可是商人卻似乎不怎麼傷心,火一撲滅,他就跑去別苑休息了。

家人被商人漠不關心的態度弄糊塗了,那可是他奮鬥一生的錢財和資產啊!如今幾乎毀於一旦,他竟然還有心情去睡覺,很擔心他是不是被災禍嚇亂了心智,於是便試探地問商人:“大火燒光了家財,你為何還能睡得這般開心安穩?你傷心難過的話就說出來,可不要藏在心裡!”

商人悠然地伸了個懶腰,淡淡地說:“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哭著笑著都是一樣,何必太過計較呢?錢財是我辛苦賺來的,沒了雖然心疼,但我也知道,我還能再賺回來。既然傷心也是於事無補,不如安定心神,休養生息,儘早著手進行重建工作。”

(三)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寺院的廢墟里一直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這樣一句話:“既已成事實,只能如此。”生活也會和我們開玩笑,也會讓我們無所適從,既然木已成舟,不可更改,那麼不妨試著去接受這個已成的現實。人生儘管頗多無奈,但是生活總是要繼續的。原先的那一條路既然不能暢通了,那麼也應該及時改變自己的路線,在下一條路上繼續前進,而不是坐在閉塞的原路上兀自煩惱。

河蚌的腹內容不得沙子,沙子一旦跑進它的腹內,它也取不出來。然而河蚌卻能夠迅速適應沙子的侵犯,並將其磨鍊成為寶貴的珍珠。人生也應該如此。當生活帶來不可規避也無法改變的痛苦時,我們要懂得及時改變自己,懂得去適應生活,並換個角度和方式去看待生活,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我們改變不了春華秋實,改變不了夏炎冬寒,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每個季節中找尋到獨特的快樂和美感,只要我們先懂得如何去適應節氣的變化,只要我們願意融入到四時的變化當中去。很多時候,生活都為我們設置好了一切,有些順乎心意和興趣,有些則讓人無奈且難以抗拒,但是我們不能一直為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而苦惱,也無須為一個不可更改的結果而黯然神傷。改變不了世界和生活,那就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人要懂得隨緣。我們應該懂得如何順應生活,懂得如何去把握生活的緣分,這樣才能如魚得水般地生活。生活有時候是殘忍的,但真正痛苦的是我們不願意讓受傷的自己作出改變。人生在世,既要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也要有胸懷去接受那些不可改變的事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運命和命運,運命是主動改變生活,而命運是不可控制和把握的那一部分。

做人不要總是執拗地堅持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有時候,換個方式去看待生活,生活也許會更美妙。一個人是否快樂不是由自己的生活狀態、生活條件決定的,而是由自身的心態決定的。內心快樂灑脫的人,他們能夠適應最殘酷、最無奈的生活環境,即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因為接受不幸往往是尋找幸福的第一步。

三 淡看人生起起伏伏

(一)

在自然界,千帆過盡,繁華落幕,草木山川枯榮自如,開到荼靡花事了,只剩下水天一色;在我們的內心,千金散盡,光陰遠逝,生命由薄變厚,由厚變薄,有如煙花盛放,一剎繁華,一剎寂寥,終成過眼雲煙。面對人生起伏,大地與生命是如此相似。

一位難出新作的著名演員無奈地退出了演藝圈。退隱後的生活恢復了普通人的平靜,但離開了舞臺,離開了大眾的視線,離開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生活顯得非常無聊和單調。每當想起從前的種種風光,難免覺得今朝實在太過落寞,他不甘心自己變成一個平凡的人,卻又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自己再也無法回到黃金歲月和人生的巔峰了。

百感交集的他不久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日漸憔悴。周圍的人無論怎麼規勸都無濟於事,他接受不了人生巨大的落差,根本聽不進去。直到有一天,他的母親慈愛地看著他,回憶道:“你剛出生的時候,那麼小小的,沒有任何名氣,也沒有很多人關注你,可那個時候你總是笑得像個小天使。現在的你是在為什麼而難過呢?你只不過是重新走回了原點,並沒有真正失去什麼啊!出名以前怎樣過日子,現在就怎樣過日子……”一個窮人從來就一無所有,所以心中能夠非常坦然,但是當他突然間變成富豪後,反而會害怕自己變回從前的模樣;一個從來不曾有愛的人,往往對於愛與被愛不會牽腸掛肚,但是當他得到一份美妙的愛情後,就會擔心自己很快會失去這份愛;不曾相聚的兩個人,各自都能夠活得很開心,但是當他們某一天相遇時,又要為分別的事傷懷。人生不是害怕自己一無所有,而是擔心自己得而復失的無奈。“未得到”與“已失去”,是夢想與現實為人生合奏的終極交響曲。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其實,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心無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刻意掩飾自己,不勢利逢迎他人,不做偽君子,就可以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我。如此這般,人生就算失意,也會無所謂得與失,坦坦蕩蕩,真真切切,平平靜靜,快快樂樂。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一家有各自不同的難言之隱,苦樂自知。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無論朋友或家人,相遇是世間有限難得的緣分,要珍惜這種得之不易的機遇。

厚德才能載物,沒有寬厚的胸懷和仁義的道德做支撐,所得到的財富只能給自己帶來災難。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在世一切都有定數,勉強不得,過於勉強只是跟自我過不去。

(二)

行得春風,方得春雨。人生一切是造化。人生是由酸甜苦辣所組成,我們喜歡歡樂,卻無法拒絕苦難。倘若沒有苦難的對應存在,如何知道珍惜歡樂的價值?自然而然,人生隨緣,淡定從容,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人生不過是一場寂寞的煙花,越是燦爛奪目,越是要體味寂寞和無奈。我們享受到了煙花的絢麗綻放,卻常常不願意承受煙花綻放後的落寞;我們享受過青春的激情,卻常常無法面對青春逝去後的無奈;我們品嚐到了愛情的美妙,但卻害怕見到愛情蒼老後的模樣;我們習慣了繁華的幻影,卻擔憂著繁華過後的蕪雜和虛無。

生活告訴我們,人不可能永遠擁有而不失去,有得便會有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好的東西似乎總是容易逝去,所以我們總是一方面帶著美好的期待,享受著生活,同時又在為失去時的無奈而憂心忡忡。其實,生活註定要如此:雪花飄飛得再優美,最終也要融化成水;花兒開得再豔麗,也無法避免碾落成泥;潮水來得再波瀾壯闊,也會有落潮時的寂靜。人生亦是如此,,往往對於愛與被愛不會牽腸掛肚,但是當他得到一份美妙的愛情後,就會擔心自己很快會失去這份愛;不曾相聚的兩個人,各自都能夠活得很開心,但是當他們某一天相遇時,又要為分別的事傷懷。人生不是害怕自己一無所有,而是擔心自己得而復失的無奈。“未得到”與“已失去”,是夢想與現實為人生合奏的終極交響曲。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其實,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心無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刻意掩飾自己,不勢利逢迎他人,不做偽君子,就可以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我。如此這般,人生就算失意,也會無所謂得與失,坦坦蕩蕩,真真切切,平平靜靜,快快樂樂。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一家有各自不同的難言之隱,苦樂自知。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無論朋友或家人,相遇是世間有限難得的緣分,要珍惜這種得之不易的機遇。

厚德才能載物,沒有寬厚的胸懷和仁義的道德做支撐,所得到的財富只能給自己帶來災難。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在世一切都有定數,勉強不得,過於勉強只是跟自我過不去。

(二)

行得春風,方得春雨。人生一切是造化。人生是由酸甜苦辣所組成,我們喜歡歡樂,卻無法拒絕苦難。倘若沒有苦難的對應存在,如何知道珍惜歡樂的價值?自然而然,人生隨緣,淡定從容,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人生不過是一場寂寞的煙花,越是燦爛奪目,越是要體味寂寞和無奈。我們享受到了煙花的絢麗綻放,卻常常不願意承受煙花綻放後的落寞;我們享受過青春的激情,卻常常無法面對青春逝去後的無奈;我們品嚐到了愛情的美妙,但卻害怕見到愛情蒼老後的模樣;我們習慣了繁華的幻影,卻擔憂著繁華過後的蕪雜和虛無。

生活告訴我們,人不可能永遠擁有而不失去,有得便會有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好的東西似乎總是容易逝去,所以我們總是一方面帶著美好的期待,享受著生活,同時又在為失去時的無奈而憂心忡忡。其實,生活註定要如此:雪花飄飛得再優美,最終也要融化成水;花兒開得再豔麗,也無法避免碾落成泥;潮水來得再波瀾壯闊,也會有落潮時的寂靜。人生亦是如此,可以享受快樂,但也難免要忍受失去時的苦楚。

由生到死,由有到無,由得到失,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歷程,誰也無法輕易逃離,誰也無法輕易迴避。我們害怕死亡,但死亡不是生命的流逝,而是因為走出了時間;我們害怕失去,但失去了也不是一無所有,那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放下。總有一些東西註定要在擁有時失去,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會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面對剎那芳華,我們又何必心碎?

有人評價張愛玲說:“只有她能夠承受得了煙花般盛大的生命,卻又如煙花般一世孤寂。”人生也是如此。我們總是對生活患得患失,然而這樣的人生實在太累。人生有得便有失,我們何必斤斤計較?花有開謝之期,人有聚散之時。煙花並不那麼寂寞,寂寞的是人心。心靜之人無所謂得失,煙花綻放過,自己也曾擁有過,這便足夠了。人生並不是擁有一切才會完美,只要在擁有時好好把握就已足夠。正如泰戈爾所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人生無須太過執著:當站在萬人的舞臺時,要享受觀眾的山呼海嘯;當站在無人的舞臺時,也要享受一人時的片刻寧靜。人生遇夏則如花般絢爛,遇秋則若秋葉般靜美。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痛苦和煩惱,是我們太過執著於所得到的東西,所以也難免要為什麼時候將會失去而憂心。人心淡定處,便沒有什麼得失,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無奈和煩惱。

人生猶如一首歌,音調高低起伏,旋律抑揚頓挫;又彷彿一本書,寫滿了酸甜苦辣,記錄著喜怒哀樂;亦像一局棋,佈滿了危險,也撒遍了機遇;恰似一條路,有山重水複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坦途;如同一條河,有時九曲迴腸,有時一瀉千里。人生的起起伏伏是自然也是必然,與其黯然神傷地哀悼過去,不如怡然自得地享受當下。當你足夠淡定,就會曉得曲徑通幽處的美妙。哪怕只有一次美麗的綻放,也是一種幸福,我們又何必讓這種幸福成為一種無奈的負擔呢?

四 失去是人生的一次精煉

(一)

人生苦短,要來的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只要你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那麼枯萎的必然是被淘汰的,得到的就是最好的。而在這得失之間,那些令你痛、令你恨、令你無奈、令你終生難忘、刻骨銘心的經歷,也都是你的收穫。

每個人都害怕失去,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往往會顯得異常脆弱。有人因為失戀而遭受重創,生活從此像陷入泥潭一般,一蹶不振;有人因為丟掉了工作而心灰意懶,感到前途渺茫;有人因為失去了心愛之物而絕望悲傷,難以自拔。我們最在乎的東西,也許會在頃刻之間便被生活無情地帶走,讓我們在無奈的人生裡迷失,在得失之間痛苦不堪。

為失去的東西而痛苦,是人之常情,但是,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常常為自己失去的東西遺憾,後悔,不甘。我們渴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更順利一些。我們渴望自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渴望人生能夠儘量完滿一些。但我們卻總是忽略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渴望的東西是否真的屬於自己?它是否適合我們擁有,又是否值得我們擁有?所以一旦失去,我們總是顯得焦躁不安,總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和無奈。

其實,屬於你的東西,一直不曾失去,即便錯過了無數次,它終究也會屬於你,這就是緣。所以有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所以張愛玲說:“在千百萬人中,千百萬年間,不早不晚,正好碰上了,然後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遲早都會失去,即便你抓得再緊,挽留得再執著,也改變不了最終會失去的結局。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緣分所在,自然可以有所得;無緣無分的,那麼就證明彼此原本就應該遠離。人生不要再為錯過的東西而苦惱,過度執著地想要挽回那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會多一些毫無意義的痛苦。

生活常常讓人誤以為就是天意弄人的一場意外:愛情鳥飛來了卻又無情地飛走;努力奮鬥到頭來卻依然一場空;想得到的一直得不到,想挽留的卻總是輕易失去。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奪走了自己的幸福,總是抱怨世事無常的苦楚,總是抱怨人生實在太過無奈,然而,越是輕易就失去的東西,就越不值得傷心和關注。因為輕易失去的東西,本來就不屬於自己。

(二)

有個女孩失戀了便跑到河邊自殺,正好被路過的老人救了下來。老人見姑娘年紀輕輕就想不開,自然也已經猜到了其中的緣由,心中覺得非常惋惜,於是不住地搖頭。姑娘見狀就好奇地問:“老人家為何一直不停地搖頭呢?”老人故作哀傷地說:“我剛才途經街市,撿到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於是便高高興興地穿在身上。不想走了不到半刻,便有人追上來要回了那件衣服,弄得我煩惱得很,與對方爭執不下,最後討了一頓打罵。”

姑娘詫異地說:“老人家難道想妄取別人的東西嗎?這衣服原本就不是你的,被人取回了也很正常,你何必與人糾纏呢?當真是自討苦吃。”姑娘的話說得毫不客氣,但老人並不生氣,反而笑著說:“這就是了,姑娘為何又不願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明知這感情已經不屬於自己了,為何還要苦苦糾纏,讓自己不痛快呢?”姑娘這才明白了老人家的深意。

亦舒說:“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真正屬於你,也不必惋惜。”做人當瀟灑一點,不要為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傷懷,不要為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費盡心力。執著於不屬於自己的幸福,不僅毫無結果,反而只會讓那些屬於自己的幸福也一同錯過。生活賜予你的一定要坦然接受,好好地把握住,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想抓也抓不住,你無須去自尋煩惱。不要浪費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幸福就是把握好擁有的東西,而不是錯誤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你誤解了幸福的意義,那麼人生自然也就要承受不應當承受的痛苦和煩惱。如果你錯把已經失去了的、不屬於自己的幸福當成了悲傷的理由,那麼就將陷入生活的圈套。不要為那些不該留的東西而哭泣傷悲,不要為那些原本就要走的東西而苦苦挽留。很多時候,不是生活剝奪了你幸福的權利,而是將你的幸福重新進行了正確的排序。

當我們擁有的東西失去時,我們需要及時告慰自己:只不過是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幸福而已。既然是錯誤,我們就無須痛苦,也無須挽留。生活就像一座熔爐,我們精心提煉著幸福,而最先被提煉出的往往是無用的渣滓,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幸福,所以又何必惋惜呢?

五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一)

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我們要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這些遺憾,而不是一直糾纏在裡面。其實,遺憾可以被放大得如泰山壓頂,也能被縮小成一羽鴻毛。別讓遺憾耽誤了你的行程,正如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他是一位退役軍人,在戰爭中不幸失去了一條腿。返鄉的途中他經過一個小鎮,聽說附近的某座山上有一個神奇的泉眼,據說裡面的泉水可以醫治好各種疾病,被當地人奉為“聖水”。他於是拄著柺杖前往一探究竟。有個路過的村民看到後,憐憫地說:“可憐的孩子,難道你在祈求上天再賜給你一條腿嗎?”軍人搖搖頭回答道:“我不是想向上天祈求得到一條新腿,而是想祈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了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生活。”

人生諸多不如意,我們總是會錯過許多美好的事物,總是會在無意中留下一些遺憾,這是生活的必然,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失去某樣東西時,卻總是不願意承受這樣的打擊,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一旦失去就想要千方百計地尋回,或是長時間地沉湎在失去的痛苦和不幸當中,難以自拔。

失業時,我們感覺生活陷入了絕境,無心出去找其他工作;失戀了,我們感覺人生黯淡無光,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空;失去喜愛的東西后,我們感覺自己一無所有,人生已經沒有了任何樂趣。在我們看來,失去總是意味著一切的結束,所以常常陷入無止境的苦痛和悲傷之中難以自拔。

然而苦痛只是一時的,生活總會給我們以補償,所以失去的不妨就讓它隨風而去。須知我們的生活還需要繼續,沒有必要執著著一直不肯放手。無須再為過去的不幸悲傷流淚,不要刻意去放大自己失去時的悲傷,也不必對一時的得失耿耿於懷。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照耀不出今天的晴朗;昨日的陰雨再暗,也無法遮蔽今日的藍天。痛苦和傷悲已經挽回不了什麼,反而只會讓自己更加迷茫,會讓自己錯失更多的東西。

(二)

人生要向前尋找新的幸福,根本不會留下太多的時間讓你去懊悔、去遺憾、去悲傷痛哭。過去的就讓它靜靜地過去,不要太執著、太在意。做人應該懂得珍惜眼前和將來的幸福,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業已發生且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完全沒有必要。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當你為一個人向上天求了一千年的時候,還有另一個人同樣向上天為你求了兩千年。”執著於那些已失去的東西,可能就錯過了那些一直在前方苦苦等待你的東西。人生不曾放下過,那麼註定還要繼續錯過。

有人曾統計過臨終時病人最後悔的五件事。第一件就是後悔當初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去追求了別人希望自己過的生活。這是所有後悔的事中最常聽到的。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應該實現,卻沒有實現。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侶,其實我們多少人過著的是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當疾病纏身時,我們才發現其實自己應該而且可以放下很多顧慮,追求你要的生活,只是似乎已經晚了一點。

第二是後悔當初花了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

因為工作,許多男人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這確實是生命的遺憾。其實對於現代職業女性來說,這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如果把你的生活變簡單些,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在做很多你以為你需要做其實卻並不需要你做的事。騰出那些事佔的空間,可能你會過得開心一點。

第三件後悔的事是當初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太多的人壓抑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只是為了“天下太平”,不與別人產生矛盾。漸漸地他們就成了中庸之輩,無法成為他們可以成為的自己。其實,有很多疾病正與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有關。

第四件後悔的事是與當初的朋友失去了聯繫。

(三)

多少人因為自己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經閃亮的友情。很多人臨終前終於放下錢,放下權,卻放不下心中的情感與牽掛。朋友也好,愛人也罷,其實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們才是我們最深的惦念。

最後一件後悔的事是往往直到生命的最後才發現,快樂是一種選擇。

我們在既定習慣和生活方式中太久了,習慣了掩飾,習慣了偽裝,習慣了在人前堆起笑臉,以為是生活讓我們不快樂,其實是我們讓自己不快樂。

人生要及時從失意中解脫出來,不要因為一段愛情的失敗而錯過另一段愛情,不要因為失去了一個幸福就錯過更多的幸福,不要因為一朵花的凋謝就悲傷絕望地忽視了整個花園的美麗。人生還會有下一站,下一站也還會有幸福。其實,當人生失去一些東西時,我們還可能會得到其他的東西作為補償,生活總是保持著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事實上,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幸福是被生活無情奪走的,更多的幸福其實是我們自己在不經意中錯過和放棄掉的,尤其是當我們承受不住生活的打擊時,就很容易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陷入失落悲傷的泥淖中。當我們身上的幸福被帶走了一部分時,我們就更加需要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更要把握即將到來的幸福,因為生活總要繼續下去,而那繼續的人生也依然會非常精彩。

一個在商場拼搏多年而今功成名就的商人曾深有感觸地說:“很多人都羨慕我今日的輝煌,殊不知我在創業的道路上遇到過多少坎坷!我曾為生意場上的不如意而傷感,為自己做錯的事而後悔,現在想來當初那樣沮喪,真是沒有必要。過去的事已經過去,後悔、埋怨、消沉都於事無補,何必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呢?”

是的,永遠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我們需要淡然地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有副對聯說得好:“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捨得得舍,不妨不捨不得。”人生當豁達一些,要懂得及時放下,不為一時的得失而自尋煩惱。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要因為錯過一時的風景而傷懷,須知前方永遠都會有美麗的風景在靜靜守候。

六希望永遠比失望多一次

(一)

很少失望的人一定很少真正的快樂。有時候失望就像仙人掌,它只是想告訴你,在沙漠裡要更頑強地生存。我們要相信未來,因為人生的旅途是沒有盡頭的,它只是轉個彎而已。

人生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有太多灰暗的境地,有太多不可避免的傷害,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失望。工作事業、愛情婚姻、生活中的得到與失去,常常輕易地讓我們陷入絕望,使我們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讓我們無奈地感嘆:生命如秋蟬一般短暫,又如蘆葦一般脆弱。我們不過是大千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隨著命運的風向飄蕩。

絕望常常欺騙我們,使我們輕易放棄了對生活的追求;希望也常常欺騙我們,它描繪了一個美妙的理想國,然後又殘忍地摧毀,使我們陷入更大的絕望之中。當我們站在這個不如意的世界中,當我們的希望變得微不足道,成為一個廉價的幻想時,追求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所以很多人陷入到頹廢之中,用痛苦麻痺著自己,用無奈折磨著自己,對生活似乎只剩下徹底的絕望。

我們要用淡定之心去看待這個世界,需要坦然地看透世界的真相。人生固然讓人無奈,然而我們也不應該頹廢地活著。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絕望中,希望常常也無所謂有無了,但是隻要你還願意去走,願意繼續生活下去,去和絕望做一點抗爭,哪怕只是卑微無力的舉動,絕路也許就會變成轉角。

詩人食指說:“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無論生活多麼讓人絕望和無奈,我們也要相信未來的生活,也要對生活抱有信心。迷茫或者頹廢只是消極避世的行為,然而也實在是避無可避。人生不要簡單地用希望來構建一個美好的願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人生也無須用絕望來否定整個世界,生活還是有繼續的價值,我們也還是有繼續奮鬥的價值。

其實,希望永遠比失望多一次,關鍵是你要敢於相信自己,敢於去實現希望。

一個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不幸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在走投無路之時鑽進了一個山洞裡,山匪跟著也追進了山洞裡。

(二)

在山洞的深處,商人在黑暗中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所有的錢財以及一把準備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搶掠去了。

所幸山匪並沒有殺害他,兩個人各自尋找山洞的出口。這個山洞極深極黑,而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在洞內摸索,猶如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山匪拿著從商人那裡搶來的火把,藉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他能探清腳下的石塊,並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不會碰壁也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後力竭而死。

商人在失去了火把之後,沒有照明,行動十分艱辛。他不時碰壁,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然而,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才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最終逃離了山洞。

在生命的逆境中,能否走出黑暗關鍵不在於是否擁有火把,而在於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他的信念。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現實生活中不乏絕處逢生的例子。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奮鬥能夠換來一個好結果,每個人都是為了更美好的人生而奮鬥,所以一旦得知結果不盡如人意,一旦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希望最終可能不過只是個幻影,我們可能就會頹廢地放棄奮鬥或抗爭。人生的路上會有玫瑰花開,也會有陰暗恐怖的險途,然而無論前方是什麼,這些都已經無關緊要:我們不因絕望而頹廢,也不因希望而前進,我們只是單純地活著、單純地奮鬥。只有活著才是最真實的,這就是人生最本質的意義。

人生只要奮鬥過就足夠了,結果會是怎樣並不重要;我們也無須去期待能夠得到什麼結果。過於執著地追求得失與好壞,這本身就是一種負擔。人生的意義在於如何去活,而不在於活得怎麼樣。人生就像走路,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走著,至於走到哪裡,走得怎麼樣,並沒有那麼重要。無論結果會是如何,我們只需要竭盡全力去做,只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而活著,只需要找回一顆最真實的不被生活迷惑的心靈。

人生本就如此,我們需要坦然地面對現實生活,需要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種種無奈。人生不需要精神避難所,我們沒有必要去逃避。我們需要直面現實人生,用淡然和沉靜的心去體味世界,看透世界的本相,打破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頹廢虛無的精神主張。人生若是看透了,也便如此,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存在著,也一直在走下.

七 給生命留一點弧度,讓愛有呼吸的空間

(一)

人生就像一個天平,天平這頭放著我們自己,天平那頭放著幸福。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天平能夠達到平衡,所以總是千方百計地嘗試著控制它。其實人生自會對生活做出適當的調整,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插手,太在意了,人生反而更容易失衡。

有人說幸福有兩大悲劇:第一是當幸福來臨時,我們往往不懂得珍惜,等到錯過之後,才後悔莫及;第二是當我們加倍珍惜自己的幸福時,它卻堅決地離我們而去。生活總是如此無奈,越是在意的東西,越是容易失去;越是想要抓住,往往越是抓不住。

我們刻意地經營愛情,小心翼翼地將它供奉起來,然而最終卻是人走茶涼、勞燕分飛;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費盡心力,但是得到的收穫卻不能和付出一樣多;我們努力地構建一個美麗的人生,不過願望卻總是被無情地破壞。我們太想要抓住幸福,以至於握得太緊了,然而世事過猶不及,太過在乎和執著,反而失去得更快。

生活似乎總是和我們開著玩笑,總是讓我們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然而我們是否想過,生活或許並不是真的那麼殘酷無情,也不是幸運之神不曾眷顧我們。我們找到了幸福,但是卻在不經意間失去,這並不是因為生活的捉弄,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好好地把握。我們太在意了,以至於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和處理,生活把幸福託付給我們,是我們沒有好好留住。很多時候,我們太用力,太在乎,太執著,然而珍惜的方式並不是強勢的完全佔有,不是密不透風的精心保護,也不是毫無距離的左右相伴。珍惜就要懂得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和自由,正如紀伯倫所說:“在你們的密切結合中保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讓它成為在你們靈魂之間自由流動的海水。”

抓得太緊的幸福,反而流失得更快。這就像放飛風箏一樣,如果我們想要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更愜意,那麼就要懂得給風箏更多飛翔的空間,需要儘可能地放長手中的線;緊緊將它抓在手中,風箏也就無法飛高了。我們要給生命留一點弧度,讓愛有呼吸的空間。

一個人把手握緊,什麼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以退為進的道理誰都知道,可身體力行,還是困難的。

(二)

曾有報紙做過這樣的調查:如果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裡,你駕車經過一個車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你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你的車只能再帶上其中一個乘客走,你會選擇哪一個?

結果很多人都只選了其中一個選項,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車鑰匙給醫生,讓醫生帶老人去醫院,然後和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或許是我們從來不想放棄任何好處吧,就像那車鑰匙。有時候,如果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制甚至是利益,我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有些東西,你以為這次放棄了,就再也不會出現了,可當你真的錯過了,會發現它在日後仍然不斷出現;而有些東西,你以為暫時放過它,它還會一再地出現,就像當初它來到你身邊時那樣,可真的一旦錯過,它就是美景不再的回憶,就是日後無法回頭的遺憾。

如果我們放棄的和想得到的都是好東西,那怎麼辦?那是因為我們太貪心。我們本質上都是貪心的,貪心常常矇蔽真心。要知道世界上不會有那麼好的事,我們往往只能在某一時刻選擇一樣東西。

其實幸福也需要呼吸。每個人的幸福往往都是脆弱的,我們不經意間就會傷害到它。儘管這並非是我們的本意,但是幸福原本就經不起我們輕輕的一握。它並不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保護,我們需要給予幸福的是一點兒保護自己的空間。所以愛一個人不要愛到十分,要懂得留下兩分給自己,因為對方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即便再密不可分,也需要得到呼吸的機會。而且一個人只有努力愛自己,往往才能讓別人有機會來愛你。很多時候不妨順其自然,不去刻意尋求一個好的結果,反而會事半功倍。

太執著、太在意只會是一種負荷,更是一種煩惱、一種自我傷害。只有當人生懂得適時放手,幸福才能夠更長久地停留和眷顧。我們應該知道:幸福是捧在手中欣賞的,而不是握緊在手心裡私藏的。哲人說:“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同理,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幸福,乃至於珍惜幸福。不瞭解幸福的人,幸福對於他來說,也會是一種懲罰。

八 隨遇而安,無欲則剛

(一)

幸福不是獲得的多了,而是在乎的少了。慾望太多的人,難得快樂;隨遇而安的人,更易幸福。慾望太真切,求的太多,難免失望滿懷;對境遇太挑剔,計較太多,生活中便煩惱遍地。將自我放在生活的洪流中,隨波逐流,一路的風景都安然享受,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世界常常讓我們失望和絕望。面對世界的無奈,有人選擇了消極逃避,隱居山林;有人試圖反抗和爭取;有人則放下煩惱,隨遇而安地生活。歸隱的人逃避了現實,卻把現實放在了心上,難以釋懷;反抗者不甘心自己被生活壓制,渴望得到更多,所以將整個社會扛在肩上;隨遇而安的人則看淡了一切,坦然地放下了生活中的困擾。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常常被生活的教條束縛欺騙,不甘心隨波逐流,而是非要逆水行舟。世界永遠都存在於現實之中,我們的一切都受制於現實的羈絆,而現實中的種種已經告訴我們,理想國其實並不存在。既然不存在,那麼我們為何還要活在這虛幻之中呢?為何還要執著地去創造出一個理想國呢?既然我們的抗爭和改變是無效的,那麼為什麼不隨遇而安,享受生活本來的樣子呢

我們不否認反抗者的偉大,但也無須就此輕視隨遇而安者的卑微。落葉從不憎恨枝的離棄,曾經的青翠豐滿已經足夠;它從不與秋風爭辯,不在乎這一次要遠行何方;它從不抗拒大地的淹沒,反而回報一片肥沃。因為落葉一直選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永遠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情。它只享受當下的擁有,不計較錯過與失去,所以它從不煩惱。

其實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我們很少想到自己已經擁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是什麼,對於失去的、欠缺的卻一直念念不忘。所以不論處於何種境遇,我們都有數不清的抱怨與不滿。其實上天是為了要使我們有看見的能力,才安排了各種失去的課程,藉由失去讓人學習“看見”的能力--看見自己擁有的幸福。

有些人覺得如果按照所謂的命運去生活,就會變成生活的附屬品,失去生活的自主權。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是自我的主人。萬事萬物都有其本身的規律,沒有人願意面對死亡,但是卻沒有生命可以永恆。死亡是為了新生,就像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生命本該如此,與其在爭辯中消耗掉寶貴的生命,不如珍惜每一個當下,享受每一種際遇帶來的美好。

(二)

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長滿麥穗的田地邊,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吩咐,紛紛走進麥地。看看這個麥穗,看看那個麥穗,他們一直試圖找到一個更大的麥穗,所以一直沒有下手。雖然其間也有弟子試圖摘個麥穗,但一想,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呢,就放棄了。後來,蘇格拉底大聲說:“你們已經到頭了!”弟子們這才如夢初醒,懊惱不已。

蘇格拉底告誡弟子:什麼是最大的麥穗?很多的時候,我們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其實我們摘下的那一穗,也許就是最合適的。

我們的一生正是在麥地裡行走,不斷尋找著自己心中的麥穗,也都在期待最大的麥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摘下了它;有的人卻一再期待,直到終點,才後悔莫及。夢想最大的不如把握手中的,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最合適的。

遊離徘徊於現實之外,這種情況的發生,與人聰明與否、能力高低、是否接受過高等教育無關。它是一種對當下的不滿足,人們通過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想象來滿足當下的自己。

做人最困難的不是逆水行舟,難的是懂得如何隨波逐流。古語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放下那些繁雜的慾望,才能達到真正的剛強,才能明白隨遇而安的境界。因為懂得了生命的真諦,瞭解內心真正的所求,才能視那些喧囂浮華如無物,才能不讓他人的價值觀干擾了自己的頻率。放下了一切名利得失,放下了一切世俗標準,隨遇而安的人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奮鬥,而在於簡簡單單地生活。其實,快意人生,能夠開開心心地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一路的風景都留在心底就好了,終點在哪裡真的重要嗎?

生命中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所以寂靜歡喜,人生之大所得

第二章 直面生活的不公,內心更加強大

比爾·蓋茨說:“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除了適應,我們別無他法。”我們期待絕對的公平,可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公平?

面對不公,怯弱的人抱怨,清高的人逃避,焦躁的人憤怒,悲觀的人絕望,而淡定的人將不公平視為改變命運的契機,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是讓自己更加成熟的磨練。

一 寬容地對待自己的缺點

(1)

面對生活的不公,請不要讓憤懣和抱怨填滿你的生活,上天並沒有特別寵愛誰。面對過往,你要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坦然;面對缺陷,你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去看淡;面對命運,你要用“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氣去改變;面對坎坷,你要用“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堅韌去跨越。

生活對美國總統羅斯福並不公平,小時候的他非常脆弱膽小,總是帶著一種恐懼的表情,喘著粗氣。每次老師叫他起來背誦,他的雙腿就開始發抖,嘴唇也顫抖起來,這讓他的聲音總是含含糊糊的,引來同學的鬨堂大笑。

所以,他常常回避同學間的集體活動,也不喜歡交朋友,越來越孤僻。然而,羅斯福卻並不甘心被自己外貌和性格上這些先天的缺陷打敗,他骨子裡那股不屈的奮鬥精神在提醒他,不能放棄!--那是一種任何人都具有的奮鬥精神。缺陷促使了他更加努力地改變自己,他將喘氣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嘶聲,他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再顫動,他用堅定的意志克服了自己的恐懼。

但老天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又給了他一記重擊,羅斯福不幸地罹患了脊髓灰質炎,最終導致了終身癱瘓。但羅斯福是如此地瞭解自己,他太清楚自己的種種缺陷。他從來不欺騙自己是勇敢的、強壯的、好看的。對於缺點,他克服一切他可以克服的,不能克服的便加以利用,就像他童年時做的一樣。通過演講,他學會熟練地使用一種假聲,以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齙牙。他裹著毯子、坐著輪椅進行“爐邊談話”的樣子,令民眾再也記不起他以前那打樁工人般的姿態。

面對不公,羅斯福沒有退縮和消沉,他從不抱怨上天,充分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與困境抗爭,甚至將缺陷加以利用,變為登上名譽巔峰的資本。

(2)

貝多芬的失聰、羅斯福的癱瘓、林肯的醜陋、拿破崙的矮小……上帝給他們以缺陷但也賦予了他們高貴的品行和堅強的意志,還有認識自我的頭腦,於是一些凡人眼中可怕的缺陷,在他們這裡已不成問題。他們的偉大成就掩蓋了一切,讓他們的形象因此而顯得更加輝煌。我們也許這一生都無法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但卻可以學習他們那種坦然面對自身缺陷的態度。寬容了自己的缺點,也就寬容了人生。

再美的春天也難免會有枯葉飄零,但這無礙於春意盎然的盛景;再好的晴天也會有烏雲飄過,但它遮蔽不住整個世界的光明;再清澈的水也免不了會有雜質,但依然能夠映照出藍天和你的面龐。幸福不會是純粹的,也從來不曾絕對。幸福生活也會有雜質,但它不會使幸福貶值,更不至於讓幸福變質。恰如一粒微塵,儘管肆意飛揚在風的世界裡,卻何曾遮蔽一草一木,又何曾濁化朗朗青天?儘管貿然地砸入水的平靜中,卻何曾破發一絲聲響,又何曾驚起半點漣漪?

十歲的美國小男孩裡維,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裡維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只教了他一招,裡維有點弄不懂了。他終於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數 ”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只會一招,但你只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裡維並不是很明白,但他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裡維去參加比賽。裡維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急躁起來,連連進攻,裡維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裡維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裡維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裡維一度有些招架不住。裁判擔心裡維會受傷,就叫了暫停,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裡維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對方,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裡維鼓起勇氣道出了心裡的疑問:“師傅,我怎麼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是抓住你的左臂。”所以,裡維最大的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生活中的意外常常讓人毫無防備地受到傷害,於是人們便悲觀地表示世事皆造化弄人,抱怨自己未曾得到生活的庇佑。上帝或許忘了對生活進行精細的雕琢,但是卻從來不曾把幸福遺失。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會如何評價不公平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生活並非充斥著缺憾和絕望,那些所謂的不足從來就不曾影響到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也從來不曾破壞我們擁有的幸福。

我們需要淡定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寬容地對待自己的缺陷。事實上,當我們回首人生,就能夠發現它們原來只是微不足道的塵土而已,而人事輾轉,年華飛逝,它們早已沉澱在幸福的角落,難以尋覓。人生難免有點墨之汙,難免有行跡之晦,但無須斤斤計較,也無須耿耿於懷。很多時候,並不是生活不夠公平,而只是我們不夠淡定。

二 那些看不開的,不如放下

(1)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道路的崎嶇,一路的相逢與錯過都不是你能決定的,但這一段走得是喜是悲卻只取決於你。如果你希望它歡喜快樂,那就該放下那些看不開的曾經,丟棄多餘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活得輕鬆自在、幸福多彩。

剛剛離婚的他突然被工廠辭退了,一下子成為“雙失”青年給了他很大的打擊。最讓他感到傷心的是,自己在工廠裡一直兢兢業業,任務也完成得很出色,為什麼被領導裁掉的人會是他?他不吃不喝,徹夜難眠,似乎想要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大家的規勸也難以讓他走出陰霾的情緒。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是一群人的故事。

失業又失婚,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難邁過的一道坎兒,但生活總是要繼續下去的。人生總是有很多看不開的東西,生活、工作、愛情,總是讓人糾結不已。我們習慣於埋怨社會的不公,習慣於抱怨生活過得不如意。我們常常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也常常看不明白生活的希望究竟在何方,而人生為何會有煩惱,為何會有得失,又為何會有這諸多的不順。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疑惑,每個人心中也都藏有太多個為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穿世事浮華,參不透人倫生死,辨不明是非善惡,更放不下名利和得失。我們希望找到生活的捷徑,卻總是在迷惑中焦躁不安。我們執著地想要了解生活的真相,結果執著了一輩子,到頭來不過是在霧裡掙扎著痛苦了一生。追求看不開的就註定成為了束縛,執著於看不開的就註定成為了禁錮。生活也許當真需要一個答案,但這個答案或許並不是依靠眼睛去看明白的,也不是依靠思維去想明白的。

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是酸的,我們鄙視和嘲笑狐狸的自欺欺人,但是真正愚昧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在想得而不可得的糾結中耿耿於懷、焦躁不安時,聰明的狐狸已經坦然地放下了心結,不再自尋煩惱。生活中那些想不清楚的、看不明白的、參悟不透的東西,不如統統放下,何必為那些難以作出決定的事情傷神費力呢?

學會放棄吧!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盡精力的爭吵,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放棄的都要放棄。

(2)

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結局。

人總是會有強烈的求知慾,我們妄圖去了解和參悟一切真相,所以習慣性地執拗在那些得不到看不開的東西上,不願意放手,只為尋求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然而最終也許會在痛苦糾結中絕望地發現,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並沒有太多的為什麼,也不會有所謂的結果。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也希望能夠知道更多,然而那樣的生活只會從簡單走向複雜,從複雜走向更復雜,最痛苦的卻永遠都是自己。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生活的真相往往很簡單,只不過我們常常過於執著罷了,所以一直都在追尋著錯誤的東西。過度追求反而不可得,坦然放下卻可以得償所願,也許這就是生活最大的真相。

越戰期間,尼克松總統要求指揮官斯威士摩蘭彙報一下局勢。

總統問:“將軍,我們越戰的目標是什麼 ”將軍回答:“征服與平定敵人。”總統又問:“那該怎麼辦 ”將軍請求:“我要四十萬大軍。”“去年這個時候,你說只有二十萬就夠了。我給了你二十萬軍隊,你平定了多少敵人 ”“事實上我們到達後,抵抗力量增加了一倍。”

總統立即說道:“既然二十萬軍隊產生了雙倍的抵抗力,那麼四十萬軍隊就會有四倍的抵抗力。所以我認為,繼續向越南派遣軍隊是不明智的。”

尼克松的決定把美國拖出了越戰的泥潭。

這就像打麻將,本來大家說好打八圈結束,但八圈過去,意猶未盡,尤其是哪位輸了,總想再加賽一兩圈,興許就打回來了。一開加賽的頭,可能就難以收場,最後搞得疲憊不堪或不歡而散。其實,打麻將有輸有蠃,輸了,證明自己今天運氣不好,或發揮欠佳,再拖下去贏面依然很小,輸更多的可能性反而較大。

上帝說每個人只需要打開一道門,就能夠進入天堂,於是大多數人都想方設法、奮力掙扎著想要打開這道大門,寧死不棄。然而有些人卻適時地放棄了,因為與其在痛苦中追求那些難以得到的東西,不如毫無負擔地生活;所以這些人真正感受到了天堂的幸福。

生活中真正的煩惱,不是那些看不開的事情,而恰恰是我們的執著和不甘。我們希望能夠看清籠中的鳥兒,最後卻常常不自覺地走進鳥籠之中,將自己困鎖起來。然而人生需要從容一些,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的心靈更多的空間。執著只會帶來無止境的痛苦,適時放下才會讓美好的生活繼續。

三 痛苦有時是珍珠

(1)

人生就是交響樂,只有配置了苦痛的低音區才能演奏出抑揚頓挫的動人樂章。雖然誰都不情願遭遇痛苦,但唯有擁抱過痛苦,才會懂得享受生活的甘甜。

紀伯倫的寓言裡有一則故事: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裡邊有個極大的痛苦,它圓圓的,很沉重,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讚美上天也讚美大海,我身體裡邊毫無痛苦,我裡裡外外都很健全。”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隻蚌的談話,它對那隻裡裡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我們渴望得到一帆風順的人生,渴望順利躲避所有的苦難,但是生活中時時有難以預料的災害、未可避免的傷病侵襲,還有不如意的人生挫折,生活總是要求我們去面對那些不願意面對的事情。我們總是免不了要捂著傷口,在那不如意的生活裡穿行,在那不幸福的愛情世界裡掙扎,甚至認為人生就是痛苦的進化論,不可抗拒。

雖然不可抗拒,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總要經歷的苦難,可以笑著接受那些人生必經的痛苦。正如先哲們所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翩翩起舞。我們不能過濾痛苦和不幸,苦難需要我們自己去淬鍊和消化,然而無論人生是何其的不幸,痛苦也是一種公平的賜予。上帝給予每個人一份禮物,有傷痛也有快樂,儘管外在的包裝不一樣,但內在都潛藏著人生的一筆財富,苦難亦是如此。我們不能被外表的包裝所迷惑,並以此作為生活幸與不幸的定論。真正的生活並不是一種外在的裝飾,而是一種內在的挖掘。當我們一路走來,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是會發現,自己已經走過了那些痛苦。那些我們以為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痛苦,就這樣輕易地留在了回憶裡,而我們得到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成長!

甲、乙兩個大學生畢業後,甲挖空心思,留在了城裡,鑽進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企業;乙則回到了生長的地方,在一家小企業裡當職工。

幾年後,甲、乙二人在一個訂貨會上相遇了。甲雖然仍是普通職員,但西裝革履,手機皮包;乙雖然已是副廠長,但衣衫寒酸,土裡土氣。甲拍拍乙的肩膀說:向上走舒服一點兒;向下走,就得艱苦一點兒嘍!

(2)

又過了幾年,很多企業實行改制,甲、乙所在企業都在其中。無突出貢獻和技能的甲被裁減出門,成績突出、能力超群的乙被公推為總經理。甲從報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簡章,登門求職,遇到了乙。瞭解了情況後,乙拉著甲的手說:“我說過嘛,有時候會沒有班車的。”

人生的道路上,對目標的追求要高就,但實現目標的心態要低就。這是一次時間的考試,答的是一份人生的答卷。答卷的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甲從一開始答卷就想逃避,想少一些難題,而乙卻想用一整份的難題來證明自己。

人的一生猶如登山,不要期望山腳或山腰有架直升機幫你。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你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滿手的繭和滿手的傷疤便是一種見證。不要總是貪圖享受,不想經受磨難,總想輕輕鬆鬆地過上體面的生活。其實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課,今天你逃避了,將來必有一天要補上!

痛苦是成長的一部分。生活的不幸、事業的失敗、情感生活的失意,人生處處都有不如意的存在,成長就是痛苦的累積。儘管人生苦難繁多,生活卻並不一定就是苦楚的,因為痛苦的存在也是成長的契機。無論是蟬的蛻變,還是蠶的破繭,哪一次成長不是痛徹心扉的,哪一次成長不是撕心裂肺的?但正因為如此,它們的生命得到了昇華和延續,它們在痛苦中構築起新的生活樂趣。

當我們能夠淡定地對待人生的種種苦難,也就會在自我度化中不斷成長,因為人總是在痛苦中成長起來的,沒有痛苦的人生歷練,我們又如何能領悟生活的真諦,享受生活的樂趣?孟子認為痛苦的存在不過是預示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痛苦的人生可堪其憂,更堪其幸。生活常常給予了我們一個並不公平的開始,但是卻往往能夠給予我們一個更為公平的結局。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加冷靜和淡定地看待生活的一切,並重新去思量痛苦的人生定義和生活價值。

生活中多一分磨難,人生便多得一分歷練。有時候,痛苦就像生命的刻度一樣,不斷記錄著生活的悲傷,也不斷記錄著人生的成長。“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香撲面來?”自古英雄多痛苦,他們與凡人的不同之處就是抓住了痛苦背後的機遇,在痛苦中創造了奇蹟。這正迎合了那一句哲言:“唯有痛苦才能帶來教益。”痛苦往往讓我們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也變得更有分量。其實,生活恰如一朵黑色的曼陀羅,會在疼痛中揮灑出青春的妖豔,會在無盡的黑色裡湧動出生命的暗香,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人生的灼灼其華恰恰存在於生活的最黯淡處。

四 堅強是敢於承認脆弱

(1)

堅強或許是生活最美好的贈與,但假裝堅強就變成了上帝最殘酷的懲罰。當你想笑的時候就放開懷抱去笑,而當你想哭的時候,不妨肆無忌憚地痛哭一場。堅強不是遮掩,而應該是內在的真實修煉。

她是一個從小就生活在孤兒院裡的孩子,從幼年就開始了自立自主的生活。過早的社會歷練,讓她變得十分獨立和堅強,對於生活問題的處理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完全超出了同齡人,周圍的很多大人都對她的成熟懂事感到驚訝。

某一次,她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結果摔成了骨折。在醫院的病床上,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堅強模樣,不住地哭鬧,有些人因此開始埋怨孩子不聽話了。當給她打針的時候,她下意識地哭喊著“媽媽”,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她其實不過是一個不滿十二歲的小女孩而已,她也需要愛和關心,她也有脆弱的權利。

生活讓我們學會堅強,但從未就此剝奪我們哭泣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但我們卻總是習慣於隱藏起自己的軟弱。當被苦難摔倒在地時,有人會告訴我們要學會堅強;當遭受嚴重的挫折時,別人會鼓勵我們要保持堅強;當生活陷入極端的困境時,耳邊依然會有這樣一個聲音:“你要堅強。”生活似乎總是迫切地要求我們表現出最堅毅的一面,來從容地面對和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一個人堅強地活了一輩子,最後往往會發現其實最脆弱的就是自己。

我們每一天都在雕琢臉上的從容和笑容,每一天都要保持充分的自信和堅定,可堅強的人往往活得更加痛苦;因為他們把那些承受不了的東西全部背在身上,卻不知生活中的委屈和壓力不是用來存儲的,是需要及時在眼淚中釋放的。草木歷經風沙而不折,遭遇寒霜而未衰,孤寂的黎明過後總會留下幾滴露水,然而它們何曾軟弱呢?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流血流淚,而是把血淚壓制在那最痛的傷處和最傷的心口。

刻意地去無視或淡化困難的存在,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胸有成竹,也並不意味著可以讓我們更加強大。笑容印在了臉上,卻總是在心中留下悲苦的淚痕;堅毅撐起了生活,卻總是劃傷我們脆弱的心。生命當有一絲韌勁,我們不要輕易向困難示弱,但有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承認和正視自己的脆弱,無須時時刻刻都堅如磐石。

有一個女人,婚姻亮起了紅燈。當她老公向她提出離婚的時候,她誓死也不離,她向朋友說:“我不會讓他們好過,我不會離婚,我寧可自己不好過也要折磨他一輩子,我絕不會讓她取代我的位置。”

(2)

她的朋友都認為:兩個人的感情亮了紅燈,不可能全是一方的問題。她的老公之所以提出離婚,必然也有她的原因,可是,她讓自己陷入這樣極端的瘋狂和痛苦,多麼不值。

許多年後,她告訴朋友自己離婚了。朋友問她發生了什麼,她回答說:“我只是累了,就答應離了。”可是這時候,她的韶華已逝,她在痛苦中折磨了別人,同時也折磨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值得的事啊!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大都是有順有逆,在這雖然短暫的旅途中,難免會跌倒,但是我們要寬容這必然的坎坷,在逆境之中要懂得為自己釋懷。當我們把失意、委屈、憤懣放下時,我們即刻就能勇敢地站起來;在我們放下的一剎那,就會得到一種新的體悟,同時心靈與智慧也會得到自由、寬慰與成長。

沒有人會嘲笑我們的眼淚,眼淚也不會讓我們的堅強貶值,我們需要適時地放下倔犟和自尊。現實中,我們常常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甚至連笑容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明明害怕寂寞,卻還要刻意飛得高遠;明明無力再高飛,卻還要艱難地張開受傷的翅膀。也許等到獨處時,才敢於在無限的落寞中面對鏡子中那個傷痕累累的自我。我們從未真正給予自己的情緒一個自由揮灑的平臺。人生的確如戲,有時難免要做些偽裝,但最重要的還是懂得適時地放生真我。

我們習慣於保護別人,習慣於安慰別人受傷的心靈,卻不知道其實自己一直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安慰和保護。我們只在乎別人的讚許,所以一直保持堅強。但是我們是否忘記了自己的肩膀也想被擁抱,哪怕一秒也好。我們會有孤單寂寞、擔心害怕和失落絕望,也會有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會遭遇人生不可承受之重,任你如何鋼盔鎧甲的武裝外表,裡面永遠都是那顆柔弱的心。

我們應該更淡定地看待自己,生活總會有那止不住的眼淚,人生總會有那負不起的悲傷,生命也總會有那擺脫不了的脆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逃避呢?將脆弱包裹起來只會讓自己覺得更加痛苦,適時表現自己的脆弱並不丟人,也並不會折辱你的堅強。勇於面對自己脆弱的人,往往要比那些“無動於衷”的堅強者更加堅強。生活很無奈,沒人能獨自前行,別用堅強的面具欺騙自己,別拒絕那些伸過來的手掌,在一個安心的懷抱裡痛哭一場,是每一個善良的人應有的報償。

五 心中存淨土,剎那蓮花開

(1)

生活總是輕易讓我們誤解:無一處是寧靜,無一處可休憩;無一處是祥和,無一處可歡欣。生活的得失、人情的偽善、世事的浮沉……世界一直熙熙攘攘,我們四處奔波,渾渾噩噩,忘記了靈魂最初與最終的所在。

生命的真諦也許在於一個單純的微笑,在於一個甜美的聲音;也許在於春夜的飛花,在於秋日的枯黃;也許在於靜候日出,也在於品味日落。我們當有這樣的一份覺悟: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我們自己又是什麼,人生究竟會是什麼,而怎樣才能更有意義。這份覺悟很難在喧囂的氛圍中體會到。當我們漫無目的地掙扎時,如果不能給生命一個完整的定位,就會輕易地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

在燈紅酒綠的虛無中,我們是否感覺到自己已迷失得太遠;在是是非非的牽繞中,我們是否一直都抱怨得太多;在喧囂浮躁中,我們是否已感覺困頓得太久。世界的膨脹總是讓我們的情緒發酵,因為生活而憂愁,因為工作而不滿,又因為愛情而傷懷,在人生的諸多況味中,我們一直苦苦掙扎。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曾經走進了世界,而是我們不曾走出這個世界,不曾學會遠離,所以註定受傷。

詩人海子眼中的精神家園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那裡,他可以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陶淵明則在世俗的黑暗中找尋到了心中的桃花源,那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竹林七賢也走進遠離是非的青竹之中,在那裡可以不拘禮法,飲酒縱歌。是的,每個人都需要一片讓靈魂休息的精神家園。

受縛於世界的規則,受制於生活中名利的紛擾,這是人生的常態,只不過區別在於:一個是被束縛中的無奈,一個是作繭自縛的困擾,但結果是一樣--我們無法走得更遠。一個靈魂究竟能夠走多遠,決定權不在於它的強韌度和生命力,而恰恰在於它的自由度。倘若你願意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更加獨立自由一些,也許就可以逃離困擾,也許就可以走得更加輕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將自由提高到了人性的高度,而心靈的自由無疑還要更高。

(2)

當然,一般的人並沒有這樣高的追求和領悟,但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特性,保持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純真和嚮往。只有當自由被渴慕時,靈魂才更加有魅力。每個人都希望能盡情享受當下的人生,而且只是一些平凡而卑微的願望。諸如:唱一首簡單的歌,做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想一些愜意舒心的問題,雖然平凡但卻自由。當你試著逃脫世俗的牽絆時,也許就會發現:原來有一種生活叫做簡約,有一種幸福叫做簡單。

生活需要開闢一片淨土,用來安置我們的靈魂,那裡沒有紛爭和傷害,沒有虛偽和欺騙,沒有生活的困頓和煩憂。在那裡,我們可以不為浮華所淹沒,可以不為生活所憂慮,可以不為人世的不公而傷懷。

哲人說:“世道再難,也要呼吸順暢。”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獨立的精神小屋,在那裡,我們可以怡然自處,我們可以不理世事塵囂,可以靜享一整個下午閒適生活的美妙,可以品飲一夜雨落窗臺的清幽。生活當需要這樣的靜處,任外面的世界風大雨急,任它狂沙漫卷,任它物慾橫流、偽飾成風,任它人心不古、世態冷漠,且不妨獨居這寧靜的小屋,我心安然,我心依舊。r /> 作家韓少功說:“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微生物,在生命之鏈最初的地方接管我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生活的造物主,每個人都可以造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為自己遮風避雨,為自己安撫受傷的心靈。我們當需要一點兒獨立,獨立於世事浮華之外,獨立於心靈沉靜之中。人要學會接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掙扎在世界的禁錮之中。生活的不公平正是讓你感知到生活的缺失,為此憂傷,為此沉淪,可是心中若存有淨土,剎那便有蓮花盛放。

一顆淡定的心應當遊離在浮囂之外,將自我紮根於寧靜的心靈居所,不隨世事滄桑而變動,不因喧囂浮躁而沉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淨土,每個人都要努力去守望那內心的一處寧靜,在那裡等待幸福與愛的飛翔。

六放下包袱,讓心靈輕裝前行

(1)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包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自我的否定;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用抱怨為自己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

1975年,一個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症”的嬰兒出生在某家日本醫院,這個只有頭和軀幹的孩子把在場的護士驚呆了。上天以這樣的方式對待一個孩子實在太不公平,而對孩子的母親來說,這也許是最殘酷的考驗了,她要如何養大這個殘疾的孩子呢?

當孩子的母親見到這個“怪異”的孩子時,卻說出了所有初為人母都會說的一句話:“他多可愛啊!”這位母親竟然平靜地接受了孩子身上發生的這一切,似乎孩子根本就沒有殘疾一樣,如此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後來有人問她日後將如何面對這個孩子的成長以及帶來的生活困擾時,她搖搖頭說:“無論我如何去思索未來,只會讓我和孩子更加痛苦而已。他活著,就已足夠好了。”

人生總是不缺乏各種各樣的包袱,有那不盡如人意的生活,那失敗得不能再失敗的工作,還有那分分合合的愛情。人生總有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東西,也總有那想留而留不住的東西。我們執拗地要求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背起一個個沉重的包袱,那裡面裝著無奈、不公、抱怨、憂慮、悲傷,還有是非、得失、誘惑、煩惱,每一個都是人生的枷鎖,每一個都讓心靈飽受重壓。

總是有人要質問生活為什麼對自己如此不公,然而生活又何曾公平過呢?我們常常各自悲傷地瞻仰著生活的不幸,但生活並不會為你的不幸而做出任何改變。倘使你希望生活要為你的悲傷而流淚,那麼也只會流在你心中,讓你永遠地負重。不公平既然已經存在,我們何必還要將它攬入心中?生活不免會有殘缺,如果放不下思想包袱,這種殘缺便烙在心上,我們的人生也就永遠都要掙扎在殘缺之中了。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自由的,如果你感嘆心太累,那麼一定是你自己鎖住了自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做一個自築牢獄的庸人呢跳出來吧,快樂正在等著你。

(2)

不妄求,不貪戀,不慌亂,不躁進,一切自然隨意,人生還會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讓你寢食難安、愁眉不展嗎?很多東西都是人人想要的。為此,世事紛爭,你恨我怨,但有幾人可以如願?為何不開釋自己的心靈,無私無慾?讓自己跳出圈子,卸下包袱,心境恬淡一點?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歷挫折與失意。

灑脫一點,得失存乎於世,棄之於心。人生難免看盡落英繽紛、風華早謝,停留與駐足不應該是你人生失意時的選擇。抬眼望天,太陽永遠光彩奪目,月亮永遠以暗夜作幕。生活不可求全責備,披著陽光的色彩前行,生活才會有光明照耀。

人的一生,總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氣,或遇到天災人禍而痛不欲生等等。很多時候,我們所有的苦難與煩惱都是自己依靠過去生活中所得到“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時,我們不妨跳出來,換個角度看自己,你就不會為名利加身、讚譽四起而得意忘形。換個角度,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世觀。

很多時候,失意的人之所以失意,是因為心裡一直放不下,是因為心裡打了一個死結。我們依據以往的失敗經驗,時常會認定“生活不會輕易讓我成功的,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努力自然也就要大打折扣。然而,縱使人生有些無奈,但過去的既然已經過去,就不妨坦然地放下,今時今刻的我們,又何必要讓心靈去承載往日的業障?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人生路太難走,以至於自己未能走得更遠,以至於處處都落人一步。其實,我們之所以走得太慢太靠後,實際上只是因為自己揹負了太多的東西,從而拖累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心中揹負重擔時,前行的路如何能夠走好?人生要懂得及時放下,我們的心裝不了多少東西,我們的生活也承受不了多大的重量,背得越重只能陷得越深,唯有輕裝上陣方可行得更遠。

每個人都想著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好,但那些浮華不過是徒增了一把華美的枷鎖,它捆綁在我們的心靈上,壓抑著我們的呼吸,停滯了我們的腳步。將人生中那些那負不起的東西、那些不值得揹負的東西都坦然地放下吧!如果生活對你不夠好,那你就要對自己好一些;生活如果對你還不夠公平,那麼你就更要對自己公平一些。生活把負擔推給了你,你又何必再推給心靈?

往日花開的一縷香,不要讓它在心中飄揚遊蕩;花謝經年的一滴淚,不要讓它在心中滑落留痕。須知花開花謝沒有公平或不公平之說,它只關風月,無關淡泊人心。其實萬物都只是空相,名與利、是與非、得與失、公平與不公,都是心外的空相。熙熙攘攘的浮塵俗世,我們又何必去取來揹負,徒增心中萬般的煩惱?

七 用淡定的態度面對偏見

(1)

我們害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會“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面對偏見,我們或是無端地懷疑自己,將自己的人生放在了別人的舌頭之下;或是怒髮衝冠,用無意義的爭辯將自己拉進了偏見的漩渦,難以自拔。

他的父親是政府機關的一位高級官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直到他進入某所高校後,被好事的同學知道了他的家世,便大肆宣揚他是通過關係、走了後門才得以入學的。在老師和同學的冷落和排斥中,他一點點明白了什麼叫做“另眼相待”。但他一直不願去辯解什麼,對於別人刻意地嘲諷,他也儘量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從容淡定的態度。

有一次,一個同學又故意找他麻煩,和他發生了爭執,那同學憤怒地指著他罵道:“你只不過是憑關係才能進這個學校而已!一個不值一提的敗家子,還在這裡亂吠!沒有你爸爸,你能做什麼?”這樣的挑釁讓他難以忍受,氣憤脹紅了他的臉龐,但是他卻忍耐了下來,攥緊了拳頭,用盡量平靜的語調說道:“我並不是因為父親的關係才進入這個學校的;相反,是我的父親被莫名其妙地拉進了學校--並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只是因為他的兒子是你們的同學!難道這樣就必須成為你們關注的一分子嗎?”對方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當每個人的外表成為了相互交流的全部,誤解和偏見自然免不了會時常出現,這就是生活的“月暈效應”。生活總是不乏先入為主的眼睛,它們總是輕易就把我們放進那些固定的框架中衡量。好與壞、是與非似乎都有一種既定的模式,我們會因此遭受冷落,會因此被當成壞人和小人,會因此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我們對於生活的隨意自由,也許會被看做不受管束的表現;我們對於愛情的執著,也許會被別人看成是傲慢與清高;我們在工作中的孜孜不倦,也許會被當做奉承討好的虛偽表現。然當真相被誤解時,我們習慣於用刺蝟的方式來防備那些對自己懷有偏見的人,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許我們並未希望藉此來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自我,而純粹是為了發洩情緒,不過結果只會不斷加深誤會。

(2)

事實上,當遭遇不公正的對待時,我們犯不著和對方斤斤計較,因為這樣根本於事無補。眼睛永遠都長在別人的身上,這是你無法去改變的。不要試圖用自己的反抗來換回別人施捨般正視的一眼,這樣只會讓自己遭受更大的偏見。我們需要保持淡定的心態,儘量拿出一些君子氣度,更加從容優雅地面對他人的誤解,不要急於把自己身上的刺全部豎起來--哪怕想要成為一隻刺蝟,也應該成為一隻優雅的刺蝟。

劉女士的愛人是教師,鄰居大都是愛人的同事。幾年前,有人傳說學校的一個會計偷東西。會計認定流言是從劉女士那傳出來的,因為劉女士曾經為一些小事情和會計爭吵過。

後來又有一位老師找到劉女士,很生氣地責問她:為什麼四處造謠說他倒賣東西?問得劉女士莫名其妙。從此以後,只要是有傳言,大家就會認定是出自劉女士之口。

劉女士非常希望她的鄰居們能夠聽聽她的辯解,但是沒有人相信她。這種被鄰里誤會的感覺,使她非常痛苦。

鄰居對她很冷淡,如果有什麼傳言,便會想到是她所為,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這種生活環境,使劉女士感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大悶罐裡,她覺得自己都快悶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女士應該怎麼辦呢?後來,一位老者勸解她說:“你只需做好自己。總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喜歡你,總有不喜歡你的人。你的心態平和了,別人多多少少也會受影響的。”

是啊,不要拿別人的誤解或錯誤來懲罰自己, 要學會甩包袱--小事不要掛在心上,和沒發生一樣,照樣和別人打招呼,以你的寬容和豁達,以你的正直品格感染他人,別人自然會為自己的誤解感到內疚的!

(3)

當別人對你存在偏見時,沒有必要因為真相被掩蓋而生氣,你反而應該慶幸自己並不是對方所討厭的那一類人。事實上,你們之間並不存在衝突,而這就是解除誤會的關鍵。如果你真的成為了對方眼中那一類人,那才是麻煩的開始。不要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不要介懷別人怎樣評說你,很多時候,別人踩住的只是你的影子,又何必為此而生氣呢!

被人誤會常常會讓人覺得難堪,我們迫切地想要解釋,但事情往往是越描越黑。我們有時候也迫切地希望能夠向對方討回一個公道,但是執著和強勢,只會加劇衝突和誤解。詩人但丁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是面對偏見時的一種瀟灑和自信,每個人都需要這樣淡定的心態,遇事不要浮躁地做出反應,反而時常要安靜地想一想:偏見究竟帶來了什麼影響,到底又是誰的錯誤呢?

有人對偏見做過這樣一段妙喻:在暗夜中見到某個窗口亮著昏黃的燈時,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某位母親為尚未回家的孩子在祈禱。”但也有人會說:“老天,這一定是有人在偷情。”偏見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常常難以避免,而它也的確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苦惱。但偏見並不是一種惡意的攻擊和排斥,而是在缺乏相互瞭解的情況下,人的一種本能的反應而已。

嚴格說來,“偏見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只是一個慣性思維所犯下的經驗性錯誤,所以我們應該以優雅淡定的姿態來對待別人犯下的小錯誤,對待生活中的這一點兒不公平,而無須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更無須對別人的偏見抱有敵意。每個人都有可能會被別人扣錯第一顆釦子,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為此扣錯餘下的所有釦子。

八 在最深的絕望中欣賞最美的風景

(1)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的理由絕望。因為在絕望的盡頭,一定有希望在等候。

在幾米的畫冊《希望井》中有這樣的話:我掉入井中,在最深的絕望裡,卻低頭看到了滿眼的星光。生活總是給我們接二連三的困難,讓我們疲憊絕望。其實,只要換個姿態來看待,你會發現,即使身處絕望,你的周圍還是會有最美的風景。絕壁上你看到的花朵永遠比尋常的更為妖嬈。無論如何,都不要輕易放棄和絕望,因為也許低頭的瞬間便可以發現滿眼的星光。

人生從來就不會一帆風順,社會的陰霾不公、生活的顛沛流離、愛情的悵然若失、事業的壯志難酬,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無助和悲傷。當我們一無所有,當我們什麼也抓不住的時候;當我們對於人生失去信心,對於自己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時--生活輕易就會使我們從失望變為絕望。而我們已經習慣了在絕境中無所適從,習慣了在絕境中無所作為,習慣於在絕境中承認自己的渺小。

我們不知道絕境中還會有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只是因為我們總是慣性地認為一切都會是徒勞無益的。所以當生活把我們丟進籠子時,我們已經收起了翅膀。然而絕望並不意味著結束,它其實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讓人慢慢掙扎而至放棄的過程。絕望不過是一朵不恰當的雲,在不恰當的時候從眼前飄過,碰巧勾起了我們那不恰當的憂鬱。它並不會吞噬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給自己一點兒信念,更應該給自己尋找一點兒讓生活繼續下去的信念。

我們總是感覺到希望已無處尋覓,也許只是我們從來不曾尋覓生活的希望。其實絕境中常常別有洞天:在那最深絕的懸崖縫底,往往會是“一線天”的人間至景;在那最罕無人煙的大漠戈壁,則會有長河落日的氣勢磅礴;在那壁立千仞的峭壁上,總有那最妖嬈的未名之花。絕望並不是荒蕪,也不是空洞,它不曾將一切隔絕,只是你未曾發現其中的美。

一個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決定往下跳的時候,學校放學了。

成群的小朋友跑了過來,看到他站在樹上。一個孩子問:“你在樹上做什麼 ”總不能告訴小孩要自殺吧!於是,他說:“我在看風景。”“那你有沒有看到身旁有許多櫻桃 ”另一個孩子問道。他低頭一看,發現原來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殺,根本沒有注意到樹上真的結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櫻桃。“你可不可以幫我們採櫻桃啊 ”孩子們央求道,“你只要用力搖晃樹幹,櫻桃就會掉下來。拜託啦!我們爬不了那麼高。”

(2)

失意的人有點兒意興闌珊,但是又拗不過孩子們,只好答應幫忙。他開始在樹上又跳又搖。很快,櫻桃紛紛從樹上掉下來。越來越多的孩子聚過來,大家興奮又快樂地揀著櫻桃。櫻桃差不多掉光了,孩子們嬉笑著謝過他,慢慢散去了。那個失意的人坐在樹上,看著孩子們歡樂的背影,自殺的心情和念頭都沒有了。他採了一些還沒掉下去的櫻桃,慢慢地走回了家。

回到家時,他看到的仍然是那破舊的房子,與昨天一樣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孩子們看到爸爸帶著櫻桃回來了都很高興。他看著孩子們吃著櫻桃那歡快的樣子,忽然有了一種新的體會和感動,他想:或許這樣的生活還是可以活下去的吧!

失望的盡頭總會有新的希望產生,烏雲的背後一定藏著太陽,風雨之後總有彩虹,在最深的絕望之中,永遠隱含著希望。

黑夜之所以黑暗,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星光與明月;人生之所以絕望,只是因為我們沒能找到生活的精神支柱。須知“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生活就像那暗無天日的房間,時時將我們困鎖其中。然而生活之所以陷入絕望,不是因為陽光被烏雲困住了腳步,而是我們未曾挪動步子去打開窗戶。我們只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無所有,卻從未想過要找到窗戶,也從未想過窗戶外的陽光、空氣以及美麗風景。

人生多走一步、少走一步,表面上也許並沒有什麼,但往往是這一步,決定了天堂和地域的界限。當我們看不到方向,也看不到未來時,不要輕易放棄希望,也許在下一秒鐘,你的人生就會有轉機,在下一個轉角就會等到心愛的人,通過下一次努力就會讓自己的生活起死回生。我們要抱有堅定的信念:人生最美的風景、生活最大的驚喜,總是被遺忘在那最深的絕望處。

人生的路深深淺淺,幸福的門開開合合,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無路可走的絕望境地,不會有那峰迴路轉,沒有那柳暗花明。然而當我們淡然而望,卻常常會發現原來這絕望中竟會有生機盎然,原來人生的最豁達明朗處,竟會在此時此刻此地此景之中。

人生最大的失誤不是一無所有,而是陷入絕境;人生最大的失誤不是陷入絕境,而是對脫離絕境的徹底絕望。人生墜入谷底時,低頭也許陰沉昏暗,但仰首時已是滿目星光。

第三章 隨緣自適,心靜才能不浮躁

生活中那些最真實的聲音,總是輕易地被掩蓋和忽略掉。其實,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真正享受世界最美妙的聲音:無論是天籟之音,還是自然的聒噪;無論是風聲呼嘯,還是細雨微吟。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每臨大事有靜氣,唯有鎮定,才能心神清明。多一分悠閒,少一分忙亂,心靜之時,浮躁即去。

一 浮躁是劃傷心靈的刀

(1)

俗世浮華,繁花似錦,美妙裡總是潛藏著讓我們傷痛的理由,而標籤上永遠只寫著兩個字:浮躁。我們如何走進生活,也當如何走出生活。漫漫人生走上一遭,斷然不要攜了滿身的浮躁氣息回來。只有讓自己歸於沉靜之處,才能守得住一顆不再受傷的心。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但最後要麼是無所得,要麼是得到了又失去。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生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生常常也因為同一個理由--內心的浮躁。

當我們貧困時,渴望能夠富有,而當我們富有時,卻總是懷念往日的苦難;當我們失去時,渴望重新得到,而當我們得到時,又發現其實一無所有;當我們失意時,渴望在成就中得到滿足,可當我們成功時,卻總是發現自己已經無所適從。我們的生活太容易變動,我們也太容易衝動,所以總是追求那並不快樂的快樂,人生的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覺間就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生活總是隨心所欲地將我們拋進滾滾紅塵,任由我們自己浮浮沉沉。我們喜歡喝濃而苦的咖啡,喜歡駕著馬力十足的小汽車飛馳於公路,喜歡在霓虹燈下夜夜笙歌,但生活也許更需要一杯清茶,更需要鄉間小路的漫步,更需要靜夜下的一輪明月。因為每一個浮躁的人,都有一顆更加容易受傷的心。

我們追求單純而刺激的生活,追求隨性自由的人生,然而生活可以簡單,但絕不是隨便地粗製濫造;生活可以隨遇而安,但絕不是草率地隨波逐流;生活也可以自由,但絕對不是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世界熙熙攘攘,人生浮浮沉沉,我們習慣了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我們的生活太過浮躁,所以往往活得很累,所以註定一直受傷。

浮躁才是人生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我們選擇了輕,生活卻飄飄蕩蕩,一場虛空;我們選擇了重,人生又難以呼吸,有不可承受之痛。其實,人生不在於作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於如何去做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做出選擇。心境淡定的人,生活總是如輕風一般愜意,只輕輕劃過臉龐,無傷也無痕;而浮躁的人哪怕是俗世的一粒浮塵也能穿心而過,留下一個最卑微的傷口。

(2)

大學畢業時,小周對於幹哪行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由於求學時期的窘迫,他的工作方向是向“錢”看。小周畢業後的五六年,幾乎是每年換一個工作。先是在辦公室當文秘,一年後保健品很紅火,他就應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去當推銷員。沒幹多久,保健品就不行了。這時有個朋友拉他去一家營銷策劃公司,月薪還不錯,於是他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一次大學同學搞聚會,他碰到了以前的一個老同學,這個同學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從南方倒騰一批熱門小商品到所在的城市賣,短短几年,居然發展得很不錯,“錢”景看好,正需要幫手。小周毫不猶豫地加盟了他的同學的貿易公司。半年以後,公司生意轉淡,他又去了一家廣告公司。沒過多久,他又發現廣告行業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於是他又去了報社當記者……

這樣折騰來折騰去,雖說賺到了一些小錢,物質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每每靜下心來,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悵然而失,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來一事無成,總找不到做事業的感覺。

在燈紅酒綠下,在行色匆匆中,在激烈競爭下,在殘酷淘汰中,在物價上漲工資不變下,在欺騙隱瞞人心不古中,很多人都覺得這個社會越來越浮躁了。

其實,吃得飽穿得暖的我們,要意識到這就是幸福;想到我們至少還有一份工作,要意識到這就是幸福;想到我們身體健康家庭和諧,要意識到這就是幸福;想到我們還有一起走過的朋友、關愛至親的家人,要意識到這就是幸福。

我們之所以憂鬱,彷徨,悲傷,之所以會不知足,不放下,不自知,就是因為太過浮躁。我們渴望構建一個最美好的生活框架,但是最美好的生活並不來源於其他外物,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的體驗。

繁華中的誘惑,無一處不毒侵靈魂;生活的重擔,無一處不負載心頭;人生的風雨,無一處不襲落心口。浮躁是一把銳利的小刀,切不斷人生的浮華虛無,卻刀刀都刻畫出心靈的傷痕。我們需要剋制自己的慾望,需要退避俗世的紛爭,需要隔離是是非非的恩怨,需要放下那反反覆覆的得失,只有這樣,我們才是心靈的拯救者,才是幸福人生的救贖者。

浮躁總是讓生活很受傷。陶淵明傷不起,所以毅然回到了故里田園;林逋傷不起,隱入山林與梅鶴生活;梭羅傷不起,乾脆躲到了瓦爾登湖畔。人世不過是一指浮華,抓不住的虛無,消不去的暗傷,所以任它繁華盛世,任它風聲鶴唳,任它煙花共雨,淡定的人生且不妨坐看風輕雲淡,還原一目細雨迷濛。

二 抓住心底最深的渴望

(1)

人生不過是一個似幻似真的夢,花非花、霧非霧,當我們無法辨清真相時,不妨聽一聽來自心底的那個聲音。

作家畢淑敏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天她得到了一套預測職業選擇的表格,結果一位女律師在填表之後得到了一個“卑微”的職位:護林員。這時候,畢淑敏驚奇地看著這個女律師,而對方也恍然想起那個自以為早已放下的夢--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大森林裡生活。

面對這張表格,女律師沉睡多年的嚮往再一次被激活起來,她訴說了對城市生活的厭棄,訴說了對名利場上鬥爭的鄙夷,她真正渴望的是回到安靜的大自然中去。畢淑敏被她天真而質樸的想法感動了,於是開玩笑問她何時回去。女律師卻無奈地搖搖頭:太忙了,怕是隻能讓靈魂去守護那片夢想中的森林了。

有一個年輕人的工作是父親安排好的,上班已經有十年了,但這十年來,他就沒有真正快樂過,每天上班都是在熬時間。他喜歡攝影,可父母不支持,十年裡他一直壓抑著自己過生活。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荒廢了,非常痛苦,好像有雙重人格,在人前是一個樣,夜深人靜面對靈魂時又是一個樣。他想變得快樂,但這太難了。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想出去闖闖。”他的妻子回答:“你算了吧,爸爸同事的兒子不是這個長就是那個長的,你還是當你的主任吧!”他不甘心,心想:難道我就這樣過一生嗎?自己今年三十四歲了,等四十歲一過,還有什麼勁頭追求新生活呢?與其這樣違心地作踐自己,還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但考慮到孩子,不能這樣消極。就這樣他身心疲憊,每天都活在自我折磨中。

他的朋友瞭解到他的痛苦後,安慰他說:“人一輩子只能活一次,若按照別人的心意活,自己人生的意義又在哪你不一定要和現在的生活徹底決裂,畢竟現有的工作是物質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一切都無法實現。攝影可以成為工作之餘的愛好,利用假期和雙休日,用你的眼和心,去發現、捕捉美,因為攝影就是這樣一項工作。至於快樂,自己找吧,知足者常樂!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快樂呢?”

王爾德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然而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未曾真正地生活,只是單純地謀生而已。因為真正的生活應該是從屬於自己的心靈的,而不是為了活著而生活。我們常常違心地活在並不快樂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只是一個可憐的迷失者,可悲的是我們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迷失,更可悲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已經迷失卻仍舊無能為力地繼續。

(2)

什麼才是該過的生活呢?這並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我們的確總是習慣於生活在別人的指引中,喜歡“隨大溜”。在人生的抉擇中,我們輕易就忽略了這樣一個真相: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實,生活並不缺少飛翔的翅膀,只不過我們常常更願意漫無目的地隨風飄蕩。其實人生總是需要自己的方向,我們喜歡追逐那揚塵的地方,所以才會迷失方向。

我們常常看著道路去走,自以為人生的道路很直很寬,自以為走得很直很正,就像沙漠中的旅行者一樣。當我們回頭看自己留下的足跡時,卻總是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走上了歧途,甚至又回到了原點。

生活中總是瀰漫著一層薄霧,影響著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常常被生活所誘惑,常常被別人的想法所幹擾,又總是因為外界而改變自己,然而人生之所以會誤入歧途,只是因為沒有遵照自己內心的意願去生活。世間的繁華嘈雜會讓我們失去方向感,生活中又存在一個又一個的假象,誘惑著我們一步步走向錯誤的地方。

美國探險家約翰·戈達德曾經給自己的生活定下了一百二十七個宏偉志願;四十四歲的時候,他歷經艱險順利完成了其中的一百零六項。然而即便這樣也已經非同尋常了。人們驚訝於他是如何完成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又是如何堅持下去的,而他的回答很簡單:“我只是聽從心靈的召喚而已。”

生活不僅對我們說謊,也常常迫使我們對自己撒謊。但是我們的內心卻從來都不會欺騙我們,只有它知道我們真正需要什麼,只有它知道哪裡才是正確的方向。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首先知道把握世界的真相,而真相其實就在心中。一個會聆聽自己心聲的人,自然也就聽懂了整個世界。

當喧囂如潮水般退隱,當浮華似塵埃般落定,當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在淡然中響起,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的脈搏和節奏,才能掌控人生前進的方向。

三 諸事隨緣,不較勁地生活

(1)

活著,不要去跟身體較勁,不要跟內心較勁,也不要跟自然、生活較勁,順應自己的天性和生活的法則,內心才能真正達到和諧與快樂的境界。

臺灣作家林清玄年輕時曾經有一個相戀五年的女友,然而某一天,女友突然向他提出了分手,他為此非常擔憂和苦惱,甚至想跪在咖啡廳裡求得女友的回心轉意,但是女友的決絕讓他徹底心灰意懶。想起過去經歷的種種,林清玄悲鬱不已,鬚髮也開始脫落,甚至開始想到要以自殺來尋求解脫。

他制訂了一個很唯美的自殺計劃,設想著在美麗而憂傷的晚霞裡跳海,然而一位和尚最終阻止了他,經過一番點化,林清玄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執著實在毫無意義,於是幡然醒悟過來。數年後,他的另一位女友再一次提出分手,林清玄這次顯得很平靜,淡淡地對女友說:“只想請你等一下,等我喝完這杯茶。”

人生中,那些錯過了的、失去了的、抓不住的、不曾擁有的、想擁有而不能擁有的,我們未曾拿起,卻也未曾放下。才華無處施展的憤懣,努力付之東流的不甘,愛情不斷遠離的無奈,人生總是有許多東西似乎註定了要從指縫間悄悄溜走:時間、青春、名利、愛情。我們未曾抓住,所以痛苦。然而更痛苦的是過多的執著和計較。

人生不應去強求,也無須去執著。不屬於自己的,取來了也無用;屬於自己的,也不必苦苦追求。該放手的要及時放手,該遠走的莫去強留。須知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從來聚散不由人;須知英雄也會遲暮,壯志也會難酬;須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順勢只得一二;須知愛是五百次擦肩換回的一次回眸,也是前世修成的正果。世事如此,我們需要活得更坦然一些,儘量拋卻是非心、得失心、分別心和執著心。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何必計較風消雲逝呢?求而得之會是一種緣,求而不得也是一種緣,所以徐志摩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原本就應該灑脫一些,看淡世事浮沉,看淡緣生緣滅。其實,世事有如白雲蒼狗,生活時刻都處在變動之中,如果一一計較起來,人生豈不是活得很累?來是一場緣,去也是一場緣;動是緣,靜也是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隨緣。

(2)

萬事隨緣,不必強求,是思想境界的昇華。

不論做什麼事情,要有一個非常細緻的權衡,在周密的思考下去決定行動的方向。隨緣講的是一個高深的境界,是以不違背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為基礎的。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即使是你付出畢生的努力也不可能成功。所以像這種不能成功的事情就不要去強求。隨緣並不是簡單的隨遇而安,而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做事情的態度,而不是慾望和名利。拋卻了與名利的爭鬥就會離事情的本質更近,離成功更近。只不過這樣的成功是建立在平和的付出的基礎上。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要強求太多。如果是情感問題,只需要好好地珍惜對方;如果是學業問題,只需要堅持努力學習,什麼都不要多想,好好幹就對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那麼你可能找到一千甚至一萬個理由去推遲此事;但如果你真想做一件事,那麼你只需要一個理由就夠了,就是我一定要去做,是一定而不是可能!心態說白了,就是自己衡量做人的標準。任何事都是以自己的出發點去想的,所以你想保持良好的心態,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懷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用心去看世界,不計較得失,學會發現身邊所有令人感動的事情!

正所謂“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很多時候,只不過是過於計較人生,才會遭逢苦痛。只要坦然地看開和放下,萬事隨緣而動,隨緣而止,那麼生活也就相對輕鬆許多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為世,何須計較處事。真正的有緣人,不過是懂得適時隨緣罷了。

“緣”分開了兩個世界,一個屬於你,另一個屬於別人。你跳不出自己的世界,也擠不進別人的世界。與生活較勁,追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會帶來痛苦。《菜根譚》上說:“萬事皆緣,隨遇而安。”一個人只有隨緣行事,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也才會逃離彼岸世界那些原本並不屬於你的痛苦,即是所謂的“隨緣素位”。安然接受緣的牽引,心明照緣處,人生自當水到渠成。

大文豪蘇東坡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既然人生未知歸於何處,又何必費神勞力地計較呢?不妨放開胸懷,一切隨緣,像莊子一樣來一場人生的逍遙遊--人生如霧亦如夢,緣起緣落還自在。

世事匆匆如花開花謝一般,不過是“枯萎的任它枯萎,繁榮的讓它繁榮”。我們彷彿是浮世裡的一粒微塵,在礡大的天地中何其渺小,在人世的宿緣中何其微茫。生活計較不得,更無須去計較,且不如從心而入,隨緣而出。

四 拂去心靈的塵埃,看清生活的本相

(1)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本沒有誘惑,沒有得失,沒有煩惱,沒有是非恩怨,不過是世俗人心中的一點兒掛懷。我們撣不盡紅塵的土,是心中蒙了太多的塵,正如玻璃窗上的斑點一樣,外面的世界一直都澄明透亮,但我們透了窗戶去看,卻總是劣跡斑斑。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我們經常在心中裝滿成見、財富和權勢,就會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我們往往熱衷於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地擁有自己。

生活亦是如此,它往往隨著我們心裡的“裝載”變幻著模樣。我們低沉失落,生活就變成了小氣的“葛朗臺”,對我們的一丁點兒索求都不肯滿足;我們信心滿懷,生活就變成了大方的聖誕老人,似乎對我們有求必應。我們開心,生活也笑;我們痛苦,生活也哭。生活一直是原本的樣子,改變的只是我們的心而已。那些數不清的煩惱、道不盡的憂愁,還有那人生的得失之惑、生活的順逆之交都不過是心靈虛構出的幻影。世界何曾增減一分,人生何曾得失寸步?煩惱也不過是心中的煩惱,誘惑不過是心中的誘惑。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 ”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繼續留在了公司。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忍著氣,努力學,總算做到了經理的職位,可人也蒼老憔悴了很多。

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2)

“奇怪,師父給我們‘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何必死守在公司所以辭職了。”農業專家接著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 ”

“我聽了啊。”那經理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生活中的很多選擇,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念之間的事,但結果卻可能大相徑庭。所以,要想將來不後悔,不怨恨,就只有在那一念間慎重考慮,仔細思量。

生活總有那無法抗拒的誘惑,總有那無法平衡的得失,總有那難以清除的傷害,我們習慣於把所有的罪孽歸結為世間的種種浮華,把內心的不安塞責為社會的輕浮躁動,把所有的憂傷都歸罪於世界的不公,然而生活的浮躁喧譁之中,真正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只是我們的內心。心浮氣躁的人,自然容易被捲入到塵世的漩渦之中,苦苦掙扎,難以自拔。“青山原無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為風面皺。”我們太容易被外物影響,然而我們之所以被世俗矇蔽,是因為心中一直裝著世俗。心靜了,自當青山依舊,綠水無憂。

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我們需要更加淡定一些。想要逃離世界的牽擾,想要保持生活的寧靜,就需要擁有一顆淡定的心,任世界如何的浮囂紛擾,也絕對不會影響到內心的安靜平和。

我們渴望擦拭心中的灰塵,渴望得到哪怕片刻的安寧,然而我們常常選擇錯誤的對象。其實真正值得擦拭的該是內心,而不是塵土。心中無塵,世間便無塵,試問生活又何須拂拭?倘若心真的淡定了,諸物皆不入心境心念,何來誘惑,又何生煩惱;倘若心真的淡定了,世間法相都已瞭然成空,無物也無塵,既然什麼都沒有,也就不用去執著什麼了。

人之所以無法擺脫俗世的喧囂和困擾,是因為心中無法做到空無一物,悟不出人生“空”的智慧,所以往往將自己束縛在塵世煩惱之中。世界萬物原本為空,如果以實有之心來對待,那麼必然會產生誘惑和執著;如果心裡足夠空,那麼就沒有什麼能夠在心中留痕。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人世本是空無,我們需要以淡定之心來放空一切。心中空無一物了,人生便不再喧囂。

五 沉靜,超脫生命的境界

(1)

我們的生活常常過得太過卑微,為生計而忙碌奔波,為理想而艱苦奮鬥。無論是生活所迫還是雄心勃勃,很多時候,我們只不過是一個鬥志昂揚且不知疲倦的勞動者。我們創造了天,創造了地,創造了人世間無可比擬的財富、地位和聲望,創造了塵世間一切幸福美好的定義,卻將心遺失在了路上。

生命有三重境界:第一類是為別人而生存著的人,他們是別人的附屬品;第二類是把自己的生活當做生存看待的人,他們是塵世的附屬品;第三類是懂得生活的人,他們是浮世的超脫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前兩重生命境界的實踐者,無論得到了多少,成就了多少,無論生活過得如何快樂開心、如何讓人感到知足,生命也不過是浮世中喧譁的一個分子,始終都逃不脫浮華的牽絆和干擾。我們何曾為自己而活,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最終得到了什麼,最終又享受到了什麼?


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l


那算什麼,我呆過兩年多,沒有電,水就是附近的山泉水,冬天也不凍,還挺好喝,房子非常撿漏,木夾泥的,窗戶沒有玻璃就是用塑料布,晚上就點蠟燭,陪我的有一條狗,一頭牛,四個鴨子,一群雞,夏天人無法出入,有十幾公里的沼澤地,冬天封凍以後偶爾有林場的護林員過來,一個冬天也就來一兩次,我一個人在深山老林裡種了十四八畝地,最熱鬧的一天就入冬賣糧食的那天,會來汽車和幾個裝卸工,我打發時間的方法就是夏天釣魚,秋天抓蛤蟆,冬天下套子套點野味,狍子,野豬,兔子,飛龍,野雞什麼的,春天在蘆葦蕩沼澤地裡撿野鴨蛋,非常快樂,吃的野菜無憂無慮,現在還懷念那總生活


野釣ye族


當然不願意啦。

請大家考慮一個問題。在大山從事森林管理工作半年,除了得到薪酬:1000*30*6,你還能得到什麼?

其實半年裡日薪1000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但是信息閉塞半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半年之後你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腳步從來不會停留。一個人停留半年不成長,這半年對你來說是空白,是斷層,等同打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愛賣萌的肌肉男


告訴你,我願意!因為我長那麼大還沒用過手機呢!可能你會說:“沒有手機你怎麼上的頭條,閒著還回答問題”?

告訴你,這是我向鄰村張寡婦那兒借的!你要是每一天發一千元錢,我肯定去。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必須讓我帶上張寡婦!她說了,她也可以不帶手機,只要能和我在一起就好了!半年以後我把你給的18萬元錢,帶著張寡婦去婦產醫院保胎。

你說話得算數喲!這個事我可是和張寡婦說好了的呀!


乾坤清道夫


如果可以按月給老婆孩子郵生活費,瞭解老婆孩子動向的前提下我樂意!我現在兩個孩子,老大讀幼兒園,媳婦專職看老二,車貸房貸,託費物業油費,我一個人掙得都不夠家裡開銷!孩子得點毛病恨不得就得借錢!也許會有人說我廢物,但是每個人都境遇不一樣!我是體會了那種一分錢難死人的感覺!所以如果有機會我是願意多掙錢的。我也在想方設法的多掙錢!什麼體面不體面,身體有害我完全不在乎!我不想哪天孩子有病,老人用錢的時候我兩手一擺沒錢! 貧窮是想像不到的絕望,沒窮過是不會懂的!個人真實觀點,真實境況,不喜勿噴 謝謝



吾家有孩兒初長成


💔每天給一千元,在大山中從事森林管理工作半年,沒有網絡手機電腦有人去嗎?有人去的,2005年春我出差路過皖南某山區,我發現深山中裡住著兩位60多歲的護林老人,他們以狗為伴看護山林,三間面積不大的瓦房,上不著村下不著店,沒有通電晚上只能用汽燈照明,兩個老人白天巡山後,業餘時間下棋看書報雜誌。還有山裡種上了蔬菜。我在林場休息尋訪老人,你們工作多少錢一個月?老人說每月二千元,每天約七十元左右。山中沒有虎狼出沒嗎?他們說,我們看山林一年了,從來沒發現野獸侵嚇我們。你們不孤單嗎?老人說兩人不孤單,林區風景如畫,沒有汙染,這是純綠色天然風水寶地。現在如果每天給我一百元,我就在深山去看護森林,過仙境般的生活!💔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在享受森林帶給身心的愉悅,同時與大自然為伴共同守護和管理地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森林的工作,且日薪千元,為期半年的工作,是筆者樂意為之和十分嚮往的事情。

在這裡,可以遠離塵世的喧囂,不再為一些生活的瑣事而焦慮、浮躁,一切都放慢了步調。一切都寧靜了下來,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躬耕于山間,愛護森林,也可以自己種種小菜,絕對的綠色無公害。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眼滿眼的鬱鬱蔥蔥、綠意盎然,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無拘無束,快樂的像個孩子,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恬靜而又暢意。



清晨,隨著太陽的第一縷光照而起身,聽著小溪的潺潺聲、小溪的叮咚聲、樹葉的沙沙的聲、小鳥婉轉的鳴叫聲……森林裡處處演奏著生命的樂章。夜晚,看著天上的繁星點點,心情莫名的變得寧靜起來,塵世的種種不快早已忘卻。清風拂面,帶來絲絲甜意,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愛護森林、保護森林,走進森林、欣賞森林是筆者的一個夢想,我願意住在這片森林裡。親愛的小夥伴你們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共同探討。


悅爾怡嘉


月薪3萬,在沒有現代網絡通訊的大山裡做森林管理工作……這個環境和條件下工作半年我是可以接受的。還帶有幾分莫名其妙的想往!

能有機會如此的貼近大自然,與現代通訊網絡隔離,就像回到沒有現代文明的遠古時代,這使我想起了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像古人一樣不為名利,潔身自好,遠離世俗,更多的享受自然風光!

我們現代人生活在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各種知識訊息爆炸,我們難得能有一個靜下心來修身養性的機會。

如果我有這樣一個時間過上一段似乎是與世隔絕的日子,又沒有外界的干擾,那麼我會盡心盡力的做好本身的管理工作。

在其餘那些沒有網絡信息恍若隔世的日子,我會把它們珍惜好好利用起來的!

我會利用這個機會多看書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學識,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樣,當我們再次回到現實中來就會感恩時代發展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吾語竹


我想這個問題很多人回答會去的,原因在於:

一是普通人大多工作薪酬每月不高,一天一千還是比較有誘惑力的;

第二普通人很多有車貸房貸的壓力,農民工就更不用說了,半年無信息的時間對他們來說不算長;

第三護林員的工作對一些農民工來說,比那些建築工地出苦力幹活一天幾百元的要輕鬆更有誘惑力;

第四;對那些喜歡安靜、喜歡自然,品味生活,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來說,是實現理想體驗生活的一個好途徑。個人觀點,不對可討論!


古都思考


大兄弟,在我國目前階段千萬別提這種問題,結果真的會讓你懷疑人生,發工資會發的你雙手顫抖的!

一天1000,半年18萬,2018年全國平均年薪超過18萬的只有8個城市,最高的北京25.3萬,半年折算13萬都不到!還不算全國80%拖年薪後腿的廣大群眾。可想而知,一天1000,半年18萬薪資絕對豐厚,引無數群眾盡折腰,千軍萬馬來相見啊!

再說說條件是沒有手機電腦在山村呆半年。其實現在大多數人離不開手機和電腦,都是被逼的。我們仔細想想,大部分人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最大的作用是為工作,科技在發展,這是無法避免的。在看看生活中,說實在的使用手機和電腦是綜合來算最省錢的活動!沒有之一!

當我們一天工資1000的時候,當工作內容只用呆山村半年,我不用時刻關注著手機和電腦,時刻擔心著領導有事安排、同事有事聯繫、客戶有事諮詢,我是不是終於可以主動的在工作時間內方下手機電腦?

當我們一天工資1000的時候,從拖後腿一下變為完全碾壓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因為收入的提高,我生活中的壓力會減少,對人生充滿希望,當我沒有了焦慮、迷茫,我還需要躲避在手機電腦這個虛擬世界裡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見識的增長,我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問題,在保證高收入的前提下,工作環境從鋼筋水泥的城市來到大自然的懷抱,工作健身兩不誤,何樂而不為!

真的,不是我們離不開手機,這是現在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無法逃避!

生活所迫而已!所以你敢開1000一天的工資,我們廣大群眾絕對讓你痛不欲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