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閱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有多重要呢?

愛閱讀的孩子知識面廣,對課堂上的知識能夠舉一反三。愛閱讀的孩子更專注,他在學習上也會投入同樣多的專注。愛閱讀的孩子會思考,想象力綜合能力都會強。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而且現在隨著高考的改革,各種部編版教材的推進,也會發現國家對於孩子的閱讀也是非常重視的。

高考結束後,大部分的考生和家長都吐槽說,天哪,就這題,閱讀量少的孩子根本沒戲了。而且閱讀不僅是和語文的學科相關,它和孩子的數理化成績也都是非常相關的。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同時閱讀它不僅僅是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去提升他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否培養出終生學習的興趣。

可以說,孩子的一生的理念,發展自己的能力,孩子一生的成長都和閱讀息息相關。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既然閱讀這麼重要,那我們如何在生活當中陪伴孩子愛上閱讀。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說:果媽,現在的孩子們太忙了,你看我的孩子每天上學,各種學校的作業興趣班,然後連週末都要在趕時間,有時候都要擠佔他睡覺的時間在學習!看著他們身心俱疲,我覺得閱讀時間根本無從談起!

面對著這樣的困境,很多家長都苦惱,覺得讀書很重要,但是又沒有時間。其實時間一直有,差的就是習慣性翻開書本的習慣。

在這裡我和你分享:引導孩子利用碎片時間高效閱讀的4個方法,提升學習力。這次分享分為3部分:

1、為什麼要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

2、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三個原則。

3、引導孩子高效閱讀的四個方法。

想獲取這次分享PPT,關注“果媽閱讀”公眾號,回覆“碎片時間”即可獲得。

為什麼要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引導孩子用碎片時間來進行閱讀?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思考另一個問題。一本書如果全部讀完,需要兩個小時, 是一天讀兩個小時好,還是分成六天每天讀20分鐘好?

有可能你會說:應該是一天讀兩個小時,更好吧?我們感覺,集中學習這樣效率會更高。如果都把時間割裂開了,是不是他都已經忘了學的是什麼呢?

那讓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一下。

剛才講到的一天讀兩個小時,成為集中學習。如果是分成六天,每天讀20分鐘,叫做分散學習。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會覺得集中學習比較好, 免得後面再讀已經忘了前面的內容, 或者說碎片化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根本就記不起來要讀書。但是研究卻證明,分散學習很多時候比集中學習的效果要好。

心理學家用實驗數據來告訴我們, 如果是集中學習兩個星期後再回憶的時候,保存率是13.13%。而如果採用分散學習兩個星期後,回憶能夠保存率到37.26%。

如果再來測試,在一個月之後看回憶率,第一種集中學習的方法保存率在11.4%,而第二種方法在一個月之後,他的回憶保存率還能夠達到30.59%!

從這個數據我們就能夠看到,原來分散學習的記憶方法比集中學習的記憶方法效果要好。而這也印證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這個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半擴大的,學習間隔恰好能夠抑制遺忘的現象。而且孩子對經過多次思考後,再整合串起來的知識印象會更深刻。

其實在生活當中也有著這樣的常識。比如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習也是這個道理,不可能一次就集中完成,需要分開來進行。

在我小的時候也曾經有過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經歷, 也就是考試前幾天突擊記憶。雖然那個時候看似可以暫時就通過考試, 但是一考完試,馬上就忘得乾乾淨淨,這也是集中學習缺陷的最典型的反應。

所以在我們陪伴孩子學習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來提倡分散學習, 教孩子見縫插針地利用零碎時間。

到底碎片化的時間割成多長時間為宜, 當然這個時間也要根據我們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去結合的。

因為你會發現小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和成人是不一樣的,他是很有限的。

一般學齡前的孩子是在10分鐘左右,小學生在20分鐘左右,初高中生在30分鐘左右。所以我們在為孩子來擬定閱讀計劃的時候,也可以根據他的注意力來進行結合。

與其以一個小時為單位集中學習,不如我們保證每一次的閱讀時間在10到30分鐘之間。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孩子的專注度,也能夠降低孩子對讀書的壓力。

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3個原則

既然碎片時間來進行閱讀如此之好,那麼我們又如何來利用碎片的時間呢?我們需要先了解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3個原則。

原則1:要事第一

這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講到的第3個習慣。

這本書它把我們的事情分為了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以及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緊急這4個分類。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他聽到這你可能會覺得好暈,到底怎麼去分,先彆著急,我先和你講一個小故事。

美國有一個小鎮,他們有一個消防隊, 他們是真的救火隊員,救的是真火。火光命令,火場就是戰場, 他們也總是疲於奔命於各種重要且緊急的火情, 他們有辦法去減少這些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嗎?你可能會想救火不就是消防隊員存在的意義嗎?不救火要你們還有什麼用?

你還別說,消防隊他並不這麼認為。為了讓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 他們決定在救火之外,派專門的隊員上街檢查救火設備老化電路易燃物和各種隱患,並逐項的反應改進。

一開始會發現工作量巨大, 而且效果不明顯。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忽然發現小鎮的火情真的減少了, 而且消防隊就有更多的時間上街檢查,然後火情進一步減少。最終消防隊的主要工作變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看到了嗎?這個小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專注於一些非常重要,但是還不太緊急的事情, 在他慢慢變得緊急之前去完成它,這就是要事第一。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閱讀, 是不是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對,沒錯,閱讀它是一個緩抵達的過程,不是說你今天讀了書,明天馬上寫作文就非常的棒。也不是說你今天看一本書,明天就能口吐蓮花。

閱讀的效果是要一點點呈現的,但是他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講非常之重要。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就要告訴孩子們要事第一,把閱讀這件事情當作一天當中非常重要,但是又不緊急的事情把它安排好。

有這樣的思維習慣,才能夠讓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也能夠實現高效閱讀。

原則2:提前規劃

我們中國有句古語,未雨綢繆。在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這條路上,作為家長我們也要未雨綢繆,要提前和孩子來進行規劃。

對於孩子來說,制定一個每天的to do list,也就是當日要做事情的清單列表,或者跟孩子來安排一個符合他作息時間的日程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這時間管理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

我是這樣和孩子一起來使用的。我們家有一個表格, 這個表格左邊是一些必須做的一些事項,右邊就是週一到週日, 那麼我會跟孩子一起來協商制定,這個並不是我單方面的強加給他的。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所以我們會把像玩遊戲講故事閱讀以及他的一些重要的作業,我們都會列在這個表格上。孩子就會認為這些事情是每一天都要去做的。而做完了之後他去粘上一個小貼紙,打個小對勾,它會非常的開心。

你會發現孩子對小貼紙真的是充滿了那種喜歡,所以可以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他們喜歡的類型的貼紙,然後一天一天的去貼滿。

如果哪一天因為一些特殊的事情,這件事情沒有做,也不需要打一個叉,因為這樣會讓我們的成就感降低,我們可以空在那裡。

如果有好幾天這個地方都是空著的,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思考。

這件事情是你覺得不重要,還是你真的沒有時間去做,那要不然我們就把它從我們的必做事項上拿走, 要不然我們就再調整一下時間,讓它成為我們日程表當中可以去做的事項。

所以在這樣不斷的循環調整,打磨覆盤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逐漸到我就和果果制定屬於他自己的日程表。

當然他現在的年齡只有六歲多, 但是他也要為他上小學要去做準備。所以我會盡量的在生活當中按照一定的節奏去生活,而這也就提到了我們講到的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原則3:穩定節奏

臺灣的親子作家蔡穎卿常說, 一個母親的心安穩了,孩子的心就安穩了。

母親在家裡當中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溫暖的學習的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母親是可以來示範如何安穩的生活的,讓我們的生活節奏充滿這樣的節奏感, 有張有弛, 假期的時候可以和我們日常的生活有一點點的不一樣,但是他也要充滿一定的節奏感。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而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也會非常的有安全感,因為她知道下一步我們即將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也會知道在假期我應該要如何去安排我的工作和生活,這樣的不忙不亂也是帶給了孩子一種穩定的節奏。

讓我們回過頭來複習一下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3個原則。

第一個要把閱讀這件事情安排在一天當中的非常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但是他要去提前規劃在我們的日程表上,另外一個就是讓家裡面變得充滿了穩定的節奏感。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孩子就不會覺得碎片時間是很匆忙的。你有了一顆穩定的心,孩子也不會認為這叫碎片時間,而會認為這就是我應該讀書學習的時間。

引導孩子高效閱讀的4個方法

講完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3個原則之後,我們把重點放在方法上。

首先我們要來分析一下,在我們的家裡邊,哪些時間是孩子的碎片時間?

比如說跟孩子上下學的路上,是不是當然是 。有的爸爸媽媽會開車接送孩子,那麼車上就是一段碎片時間, 有的會走路去上學,這也是一段碎片的時間。

再比如孩子在睡覺之前吃飯的前後,還有我們在出去旅行等飛機坐火車的時間,這是不是都是碎片時間?

所以我想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都可以找出來這樣的時間。當然在這兒我要提醒你, 我們來幫助孩子利用碎片時間高效閱讀,並不是說要把孩子的日程表塞滿, 每一個時間都利用上,你要去讀書,你要去學習,你要去寫字不是這樣,而是我們要讓孩子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慢慢的讓他養成這樣的習慣,讓他愛上閱讀,這是最根本的。

因為一旦孩子認為讀書是一件任務的時候,他就不願意去做了,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對我來說是我不想做的事兒。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放平心態,

1、微小習慣法,輕鬆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剛才講到要提前規劃,對吧?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比較低的門檻,以便讓孩子欣然接受,或者至少不要抗拒這個計劃。比如說每天給孩子來講兩個故事, 或者讓孩子自主閱讀某本書的章節。當然閱讀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閱讀能力以及書籍的難易程度來進行調整。

但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最初設立的目標完成起來要一點難度也沒有,這樣他就不會對這個方案感到牴觸,也不會覺得有負擔。而這樣的計劃對你來說,每天監督孩子執行也容易多了。記住,只有讓這個任務一點也不難完成,才有長期堅持的可能性。

在這兒分給大家來分享,我在果媽閱讀當中帶著大家精讀過的一本書,名字叫做《微習慣》。

這本書是一個日本作者寫的,他很有趣, 他說他以前就是一個拖延症,什麼事都沒長信,堅持不下去。後來他就給自己設立了微小的目標,比如說一天一個俯臥撐, 聽到這你可能說 一天一個俯臥撐能起到健身的效果嗎?你彆著急,你聽我來講, 他給自己設了習慣之後,他就想, 如果我連這樣一天一個俯臥撐都做不到的話,我又何談去堅持去健身房, 所以他就想,我從最簡單的開始去挑戰, 當他做了一個俯臥撐之後,他不想做,他就休息。

第二天他又做了一個,結果這個時候他就來了那種成就感,他覺得一個能做我能不能做三個,他就做了三個。但他不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我沒有完成十個的任務,而是給自己一個滿足感,就是能完成一個的任務。於是就這樣他就不斷的在堅持,有時候就做一個有時候心血來潮了做十個,有時候心情不好就做一個。

就這樣他發現了原來微小的習慣是能夠讓我們養成很好的這樣的一份習慣的,所以他寫了一本書,專門來講這個事。

而且這個事情跟心理學上的研究也是有著相關性的。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舒適區這個說法?

我們人有一定的固定的生活節奏,對吧?我們現在每天可能會上班, 刷刷手機,然後可能會看看電視陪陪孩子, 這些都是你在舒適區裡面可以去做的事情。

但如果你進到了外面一點就叫學習去了,就是讓你去看書,讓你去學一些你曾經沒有學到過的東西,或者讓你去健身,你可能就會覺得有點難。

但是如果那個圈就跨越了一點點,你會覺得還可以接受,比如說每天看一頁書,你可能覺得你運輸肯定能看碎片花的時間,地鐵上翻兩下不就行了嗎?

當你制定了這樣的計劃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就容易完成多了。

否則的話你就會發現我年初給自己定了一個flag,我一年要讀50本書,結果他這一年過去了,一本書也沒讀完,你就會嚴重地打擊自己說我就是一個不能堅持的人。

實際上這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

所以看到了嗎?微習慣對成人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放到孩子身上一定也是有效的。

我記得之前我在果媽閱讀講正面管教時候,講到花時間訓練這個工具。這個和微習慣是異曲同工的。

比如說培養閱讀習慣,我們不是就扔一本書給孩子說你去看, 而是帶著他一點一點的去讀,可能每一天就只花五分鐘的時間,但是你這五分鐘你堅持做下去了,你就會發現這件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能夠讓你養成習慣了。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清晰了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和孩子來做微小的習慣,然後去引導孩子來計劃閱讀一本書。

比如說我們還可以把這個計劃打印出來,每天完成勾兌已經讀的內容做一個小小的記錄。

最開始可能會發現孩子預測的和實際的不符,沒關係,我們都要在後面的執行過程當中去覆盤去調整。

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 生命是流動的,孩子也是變化的。

如果你去觀察家裡面養的植物,你就會欣喜的發現昨天這盆花還是含苞待放,但是今天他就已經盛開了,如果拿一個攝像機記錄下來,你就會記錄到它每天的過程,而孩子也是一樣的,它不是一下子就長大了,他是一天一天的在變化的。所以孩子的習慣養成也要用這樣微小的方式一天一天的去進行。

然後我們可以過半年,一年之後來回顧一下, 孩子在這段時間讀了多少本書,多少頁多少個字,把這樣的精確的數字用白紙黑字寫出來,這是一份自己能夠看到的成就,也是孩子能夠體會到那種滿滿感。

同時,如果孩子的計劃表上貼滿了貼紙,這個過程本身就能讓孩子幸福感增強。

當然,堅持每天都做一件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

對我來說,我從16年的元旦到現在,每個工作日我都在給大家講書,而且每一天的書都是不一樣的。這件事情於我來說是工作,但更多的對我來說是一種態度。

我的孩子有的時候也不能夠做到天天看書, 在那個時候我不強迫她看,我會自己看。

我也會跟他溝通說,媽媽知道你現在有點累了,沒關係,你可以休息,但是我想我要來做,因為如果一個人能夠一直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一個讓人尊敬的人。

所以我會一邊給孩子鼓勵,一邊坐在他的旁邊陪他一起看。

然後有的時候在第二天的時候,我還會引導他把話題引導他曾經昨天看到的書上, 然後還要聽他來講故事講內容。我很真誠的告訴他說, 你看你知道這麼多,你是怎麼做到的嗎?就是因為你喜歡看書,你懂得比媽媽還多,真是媽媽的好老師。

在這樣一次一次的鼓勵和示範當中,孩子就逐漸的把這個習慣養成了。

2、固定時間法,把握節奏調劑壓力。

為什麼要固定時間呢?

因為如果不把時間固定,你會發現,晚上睡覺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那些時間去哪兒了,也不知道讀書這件事情應該什麼時候做。

所以我們可以騰出一段固定的時間來,比如說吃完晚飯後孩子通常需要一段休息的時間讓胃消化消化,休息夠了再開始做作業,那麼這段時間就可以利用起來。

比如說用這20分鐘給孩子讀書講故事,然後給他來讀詩,或者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自己去翻翻看自己喜歡的雜誌喜歡的書籍。

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可以當做飯後的休息,一方面也能讓孩子靜下心來調整到寫作業的狀態。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問我,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他完全自主閱讀,你讓我再去給他講故事,是不是太小兒科。

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來講小說,也可以給孩子來朗讀,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在《朗讀手冊》扉頁上有這樣的一段話:“給孩子一箱箱的珠寶,不如給孩子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所以孩子即便會自主閱讀,他也是很想要跟媽媽的親近時間的。這段親子共讀的時間不僅僅是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加你們的親密關係。

親子關係好了,其實你們之間很多的問題都可以化解。因為親子關係先於教育, 所以我們不如用這樣固定的時間跟孩子來一起培養愛上閱讀的習慣。

那麼聽到這兒你可能會說,我的孩子現在要小升初,他沒時間閱讀。那我再來給你講一個故事。

2017年的浙江高考狀元王雷傑, 對他來說,閱讀是緊張學習生活的調劑。

他會在自己的抽屜裡放本書, 做題累了倦了就看一下, 睡前閱讀的習慣也從未改過。雖然只有晚自習到熄燈的半小時, 他也會抓緊時間讀一點。

看到了嗎?一個高考狀元,它可以固定時間睡前去讀半小時的書,這跟他從小去培養起來的閱讀習慣不無關聯。

而且如果你現在從小學就開始抱怨孩子課業緊張,沒有時間閱讀,可是孩子再忙也忙不過高考生吧!

王雷傑的經歷就告訴我們, 只要把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好,讀書這件事兒它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就不存在沒時間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 宋代的詩人陸游,到現在它存在世上的書有9000多首, 是我們國家現存詩最多的詩人,他也是最會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高手, 有詩為證。

“呼童不應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你看,他就是在等待吃飯的時間裡閱讀的。

看到了嗎?不管是我們的古人還是我們的高考狀元,他們都有著固定時間讀書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也是他們調劑壓力的,所以這個習慣就可以長久地堅持下去,因為對他們來說讀書不是任務,而是他喜歡做的事。

所以不如從現在開始,根據孩子的時間表,每天抽出20分鐘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 比如吃飯的前後,睡覺前作業之間的休息時間等等。

讓孩子放鬆的時間, 並儘量固定下來, 不要被任何的事情影響到。只要建立起來習慣,你就會發現孩子不僅喜歡閱讀,自制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3、隨身攜帶書籍法,充分利用零散時間。

在去年五一的時候,我帶果果去沙漠徒步。

隨團有一個單飛的10歲的小男孩,他是自己來的,爸爸媽媽很放心。我就會注意到在車上等待的時間,集合的零散時間,他都在讀書。

玩兒的時候,他又是非常的盡情,是單飛的小夥伴們的小隊長,帶著大家激情澎湃的去感受沙漠帶來的那種感受。

他也是能說會講, 而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就沉浸在書籍的世界裡,特別專注, 周圍的聲音都無法干擾到他。

我帶著那份好奇去跟他聊天, 問他為什麼這麼喜歡看書。他跟我說, 小時候媽媽出門的時候包裡就會放本書, 排隊等候、餐廳等菜、車站等車的時候,媽媽就會拿出書來給他鼓讀書講故事。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 他覺得書籍就是陪伴他等待時間的最好夥伴。於是等他開始自主閱讀了,走到哪裡他也都會帶上一本書。

在別人刷手機玩遊戲的時候,他就一頭栽到書籍的世界裡沉迷其中。

聽到他的故事,我被這位素未謀面的媽媽的教子智慧所折服, 難怪十歲的孩子就能獨自出行,來沙漠徒步。

想一想,其實無論是用什麼方法,關鍵是樹立起利用碎片時間的意識,引導孩子養成習慣。

當你不再拿忙碌當藉口,試著放下手機,把注意力放在閱讀上,孩子也會模仿你,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隨身攜帶書籍或者是電子書開始, 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在零散時間閱讀的好習慣。

而時間一長,你將看到孩子巨大的變化。比如說稍大些的孩子一分鐘能夠閱讀一百字,而在排隊等待的20多分鐘裡,他就可以閱讀2000個字,大概就是3篇文章。

你可別小看這3篇文章。如果孩子一天比別人多看三篇文章,一年就是近一千篇,73萬字。用不了一年,在碎片時間讀書的孩子就和不會利用碎片讀書閱讀的孩子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而需要提醒的就是,我們引導孩子高效利用碎片時間,不是說要採用高壓政策來管理孩子的時間,讓孩子毫無玩耍和娛樂,而是讓孩子在輕鬆的休息時間感受閱讀的快樂,讓讀書真正成為一種緩解壓力,探索世界的遊戲!

4、情景閱讀法,紙質書籍觸手可及。

很多家長在讀書上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我們想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喜歡看閒書, 我們卻還逼著他們看文學經典。

當讀書變成任務的時候,孩子的內心肯定是抗拒的。聽到這個說法,你可能會說:果媽,我依然還是認為讀書就是孩子的任務。

其實我們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去認真的思考閱讀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讀書,你會怎麼回答呢?我曾看過日劇《女王的教室》,女王的回答讓人深思。

這位女老師說,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兒,而是想要去做想做的事。只要人活著就會遇到很多不懂的東西, 只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才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讀書他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在我的新浪微博@果媽李璇,發佈過這段視頻。歡迎大家關注查看。推薦你精心看看,好好思考閱讀的本質。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這段精彩的對話也深深地觸動我, 是啊!閱讀,它不是功利的短視的,而是能激發求知慾,讓我們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心裡建立起這樣一個觀念, 閱讀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兒,我們才願意堅持。

怎麼才能讓青春期的孩子願意讀書,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式閱讀。當然對於小的孩子來說,這個方法依然是可行的。我們不需要強迫孩子改變,我們只需要隨意的放置書籍,反正要讓家裡到處都有書。

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家長會跟我反饋說,果媽,我買的書孩子都不愛看。

我就問他你買的書在哪?他說在書架上,我說你看書架上擺的整整齊齊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那個書講的是什麼,而且買來的書你也不看,你怎麼能夠引導孩子愛上呢?

所以不如把家裡面隨手都放上書,比如說餐桌旁沙發的茶几上,衛生間,孩子的臥室的床頭,然後你在生活當中可以拿一本書去看。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有時候你看到這個故事,讓你哈哈大笑也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說不定他哪天無聊了就拿起一個書看,而這裡面的故事說不定就讓他一頭栽到了閱讀的世界裡。

所以碎片化的時間是完全可以利用起來的, 不如讓我們的家裡到處都充滿著書, 書買來不是放在書架裡面陳設的,也不是擺在那裡去炫耀我們家多麼有知識感,而是真正的要在生活當中去讀,去用去跟我們的思想發生化學反應, 去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的從書籍當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

一旦他發現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你擋也擋不住了。

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錢歌川先生在文章《閱讀的習慣》中說, 你不要以為五分鐘做不了什麼事兒,把100個五分鐘加起來,就差不多等於1個整天。我們利用5分鐘的閒暇時間去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學者。利用暇餘去讀書是輕而易舉的。大家之所以不這樣做,僅是因為沒有這種習慣而已!

萬字乾貨!孩子沒時間閱讀?這裡有4個碎片時間的高效閱讀方法!

看完的今天的分享,你是不是也忽然發現孩子的時間多起來呢?

如果我們真正地把閱讀當做一件重要的事兒, 每天都要用一點點的時間去做,用這樣微小的習慣去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我相信你的孩子上初中、高中、 甚至到大學步入社會以後,他都會成為一個終身愛閱讀的人。

而這個習慣真的是孩子一生寶貴的財富。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