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

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在海口東寨港,有一處安靜的漸被遺忘的渡口——曲口碼頭。有一位擺渡人,每天開著船從海口的曲口到文昌的鋪前,一開35年,一萬多天,日復一日,從青年到中年到老年。

老船伕叫周經梅,今年66歲,1983年開始擺渡曲口和鋪前之間,對這片海再熟悉不過。飽經自然的洗禮,他黝黑的皮膚上爬滿皺紋,粗糙的手上滿是老繭,但精神很好,眼睛有神閃爍。

即使剩一個客人也要擺渡

曲口到鋪前,海上6公里,開船半個小時。“我就是在渡口邊上長大的,小時候,一退潮就來這裡摳螃蟹,長大後襬渡周邊的村民,做起了船伕。”周經梅說,和曲口渡口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條水路,他行走了36年。

“騰騰騰”一艘木質的柴油動力船,劃破東寨港平靜的水面,駛離了渡口,老周坐在木板駕駛室裡,目視遠方,腳踩方向遙控杆,向前眺望,判斷海水顏色的深淺,以便隨時調整方向;腳下則輕踩著一根掌控方向的舵,根本無需低頭眼看,非常嫻熟。

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

周經梅和客人通電話,確認渡船航班。 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老周告訴記者,三十年前,曲口渡口每天人來人往,往返接客的船一艘又一艘,現在隨著交通的發展,很多船都停靠在岸邊,很多船伕也都放棄了,只有他還在堅守,每天三趟,一艘船,有時候幾個人。

“客人那麼少,為什麼還擺渡呢?”老周的家人對此困惑不解。老周抽了跟煙,坐在渡口,講起了三十年前的故事,那時候,坐船往返海口文昌的客人有的是因為工作,有的是探親訪友,有的是出嫁的女孩,“現在啊年輕人基本不會選擇水路,但是上了年紀的阿婆阿叔還是會坐船往返曲口和鋪前。”老周說,村子裡還有幾個老人,他們坐船方便,為了他們,也要堅守下去,“開了一輩子船,不開還真不知道做什麼……”老周忽而茫然道。

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

有時客人少,船開往鋪前船艙基本是空的。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堅守盼吃上“旅遊飯”

1988年海南建省,省會海口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這條水路的發展,曲口碼頭迎來了“黃金時代”,每天客流量最多可以達到上千人次。然而“黃金水道”繁忙了不到5年,隨著海南經濟飛速發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海口到鋪前的公路的暢通,陸路交通的便利,黃金水道終成過往。眼見著客流量越來越少,船隊的收益難以維持,不少船伕放棄擺渡,以養鴨捕魚養生蠔為生。

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

渡船在曲口渡口靠岸,一群乘客走上去準備坐船。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現在,船隊只剩下老週一個人。老周告訴記者,鋪前大橋建成那天,他故意開船去了看了看,在水上待了好久,盯著鋪前大橋他想了很多,徐徐海風,海浪一波又一波,船也跟著波動,眼前的鋪前大橋讓他覺得新奇而感嘆,“時代發展了,我們也老了,交通更便利了,但是即便有一個人坐船,我也要開下去,眼看著鋪前大橋就要通車了,通車後人應該也就更少了,我還想擺渡一輩子呢。” 老周指著渡口不遠處的浮水墩喃喃自語,在曲口墟,當地人靠養生蠔、捕魚為生。海中不遠的就是陷於海底的下田村遺存,歲月變遷,整個七十二村莊也僅剩下這個墩。在浮水墎近處立著許多杆,是養蠔的地方。“這麼美的地方,人會多起來的,將來旅遊也會發展起來的,我要擺渡一輩子。”老周堅定的說。

一個人、一艘船、一輩子

遊客在船上留影。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他目光看向遠方,曲口渡口擺放著一排排廢舊的船隻,以往擁擠的船艙現在早已空曠,海面上飄蕩老船長和老人們對舊時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