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喝茶多年,从龙井到铁观音,从金骏眉到安吉白茶,各有滋味,但最爱还是生普。

我不太懂茶,刚开始接触普洱的时候,特别喜欢喝“桔普”,他既有普洱的润滑,又有陈皮的香浓,口感也很温和。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净因寺住持茶室喝了一款生普,一股清透自然的滋味油然而生,让人欲罢不能,从此我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蹭茶”生活。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中年与生普

人到中年,偏爱生普,喜欢那种苦涩之后回甘的感觉。

生普由于茶气太足,易伤胃,苦涩感较强,一般人不太爱喝,泰州人都以喝绿茶为主,但我却对生普情有独钟。

去年夏天,在云南开民宿的老同学回乡探亲,知道我爱喝生普,特地给带了一些古树散茶到万象书院来看我。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我在万象书院泡的生普散茶

看到好茶,我也顾不上客套,当着同学的面,拿出盖碗,添上生普,注入开水,洗茶、冲泡,一气呵成。

茶汤橙黄透亮,入口微涩微苦,茶气浓烈,喝过后清甜滋味一点点渗出来。

泡完闻盖香,纯纯的生普茶香,包着碗盖,不张扬,但是很舒服,沁人心脾。

盖碗里的茶叶舒展开,一片片“肥壮”“钝厚”,极具韧性,喝完一道下来,整个书院都弥漫着淡淡茶香 。

生普就像中年人的生活状态,稳重又极具爆发力。

这一批茶,让我这个“茶虫”快活了近半年。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生普“老黄片 ”

四月的天,孩子的脸,中午艳阳高照,傍晚开始阴雨连绵。

春日的晚上,气温有些凉,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我温了一把紫砂壶,撬开一饼普洱“老黄片”,洗完茶后,房间里就开始氤氲着普洱特有的茶香。

从茶壶倒入公道杯里,第一泡茶汤淡黄色,味道也很淡,一杯入肚,很快驱走了春寒。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我用茶巾把干泡台擦拭了一遍,为茶壶冲入第二泡水,茶叶舒展,茶汤渐浓,房间里的温度也高了许多,透过袅袅的热气,我看着老朋友喝完茶,缓缓放下杯子,一脸的惬意满足。

和我对面坐着的是《经济早报》的老同事,十多年未见,如今两个老男人都已仓惶步入中年,鬓发花白,青春不再,谁曾想虽多年未谋面,竟有共同爱好“生普”。

今天晚上,喝的是普洱“老黄片”,这是一款产量不多的茶,说白了就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老黄片”香味独特,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也没有一般生普的苦涩,而且回甘独特持久。所以,古树黄片,用料很讲究,当年新茶非常好喝,陈化的老黄片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更加迷人 。

几泡茶汤之后,“老黄片”的醇厚感和回甘愈发明显,口感越来越润,顿觉两腋生风,额头微汗,好不畅快淋漓。

茶至微醺,相谈甚欢,话愈投机。

忆往昔都市报的辉煌,叹传统媒体人的艰辛无奈,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诉说着老男人的“光荣和梦想”。

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南京三山街报社老大楼,两眼光芒,心潮澎湃。

春夜雨疏风骤,茶汤也渐渐淡了,我才发现,这壶普洱“老黄片”,和我们的中年人生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都有过浓烈的经历,如今日趋平淡。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

冯唐揶揄中年大叔,喝茶非得讲出一些人生道理,这是一种“油腻”的表现。

喝茶就是喝茶,和人生没有必然联系,但生活和喝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能分得开呢?所以今天我还是油腻一回吧。

中年就是一壶生普“老黄片”,虽然老了,但是耐泡,有韧劲,很醇厚,回甘足,越陈越香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