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开始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接过日本转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正是凭借着国际贸易自由港口和本土制造业优势,香港这才逐渐成为了比肩东京的国际大都市。

然而随着大陆改革开放,香港在七十年代末开始将实体产业转移到广东一带,而在1979年获批特区的深圳,凭借着跟香港一河之隔的区位优势,更是港岛工厂初期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昔日只是港岛背后“打工小弟”的深圳,却先是在2017年以22438亿元的GDP超过广州(GDP21503亿),紧接着又在2018年以24221亿元的GDP超过香港(GDP24000亿),论起后来居上,深圳无疑是其中典范。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跟常人想象之中有所不同的是,省港深三城并未出现激烈的产业相争,恰恰相反,三城在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更多的是互补短板,形成经济共振,最终齐头并进。

而省港的逐渐落后,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战略偏差”。

1997年金融危机的香港,房市和股市双双雪崩,一夕之间因为楼价腰斩而流落街头的“负资产阶级”足有十万之众。面对此情此情,当时港府痛定思痛决心扭转八十年代以来以服务、地产和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格局。

1999年港府效仿硅谷,正式推动两大高新区“数码港”和“矽港”的建设,其中数码港交给盈科公司进行运作,而为了给互联网产业扫平障碍,港府还不惜血本为盈科公司提供了大批免费地皮,只求在互联网的伸张之年,能够迎头赶上。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或许是天不遂港人之愿,港府批文才下,紧接着却遇见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盈科见势不妙,转手就将用来建设数码港的地皮改为了地产开发,霎时赚的盆满钵满。

带来的后果则是,当张汝京带着中芯国际准备落户香港,运作“矽港”的时候,却引起香港社会的抵触,而在被香港拒绝之后,中芯国际最终选择了跟上海合作——而今中芯国际贵为中国芯片研发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市值高达54.5亿美金。

而在香港拒绝中芯国际的时候,未来深切影响着深圳的两座企业亦在茁壮且不可阻拦的成长着...

2000年还在深圳的华为,其走向全球的根本——IPD(集成研发系统)在付出二十亿学费后,终于在五月十七日正式投入运营,正是凭借着这套系统,华为研发周期整整缩短了50%!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亦在这一年,如今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也逐渐寻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方向,从游戏大厅到QQ秀,这些看起来七零八碎的业务,却将腾讯从“五十万美金就可以整体收购”的边缘拉了回来,从此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上,除了杭州西湖边的那个男人,在中国谁也无法阻止腾讯前进的步伐。

正是以这两座企业为代表的高新互联网文化,为深圳奠定下了超越千年广州,百年香港的底蕴。

深圳走上了光明大道,而在2000年继续一门心思专攻服贸金融业的香港也并未察觉到未来的暗淡。

一直到2006年香港贸易发展局面对媒体采访时,尚还不乏自得的说道:“香港服贸业位居世界前列,而同样服贸发达的大多是发达国家。”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但紧接着三年之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喊出了“再工业化”口号,2016年上台的特朗普政府亦是高举“振兴制造业”的旗帜。而作为香港之师的日本,更是从未放弃制造业、重化工业的布局,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台湾亦不仅仍有着诸如台积电、三星、LG等大型集团,甚至像新加坡更有超过一半的国民在工厂之中工作。

而当今香港的第三产业却占到了生产总值的90%——港岛产业空心化,可以说是整个东北亚的唯一特例。

其导致的后果则是香港的经济增长几乎跟房地产相捆绑,房价更是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

香港四十平米以上的豪宅,每平方米价达十七万,而被香港人所津津乐道的李嘉诚、刘銮雄、李兆基、郭得胜等豪门旗下的房地产,便是穷尽普通港人一生积蓄也难以染指。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深圳如今贵为省港深三城之首,整个珠江湾区的龙头,虽然凭借的是深圳伏线二十年的长远布局。

但作为一个历史才四十年的城市,后来居上也离不开基础制造业上积淀的底蕴——就像日本在七十年代开始推进“雁型模式,产业升级”一样,其前提在于基础制造业累积的经济规模与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香港才从日本手中接来的劳动密集制造业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内地,深圳更是其中接盘的大头。在那一时年,“三日一层楼”成了深圳“速度”的标志,但何尝又不是疯狂涌入的资本,所体现出的深圳巨大潜力?

而深圳能够在广东诸城之中脱颖而出,自然也离不开其优越的地理区位。

事实上,广州之所以能够成为二千年名城,全是因为其经济腹地囊括广西、湖南、福建三省——自唐代以来闽粤、两湖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广州的地位亦从南北朝时的“不闻于诸侯”,到近、现代百年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这座岭南都会永远排在中国十大都市的前五之中。

而深圳的崛起也依赖于此。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由于香港国际自由贸易的存在,深圳得以将福建甚至江西都纳入了自己的经济辐射地之中,使自己成为了内地跟香港货物的集散地——甚至可以说广州来自福建、湖南的产业助力几乎被消减一半。

这从铁路布局与港口吞吐上便可稍窥一二——中国南方铁路干线的京广线与京九线,最终目的地虽然都不是深圳,可事实上二者交汇处却是这座城市。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可就像世界任何一座名都大邑想要崛起都需要依靠航运一样,深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布局港口建设。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手闲棋,如今却有了出人意料的成果。

本来当初深圳的立业之本,是依靠香港跟其形成“前店后厂”的互动效应,可等到了2018年,香港港迭出了两千万标准箱的港口俱乐部,反倒是深圳的货运规模节节攀升,吞吐量竟高达2573万标准箱——虽然吨位总量上仍差广州、香港许多,但在体量上已经有并驾齐驱的势头。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但想要与香港、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会并驾齐驱,甚至最终超过,光凭制造业、贸易也不现实,要靠的还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

而深圳的GDP在2018年能够超越香港,凭借的亦是强大的先进生产力。

2017年深圳专利申请受理量高到17.7万件,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亿高达20457件,虽然在数据上香港并不输深圳,可仔细观察深圳申请这些PCT国际专利的公司便可发现内中的端倪——华为4466件、中兴1801件、腾讯545件、大疆517件、中星微电子159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们,此中几乎括有半壁。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事实上,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跟当初香港转型服贸型城市的动机一样,都是因为高企的土地成本,国内日益激烈的劳动力争夺,从而使得深圳不得不腾笼换鸟。

广州这座省府最终在省港深三城中沦为末位,其实也跟当初的产业布局有关——深圳选择了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产业,作为一省同区(珠江湾区)的广州便只能选择深耕制造业、重化工业,以避免陷入内耗之中。

不过,相对深圳来说,作为省城的广州不仅能更好的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去契合带动整个珠江都市圈的发展,其作为老牌都会的底蕴也有足够的人才梯队去保障这些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深圳后发优势便在腾笼换鸟时体现的淋漓精致——隔壁香港着力发展二十一世纪初喊得震天响的第三产业,却最终落到产业空心化,人民“住屋转身难”,全城都被地产绑架的窘境,再借鉴欧美日韩的三产并重的持续发展,如何抉择便不是问题。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可能如今香港会对深圳的超越有所芥蒂,深圳亦会对超越香港而倍感自豪,但如果纵览珠江经济圈就会发现——深圳的崛起,其实离不开香港让渡的大量制造业与资金,同样如果不是省府广州合理的安排省内产业布局,深圳也难以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拥有对整个珠江经济圈的虹吸效应。

从此就可以发现,深圳的崛起固然有一城奋斗的原因,但同样也离不开整个珠江经济圈的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效应共振”其实才是深圳以四十年之功,超越香港和广州的秘诀。

如果用一副画面来形容,就像是热血漫画里,飞扬朝气的热血少年神功大成,而在他的背后,则是鹤发童颜的祖师与中年抖擞的师傅倾囊相授后的欣慰笑容。

- END -

看见我们,发现世界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真实星球

深圳凭什么超越香港?少年固然自强,亦有前辈相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